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精選7篇)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1
中秋,是喜慶熱鬧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歡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餅;
熱鬧的街頭樹起了燈彩,舞起了火龍,清靜的河邊也有小孩漂起河燈;
福建有拋帕招親,中國臺灣有偷菜求郎,湖南、貴州、安徽還有竊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節(jié)的日子。
人世間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瘋長著,堆積著,涌動著,蔓延到天際:
或是遠方的兒子,激動地用家鄉(xiāng)話,附著話筒,深情為父親唱生日歌;
或是慈愛的母親,戴著老花鏡,走針串線,正為海外的女兒織著毛衣;
或是相愛的情人,彼此用最親近,最甜蜜的短信訴說最遙遠的相思情。
中秋,是詩香飄飛的日子。
唐李白的《月下獨酌》是詩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詩人的浪漫的芬芳;
宋蘇軾的《中秋月》是暮盡、寒溢、月轉(zhuǎn)的慨嘆,傳達的是時光易逝的苦味與生命無常的孤獨;
宋辛棄疾的《太常引》是詩人望月、傷己、嘆國的共熔,抒發(fā)的是美人遲暮的凄涼和激蕩不已的壯志。
中秋,是神話改寫的日子。
蟐蛾姑娘與后弈俊男,你們該是攀上天地間的彩虹橋,不再有離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宮里的最小的女兒,該是回來同家人團聚了吧;
吳剛,你該是記住了他人真誠的教導(dǎo),勤心學(xué)習(xí),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濃濃的快樂;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中秋,有無盡的詩意;
中秋,有滿滿的祝愿。
詩人說,故鄉(xiāng)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我要說,心有快樂,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會老;
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會老!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2
越來越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過節(jié)的心情,沒有超市的氣氛來得那么濃烈了。本想趁中午,屋子收拾整潔,花草也已灑完清水,被褥曬在太陽下,一個人靜靜的時光,泡一壺暖茶,劃拉幾個閑字,挨到下午去接女兒的重要時刻。就在翻之前寫的文字時,竟翻出一篇可體現(xiàn)此刻心情的中秋舊文,就懶得寫了,搜來貼此,權(quán)當(dāng)今聊過此節(jié)吧。
又到中秋,本是團圓的節(jié),我卻不愿品咂這節(jié)里,象征幸福團圓的甜蜜月餅;曾經(jīng)何時,對節(jié)日那么淡漠?是以前的節(jié)日太過濃烈,讓現(xiàn)在的心承受不了那份帶著心酸的歡樂;還是,蒼桑的胸懷,已失去過節(jié)的興奮,把一切,都看得那么平淡;還是隱忍的心思里,不愿看那份人生的殘缺?
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節(jié)還是要過,還要歡樂。可這時的歡樂,多么滯重?相比,記憶里的,愉悅。
記憶里中秋,似乎比春節(jié),還要幸福和快樂。因為春節(jié)里沒有中秋的豐收和圓月,中秋卻有著比春節(jié)還要豐盛的美食。因為它所處的這個季節(jié)。
