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通用30篇)
中秋節 篇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遠離故鄉的游子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微風習習,秋意涼人。空氣中散發出的寒意使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打了個冷顫。而我們家里卻是熱浪漫天。
大人們圍在一起聊著身邊的趣事,而孩子們則打打鬧鬧,唱說著彼此的快樂。這時媽媽和奶奶”閃亮登場”,拿著手里的工具開始做月餅。邊做邊操心著家里的孩子。而我們則不管,看到做好了的月餅,偷偷拿出去與小伙伴分享。而媽媽還在郁悶:”哎!我剛做好的月餅怎么少了一個呢?”我們看到了便在屋里偷笑。
晚飯開始了,晚飯雖然沒有過年時那么豐盛,卻勝在有熱鬧的氛圍。在飯桌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互相謙讓。”給你,多吃點才能長身體。”謝謝了,您也多吃點,忙了一天了。””多吃點,這個菜好吃。”謝謝,謝謝!”。這樣的氛圍,這樣的問候,使我沉浸在幸福之中,讓我倍加珍惜這團聚時刻。
晚飯過后大家移到窗邊賞月。此時圓圓的明月夾在耀眼的星星之中,鑲嵌在黑藍的夜幕上。這一場景竟顯得極其和諧,頗有幾分水墨畫的韻味,姿色動人。
一天中最美好的夜晚即將過去,而中秋節也將隨之而去。不過家人團圓的幸福,卻是我怎么也忘記不了了。
中秋節 篇2
今天是中秋節,按照媽媽的吩咐,今天晚上要敬月光菩薩。
天剛擦黑,我就連忙搬出茶桌,放到大門外邊,又拿來月餅、蘋果、荷藕等,放在桌上。還在香爐里點好三柱香。“萬事俱備”了,只等月亮出來了。我靜靜地等啊等著,香爐里的香都快燃結束了。這時月亮終于悄悄的出來了。它初出時像一個剛睡醒的小姑娘,帶著睡意,帶著羞澀,從東邊的夜空中冉冉升起。這時的月光是淡淡黃色,給人的印象是那么柔和溫暖。過了一會兒,月亮漸漸的升到了空中。它散發出的光越來越亮,滿面銀光,照亮了大地,真是太漂亮啦!我正目不轉睛地看著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爸爸吟著李白的《靜夜思》走來了,我也情不自禁吟了起來。爸爸對我說:“俊澤,你還能背出幾首有關月亮的詩句嗎?”我不加思索,隨口吟出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接著我又背出這學期剛學的:《峨眉山月歌》、《望洞庭》……爸爸聽著也跟著我吟著,還不時夸獎我……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這時的夜晚格外明亮。仰望夜空,真是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沒有風,夜是那么的靜。樹木靜靜地在月光中立著,倒映著長長的影子,聽得見草叢中蟲子的鳴叫。萬物都沐浴在這皎潔的月色之中。嗬,好一個中秋之夜啊!
中秋節 篇3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的親人都聚在一起,吃著豐盛的晚餐。餐桌上總少不了又大又圓的月餅。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晚上,我一家人喝著桂花茶,吃著月餅,還吃著許多水果賞月。月亮圓又圓,像嫦娥姐姐的臉蛋,那時我真想擁有一雙翅膀,飛到月宮和嫦娥姐姐做伴。
圓圓的月亮,讓夜晚行走的人不被眼前的障礙絆倒,再加上美麗的煙花,都匯聚成了空中的"花海",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如繁花似景的"菊花"不滿夜空,讓大多數人都忘記白天的疲勞。
中秋的月亮真美,我真的希望明年的中秋快點到來。
中秋節 篇4
今天郭老師帶我們去看月亮。那時天還沒有黑我玩了一會兒。當我坐在山坡上往東邊一看哇!月亮就象夕陽一樣紅但不是很紅有點橘紅色的樣子。
又過了一會兒夜幕初垂、明月東升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大地上大地好象涂了一層銀灰銀光閃閃的好看極了。
我吃著月餅看著月亮仿佛在仙境里一樣。在這明凈的月光下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讓人心曠神怡呢?
