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精選5篇)
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 篇1
大多數的公司還是會按照國家的規定,在法定節假日內給員工放假,同時也會保障員工在放假期間的合法權益,支付其相應的工資報酬。而通常公司在通知員工放假安排的時候,往往會結合自身的情況,例如會安排部分員工進行值班,這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對于公司出具的放假通知,很顯然不同的公司通知的內容就不太一樣了。
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 篇2
從20xx年起中秋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中秋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了20xx年部分節假日的放假安排。中秋節僅當天放假,和前一天的周六形成正常周末,往年通過調休而得來的3天小長假被取消。20xx年中秋節放假時間為9月26日中秋節(星期六,法定節假日)、9月27日(星期天)。共2天。
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 篇3
中秋節為什么又叫女兒節
民間拜月,每當圓月升起的時候,各家在庭院中迎著月光陳設香案,按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暫住的媳婦屆時也必須返回婆家過中秋,北方民間還流傳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諺語,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女兒節。
中秋節為什么又叫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與之相應,又稱仲秋八月十五日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中秋節為什么又叫拜月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回家賞月
“月是故鄉圓”,中秋節回家賞月可能是每個華人的心愿。
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后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蘊含著“團圓”、“和諧”等精神內涵,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一直是重要的節日。
中國人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祭品主要有月餅和西瓜。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賞月頗為盛行。
據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黃濤介紹,中秋節放假的傳統自宋朝即有,放假一天,以后的朝代一直沿襲。
但發展至今,中秋節正在逐漸喪失它的原汁原味,有專家文章評論說:“現在的中秋只變成了吃月餅,人們已經淡忘了歡度節日的方式。”
黃濤認為,最主要的體現是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沒有假期,人們沒時間歡度,僅能趁放學下班之機聚餐,或者抽時間串門送月餅,聊表心意。節日的氣氛蕩然無存,這在城市中尤為明顯。
按照國際慣例,現代民族國家在考慮法定假日時,多將國慶日、獨立日等政治節日作為首選,以培養國民對國家的感情,另外在一些宗教國家還會考慮一些宗教節日。
黃濤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別國略有不同,不是宗教為主,而是農業文明的積淀,和政治節日和宗教節日有著本質的區別。政治節日偏重于紀念,而傳統節日更傾向于一種情感的認同。
傳統節日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文化基礎。“在節假日體系里,傳統節日應是根基,占主要位置;而政治節日是必需,占導向位置。”
效仿歷史做法,恢復中秋的“假期”,是人心所向。黃濤建議,第一,從繼承和繁榮的角度講,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可以更好地發揚光大;第二,也可以滿足人們過中秋的時間需求,燈會、舞獅、賞月等習俗都有時間進行。
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 篇4
20xx年中秋節是多少號?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佳節,因此20xx年中秋節是9月13號。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何時成為法定假期 篇5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息息相關,因農歷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月,而農歷八月十五又是這一月中間一天。
中秋節:9月13日~9月15日,與周末連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