豐盛的中秋節(jié),因秋日累累果實的點綴,而更加豐滿,山珍地饈撐圓了兒時的肚子。小時候因住在一個頗有世外桃源之美的小山村,那時雖大都生活貧瘠,可秋天,簡陋的山里莊園裝滿地瓜,花生,玉米,瓜豆,菜蔬……令其也像一個富翁;而最為鮮美的,便是這里特產(chǎn)的地方名吃,全羊湯。那啃著山脊散著草藥香的野草長大的黑山羊,肉嫩味香,純鮮誘人;即使日子再窮,中秋節(jié)那天,村里總是慷慨地殺掉幾只,家家分個遍,讓辛苦了大半年的山里人,美美的飽餐一頓,開開洋葷。
記得,那天一早,大隊村委的院落里,人仰馬翻,比趕集還要熱鬧,全村的人,基本都聚在了這里。孩子們在聚堆閑聊的大人中間,竄來竄去玩得歡,大人人手一個盆,吸著旱煙,比任何時候都悠閑自在,或蹲或站漫不經(jīng)心地扯著農(nóng)事家事國事天下事,等待著分羊肉。襯托著這份歡樂的是后院里,待宰的羊咩咩叫得凄慘,大膽的孩子,圍攏在屠宰現(xiàn)場,看那血腥的一幕,多少有些膽戰(zhàn)心驚,驚恐和憐憫的眼神里,卻充盈著隱隱地期盼,那血,都將是羊湯里不可或缺的美味呀,只因那個年代生活的貧瘠令心也粗糙。
而我記憶更深的是,中秋送十五。這是民間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不帶有雜質(zhì),純是親情的自發(fā)。不像現(xiàn)在,這一傳統(tǒng)風(fēng)俗變相的令人不堪其累。熱情豁達的母親心里有譜,該送哪家送哪家,只等她一一吩咐來,我們兄妹便樂顛樂顛地接受著這份光榮的任務(wù)。背著荷葉包裹的放在竹籃里的羊肉呀,羊大腿呀,羊下貨呀,一家一家送去。之所以喜歡這個任務(wù),是,這是個相當(dāng)棒的美差,每到一家,看到的是驚喜歡愉的笑臉不說,自有一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當(dāng)然,還有不同的回禮滋潤著這份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美德,即使對方拮據(jù)的無物可送,順勢打下自家園里棗樹上的一把棗,塞到我們的手里,我們也會高興地一蹦一跳地道一聲謝。那棗甜了一路的嘴巴……
若兒時的記憶,中秋是美味;再以后,便以期盼中秋團圓的那份幸福為中心了。只因一年到頭,越來越很少見到的家中最核心的人物兄長;與哥的感情,就像依在月亮邊的那顆星;從兄長十幾歲在外求學(xué),到大學(xué),到上班,一步步離家遠去,全家的思念便越扯越長,唯有節(jié),才讓這思念釋懷。而中秋,哥回來會帶我們出去游玩,登山,采野菊花;摘野果子,野炊;還會給我?guī)Щ鼐实恼n外讀物,初識唐詩宋詞、舒婷、三毛、尤今、四大名著……都是兄長的引導(dǎo)。“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最早便是哥哥先教會了我,當(dāng)然還有爬到山頂,聽哥大聲喊什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李白的《關(guān)山月》,那時聽來卻懵懵懂懂,只感覺上文科的哥哥,好歷害呀,因而特別崇拜才華橫溢的哥哥。
長大后,期盼節(jié)假日,是因為喜歡看父母被兒孫圍著那幸福歡愉的笑臉,終于熬到子孫滿堂,是該享受的那天倫之樂帶來的幸福生活了;更喜歡都成家立業(yè)的我們,與父母一塊過節(jié)的那個親情洋溢的氛圍;只因離婆家遠,嫁出去的女兒,在中秋可以和父母團聚在一起,使得中秋節(jié),我們的家特別的圓。慈愛的老爸老媽,已從各自操勞的崗位上退下來,安享晚年,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一手?jǐn)y孫子一手將外孫女,在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地陪伴下,游山玩水,遍嘗美食,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父母的幸福,便是我們心的暖;父母的家,依然是我們心依靠的港灣……
一直,因為,這份溫暖,這份依靠,這份幸福的對節(jié)的期盼,會陪伴我一輩子……,沒想到事事難料,與單純的意愿相悖的是,我卻過早的,讓心失去了幸福的根;再也得不到,那份溫暖的依靠。節(jié),便成了心底的痛,夢中的酸,多想,就那么混混厄厄的,今夕不知是何夕。
可節(jié)依舊在,中秋月兒圓,期盼人團圓,我還有自己的血脈在。于是,埋藏不能與父母相守一輩子的感傷,在回憶里聊以自慰,在祝福里獲得人間溫情,祝:中秋大家都快快樂樂!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3
