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的美文(精選10篇)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1
昨夜月下散步,時近中秋,圓月高掛,腳下草叢涼落的晚露沁入腳腂,空氣中溫潤的氣息撲面,恍惚間又回到二十年前的那個九月。
帶著回憶的迷蒙,我把那一段經歷剪成了電影的片段,發黃的劇照中每一個人的表情神態在腦海中愈加清晰,我墜入其間一整夜,至今不想走出來。
青春年少時相遇的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豐滿無二。二十年歲月悠然而過,我亦癡癡如昨。不曾長大,不愿成熟,年輕時對愛情與夢想的追逐,一如骨子里的驕傲,永不屈服。也曾頭破血流,也曾刻骨銘心,也曾殘身破體,也曾滿面荒唐,而這一切的一切,在時光的長河里,消散,平復,無痕。唯有這不滅的靈魂,多少年,多少日不會磨毀,愈久彌堅。
那個頂了別人的名字走進我的生活的男孩,如今在哪里?那年的風雪中,冰涼的足球門柱下你留下的初吻仿佛仍在唇邊。沒有瓊瑤小說中那浪漫的炫暈,有的只是冰涼的如像皮似的澀頓,少女情懷如詩的我,那時就已知道你不會是我的白馬真君,童年時對愛的缺失一度讓我把你的溫暖當成了愛情,可惜攥得越久越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放開手,你不舍得,醉了醒,醒了醉,你說我們的開始是因為圣誕的那一場宿醉,于你分外甜美,你不愿醒來。及至兩年后畢業還家,千里外的你還在惦記那再也不可能的愛情,我知道,我終是傷了你了——那個用心待我的男孩。二十年來,每年臨近中秋我都會默默的懷念于你,謝謝你曾在那么美的青春中留下一段記憶給我,醇美如酒,飲而忘昨!
日記中被寫成L的男同學,你又在哪里?帥氣,干凈,儒雅,一堆的迷惑女孩子的修飾詞在你的身上呈現,以一種暗戀的情愫而迎對你的關注,讓你最終成了日記中獨有的L。鼓不起勇氣對你說喜歡,是怕壞了那份純美,每一次注視都是我深情的坦白,你知不知道?如今音杳信消,有人說你已飛到了地球的另一邊,可是曾經的青春美好卻已經深深印在心底,變成祝福,氤氳在生命中,終久不散 。 再不敢提起,是因終不曾放棄。最刻骨的愛情終了,我把自己與你都折騰得遍體傷痕,記得怎樣的開始嗎?樓梯扶手旁的一次對望,我從你溫柔的眸底看到了自己的沉迷,象飛蛾撲火般奔向了那段感情,明知結局慘淡,卻絕然走進,在最深的感動里,我一次次淚流雨下,舍不得放下這份愛情,拼了命的走下去,走下去,面對不可能的結果,我終不想負了彼此的真心!從郊外野游時顫聲而喚的小哥,到短暫分別電話兩端的泣不成語;從朝晨暮晚的牽手相依,到并肩學習的默契相守;從畢業后依然相伴的執著,到面向紅塵世俗的羈絆而苦堅苦守;為著那一份迷茫的未來,三年執著,終被打碎。夢醒時,一如抽髓吸魂,心死情滅,那被自己親手埋葬的愛情,終結于1998年。而你,也變成了夢中的影子,也僅僅在夢中才能相見,聊慰相思。十二年后,我們終敵不過思念,再次聯絡,物是人非。面對深情,我們卻只能堅守彼此的責任,你為我許下一個約定,約在單身的晚年再相守、這一世必不負真心。還有什么可以抵擋這愛情的力量,念著你的好,我可以日日安心,為著那個約定,我安排好余生,但愿君心似我心,前塵錯過,后續有期!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2
中秋時節,天高云淡,沒有了風起云涌的無常,多了份悠悠緩緩的寧靜與淡定,不濃烈,不張揚。一如大地上的谷物,低頭彎腰,一切似乎都成定局。“白露不出頭,砍倒去喂牛”中秋的谷物一般都已結果或者成穗,否則,就空洞地度過了一季而顆粒不收。
到了中秋,多半碩果飄香而盛開的花兒極其稀少。去年的中秋節剛過,我急匆匆的登上太行山巔,輕霧薄云糾纏在一起,孕育了滿山雪白的露珠,俯下身子觀賞,確是那樣晶瑩剔透。霧去云散,極目遠兆,淺黃,雪白,粉色的野菊默然綻放,把孤獨的山脈裝點得絢爛多姿。風兒刮過,花香醉人。野菊,盛開在山野,不期不懼,不卑不亢,如水,歷經了風霜的洗禮。似劍,訴說著秋的心事,些些許許。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3
