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精選3篇)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1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
在家鄉(xiāng),弄不清是哪里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著過年一樣盼著過中秋節(jié),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粽子。
每到中秋節(jié)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么的,然后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后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里,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nóng)歷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洗棕葉動手包粽子。粽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wěn)、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厘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后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后濾干凈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粽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粽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粽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xiāng),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包出兩到三個粽子。有些特色粽子里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么的,其味吃起來怎么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著學粽子,盡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為勁小,包出來的粽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yè)去了,所以包粽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jié),我們小孩都只能圍著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后才能包好,而粽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jié)的早晨四點以后。因為要貪第一個吃粽子,許多小孩都幾乎養(yǎng)成了不吃到粽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干等著急,于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yīng)答聲此起彼伏,宛如田間里的青蛙奏著歡快的樂曲。
其實,粽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粽子盡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jié),我吵著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粽子,經(jīng)驗老到的父親再怎么勸我也沒勸得住。結(jié)果連續(xù)兩天沒有吃東西,胃里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jié),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粽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2
十歲那年中秋,看到大人們張羅一桌子美食,我卻難過得要命,因為我的一只雞的殉難。而今,又是一年中秋即將來臨。我感嘆時光。
我的孩子喜歡養(yǎng)小雞,掐指算來,喂過好多茬了。
但僅有兩只長到成年,一只因為生性好斗,便趁孩子不在家時送到了姥姥家的雞舍里,沒成想樹挪死雞挪活,去了之后便做起了領(lǐng)導,儼然一窩之主,好不風光;另一只則身世凄慘,長到孩子奶奶衡量的標準(能吃得著)的時候,便趁我們不在,給秋后問斬了,做了香噴噴的菜肴,孩子找不到雞哥,急急得來詢問,便索性沉痛地說,給老鼠拖走了。