讀過了洋洋大觀的《紅樓夢》,在其眾多的詩詞中,基本上是即讀即忘,唯有一首并不很起眼的小詩卻被我牢牢地記住了。詩曰:“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這是一首詠中秋佳節(jié)的詩。說它是詩,我卻更愿意將它當(dāng)作一則富有詩意的謎語,或者說就是一首“謎語詩”。這首詩并沒有直接寫月,而是從側(cè)面予以烘托,使得每一句詩都可以覓得“月”的影子。“時逢三五便團圓”寫出了月圓的確切時間;“滿把清光護玉欄”寫出了月色的皎潔迷人;“天上一輪才捧出”則是專指八月中秋之月,因為在一年當(dāng)中只有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間萬姓仰頭看”寫的是中秋之夜人們賞月的情景。
傳說中秋節(jié)的夜晚,天上會有月華出現(xiàn),那是一種十分好看的景象,并且只有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才會出現(xiàn),看到的人就會一年好運到頭。
“月華”到底是如何的美麗呢?我沒有見過,或者說是沒有完全欣賞過。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jié),鄉(xiāng)下人都會早早吃罷晚飯,聚在院子的大曬場上。這時的曬場簡直有如一個大雜合院,擺滿了凳子、涼床、草席,還有人從家中搬出了桌子、茶幾。凳子、涼床、草席上或躺或坐滿了人,桌子和茶幾上則擺滿了瓜子、花生、西瓜和月餅,還有自家釀的燒酒和小孩子裝了螢火蟲的玻璃瓶子。
中秋夜晚十二點鐘以前的節(jié)目,主要是大人們談古聊天,小孩子們的打鬧玩迷藏捉螢火蟲,當(dāng)然他們還要搖蒲扇吃東西。十二點以后則是睡覺賞月數(shù)星星。就是在每年的中秋夜,我知道了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吳剛伐桂,銀河鵲橋,天狗吃月,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庭、聊齋志異,等等神話傳說和奇異可怕的怪鬼故事。當(dāng)然我還知道了中秋夜,天上將有好看的月華出現(xiàn)的秘密。
中秋月華是很神秘的。中秋當(dāng)晚不能說它,連提及都不能,一旦犯忌,月華就不會出現(xiàn),即使出現(xiàn)了也會立馬消失。所以中秋夜晚,每當(dāng)小孩子們耐不住好奇和熱盼的心剛要作聲詢問大人們時,都會遭到一大幫人的“噓”聲——他們將紛紛伸出右手,屈下四指,唯留一根微微彎曲的食指,在嘴唇邊來回地晃,嘴里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噓”聲,予以制止。現(xiàn)在想來,其實那一片“噓”聲很美妙,那其中包含了我們對生活多少的美好向往和企盼呀。
現(xiàn)在每到夜晚,家家都是閉門看電視,農(nóng)村人也難得有曬場集會的樂趣了。即使是中秋佳節(jié),也是再難以聽到村人們昔日那般的“噓”聲大合唱了。每每想到此種憾事,心中油然生出一種唏噓之情……
到底有不有所謂的月華呢?又到底能否在中秋賞月 之夜提及月華呢?現(xiàn)在想來,這其中很有包含著一個善良而美麗的謊言的可能。也許天上根本就沒有月華一景,只是前人們在苦難之中,將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用比天上七彩長虹還要美麗的色彩進行編織,于是便有了月華多彩、朦朧、神秘的想象之象,為了不打破這種虛擬的美麗,人們便自覺地將它當(dāng)作一個共同的秘密三緘其口,不愿也不敢去揭穿。我想不唯我沒有見過月華,恐怕我的大人們,更有數(shù)千數(shù)萬年前的先人們也是沒有見過吧。
沒有見過,才能始終在心中存留一份企盼。記得小時候,我守候到半夜,還是有幾次真的看到皎潔的圓月周圍,套上了一圈圈朦朧得若有若無的色彩。盡管我們早就知道不能提及“月華”二字,但還是有人忍不住帶著雀躍地喊出來。果然靈驗異常,慢慢地原來的朦朧消失,真切漸漸顯現(xiàn)。不過消失的是原有的月華幻影,顯現(xiàn)的是圓月的皎潔,一場虛驚的美麗加美好而已。于是所有的人一下便找到了不見月華的原因,紛紛責(zé)怪起不守規(guī)矩的壞事者:“唉!月華讓你喊沒了!”
