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中秋周記(通用7篇)
高一中秋周記 篇1
又是一年中秋節,合家團圓其樂融融。
已至中秋佳節,我家都會聚在外婆家吃團圓飯,外婆也總是會做一大桌美味佳肴來招待我們。
很快,菜擺滿了桌子,大家圍繞著桌子坐滿一圈,吃著美味的飯菜,高興地交談著。是啊!除了過年大家都很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今天中秋節圓圓的月亮不正是想讓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嗎?
媽媽、阿姨和外婆格外高興地聊天,外公和爸爸、姨夫邊喝酒邊談論著什么,外公外婆也不時轉過頭來問我們幾個小輩一些學習方面的事情。而我和哥哥們拿著飲料站起來祝長輩們節日快樂,之后我們便不客氣地大吃特吃……
很快便只留下桌上一片狼藉。媽媽、阿姨和外婆收拾著餐桌,我們便來到了屋外。月亮不知何時已升上天空,把銀色的光輝灑在房頂、山上,恍如夢境。外公家在楊梅山后,所以十分寂靜。外公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個包裝精致的月餅,我們吃著好吃的月餅,看著皎潔的明月,開心地笑了……
我和父母慢悠悠地閑逛回家,雖然離開外公家已經很晚了,但我們依然很興奮。時間也影響不了人們的心情,美麗的各色霓虹燈在與皓月爭輝,不時響起的炮竹聲也在為霓虹燈加油鼓勁……
我和父母回到了家,把椅子拿到陽臺上坐下,又是欣賞一幅不一樣的美麗的靈動畫卷。仰頭望月,如果說之前的月光是柔和皎潔的,現在便是冷清高潔的光芒灑滿了大地。月亮不時鉆進了墨黑的云中,雖然見不到其身影,但月光卻透過片片墨黑的云將其照得透亮了,月光像一層銀灰的紗,籠罩著大地。
雖陽臺沒有了外面的喧鬧,但卻并不是一片寂靜。雖秋已過半,但小昆蟲們仍十分活躍,此時鬧得正歡便奏起了交響曲:像蟈蟈、蚱蜢等許多不知名的昆蟲正在歡叫著。我一時興起,拿著MP5放起了王菲的《明月幾時有》,并吟誦起李白的《古朗月行》,逗得父母哈哈大笑。
一家人在一起,何患無樂?
高一中秋周記 篇2
中秋月夜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因為今天多云,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云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涂其威,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嘗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
我心里真著急,眼看著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著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鐘,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布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云”向上升騰……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么圓,那么亮……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么也揮之不去。
我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里……
點評:這篇文章用優美的語言描寫著中秋節美麗的月色,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對“圓月”和“煙花”進行細致地描寫。思路清晰,寓情于景,文字細膩生動,因此是一次很成功的創作。
高一中秋周記 篇3
中秋節的夜晚我仰望中秋明月渾圓無缺的月亮遙遠而明凈。我們一家圍坐在院里賞月其樂融融。 媽媽說:“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來吃塊月餅團團圓圓。”我接過月餅咬了一口一股綿軟的甜味立刻在我嘴里散開去。 此時一個念頭在我心里閃過。隔壁家的奶奶還好嗎?
鄰居李奶奶是一個孤獨的老人。據說她的子女外出工 作已經有幾年了都沒回來過幾次。她平常很少出外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著。 今天是中秋節了她是否和她的子女一起在過中秋?是否也在品嘗月餅呢?一種莫名的感覺涌上心頭我再也不能吃得心安理得了。我問媽媽能不能看一下旁邊的奶奶呢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拿著一盒月餅悄悄來到奶奶家門前只見奶奶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時用著紙巾擦眼淚我的心一顫,呆呆地站在門前注視著房中的一切。 奶奶的家里到處是灰塵,東西擺得亂七八糟,電視機的屏幕明顯已經老化了,墻上的白漆也即將脫落……一定是沒人幫她打掃吧!我想進去但又不知該如何說好。
媽媽打破了沉寂:“李奶奶中秋節了我們來看看你。”“哦……是你們啊……請進請進?”李奶奶急忙起身招呼我們進屋。“奶奶中秋節快樂這是我媽媽給您的月餅”我搶著將月餅塞到奶奶手上。“謝謝謝謝你們”奶奶抹了抹眼角。“唉……中秋了可孩子的電話又打不通我心里……著急喲!”“李奶奶您孩子在外工作肯定忙他們不會忘了您的。中秋佳節團圓夜啊孩子肯定也惦記您!您啊要想開點說不定他們忙完了就給您打電話來了。”媽媽輕聲的勸著李奶奶。 “
就這樣我和媽媽陪著李奶奶一個晚上聽著她傾訴。我終于體會到了老人的心境是多么的悲哀。這個中秋節我們雖然沒有在家里團圓但是能撫慰一顆孤獨的心跟媽媽說的一樣我們的心團圓了。 夜深了我們起身離開。一輪明月當空懸掛柔柔的光讓人覺得溫馨。剛走出門身后響起了電話鈴聲……媽媽笑著說:“團圓了!團圓了!”
