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社區文化活動
一是加強領導,科學謀劃。市文明辦專門發出通知,對活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全市各區各有關部門把開展好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把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與創建文明城市結合起來,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與“迎世博、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結合起來,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組織策劃。江岸區、硚口區、武昌區、漢南區、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等16區和60個單位根據全市統一部署,結合實際,制定了詳細活動方案。
二是精心組織,活動紛呈。全市各區各部門重點開展了四大主題文化活動。一是舉辦以“愛我中華、報效祖國”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街道和學校普遍組織社區居民、青少年舉辦經典詩文誦誦會、中秋詩文朗誦會、詩詞賞析講座等活動,并以“詠月”為主題開展中秋詩歌創作征集,引導人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情感。
中秋節期間,武昌區、硚口區、漢南區、市規劃設計院新區分院分別舉行了別開生面的群眾性詩詞吟唱會,由詩詞名家與居民群眾共同參與,讓群眾在參與中得到教育,在活動中得到快樂。
武昌區以團圓和諧為主題,組織青少年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從詩歌、文藝作品中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二是開展以“友愛互助、共度佳節”為主題的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各單位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組織的作用,圍繞清潔家園、文明護綠、扶貧幫困等集中開展走訪道德模范、關心外來務工人員、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發動志愿者向他們贈送月餅和祝福卡,組織動員社區居民與孤寡老人、殘疾人一起過中秋、吃月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武昌區組織青少年學生上門為孤寡老人、殘疾人、軍烈屬表演文藝節目,組織社區居民看望留守兒童、殘疾兒童。
百步亭社區的志愿者們專門請來糕點房的師父學做月餅,并把親手制作的月餅送給社區的空巢老人。市國土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團支部組織30余名青年干部職工到江岸區一元街延慶社區開展清潔衛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市國土規劃執法監察支隊赴結對共建點黃陂區姚家集柏葉村,走訪慰問貧困家庭,給他們送月餅、衣物等慰問品和慰問金。
各區勞動、民政、教育部門都積極開展關愛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活動,通過走訪、座談、聯歡等形式,營造關愛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三是開展以“傳承文明頌中秋”為主
題的系列文化活動。
全市各單位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中秋民俗文化表演、文化廟會、社區文藝聯歡、中秋民俗故事會、燈謎競猜、游藝和演講、書法、剪紙、繪畫比賽等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引導廣大群眾在活動中了解中華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和節日民俗,繼承傳統優秀美德。武昌區以該區名人、勝地、美景等為依托,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愛我新武昌”旅游紀念品設計比賽和“我們的節日•中秋”歡樂創意活動,并在徐家棚街趙家墩社區舉辦了迎中秋少數民族座談會。硚口區以賞月、品茗、聽笛為主題,舉辦“硚口之夜•中秋笛韻”文藝晚會。
漢南區在移民點舉辦歡迎移民搬遷中秋文藝晚會。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以“做文明有禮的中國人”為主題,舉辦“迎國慶慶中秋”文化節,展示了多個居民自己動手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月餅模型、1000多件其他手工藝品,以及由社區居民自編自演的14個文藝晚會節目。市交通規劃設計院組織青年職工舉辦了“運動中秋節”中秋籃球友誼賽。市勘測研究設計院舉辦以反映建院60周年的變化、勘測生產場景、武漢市城市建設新風貌、城鄉建筑等為主題,組織第六屆職工攝影比賽,并組織180余名黨員干部參觀湖北省漢西監獄,現場接受警示教育課。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家好月圓慶中秋”為主題,進行傳統民間藝術皮影戲、時尚魔術變玉兔、溫馨歌舞慶中秋文藝表演,現場將精美月餅大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