小時候,中秋節是圓的,圓圓的月亮,圓圓的月餅,圓圓的笑臉,總是勾起那遙遠的囑咐與思緒,曾記得月光的清輝翻過院墻灑在地面上,一地流銀。婆娑的樹枝在秋風中搖曳,蒼穹中繁星點點像千萬盞孔明燈,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熠熠生輝。在記憶深處,中秋始終只是一種模糊而神秘的概念,中秋的月亮總是格外明亮, 窗外一縷月光掠過,經不住誘惑,掀開窗簾。月亮正沉沉的穿過云霧,蒼白的臉上像是有云塊的痕跡,仿佛撞了墻壁留下的創傷,但還手掩蓋不住她美麗的特質。她的美麗從團團霧靄中透出,傾瀉在大地上波光靈動,輕輕地被渲染成斑斑駁駁的影子。人們靜靜的觀賞,撫摸著自己那一半殘存的記憶和另一半微弱的夢想;佇立窗前,心踏著月色,努力尋找一份皎潔的寄托。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4
八月十五月圓夜,每年重復過著同樣的節日,小孩子們很開心,大人們卻不以為然。是厭倦了?厭倦年復一年的過著這樣的節日。
每年中秋節,我們都會回家鄉,和大家一起過這個節日。也不知道這是自出生以來過的第幾個中秋節了,在我興奮的收拾東西的時候,母親卻告訴我,不用收拾了。她說,父親很忙,沒有時間帶我們回去,今年中秋節,就在家里吃月餅。
我問她,哥哥姐姐他們會不會回去。母親點頭,也就是說,只有我們一家會留在下面。
興奮頓時消散,無力的將剛才收拾好的東西一一放回遠處,坐在床邊。母親在廚房做飯,讓我去買月餅。路過樓下的小攤,聽見大人對孩子說:“走,咱回家去,和你那些姑姑嬸嬸,哥哥姐姐吃月餅。”不知道為什么,這話讓人心里很不好受。不就是沒和其他人一起回去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個人吃月餅也挺好的啊,這樣就沒人會跟你搶好吃的味道了。
在心里安慰了自己,感覺好多了,一蹦一跳的回到家。晚飯已經做好了,今天比任何時候都要吃得早,吃完以后天還沒黑,月亮還沒出來。
“我有事要出去一小會兒,月餅自己吃吧。”
我點頭,隨即,就聽見關門的聲音。
屋子里只剩下我一個人,隱隱還能聽見水管滴水的聲音。看著天空漸漸暗下來,明月露出它皎潔的身影。打開超市的購物袋,拿出一個月餅,拆開包裝就往嘴里塞。全都是我最喜歡的味道,可吃起來卻像喝白開水一樣。
我茫然的拿起手機,撥通小妹的電話號碼,等待了幾秒鐘,那邊傳來嘈雜的聲音。
“喂。”
“喂,姐,有什么事嗎?”稚嫩的聲音非常好聽。
“那個,你在哪兒?和誰一起”我輕生問。
“當然是和大家一起啦,不然還能有誰。聽我媽媽說了,你有事不能上來,好可惜。告訴你,剛才在搶月餅呢,一大口袋‘嗖’的就沒了,他們欺負我個子小,把我堵在外面,一個都沒搶到。好了好了,不說了,再見啊。”電話被她掛掉,接著傳來嘟嘟聲。冷清再次覆蓋整個屋子,如月亮般的孤獨。
一口一口吃著沒味道的月餅,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是什么?中秋節有月亮,有月餅,還該有什么呢......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5
十歲那年中秋,看到大人們張羅一桌子美食,我卻難過得要命,因為我的一只雞的殉難。而今,又是一年中秋即將來臨。我感嘆時光。
我的孩子喜歡養小雞,掐指算來,喂過好多茬了。
但僅有兩只長到成年,一只因為生性好斗,便趁孩子不在家時送到了姥姥家的雞舍里,沒成想樹挪死雞挪活,去了之后便做起了領導,儼然一窩之主,好不風光;另一只則身世凄慘,長到孩子奶奶衡量的標準(能吃得著)的時候,便趁我們不在,給秋后問斬了,做了香噴噴的菜肴,孩子找不到雞哥,急急得來詢問,便索性沉痛地說,給老鼠拖走了。
大多數雞寶寶都沒有逃離夭折的命運,孩子小小的年紀目睹了死亡的無奈,于她,是幸事嗎?不得而知。
