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日記:此時月圓(通用3篇)
關于中秋節日記:此時月圓 篇1
今年的中秋仿佛特別的熱鬧,中午一個同學過生日,大加擺設,請好友吃了生日蛋糕不說,還全班女生一人一個月餅,班主任又用班費買了一大袋的月餅請大家吃,好不熱鬧,簡直把中秋當春節了。回家了經過月餅店,一家店幾個店伙計忙不過來,排隊的人塞的馬路擠囔囔的,不過幾分鐘的停頓,就看見好幾箱沒開封的月餅被抬出來,又空落落地被抬進去。
夜深了,月上來了,很亮。我站在小院了,微微瞇了瞇雙眼,開始浮想天空。
前幾年,我的中秋總是很充實的。白天和往日沒甚區別,一到了晚上,家里就忙開了,在小院、或者門前的空地上擺個桌,我,母親,妹妹,奶奶,還有舅舅和舅媽六個人圍在一塊兒,先是聊聊天,賞賞月,說說家長里短的,再炒幾個小菜,放上自己做的月餅,大人們還要喝酒,我和妹妹就繞著院子玩,雖然不是很高雅闊綽的那樣,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樂融融的。
可今年呢……一想到今年的中秋,原本蕩漾在唇角的淡淡微笑漸漸隱去。
也是去年的這光景吧,樹葉開始黃了,舅舅,出車禍了。
這一出事,再沒補救的時候了。
轉眼就是一年的時光,一年里,因為舅舅突然的逝去,舅媽受不了打擊獨自回了老家,留下奶奶和妹妹也一齊去了我大姑媽家。總之,就是不想再留在這地方,免的睹物思人。我因為要繼續完成學業和不得不留下。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一次這么深的感受到小說里遙不可及的悲傷,忽然發現其實哭不出來。
往往都是這樣,局里的人在垂死掙扎,臉上的表情讓人感動,讓人哭泣,可是他們卻一無所知,繼續掙扎,然后局外看著他們的人就繼續哭泣。
我終于由旁觀者做了一回局里的人。
以前一直哭著罵書里的人太傻,現在卻,什么都說不出來。
好像是一個遙遠淡淡的夢境,又仿佛到了地球沒有開荒以前,一片混沌。
房子,人,甚至草木在印上了歲月的痕跡以后,都變得那么蕭條了。
月色有如透過一層薄紗灑在我的四周,仿佛把我和時間隔絕在兩個不同的世界。看著寂靜的小院里被風吹過颯颯的樹木。我第一次感到一種通徹的疲憊感,一直,都以為自己很優秀,很突出,殊不知,在歲月的滄桑前,人的生命和一切都如螻蟻般那么卑微,蒼涼,人走了,在時間和社會的洪流中,就像秋風落葉那樣不起眼,雖然,對于樹來說不是。
月色更皎潔了,仿佛連那薄如蟬翼的紗都被她的圣潔凈化了。她在仰望著自己的上蒼,又仿佛洞徹了大地上所有在同一時刻仰望著她的人,她睥睨著滄桑,也拗不過滄桑。
我像是這樣的,不然,她會忍得住寂寞,在那沒有盡頭的時空隧道中不知道累和停地走么。
忽地想起蘇軾水調歌頭里的一句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好簡單卻又好奢侈的一個愿望。
蘇軾呵,當你舉杯邀明月時,是否也是和我現在的心情一樣呢?時間不同了,地點不同了,人不同了。
只有閑下來時,那份情,還是一樣呵……
關于中秋節日記:此時月圓 篇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了。這就是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關于中秋節日記:此時月圓 篇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千古流傳的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澈的無限懷念。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千里迢迢地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