沒了!沒了月華,沒了我的少年、青年時代!也沒了昔年那份中秋夜晚賞月的樂趣!那聲悅耳的“噓”也變成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4
秋款款而至,點染出一個豐碩的季節(jié)。時光從指縫間穿梭而過,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中秋將至,賞月共話團圓成了家家戶戶永恒不變的約定。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作為團圓、吉祥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而吃月餅、送月餅就成了中秋節(jié)一大習(xí)俗。兒時,數(shù)星星,盼月亮,眼巴巴地盼著中秋節(jié),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老月餅。兒時的老月餅是用土黃色的牛皮紙層層包裹著的,頂著紅色的蓋頭,用細(xì)麻繩捆綁起來,拎在手中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月餅餡多是五仁的,母親告誡我們這種月餅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難消化。不知這確是事實,還是當(dāng)時條件所限,母親為窘迫的中秋節(jié)找的借口。
母親見我們姊妹三個虎視眈眈,便一層層地剝開紙,四個圓圓的、散發(fā)著香味的月餅就呈現(xiàn)在眼前了。她先取出兩個,這是要留給老人的,第三個月餅被托在手上時,我們已經(jīng)把口水咽了一遍又一遍。月餅被掰開時,我們用眼睛偷偷瞄著別人的,看是否一樣多,要是稍有不均,肯定是要嘟囔一番的。終于,月餅發(fā)到了自己手里,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剛剛咂摸出個滋味來,月餅已經(jīng)全進肚了,細(xì)細(xì)地舔著手心的月餅屑,猛咽口水,一年的期盼和守望就被這小半個月餅打發(fā)了。兒時的我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獨自吃個圓圓的月餅呀!
后來,讀了初中,學(xué)業(yè)繁忙,中秋節(jié)往往是在學(xué)校里度過的。難得中秋恰逢周末,全家齊聚一堂,擺上時令水果,歡聲笑語,匯成了中秋的歡歌。至于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父母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在他們眼中,月亮就一直守候在天上,陰晴圓缺,沒有什么新鮮的,如同他們一直在家守候著子女一樣,幾乎沒什么懸念。于是,在熱熱鬧鬧地操勞了一整天后,他們早早就上床休息了,只有我們?nèi)齻小的會站在院子里,抬著頭,仰望蒼穹,一輪清輝,月圓如盤,為賦新詞強說愁地感慨一番。
后來參加了工作,不知不覺,日子早已成為一種來來回回的匆忙奔走,不記得中秋節(jié)有多久沒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閑話趣事。父母一次次在無望的翹首期待中,白了雙鬢,模糊了雙眼,駝了脊梁。月亮的清輝仍無私地灑滿人間,忙碌中,我們也許早已忘卻,在歲月的長河中,最深情的告白是陪伴。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5
我一直認(rèn)為中秋賞月是件很愜意的事。皓月當(dāng)空照,地白如霜凝,走進曠野,舉目望冰輪,一邊賞之,一邊誦之、嘆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卻物我,讓浮躁的心靈在月光下慢慢趨于平靜。
中秋賞月并非現(xiàn)代人閑暇時徒生的矯情,早在魏晉時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說。到了唐宋時,中秋賞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便是當(dāng)時的寫照。
古人賞月最初是為了祭拜月神,后來慢慢成為一種民俗,人們已不僅局限于祭祀,而是與渴望團圓、快樂和幸福結(jié)合了起來。文人墨客更是滿懷詩情,或吟詠,或感懷,或悵惘,以月寄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在思念家鄉(xiāng)。詩人們貌似賞月,實則渴望與親人團聚,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賞月的興致。小時候陪父母“賞月”,是因為那時缺吃的,等到母親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成年后陪戀人賞月,是為了花前月下,享受愛情的甜蜜;婚后有了孩子,賞月時,或講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講述民間故事《嫦娥奔月》;轉(zhuǎn)眼間,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賞月,卻是遙望圓月緬懷遠在天堂的父母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詩仙李白那樣灑脫、狂放。但才情縱橫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輩者,即使是月下獨酌,也只能吟詠著古人的詩句,裝腔作勢,附庸風(fēng)雅。