前一陣子,我回家便聽得小雞的雀躍,知道又來了新成員了。我看不出小雞與小雞存在的外貌的區別,孩子卻已經給他們分別取了名字了。我質疑,小雞不可以帶到樓上養的,于人于雞都不是好事,還是放到奶奶家的小院里更適宜,孩子這次卻堅決反對,大有“雞留我留,雞走我走”之勢。無奈,只好在早上出門前備好三只小雞一天的口糧,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探望他們,然后繼續為其加餐加飯。老公一日突發奇想,說這雞子最好放養,然后不顧我的反對,出門前把三只雞子從籠子里放了出來。看他們嘰嘰喳喳歡蹦亂跳,也只有默認了。下班回家,打開房門的一刻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遍地雞屎如盛開在地上的墨綠色的花,滿屋子飛揚的是刺鼻的臭烘烘的味道。頓有五雷轟頂之感,繼而納悶:家里怎么這么安靜?肇事的雞子呢?沒有來得及找尋,那三只壞東西聽到動靜,雀躍著一下從視聽柜底下跑了出來,在我腳底繞了一圈,接著又撒丫子狂歡了,我感染了他們的快樂,怒氣全消。沒有來得及打掃“雞舍”,我立刻旋進廚房,找來剩下的米粥,飛快的跑出來的時候,一只小雞竟然扎著翅膀跟在我后面跑了起來,我便也進入了角色,來來回回跑了好幾圈,那小雞便也執著得跟隨著我的腳跟跑啊跑。老公圍觀,笑道:他把你當做雞媽媽了。這陣勢,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老鷹捉小雞,媽媽在前領跑,“雞子兒們”躲在身后,不離不棄。真拿我家當雞舍了啊。以后沒再敢這樣放養,而是該做晚上回來給他們放放風。孩子要一只只抱他們出來大練兵,這樣走了那樣走。看小人和小雞同樂,也真算作一景。
最近幾天,孩子回家每看到她的小雞朋友都會驚呼:媽媽,小雞長大了。是啊,長在背上的翅痕日見明顯。這幾天翅膀已經威風凜凜得架起來了呢。腿兒也拉長了,尖尖的嘴巴也更加堅硬了。
又一日,廚房里的我卻聽到孩子的悲呼:媽媽,這只小雞的眼睛掉出來了。我心里一驚,跑去看時,卻看到那只小雞眼睛下方突起了一個紅紅的疙瘩,有潰爛之勢,我不能確定,這只是不是前幾天跟在我身后飛跑的那只。我心中難過,嘴上安慰孩子說,沒有關系,很快會好的。我又找來一個新的紙盒將生病的小可憐搬了進去。再之后,就發現小病雞形銷骨立,不再歡跳。直到一晚,習慣晚睡的老公拍醒我,說,那只小雞死了。我睡意全消,心頭壓抑。第二日一早,我說孩子去看看你的小雞嗎?孩子看了,納悶的問我,我的貝貝呢?我說,貝貝昨天死了,爸爸把他埋到土里了。她竟然沒有很吃驚,只是說,變成土了?我默認。看孩子神情黯然,我說,剩下的兩只我們更要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長大好嗎?然后,轉移話題,孩子知道三減去一等于幾嗎?孩子說,二。
是啊,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做減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消減,童年的歲月,青春與面龐的榮光。。。。。。概莫能外。清清楚楚的記得那年中秋,我阻止大人們殺雞的執著以及失敗后決堤的眼淚。又是一年中秋了,卻覺得,這節分,既叫團圓又叫別離。
很多東西,熱熱鬧鬧的來了,輕輕悄悄地走了。我們的日子嗎?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6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每個人心中都裝有一個月亮,月亮里溢滿了對故鄉的思念,裝著良辰美景,還有那些念及的深情。
今夜,月影婆娑,秋蟲呢喃,誰在桂花樹下,竊竊私語,那綿綿情話,暈紅了誰的臉朧,你可是那乘著月光,踏愿而來,我久等的歸人。
斟一杯相思的酒,醉了濃濃的情思,陌上花開,開的美不美,我都不記得了,只記得你給我的那朵花,那么小,甚至開的不起眼,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一直開在心間,
心中有一個人,可懷,可想,老了又如何,秋風若解相思意,定是人自還。
風柔柔的吹,星子和月光皎映,那一抹輕盈的月光,帶來了你欲說還休的想念,那顆等待的心,在為誰心事微瀾?情鎖深秋,欲說還休
今夜,你可否踏香而來,來赴一場緣分的邀約?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月華無語,星子相惜,那一輪升起的月亮,映過奏磚漢瓦,誦過唐詩宋詞,今又照亮誰的新愁,點亮了誰的眸光,映了誰家的軒窗?那煙火庭院里傳來的歡聲笑語,可是為花好月圓吟唱的一闕詞?
