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中秋節寫作技巧(通用4篇)
作文指導:中秋節寫作技巧 篇1
寫“情”
寫“情”,就是寫情感。傳統節日往往是家庭團聚的日子,有人就會有情感的流露。或者,家庭在節日不能團聚,這更加會激發親人之間的情感。重陽節,王維一個人在長安求學,不能和自己的兄弟們一起登高。于是他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節,蘇東坡和弟弟不能相見,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寄給弟弟,送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
中秋月圓人更圓,團圓是中秋的情感主調。當然,除了對親人的思念之外,我們也還可以寫一寫更加深厚與廣闊的情感。比方說,我們前幾天推送的《中秋節散文三篇》(點此查看),其中于丹的那一篇,所表達的就是父母之間的那種深沉雋永的愛。有同學可能要反駁了,說不對啊周老師,這篇文章寫的不是桂花嗎?是的,情感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寫情感必須有所寄托,通過寫事來抒情,通過寫景來抒情。
于丹的《一枝桂花》是通過寫事來抒情,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則是通過寫景來抒情。他寫了兒時故鄉的月夜風景,也寫了北大朗潤園的月夜風景,對比之下,仍然覺得“月是故鄉明”,從而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這篇文章來讀讀)寫風俗也好,寫情感也好,都不是截然分開的。豐子愷寫吃蟹,仍然表露了對往日生活的懷念。“三件套”,看上去是三件,其實還是一套。
作文指導:中秋節寫作技巧 篇2
寫“事”
寫“事”,就是寫事件、講故事。有些假日,不像節日那樣可以寫民俗、寫情感,比方說暑假,既沒有吃粽子可寫,要團圓也牽強。怎么辦?所有的節假日,總會發生各種大小事的,寫節假日里發生的各種事情,這也是節假日作文的最常見內容。
比方說,我們前幾天推送的《中秋節散文三篇》,其中林清玄所寫的《月亮與臺風》就是很典型的敘事散文。兒子的作業是要記錄月亮,然而中秋節期間來了臺風,看不到月亮了,怎么辦?父親就出主意說,其實臺風也很美啊,兒子記錄下來的臺風果然很美:“風從東西南北吹來,云在天空賽跑,雨勢一下大一下小,傘在路上開花。”凡事不要強求,也許轉過街角就會遇上更美的風景。
如果說我們平時都在學校上課,節假日里可記之事就太多了。出門旅游,去爸爸媽媽的老家,上游樂場,逛街……記住“三件套”的說法,寫事的時候可以說理,可以抒情,寫民俗的時候,本質上也就是寫事。一定要寫自己在節假日的親身經歷,這才是顛撲不破的規則。
作文指導:中秋節寫作技巧 篇3
1、 同一個話題,在審題時應注意從不同角度立意,要獨出心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切不可泛泛地寫流水內容,以免讓人讀來無味。
2、 要突出特定情境,就要調動各種寫作手法,特別是景物的描寫,以“月”為主要描寫對象,可盡情地渲染烘托。
3、 要以情感人,那么就應該從自我的角度來感受這個節日,以真情實感來表現節日的感受,讓記憶的浪花傳遞出中秋的內涵,讓情感的筆觸描繪出團圓的深情。
作文指導:中秋節寫作技巧 篇4
1、節假日作文最終可歸類為寫事作文!
2、寫事的時候可以說理,可以抒情,寫民俗的時候,本質上也就是寫事。那節假日作文都可以抒發感情,自然前三點講到的寫“俗”寫“事”寫“情”就是融為一體的,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寫作能力自由搭配去寫。
3、一定要寫自己在節假日的親身經歷,這才是顛撲不破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