中秋節 篇5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媽媽告訴我: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自古就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去年的中秋節,我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這件快樂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
中秋節的夜晚,我換上了布滿月亮和星星亮片的淺紫色長裙,穿上了鑲滿水晶的銀色高跟鞋,和爸爸媽媽一起乘電梯到了43樓的天臺。只見,一輪明月像光滑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中,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忽然,一直將手背在身后的爸爸神秘地說:“你們猜我手里是什么?”我撓撓腦袋,搖搖頭,爸爸笑瞇瞇地說:“那就來猜個謎吧!平時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甜甜蜜蜜。”我邊拍手邊欣喜地喊道:“是月餅,是月餅!”
爸爸伸出雙手,呀!他的手上真的有三個月餅!我開心地挑選了最愛吃的紅豆蛋黃餡兒,急切地撕開包裝袋,連忙咬了一口,月餅皮脆脆的,紅豆餡兒綿綿的,蛋黃咸咸的,美味極了,真是甜而不膩!
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今晚月亮格外圓!它的臉胖乎乎的,圓鼓鼓的,好像正對著我們微笑呢!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可是那種美好又快樂的感覺一直在我心中縈繞……愿每一年的中秋節,大家都能與家人共團圓!
中秋節 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八月夜長鄉思切,鬢邊添得幾莖絲””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年一度的中秋又到了,遠在安徽的親人,你們過得怎么樣。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我們相距那么遠,我好想你們,你們呢?在這里的月亮再怎么圓,也不如在家鄉里樓頂上看的月亮“圓”。這里的月餅再怎么好吃,也不如家里的月餅“好吃”。這里的人再多、再熱鬧,也不如家里的人多、熱鬧。
這天是我的生日,但沒人給我慶祝,還不如在家里擺一個大桌子全村的人在一起吃蛋糕、一起吃月餅、一起賞月、一起慶祝生日。
啊!中秋又到了,我好想回家!
中秋節 篇7
在孩子們的期待中,8月15的中秋終于到來啦!好比幾個世紀一般。
今天一大早,我因要去外婆家而感到興奮。因為起的太早,所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盡力去挑選我今天該穿的衣服。對于衣服的搭配我也是有我自己的風格,可衣柜里沒有幾件好看的衣服,讓我很是苦惱。平時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幾乎沒有重復過,真是羨慕嫉妒恨。回過頭來,看看我那堆衣服,每件都已有幾年歷史了,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時間一向過得很快,我以挑選好了我今天要穿的衣服了,爸媽也已經準備好要出發了。
我們一家興高采烈地坐著老爸的“寶馬”出發了。我一路上非常激動,總想著和親戚見面該說的話。想著、想著就到達了目的地,那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外婆家,一下車就看到外婆到外面來接應我們。我看到外婆就忍不住的想起啦我的那伙童年時期的小伙伴們,便問外婆他們在哪,外婆用手指了指說:“在屋里,他們已經等你很久了,快進去吧。”我飛奔而去,一進屋就看到我的小伙伴們玩的十分熱鬧,我便也加入他們的游戲。
時間過的飛快,玩著玩著夜晚就來臨了,我們迫不及待的放下飯碗跑到屋頂上去看月亮,那月亮真是十分美麗,小伙伴們都驚嘆不已,便開心的玩起了博餅游戲。
在我看來:這種和親人在一起歡聲笑語、吃著月餅、看著月圓、玩著游戲,就是中秋節的真正意義!