風過,傳遞著情,花香,挽著風。踏著月色,你是否已在吳剛釀的桂花灑里,沉醉不知歸路?端坐,觀景,賞月,桂花樹下,古老的傳說在上演,那美麗的嫦娥,是否還住在月宮里,為心愛的人望眼欲穿?
一朝月明,見證了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又將多少相思掛在婆娑的枝頭。月下,秋水長天,靜美的庭院,晚風吹拂,樂影婆娑,唯有我,坐在相思的船頭,為一個人或喜或悲。
有時候,月亮吟唱的,是一個人的寂寞,一個人的歌。光陰的青藤上,難面會有別離和感傷,只要心在一起,哪怕一生看花相思老,你也是我最愛的那抹白月光。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心念處,總有一處風景,有山,有水,有花,有月,還有一個你,一輪明月當空,月光傾灑,將多少柔情傳遞,如荷香遠溢,如蒹葭薄霧,帶著淡淡的憂傷,綰于眉間心上,我的心事,你可曾讀懂?
誰的等待,正逢花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皎皎月空,孤月清輪,把塵世間所有都照得清清楚楚,在澄明的意境中,再多的悲喜,也都會遠去,人生風雨浮塵,無論如何變換,都將會淡去,歲月,總會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有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獨對明月,有一種瀟灑叫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把經歷的美好鐫刻在心底,不為物喜,不為己悲,讓所有的不滿,所有的紛爭,在這圓天方地中,在這青光明月下,和著清風,變得遙遠模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笑對沉浮,也是一種豁達。
光陰漫長,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一輪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讓歲月就這樣老去,那紛飛的月光,映白了的慈母手中的衣衫,映亮了桂花香影的軒窗。季羨林說,每當這樣的良辰美景,想到的總是故鄉的那個小小的,平凡的月亮。
邀一縷鄉愁,攜一抹眷戀,故鄉的院落里,是否還有母親年輕的容顏,父親的偉岸身影,還有兒時伙伴的歡笑,那一縷鄉愁呀,是掛在天空的半邊月亮。
今夜,我該踏著怎樣匆匆的腳步?才能抵達久違的故鄉。菊花幽香,在月下清淺浮動,涌動著親人團圓在月下,相依依偎的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桂子飄香,拂過歲月的墻,映著風塵仆仆的思念,和天涯離人的鄉愁,人間萬戶,輪回了多少燈花挑盡不成眠,無論走過了多少月缺月圓,唯有千古情字不變。
白露沾野草,秋空明月懸,斟一杯淺淺的酒,帶上濃濃的情,擷一抹秋陽的溫暖,讓行走在歲月的腳步,帶著喜悅和輕盈,漸行漸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唯愿今朝,月圓,人團圓。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7
中秋佳節,月色撩人。
吃過美味的月餅,話過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經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夢鄉,庭院內外顯得一片靜謐,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層疊的葉片不時被清風驚擾的嘩嘩聲。
月色如水,靜靜地鋪排在庭院內外,山村之間。
夜,遁去了塵世的喧囂,給山村帶來一份難得的寧謐與和諧,而我卻滿心興奮,失眠了。
驀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無聲息的溜了進來,出現在床前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