大多數(shù)雞寶寶都沒有逃離夭折的命運,孩子小小的年紀目睹了死亡的無奈,于她,是幸事嗎?不得而知。
前一陣子,我回家便聽得小雞的雀躍,知道又來了新成員了。我看不出小雞與小雞存在的外貌的區(qū)別,孩子卻已經(jīng)給他們分別取了名字了。我質(zhì)疑,小雞不可以帶到樓上養(yǎng)的,于人于雞都不是好事,還是放到奶奶家的小院里更適宜,孩子這次卻堅決反對,大有“雞留我留,雞走我走”之勢。無奈,只好在早上出門前備好三只小雞一天的口糧,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探望他們,然后繼續(xù)為其加餐加飯。老公一日突發(fā)奇想,說這雞子放養(yǎng),然后不顧我的反對,出門前把三只雞子從籠子里放了出來。看他們嘰嘰喳喳歡蹦亂跳,也只有默認了。下班回家,打開房門的一刻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遍地雞屎如盛開在地上的墨綠色的花,滿屋子飛揚的是刺鼻的臭烘烘的味道。頓有五雷轟頂之感,繼而納悶:家里怎么這么安靜?肇事的雞子呢?沒有來得及找尋,那三只壞東西聽到動靜,雀躍著一下從視聽柜底下跑了出來,在我腳底繞了一圈,接著又撒丫子狂歡了,我感染了他們的快樂,怒氣全消。沒有來得及打掃“雞舍”,我立刻旋進廚房,找來剩下的米粥,飛快地跑出來的時候,一只小雞竟然扎著翅膀跟在我后面跑了起來,我便也進入了角色,來來回回跑了好幾圈,那小雞便也執(zhí)著得跟隨著我的腳跟跑啊跑。老公圍觀,笑道:他把你當媽媽了。這陣勢,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老鷹捉小雞,媽媽在前領(lǐng)跑,“雞子兒們”躲在身后,不離不棄。真拿我家當雞舍了啊。以后沒再敢這樣放養(yǎng),而是該做晚上回來給他們放放風。孩子要一只只抱他們出來大練兵,這樣走了那樣走。看小人和小雞同樂,也真算作一景。
最近幾天,孩子回家每看到她的小雞朋友都會驚呼:媽媽,小雞長大了。是啊,長在背上的翅痕日見明顯。這幾天翅膀已經(jīng)威風凜凜得架起來了呢。腿兒也拉長了,尖尖的嘴巴也更加堅硬了。
又一日,廚房里的我卻聽到孩子的悲呼:媽媽,這只小雞的眼睛掉出來了。我心里一驚,跑去看時,卻看到那只小雞眼睛下方突起了一個紅紅的疙瘩,有潰爛之勢,我不能確定,這只是不是前幾天跟在我身后飛跑的那只。我心中難過,嘴上安慰孩子說,沒有關(guān)系,很快會好的。我又找來一個新的紙盒將生病的小可憐搬了進去。再之后,就發(fā)現(xiàn)小病雞形銷骨立,不再歡跳。直到一晚,習慣晚睡的老公拍醒我,說,那只小雞死了。我睡意全消,心頭壓抑。第二日一早,我說孩子去看看你的小雞嗎?孩子看了,納悶的問我,我的貝貝呢?我說,貝貝昨天死了,爸爸把他埋到土里了。她竟然沒有很吃驚,只是說,變成土了?我默認。看孩子神情黯然,我說,剩下的兩只我們更要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長大好嗎?然后,轉(zhuǎn)移話題,孩子知道三減去一等于幾嗎?孩子說,二。
是啊,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做減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消減,童年的歲月,青春與面龐的榮光。概莫能外。清清楚楚的記得那年中秋,我阻止大人們殺雞的執(zhí)著以及失敗后決堤的眼淚。又是一年中秋了,卻覺得,這節(jié)分,既叫團圓又叫別離。
很多東西,熱熱鬧鬧的來了,輕輕悄悄地走了。我們的日子嗎?
愜意的八月十五寫事作文 篇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逢農(nóng)歷八月十五,人們便會迎著秋風坐著板凳,吃著月餅賞著月。沒錯,今天正是“中秋節(jié)”。
時近傍晚,我們一家三口便拿了三張小板凳坐在家門口,等待著月亮的升起。太陽漸漸落山,天上的星星在朦朧的光芒中一閃一閃,活似一個個小寶寶眨著眼睛,眼中流露出期待,仿佛和我們一樣喜愛中秋的'圓月。一陣寒風拂過,我們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我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就在這時,大地突然亮晶晶的,好似鋪上了一層潔白的霜。“月亮出來了!”我驚叫道。只見一輪如玉盤般潔白的明月緩緩地爬了上來,“碧波生明月,賞月好時機。”媽媽立即掏出手機,抓拍了這一瞬間。這輪明月美得出奇,薄薄的云彩慢慢悠悠地飄了過去,更是錦上添花,就如同為皓月披上了輕紗。仔細一看,會發(fā)現(xiàn)月亮上有幾團黑影,不由得讓我浮想翩翩:此時的嫦娥姐姐正站在冰冷的廣寒宮里,懷中捧著活蹦亂跳的玉兔,凝視著遠方,思念著后羿,此時的嫦娥內(nèi)心是凄涼的。廣寒宮外,桂花樹依舊生機勃勃,任憑力大無窮的吳剛砍它,幾千年過去了,吳剛?cè)匀怀种院悖藭r的吳剛內(nèi)心是熱血沸騰的。
“吃月餅嘍!”媽媽的叫聲把我從幻想中拽了出來,我們仨依偎在一起,捧著噴香的豆沙月餅,一邊品嘗,一邊觀賞著這如詩如畫的圓月,好一幅《秋夜賞月圖》。秋夜的風是冷的,可我們的心里卻涌動著一股暖流。
關(guān)于月亮的詩千篇一律,卻不及親身觀賞一次中秋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