高一中秋周記 篇4
在中秋佳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過節方式截然不同;同樣各族人民的過節方式也如此。例如:苗族,苗族的跳月,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傣族,傣族的拜月,每逢中秋節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里抓魚。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他們每個人都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晚上,四只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后,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嘗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侗族,侗族的偷月亮菜,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所以,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著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后生的園圃,去采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借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并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采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里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采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為,這象征著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伙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當然,我們中國的中秋佳節的傳統習俗,也深受各國的老外的喜愛;所以,把我們的傳統習俗發揚光大也很重要。
高一中秋周記 篇5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到了。中秋節,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月亮是圓的,要吃月餅。我還想起了玉兔、后羿和嫦娥的故事。
我們去了奶奶家吃晚飯,奶奶做了一頓大餐。做了黃瓜炒豬肝、糖醋藕、牛肉干、三明治、燒黃魚、肉湯魚丸等,特別豐盛。菜上來,一個比一個好吃。奶奶見大家吃的很高興,她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大家的心情特別好,爸爸、爺爺喝葡萄酒。奶奶拿來了酒杯和可樂,我負責倒酒和主持。我精彩的開場白贏得了大家的掌聲。每吃一段時間,我就用一段富有創意的祝福語讓大家端起杯子,互祝對方節日快樂,然后一飲而盡。酒過三巡,我下位敬酒,端起每個人的杯子,說出我最真心的祝福。大家聽了,都很高興,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氣氛被推上了高潮。
酒足飯飽,爺爺把蘋果和梨削了皮,并切成一塊一塊的,放在了盤子里。我端來誘人的葡萄和香脆的冬棗。奶奶把月餅拿了上來,用刀切成幾塊,分給大家。我咬了一口,發現里面有一個咸鴨蛋黃,可好吃了。
月餅有好多種,有棗泥的、綠豆的、豆沙的、椰蓉的 大家坐在一起品嘗著月餅,所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因為一年只吃一次。我們聊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起勁了。我還繪聲繪色的把故事講了一遍。我站在陽臺上,望著圓圓的月亮,我仿佛看見嫦娥抱著小兔子站在了月桂樹下,今晚它格外明亮。一輪明月照九州,離家在外的人一定會更思念自己的家人。相比而言,我是多么幸福啊!
大家還一起看了中秋節晚會。節目豐富多彩,歡快的歌聲、驚險的雜技,華麗的舞蹈、還有神奇的魔術,電視機里面和電視機外都充滿了快樂的氣氛。我的心情也特別愉快。
我覺著中秋節這天是我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了!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感覺真好!盼望明年的中秋節,盼望明年的月餅。
高一中秋周記 篇6
中秋節,我想起了外婆“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的中秋節,我們全家都要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可是今年的中秋節,獨獨少了外婆。
想起了外婆在生前是多么地疼我啊!學習上的關心,生活上的照顧。想起了外婆有什么好吃的,自己總舍不得嘗,偏偏都留給我。有一次,外婆得了一個大橘子,知道我愛吃,于是一直藏著等我,直到橘子爛了。我要什么,外婆總是毫不吝嗇地掏錢。可是,這一切都是過往煙云了。外婆由于疾病纏身,終于在兩個半月前丟下我們無情地走了。
想起了外婆,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有一次我看見別人有一堆一堆,好多的零食,眼紅得不得了,于是我哭著向父母要。爸爸說:“柯薦文,不是爸爸媽媽不給你買,而是小孩子多吃零食不好。”那時的我那里肯依,只知道別人有的我也想要,于是哭得更大聲了。爸爸在說理沒用之下,終于發火了。他拖過我,揚起了巴掌。這時,外婆正好進來,急忙推開爸爸,一把抱起我,問道:“小心肝,有什么事,和外婆說。”我邊哭邊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外婆。外婆哄著我,說:“沒問題,外婆給你去買!”爸爸無奈地說:“媽,你不要太寵著他,不用去買了。”外婆說:“你們怎么做爸媽的,現在就一個孩子,稍微也要滿足一下他么。”外婆帶著我買了好多好吃好玩的,那時候,我開心極了,只知道說:“外婆真好,有外婆真好。”
當我接到外婆走的消息時,心里一下子變得冰冷的,就好像十二月里的冰雪一樣。我知道,我再也見不到外婆和藹可親的臉,再也聽不到外婆熱情溺愛的聲音,永遠也得不到外婆的愛了。淚水終于像斷了線的珍珠,撲撲往下掉。
外婆,中秋將至,您好嗎?外婆,您一路走好,我會每時每刻想起您,想起您對我的愛;在每個中秋節,我都會想起您對我的關心!