中秋節 篇8
夜幕悄悄地降臨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院中,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桌上放著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桔子、蘋果、梨、月餅……真是應有盡有。
天上的明月,是那么的圓,那么的亮。此時此刻,我想:天上的嫦娥姐姐,現在一定很后悔當初偷吃仙丹,造成了不可原諒的錯誤;再說吳剛,他因觸犯了天條被罰去砍那永遠也不可能砍完的桂花樹;還有那嫦娥身邊的小玉兔,它成天不是采藥,就是搗藥……
我真想借上大雁的翅膀飛去廣寒宮,去安慰安慰那傷心的嫦娥姐姐,去幫一幫那永遠也不可能砍完桂花樹的吳剛,去摸一摸那勤勞的小白兔……
我又想到了遠方的姥姥,姥姥的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
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中秋節 篇9
盼望已久的中秋終于到來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院子里,等待著“月亮姑娘”的出現。 過了一會兒,只見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烏云背后伸出半個小腦袋,偷偷地向下窺探,發現沒有什么動靜,一扭身,出現在天空中就像掛著一盞明亮的燈,周圍景色都被鍍上一層銀白色的月光。可過沒多久,“月亮姑娘”在一片烏云的簇擁下隱沒了。多掃興啊!我們焦急地等待著“月亮姑娘”再一次出現。
“月亮姑娘”似乎理解我們的心情,悄悄的升上了天空。“月亮又出來了,月亮又出來了”!我歡呼著。它是那么圓,那么高,那么亮,真像一面發光的大圓盤,高懸在寧靜的天空。皎潔的月光那么柔和,那么明亮,像銀絲編織成的透明的網,籠罩了歡樂的氣氛。
深藍色的天空高懸著明燈一樣的月亮,照得大地亮堂堂的,給一切都披上了一層銀色的紗。家人都上屋里去了,惟獨我還在院子里靜靜地思索著……
中秋節 篇10
詩人們擅長遐想,正是這種遐想,給予了月亮一層又一層神秘的光環,他們的靈感每年來自那么明顯,登上高三,笑談中秋的星月,飲酒歡歌,留下了千古名句,毫無疑問中秋的星月在詩人筆下盛放無比的浪漫,也給予了它無數感人的民間事
中秋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和傳說,就說在泰山的一個中秋故事吧!相傳泰山奶奶是老天爺的女兒玉皇大帝的妹妹,她眉目清秀,心地善良,她不愛天宮,愛塵世,自從來到泰山后,她苦心照料百姓,使這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泰安神州,十年九收”人們編了歌謠歌頌她的功德,這件事傳到老天爺那里,他老人家很高興,決定在秋收時季——八月十五下凡來看女兒,所以為了紀念這天,每年這天家家吃月餅一家人在一起賞月。這些都是有關中秋的傳說。
在我們這里,每逢中秋都有一個習俗,就是相互贈送禮物給親人,代表和平往來,親人多家里的月餅堆滿了月餅,吃都吃煩了。還有大人有大人的中秋節,小孩有小孩的中秋,我們這些孩子吃完晚飯,拿著月餅相聚一起,賞著月,吃著月餅,玩著不同的游戲,開開心心,過的特有滋味。我嘆了一聲,古人說的沒有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今晚的相聚在一起,明天又是分散的時候,多么希望時間停在此刻啊,開心的過著。
啊,中秋你至少給我們一次相聚的機會,我還是特別開心,希望所有人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 篇11
中秋節今天是八月十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晚上,我們全家共同賞月。媽媽拿來一大盤月餅,媽媽讓我分月餅,我把月餅分給爺爺,又分給爸爸、媽媽,最后分給我,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媽媽還講著故事。
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 篇12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春華秋實一年辛勤勞動結出豐收果實的季節。中秋節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全家團圓的美好日子,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那天,月亮很白,白的像潔白的云;月亮很遠,像月餅一樣圓,家人歡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到了奶奶家,奶奶熱情地招待我們,還準備了各種美味的菜肴:排骨、肘子肉、蘑菇燉小雞……令我們都饞涎欲滴。我是個小饞鬼,趁大人們不注意,悄悄地跑了過去,感想吃一口,“巖巖!”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奶奶啊。“偷偷摸摸地干什么呢!”“沒…沒什么”說完,我灰溜溜地逃走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每當我想起這句話,總對那些遠在他鄉的同胞們有一些親切感,譬如說中國臺灣的同胞們,難道他不想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嗎?他不想回到大陸嗎?
我希望臺灣同胞們能盡快的回到祖國的懷抱!與親人度過一段溫暖的時光!
中秋節 篇13
這個中秋月亮不來,朋友遠去,親人又在哪里?
哦!我們都背叛了,自己的家園,為了各自的夢想,流浪流浪遠方。
夜深深月亮不來,煙霧籠罩著這一座小小的城。
青石街頭涼風吹著袖袂,落葉飄飄,散亂在我的心中,灑在我的眼前。我順手拾起了一片葉兒,那冷清的體溫使我一驚。啊!我可憐的小生命啊,就此滅絕了么?
月光未明,在這個世界,月光未明。月光灑在,故鄉的土上,灑在那古老的村莊里,每一個農民的家中。
清秋的季節里,稻穗沉甸甸,靜默在月的夢魂之中,等待他主人叫醒。皎潔的月光,照著大臉小臉。臉上掛著溫暖的笑顏,偷割稻穗的人喲!你怎么就不知倦?
