中秋節日記:古老的中秋節(精選3篇)
中秋節日記:古老的中秋節 篇1
憂郁很快就被節日的氣氛裁減了。忙活了大半年,一年的收成已成定局,平淡的生活因了這個節日突然有了興趣,有了激情,有了色彩,有了可以熱鬧的理由和一家人喜洋洋的團圓。大人們露出難得的笑容,我們也樂得放肆一回。四五個半大小伙伴在亮如白晝的院中瘋得實在沒有什么噱頭,便想起了連隊的蓖麻地。“那是可以用來做‘燈籠’的物什呀!”有人啟發,大家便齊刷刷地響應了,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永遠是飽滿的。我們幾個迅速竄到了附近的地里,在如樹般的蓖麻稈上三下五除二地擼了半口袋又如兔子般地竄出來。有一種做壞孩子的刺激,又有一種隱隱的驕傲,類似于勇敢。找個僻靜的角落,將事先準備好的細鐵絲拿出來,將蓖麻退了殼,穿上十個八個地用一根小棍挑了,在蓖麻噼噼啪啪的燃燒下去平日里無論如何也不敢去的黑暗地帶漫游。
不知誰提起了蓖麻的用處。有人說是要用作飛機燃料的,有的說是用作大炮潤滑劑的,有的說是……總之,五花八門,誰也不是權威,誰也說服不了誰,每個人都會有絕對的消息來源。嘰嘰喳喳地爭論驚擾了樹上的夜貓子,撲棱著翅膀飛走了。夜深了,連隊的窗戶漸次閉了眼,圓圓的月亮似乎也變了顏色,慘白慘白的。誰家的媽在高聲喊著孩子的乳名,于是大家悄聲定了攻守同盟,不準泄露“機密”。于是將剩下的蓖麻找個隱秘的地方七手八腳地埋了,大家各自戀戀不舍地散了。
很多年了,中秋常在沒有感覺的日子中平淡地過著,關于嫦娥的神話也早已被塵封,一如那些稍不留意就放陳了的月餅,只能帶著淡淡的惋惜丟棄。
很為現在的孩子遺憾,在他們眼中,節日是“吃”的代名詞,過年吃大魚大肉,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從前那種別樣的節日氛圍,那種歡樂祥和的感覺,像一件過時的舊衣服永遠壓在了箱底難覓蹤跡。
中秋節日記:古老的中秋節 篇2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在爺爺奶奶家里和姑姐一家人一起過中秋。今年我和表姐一起想到了一個有趣的活動。
我開了一家中秋美食小店,制作了別出心裁的價格表,推銷美食賣給家人。生意不錯,有說有笑,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洋溢著歡聲笑語。
我走到陽臺賞月。我看著漆黑的天空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圓如白玉盤。一陣清風吹來,家家戶戶掛著的紅燈籠在飄揚,猶如一個個紅蘋果向我打招呼。
我看著代表團圓的明月,不由得想起了典故“嫦娥奔月”。嫦娥姐姐因為不讓不死藥落在壞人手里,飛上月球,無法與家人團聚。我真想問她:您想念你的家鄉和親人嗎?在古代,許多詩人用明月襯托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寫下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我特別喜歡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不禁想到自己,每逢佳節都能和家人團圓,快樂地過節日,而有許多孩子卻不能和家人團聚、開開心心地過中秋。這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一定要好好珍惜。
我和爸爸一起制作了神奇的望遠鏡。用它看到了遙遠的月亮,還能清晰看到它的中間被云擋住,明月變成了一個大光環。家人都很好奇,紛紛爭著看,感嘆道:“這望遠鏡真厲害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真快,不一會兒,中秋團圓就結束了。
這次新想出來的活動使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度過了美好的中秋。真期待明年的中秋啊!
中秋節日記:古老的中秋節 篇3
“一年秋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大家猜猜是什么節日,對了,剛剛開學沒幾天,中秋節就來了,看看大家是怎樣過中秋的吧?
中秋節有很多傳說,呼聲的就是嫦娥奔月,傳說我就不講了,有沒有美若天仙的嫦娥我們不知道,但我知道,八月十五的月亮,圓又圓。
中秋節的標志是玉盤似的月亮,那一天,家家戶戶探頭探腦,等待月亮的出現,過了一會兒,喬裝打扮的月亮姐姐出來了,起先,她有點害羞,躲在云后面遲遲不肯出來,過了幾分鐘,她離開了云,那一輪明月掛在天空,瞬間,她變成了幾十億人目光的焦點,那月色,不耀眼,但又不朦朧,這時站在月亮下月光似魔法般讓你穿上金衣,如月亮般柔和,過了一小時,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天空中變成了半輪明月,仰起頭看看窗外月色迷蒙,但卻又有了另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沒多久,月亮累了,她睡了,就像我們一樣也睡了。
接下來是吃貨們的歡樂時光,中秋節的那一份熱鬧,大家你來我往,不僅如此,月餅的味道也各種各樣,我喜歡吃水果味的,所以我家大都是水果味,我左手一種草莓味,右手一種芝麻味,真是一種享受。
月兒圓,思家遠,中秋節也是大家的團圓節,但在異鄉而回不去的那些人來講,中秋節也是思家節,所以在月亮下,有很多默默的淚。
中秋雖過,但卻仍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