高一中秋周記 篇7
小時候吃過的月餅品種單一,一般每包八塊,每塊里面都點綴著青紅絲,內加冰糖、花生仁等,但吃起來卻也香甜可口,回味無窮。不過一個人吃整個的月餅并沒有什么意思,把每個月餅平均切開,一家四口一人一塊,細嚼慢咽,偶爾相視一笑,那樣才有趣。我想,那也許是因為增添了與人分享的感覺,所以才有了那種沁人心脾的愉悅……
想家的時候,最是中秋節來臨的日子。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也在謀生之地成家立業,中秋屆臨之前,不經意間,懷想家鄉的情緒往往彌漫了整個的夜晚。
小時候,每逢中秋,母親總是會到小賣部買回一兩包月餅,供全家聚于月下細細品嘗。月圓之夜,父親把桌子搬到院內,一家人圍坐桌旁,邊飲茶賞月,邊品味月餅,邊聊天說笑,邊享受無邊親情。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身心的快樂,鐫刻在你的回憶深處,永遠也不會淡忘。你只是輕輕想來,一種幸福感便也填滿你的身心。
那時的月餅包裝簡潔素樸,不像今天看來外表豪華而尊貴,令人一看即生望而生畏之情。月餅的外包裝上一般印有一個紅圈,是正方形外包裝的內切圓。圓內印有圖形,也是紅色,開始并不懂其中之意,待到讀書以后,性別意識漸強,方覺那圖形主體是一個飄逸的女子。她舉頭癡癡地望著天上的明月,似有所思,若有所想。現在想來,她大概是在思想遠方的親人吧。
小時候吃過的月餅品種單一,一般每包八塊,每塊里面都點綴著青紅絲,內加冰糖、花生仁等,但吃起來卻也香甜可口,回味無窮。不過一個人吃整個的月餅并沒有什么意思,把每個月餅平均切開,一家四口一人一塊,細嚼慢咽,偶爾相視一笑,那樣才有趣。我想,那也許是因為增添了與人分享的感覺,所以才有了那種沁人心脾的愉悅。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的月餅品牌多起來了。我所生活的煙臺就有土生土長的知名名牌巧媳婦、威利發等;外地的京式月餅、滬式月餅、廣式月餅等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由于人們認為本地月餅上市早,新鮮有保證,價格相對也便宜,所以常常只認本地月餅。外地月餅因應市場的需求,多走高端路線,包裝豪華,品味考究,供人們選來走親訪友之用。月餅的品種也變得豐富多樣起來。以餡心來看,傳統的有五仁、棗泥、豆沙、冰糖餡,瓜果的有鳳梨、香蕉、草莓餡,還有蓮蓉蛋黃、海藻、火腿餡等等。如果你喜歡吃月餅,就可能在月餅的海洋里看得眼花繚亂,往往會每樣來上一份呢。
從月餅變遷的歷史,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現在人們的生活真是好起來了。
我一直都在讀書,與家人一起分享月餅的日子漸漸少了。讀大學期間,中秋放假時間往往很短,也就不回家,只是給父母一個電話,問候一聲,報個平安。學校會給每個人一點補助,或是五元錢,或是兩個月餅,但總是沒有往日過節的快樂,只有一個人思念家人的愁緒。等到工作了,以為可以趁假期回家,卻發現中秋往往來的不是時候,一般都是九月學校開課期間,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頭。想家的時候,就給父母打電話,不一樣的是身在異鄉,對父母的節日祝福卻是不變的。
今年的中秋適逢國慶假期,很想帶新婚的妻一起回老家,與父母共度中秋佳節。近日卻有小道消息傳來,說學校可能會因甲型流感肆虐的緣故取消假期。一旦這傳言成真,回家的希望也就破滅了。不過為了安全著想,父母也能夠理解,就讓我們與父母隔著這些許的路程,互訴相思之情,共話中秋別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