我是喜愛月的,對中秋之月尤是摯愛。于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尋覓這美妙的月光。
開了門,穿過小路,不遠處就是野外。這時整個月便呈現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純潔的,帶著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輝。
秋夜,月華如水。遠處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輪廓,越發顯得崔巍了。
河流的聲響在寂靜的夜里顯得很突出,溪流是歡快還是悲傷,誰也說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這樣流淌著,從來沒有改變過,或許這就是它的初衷吧。
從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巖石上。我仰頭尋找令我癡迷的月光。柔柔地,溫潤地,不帶有任何的紛紜,不帶有任何的蕪雜。
只是一縷清輝,只是一份寧謐,這就已經足夠了。能在這樣的夜里,尋找到一個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經滿足了,無需再滿世界的尋找安靜。
夜,漸漸的涼了。露水濕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里很是愉快,很是高興。心里覺得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愉快了,于是心底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來。
月光無聲的流淌著,河水也在無聲的流淌著。夜,消去了所有的聲響,讓所有的東西沉浸在寧謐之中。
我感到了絲絲的涼。按說,現在不是很冷的季節,為什么在我的心中還是這樣的寒冷呢?
白天,復雜的人際關系使我疲于應付,使我焦頭爛額。白天的延續,經常使我在夜里不得安寧。我經常的處于失眠的境地,因而顯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別是這中秋之夜的滿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視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諛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著你,看著你走的每一步。
我慢慢的走了回去,心里一片月光的明亮。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8
云,它輕輕地托起那一彎新月,在東方天邊的一角勾勒一幅寧靜。也許,是風兒的召喚,云,悄悄地隨之散去。獨留月兒,慢慢地走著。
轉瞬流花,又是一年中秋夜。它不因季節的蒼涼,也不因孤獨地眺望;也不因離鄉的惆悵,更不因霜露的沾染。
月兒漸起,有星光陪伴。然而,我的落寞,化作了誰的等待?
月色美麗,有蛙聲呼喚。然而,我的思念,融進了誰的心愿?
推開了往事的門窗,是誰,給了我一襲憂傷?
我悄悄地走進月色,走進夜的深處。那半彎的月呀,你究竟為誰而圓?嫦娥衣袂飄飄,而我,有誰與我共舞?
盡管有月光,但夜是漆黑的,一片茫然。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人能夠理解你呢?又有幾人真正同情你呢?無同情無理解也就罷了,可有人卻在你受傷的脊背上灑下一層又一層的鹽。
我們渴望美好,渴望光明,就如同行走在迷茫的夜色之中,渴望有一輪圓月高掛天空。月呀,它何曾不似一盞燈,點燃每個迷失的心靈呢?
月兒漸遠,為什么美麗的東西渴望而不可及呢?月里的樹呀,你究竟倒影了誰的想象?是否因為一個美麗的傳說,而潮濕了愛的記憶?
月呀,你渲染了誰的詩行?
月呀,你仰視了誰的眼淚?
月呀,你望穿了誰的白發?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有誰能夠告訴我,我如月的情感,如何換你情深似海?
