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中秋節周記:賀中秋(通用3篇)
初中生中秋節周記:賀中秋 篇1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們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來喜迎祖國母親華辰的到來。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那一剎那,萬人聚集的廣場上空彩旗飛揚,熱氣球在微風中跳躍著歡快的舞蹈,似乎它們也為這神圣的一天而激動。
藍天下,迎著初生的晨曦,*廣場舉行莊嚴而又隆重的升國旗儀式。當我們眺望著國旗冉冉升起,耳畔回蕩著氣壯山河的國歌時,我們為這一莊嚴的隊禮而自豪!我們因肅然于國旗前而激動!
60年前,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城樓上向世人宣布“新中國成立了!”舉國上下,一片歡呼!60年,風風雨雨,60年,萬眾一心。60年后的今天,在這一神圣的時刻,共和國氣勢恢宏的大閱兵,向世人呈現出我國改革開放60年的輝煌成就,同時也向世人宣布:中國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東方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激動,我們自豪,是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是中華的兒女,更是新時代的主人!
國慶的閱兵盛典,表現出我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而剛過去了這一振奮人心的一天,10月3日,我們又迎來了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可謂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啊!中秋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人們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勝景。從古至今,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人們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灑進千千萬萬戶人家,灑進每一個人的心靈。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與親人團聚的佳節。在各地,各族人們有著不同的過節傳統習俗:走月亮,走三橋;燃寶塔燈,放孔明燈;拋帕招親;放煙花等等。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為這美好佳節有添上絢麗的一筆!當我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團圓飯,當我們在月下與家人訴說著家常,吃著點心,水果,月餅時,可有誰想到遠在邊疆守城的戰士,此時此刻卻不能與家人團聚,為了維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寧,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團圓,他們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身作則,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是人民的守護神,是中華民族可愛的兒女。
中秋之夜,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著詠月的詩句: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蘇軾《水調歌頭》中“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嬋娟”表現了詩人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的祝愿。
如今,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不僅僅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對于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會弘揚傳統文化,讓這些傳統節日在中華大地上呈現出它們的風采!
迎國慶,賀中秋,讓我們為祖國母親送上最美好的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初中生中秋節周記:賀中秋 篇2
今年國慶節和中秋節一起放假,放了八天假,很多人都出去游玩了。中秋節又叫團圓節,就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這天,天氣晴好,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奶奶家在農村,到了村頭,看見田野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有的往田里拉糞肥,有的人在刨花生,還有的人地場院里打玉米……走進村子,看見家家戶戶的院子里和平房頂上堆著金黃的玉米穗,一片豐收的景象。
午飯后,太陽還高高的掛在天空,很多家的玉米粒都躺在地上曬太陽。忽然,天下起了小雨,鄰居伯伯家趕緊把玉米堆起來,用薄膜蓋住,怕玉米被雨淋壞了。我和爸爸去村外邊玩兒,看見場院里的玉米都堆起來,穿上了“雨衣”。聽見農伯伯在議論著:“要是再下雨,玉米都捂壞了!”
晚上,雨停了,天還陰著。奶奶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沒有看到八月十五圓圓的月亮,我盼著明年正月十五下一場好大好大的雪!
初中生中秋節周記:賀中秋 篇3
過中秋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我國自古以來最有人情,最有詩意的一個傳統節日。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和往年一樣去奶奶家過。我們大家團聚一堂吃著爺爺為我們準備的可口飯菜,那叫一個幸福啊!,今天的天氣格外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像一個白色的大玉盤高高的掛在天空,把整個大地照的亮堂堂得,可美啦!吃完晚飯我們坐在皎潔的月光下吃著奶奶為我們準備的月餅,有五仁月餅、蛋黃月餅,吃的我小肚子都鼓起來了,我還為大家朗誦了《古朗月行》這首詩。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是思念家人的日子,我祝我們班同學以及老師的家人像今天晚上的月亮一樣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