一輪中秋月,自古照今載。幾多喜樂愁,望月抒情懷。一年中秋今又將至,我雙手合十,默默祈愿,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氣能晴朗,皓月當(dāng)空亮。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6
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為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閑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fā),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著,遙望著,不可忘懷,終不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癡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jīng)傾盡的年華。
月正圓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遠離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任憑寒氣充斥著。今夜,此時,多少位古代騷人為之傾倒,望月興嘆,狂歌痛飲,留下了千古絕句,然而,這不正是傾訴的好時機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這是第一個被這唯美的夜景馴服的人,而后子鍵,太白,東坡等等都為之相繼傾倒。或痛哭,或惆悵,或狂放,總之,這夜,注定是詩人們的夜,月,亦是詩人們的月,這一夜,屬于他們。
中秋的月,更為清晰,更為純潔,然而,這一天月也如往常一樣,但總會平添那一絲絲的哀怨,這一天代表著團圓,遠在他鄉(xiāng)的自己于遠在天邊的故人,是否也想到了團圓,想到了自己呢?“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半圓時的月給人以安慰,而今晚的月,又能給人什么呢?不過是一陣涼意,一陣傷感,一陣心酸罷了。
中秋的月永遠都是那么的不同尋常,有人說“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他們并不知道,也只有在那種遠離塵世的角落里,才能感到清凈,真正回到了自然。千年前奔月的嫦娥,想來應(yīng)是無憾無怨,應(yīng)為每一個人都會和嫦娥交談,用心,用詩詞。她,嫦娥,永不寂寞!中秋也是她一個人的節(jié)日。
中秋節(jié)優(yōu)美散文_有關(guān)中秋節(jié)日的美文欣賞大全 篇7
在好多的節(jié)日里,我很喜歡中秋節(jié)。
聽老師說,在我國農(nóng)歷里,每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夢、仲、季三部分。農(nóng)歷八月十五正好在中間,所以叫中秋,又叫仲秋。早在唐代就把它定為節(jié)日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任何時間都圓,因此有定位團圓節(jié)。
我喜歡中秋的熱鬧。每到中秋節(jié),我們的親屬就要大聚會,或在奶奶家,或在飯店,每次我都數(shù)數(shù)人數(shù)。今年我們幾家共11口人在一塊過的,奶奶樂的合不攏嘴,我和哥哥弟弟們玩得更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亮。中秋節(jié)不管天氣怎樣,我們都要賞月,媽媽把大西瓜切成蓮花狀,每人一塊,擺在桌子中間,再擺上香甜的月餅邊賞月邊吃,真開心。今年中秋節(jié)我們哥幾個就跑到樓下看月亮,月亮好大好圓,一會兒被云遮住像輕紗飄過,一會兒全漏出來是那么明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玉兔和吳剛,祝他們天天開心!
我喜歡圓圓的月,喜歡中秋節(jié),祝福所有的家庭都能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