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中秋見聞作文400字(通用4篇)
歡度中秋見聞作文400字 篇1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月圓的一刻。
其實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團圓節,說起這個“團圓節”,還有一段來歷呢!農歷八月十五,有祭月、吃月餅的習俗。祭月的風俗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
清代的慈禧太后每到中秋節,都要在頤和園大搞祭月活動,特質直徑數尺的大月餅,月餅上印有廣寒宮、桂樹、嫦娥奔月等圖案。民間的祭月活動雖然沒有那么奢華,但也是很講究的。祭月完畢,全家人要在一起喝“團圓飯”,吃“團圓飯,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爸爸常年在外地奔波,有時過年也不回家,今年爸爸特地抽空回家過中秋節。中秋之夜,我們一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這時,弟弟說:“過節怎么能少了月餅呢!卑职謶艘宦,隨后快步走進臥室,拿出了一盒雪貝爾月餅,聽爸爸說,這盒月餅100多呢,我們打開一看,里面只有4個月餅,中間一套餐具。吃完了月餅,我們出去看月亮,今晚的月亮很圓,很亮,似乎也為我們的團圓而高興呢!抬頭再看月亮,像玉盤一樣光潔,使我想到一句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今年的月亮真是非同凡響啊!。
真希望永遠都是中秋節,爸爸永遠都不要走。
歡度中秋見聞作文400字 篇2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為那天的月亮最圓。關于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著這些憧憬,今年中秋節,我也賞月了。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外公來。他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外公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中秋節,蘋果和梨是必有的。我經常抱起一大個梨,吃的不亦樂乎。晚上,全家人居在一起賞月,談論著家長里短。我是快快樂樂的,心里總想著,月亮上會不會有嫦娥。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躺在床上睡覺,從窗戶望到很明亮的月光,撒下了一片銀色的朦朧。有樹枝遮去了一塊,忽明忽暗的,宛若少女羞答答的臉龐。
歡度中秋見聞作文400字 篇3
我自打懂事以來就特別喜歡過節,不論是什么節日我都喜歡,今年的八月十五當然是不例外。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中秋月,又是一個秋風浩蕩,守望圓月的夜晚,我又怎能不期待呢?
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五人趕到南昌表姐家里團聚。我們先從貴溪坐公共汽車到鷹潭,再從鷹潭坐“和諧號”動車到南昌,這170多公里的路程前后只花了一個半小時,如果是我們的古人,說不定要走上一個星期,因此古時才會有“月圓人未圓”的感嘆。
我們吃了晚飯,看夜幕被慢慢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而因為天氣的原因,卻望了織上這一輪皎皎明月。我并不沮喪,因為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了一起。我認為,中秋的月亮是看得見的,它除了在天上,還在團圓的歡笑中;中秋的月亮又是看不見的,它生在你我心上,生在傳承中。
此時此刻,不論是天山南北,還是黃河上下,到處都是被月光點燃的激情,到處是被月光照亮的臉龐。我又想起了那些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他們雖身處異鄉,可還是可以通過電話,通過網絡聽到家人的聲音,看到家人的音容笑貌,他們之間相隔甚遠,卻又離得如此近,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團聚”了。
我認為,中秋佳節在于與加人歡聚一堂,感受團圓帶來的精彩和喜悅,而比一定在于什么“千里共嬋娟”。這個中秋,我感受到了現代科技的發達。古人感嘆“月圓人未圓”,而我們現在卻是“無月人亦圓”。在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夜晚,我們大家說說笑笑,徜徉在團聚帶來的歡悅之中。
歡度中秋見聞作文400字 篇4
今天是中秋節,透過窗戶,我看見月亮從樓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樓頂時,似乎膽大了,一下子跳了出來,頓時,月光灑滿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鵑花的葉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見影子。我呆呆的瞧著月亮,仿佛看見了正在砍桂花樹的吳剛,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賽詩的事,便請了媽媽做裁判,并給爸爸講了比賽規則:每人只能說帶有‘月‘字的詩,誰接不上就算誰輸。
比賽正式開始了。我一馬當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說:不行,這首詩太簡單,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爸爸說:你只會背這種短詩,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背完,我還挑戰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會,還是一個字也沒吐出,我的意極了,和媽媽一起數:5、4、3、2、1,時間到。天舒贏了。媽媽宣布。我高興的蹦起來,抬頭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沖我笑,祝賀我取得勝利。
下一次中秋節賞月時,一定還要來一次賽詩大會,我也一定要保持冠軍這個稱號!
中秋晚會上,你清甜的歌聲,直到現在還時不時在我耳畔縈回;我向你索要過好多次的宣傳櫥窗里你的畫,現在依然端放在我的寫字臺,澄清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