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秋節記敘文900字(通用3篇)
中國的中秋節記敘文900字 篇1
我的生日是中秋節的前兩天,因為離節日較近,所以也就沾了中秋節的光。
小時候每當生日快到的時候,我總會纏著母親,提醒她一定在我生日的時候給我做好吃的,特別是早餐不能給我做玉米粥。因為奶奶曾說過,小孩子生日喝粥會喝迷糊了,長大了后認不得姥姥家的門。當然奶奶是開玩笑,可我唯恐長大后真得犯迷糊,所以我從來拒絕在生日的時候喝粥,那時母親會特意為我做一頓好吃的面條。
當然母親也有忘事的時候,在喝過了玉米粥,打發完了一天平淡的日子后,才把我的生日想起來。我也會在生日將近結束的恍然大悟,哎呀!今天是我生日啊!怎么把自己的生日忘了,我喝粥了啊!我會不會迷糊的認不得姥姥家的門啊!這時母親也會帶著歉意,說自己老糊涂了,竟然把閨女的生日給忘了。那時我不懂事,總會哭著鬧著埋怨母親忘了給我過生日,說自己長大了肯定和她一樣的迷糊。只是姥姥家的門到現在依舊記得清清楚楚,其實生日喝粥的沒那么靈驗,即使自己偶爾犯迷糊也不是生日喝粥的緣故。母親也不會經常忘記我的生日,只不過是偶爾的一兩次。
其實過生日除了在早餐不喝粥外,生日當天母親是不正式給我過的,我的生日多半是要在中秋節過。因為離節日近,母親總會說等八月十五一塊過吧,當然我也很樂意,因為全國人民都過中秋節,也就是說全國人民都在給我慶祝生日啊!這我當然高興了,既使生日推遲不能兩天我也樂意,這個光我沾大了。
在中秋節,母親還會特意多分我兩個月餅,算是對我生日推遲的補償。其實母親把月餅多分給了我,她自己的那份就沒有了,中秋節母親經常是沒有月餅吃的,她說月餅太甜,她不太喜歡吃,她總是把多余的月餅留下來,等我們以后饞了的時候吃。當然母親也會在中秋節的餐桌上多放一些好吃的,所以我的生日無論母親怎么忘,這中秋節給我補上是一定的。
直到自己長大后才明白,原來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苦日,這個日子不該是孩子要求母親為自己做什么的時候,而是應該兒女孝順母親的時候。
于是,我會在生日的時候回家看望母親,給母親買此她喜歡的東西。當然現在月餅對于我來說已經不稀罕了,可我還是會帶上許多,因為母親喜歡吃,當年她說不喜歡吃是因為她舍不得。母親特別喜歡吃那種婆餅,我總會三五箱的給她帶上,讓她吃個夠。當然很多時候我也會和母親一樣借中秋節的光,把自己的生日和中秋節連在一塊和母親一起過。
中國的中秋節記敘文900字 篇2
金風送爽,天高云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里,在這里,我要自豪地對祖國母親說:我愛你,中國!
啊!黃河長江,奔騰萬里,你們哺育了一個多么輝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華夏文明,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哦,祖國,涓涓流貫的河川是你飄逸的長發,綿亙悠久長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滿山遍野的寶藏,你有秀麗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輝煌的故宮,你有蜿蜓伸展的萬里長城,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你還有很多很多……在你遼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也曾幾經滄桑、幾經痛苦,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倍受欺凌與污辱。我們忘不了園明園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大地在呻吟,黃河在哭泣,然而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壓垮。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華兒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國的旗幟、戊戌變法的驚雷,義和團戰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槍聲,無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五四運動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似驚雷劃破夜空。從南昌到井岡山、從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玩具打出了一個燦爛的新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巨人終于又站起來了!走過56年的風風雨雨,經過54年的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同學們,我們中國已經很強大,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國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對我國的釣魚島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記,1999年我國使館的被炸,同胞的鮮血告訴我們:我們還不夠強大。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著我們的豪情斗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的起點,xx大給我們吹響了進軍的新號角,億萬中國人民正向著新的目標奮進。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努力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祖國啊,母親!請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重托,新的《中華交響曲》將在我們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輝煌的樂章!就象李大釗期望的那樣:“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中國的中秋節記敘文900字 篇3
當中秋節來臨之際,猛然想起晚上要上晚自習,錘足嘆息之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去年的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對著潔白無瑕,純潔如少女的月光,以及月亮,我不禁吟誦起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當我正沉浸在詩情畫意中時,奶奶說:“站在陽臺干什么?趕緊搬東西拜月華呀!”我極不情愿地哦了一聲,搬桌子,捧果品,準備椅子和一小杯米,幾束香等。看著月餅盒中的一個個包裝精美的月餅,也許這精美的包裝能像魚餌一般,鉤起魚兒似人們的食欲吧?
我、爸爸、媽媽、弟弟、爺爺、奶奶、姑姑、表妹,全部人圍在供桌前,欣賞月光送來的“月華”。爺爺點上香,裊裊輕煙沖天而起。每個人依次拜了三拜,“拜月華”就算結束了。
拜月華結束后,媽媽拿出幾盒早已讓我們垂涎欲滴的月餅,打開盒子,姿態各異,各有千秋,真是有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覺哩。
媽媽拿出了幾盒月餅,分別切成了四份,只見媽媽左手拿刀,右手拿月餅,一刀兩個,兩刀四個,我拿起其中一個,蓉蓮蛋黃的,咬了一口,牙中齒間充斥著甜甜的味道,走出窗外,又不禁吟起了《明月幾時有》。
酒足飯飽后,我,媽媽,爸爸,弟弟,表妹正慢悠悠地走往公園,平時死寂一片的公園突然間熱鬧起來,燈火通明,原來“博餅”早就開始了,在廣場的中心開展,約有六七桌,每桌都圍著水泄不通黑壓壓的一片人群,喧嘩聲、笑聲響成一片,我和弟弟、媽媽、表妹來到一桌,滿懷期待地等待著,弟弟搖色子搖了好多次,自己卻一次都沒搖,心里很不開心,于是我又擠進了另一桌,才有我立身之處,當色子經過一番輪色后,終于到我了,我忐忑不安地拿起后搖了一下,獲得一瓶洗發水,我不覺有些飄飄然了,自認為理所當然,可第二次卻名落孫山,經過這一盆冷水,使我警惕起來,當又輪到我時,我搖了一下,十分小心地打開蓋子,竟博得狀元,我滿心歡喜,其實這次我并沒有多大把握,也許是“有心摘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公園依舊喧嘩,人人爽朗的笑聲響徹云霄,為中秋之夜增添了幾分氣氛,也為這小村莊描繪出了一幅中秋晚景圖。
回眸終究是回憶,時間依舊向前奔跑,一個個親切的回憶回憶只能成為一個個美好的過去,中秋的回眸正是美好過去的映襯,也是親切回憶的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