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黑板報優美句子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250句(精選3篇)
中秋節黑板報優美句子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250句 篇1
八月十五中秋到,合家團圓開懷笑。蘭桂芬芳身邊繞,其樂融融心愿表。只愿年年有今朝,和和美美永不老。祝福聲聲都來到,中秋快樂無煩惱!
家人是太陽,朋友是月亮。曬曬太陽生活安康,看看月亮心情舒暢。中秋佳節里,享受陽光版溫馨,品味月光版溫情。“泉州瑞和英菲尼迪”祝福我的“月亮”們中秋快樂!
中秋將至,奉上一個月餅,配料:五克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機送達;保質期:農歷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請按保存鍵。
月亮是中秋的月明,星星是纏綿的詩情,藍天是神秘的畫作,幸福是無邊的如意,問候是甜蜜的記憶,祝福是希望的傳遞,快樂是美好的點滴。中秋祝你愉快!
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長言未盡,唯愿朋友多安康。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由本人親任質檢,打造綠色月餅一封:無輻射物的污染,無染色饅頭的偽裝,無膨大素的夸張,確系真心實意。由嫦娥姐姐親手奉上,開封有驚喜:中秋快樂!
中秋節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如詩如畫,良辰美景,送給我心愛的你。遙遠的星空下,共同仰望同樣的美月,是你我心靈的契約!
月光傳遞福,月光傳遞情。月是故鄉圓,佳節倍思親。說一句祝福,道一聲平安,愿你一切都安好,幸福快樂又健康,祝中秋節快樂,萬事都如意!
花含情,月含笑,中秋佳節已來到;丹桂香,福月照,齊享團圓話今朝;嫦娥笑,玉兔跳,天上人間享良宵;祝福美,問候到,祝你佳節幸福抱。祝你中秋快樂!
淡淡的友情很純,淡淡的問候很真;淡淡的依戀很清,淡淡的孤獨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祝你中秋節好心情。
人有悲歡離合,愿我的問候,過濾你所有的悲傷,沉淀你所有的快樂;月有陰晴圓缺,愿這次月圓,圓滿你所有夢想,照亮你錦銹前程。預祝中秋節快樂!
以真誠為圓心,心意為半徑,畫出友誼的圓;以緣份為圓心,浪漫為半徑,畫出愛情的圓;以關懷為圓心,惦掛為半徑,畫出團圓的圓;中秋節至,愿你快樂!
以真誠為圓心,用思念為半徑,畫一個圓圓的祝福給你:祝你合家團圓,好夢常圓,好運財運與你都有緣,愛情事業樣樣圓滿,中秋月圓人更圓!
月升代表著我的牽掛,月落代表著我的關懷,月盈代表著我的惦記,月虧代表著我的思念,月芽代表著我的真誠,月彎代表著我的微笑,月圓代表著我的祝福:中秋快樂!
中秋節黑板報優美句子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250句 篇2
清朝
明人拜月時用的「月光紙」,到了清朝,改了個名字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傳著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竄」。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干。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兒童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茶湯的,不一而足。
中秋傳說
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節黑板報優美句子_中秋節手抄報內容素材250句 篇3
中秋手抄報內容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的神話故事,中秋的發展,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詞等等相關內容。
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