月呀,你的缺,你的圓,你的圓缺,注定了我的,悲歡離合。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9
月色灑下清冷的光輝,庭院的角落,一下子亮堂起來。那些不知名的長得很高的樹隨著風兒婆娑而舞,輕繞而動,樹頂迎接著月光,貪婪的迷醉在清輝的淋浴中。月光,如夢一樣詩行,那些飄逸著芳香的花朵,期待著詩人將誘人的香氣寫進夢里,淡淡的纏繞著光潔如玉的月色,將帶著濃濃憂愁的香氣,隨風游走、飄逝。
月色,清涼如秋的風,淡淡撫摸著肌膚,每個毛孔,都像灌入了金色的蜜,如癡如醉。在庭院的石桌上,擺上一盤水果,有清爽的柚子,甘甜的葡萄,冰爽的雪梨,香脆的蘋果。隆重的放上一盒月餅,切成整齊的八塊,有雙黃蓮容,伍仁,水果餡的。中秋之夜,所有的食品都上齊了,月是圓的,可心卻是缺的,冰冰涼涼。
關于中秋的美文 篇10
中秋,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從幼學之歲到古稀之年,每至中秋望月,常常引發我悠然遐思,浮想聯翩。然而,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丙申中秋,則有這般思緒縈回腦際——
仰望蒼穹古月,甚感吾儕人生何其短暫!月亮多少歲了?有資料說,四十六億歲,和地球年齡相仿;還有的說五十三億歲,比地球還要老。時至今日,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正所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如我者, 也就能活上個幾十年頂多百八年。詩人的毛澤東有云: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照此算來,人生在世,也就“二三彈指”上下,真乃人生易老天難老啊!如此短暫的人生之旅應當怎么走呢?十幾歲時就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關于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的名言,還有雷鋒日記中關于生命的有限與為人民服務之無限的深刻感悟。那么,到了我這樣生命更加有限的年齡,則當倍加珍惜晚年時光,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之事。譬如,像今天這樣寫寫稿子,盡我綿薄之力傳播正能量,或對社會能有些許用處。如是者,雖微不足道,但是,到將來去見馬克思的時候,就會少幾分愧色。
受惠于姮娥恩澤,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世人皆言萬物生長靠太陽,殊不知,有如此宜居的生存環境,也得益于月亮的恩惠。有科學家說,是月球對地球的潮汐作用產生了特殊的、至關重要的功能,才使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陸地,開啟了生物進化歷程,才有了后來的人類;月球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減小了溫度差,并帶來了四季變化,春種秋收,周而復始,人類方能生生不息。故此,我們的祖先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制。我想,人類繁衍至今,更應該從我做起,從每件實事做起,科學地認識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而絕不是相反。那樣,豈不是辜負了天地日月對我們人類的眷顧和化育之恩嗎!
共賞中秋滿月,自當同祝人長久、家團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圓圓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使人聯想到并期盼著家人團聚。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鄉游子也會寄情明月,傾訴鄉愁和對親人的思念。故中秋又稱“團圓節”。更有為全中華民族的團圓而祈福、而奮斗的一代一代領袖們,率領我們從人民五億不團圓的昨天,迎來一唱雄雞天下白,走到了五十六個民族十三億人民的大家庭大團圓的今天,還正在為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而不懈努力。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像我這等百姓凡人呢,有多少家庭骨肉親人海天相隔。每逢佳節倍思親。凝望中秋滿月,讓如練月華將我的思念與祝福傳送到親人的心間吧,企盼沿著和平發展之路走向和平統一,同胞團圓……會的,一定會的——世界終將大同,環球同此涼熱,更何況,同根同源之炎黃子孫呢!
沐浴皓月清輝,心宇間亦充滿光明。《周易》曰:懸象著名,莫大乎日月。相對于日稱太陽,古人將月謂之太陰。太陰即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太陽光照射到月球上,由月球反射出來的光線。但太陰卻把太陽給予她的光明,無私地奉獻給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月行于夜,明而有光。人雖在深夜,但有朗月之光照我眼亮心明。她皎潔而含蓄,蘊藉而清逸,淡遠而近人,寧靜而空靈……她無龐雜炫目之色,唯素顏質樸之美。在她的沐浴中,可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我尤其喜歡在江畔賞月,但見明月高懸穹廬頂,江天一色凈無塵;云衢萬里,寰瀛如洗;空中皓月,水中倩影,交相輝映。中秋滿月又有“玉鑒”之稱;而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因之又被稱為“端正節”。吾何不對照玉鑒,反觀自省,我心我身端正歟?中秋滿月還有“大明”之譽;而“明明德”乃“大學之道”之首義,吾何不令大明之光照徹膺中;值此清涼世界,何不以冰魂玉魄蕩滌心宇,明我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