這時,一個黑影竄上了田埂,抱著一捆稻草,扛上了肩,爬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心頭樂滋滋的。你看,他一邊兒笑,一邊兒唱著幸福的歌兒。
“啊,偷割稻穗的人喲!不要,不要這般的搖啊?”我的靈魂坐在稻草上無助得叫著。偷割稻穗的人呀!偷走我靈魂的人,你把移開了母體,放在你自己的谷倉里。那谷倉已堆滿了天,堆滿了地,你為何呀還這般的不知倦。
偷割稻穗的人喲!你究竟怎么了這個秋天,這個秋天,你去了哪里,怎么不再把我帶回?以前我氣你怨你,把我裝在沉悶的谷倉里得不到自由。可是,現在你的不來,使我深感得到,在外面風吹雨打更是難過的呀!偷割稻穗的人耶!
你究竟到哪里去了,怎么還不把我帶回?讓我在田地里久久等待。狂風劈打著我的軀體,寒冰要凍結了我的心。我的這一點滴的生命,不知過得幾許了?
中秋節 篇14
月圓時節,中秋節到了!大街小巷到處熱熱鬧鬧。有的人忙著去火車站接自己的親人們,忙得不亦樂乎;有的人在菜市場買月餅、石榴,擠得滿頭大汗。
我們家過中秋雖然和別家過中秋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我的眼里,我家的中秋節最美滿。
中秋節一大早,我和媽媽就去接外公外婆。我的心情格外高興,風吹在我的臉上仿佛在撫摸我呢!回到家,大家便各自做事去了。我和外公出去買月餅,大概走了半個小時吧,就到了賣月餅的地方。
我一看,馬上愣住了,以往這條街清凈、美麗,怎么一下子熱鬧起來了?一整條街充滿了吆喝聲,叫賣聲。我和外公往下走,我的手緊緊握著外公的手,生怕走丟了。
這時我們看到一家生意比較冷淡的店鋪,我不禁松開了外公的手,把頭伸得長長的,像長頸鹿一樣看著那些月餅,還不時地用手翻動著那些月餅,好想把這些可口的月餅都收入囊中。突然,我發現后面有一只大手搭在我的肩上,猛地回頭一看,原來是外公。外公裝出很不滿的樣子看著我說:“你這個小家伙,跑到這兒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拉起外公的手,走向了另一家店鋪。挑了挑,稱了稱,付了錢又走回家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一轉眼就到了夜晚,只見天空中出現了一輪皎潔的圓月亮,好像一個大玉盤,我們一家子圍坐在一張圓桌上,上面還擺著一些讓人看著就想吃的月餅。大家有說有笑,還吃著月餅。我拿起一個月餅,吃了一口,啊!真甜,有一股幸福美滿的味道,還有一股家的味道。我默默地注視著月亮,月亮也默默地注視著我,仿佛我們彼此懂得彼此的心。
那輪明月仍然亮著,我許下了愿望:希望我們家永遠美滿,永遠幸福。
中秋節 篇15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媽媽、表姐、爺爺奶奶和我在天還沒黑時就聚齊了。
奶奶在廚房忙碌著,爺爺和爸媽聊著天。我提議道:“我們每個人做一道菜怎樣?”爸爸首先叫好,其他人也都點頭附和。“我們做自己最拿手的,”我接著說:“做完后拿盤子蓋上,最后一起打開!”
爸爸像個老頑童,聽了我的建議,笑嘻嘻地說:“我先做,誰也不許和我爭。”話音剛落,就一個箭步沖進了廚房,把奶奶推出來,關上了廚房門:“做一道好菜,香死你們,哈哈!”我趁著大人們不注意,偷偷溜到廚房門口,把耳朵貼在門上,聽見爸爸打開冰箱冷凍抽屜的聲音,我猜爸爸一定是燒凍在里面的黃魚。不一會兒,爸爸出來了,臉上充滿了得意,皺紋笑成了一朵菊花:“我燒的肯定好吃,第一我贏定了!”
接著進去的是爺爺,很快他也出來了。我發現他的袖子上有韭菜葉子,哈哈,不太下廚的爺爺一定是挑了他唯一會的韭菜炒蛋。奶奶的那一道菜據她說在溫燉爐里。接下來,媽媽很神秘地燒好了菜,沒留一絲痕跡。
我正琢磨著怎么問出媽媽燒的菜呢,姐姐突然拍我一下:“該你了!”“不,不,還是你先。”還沒想好燒什么菜的我推讓著。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插了進來:“又不是去敢死隊,讓什么讓!你們倆還小,一起做,又省得互相偷看,對不對?”爸爸的目光從我倆臉上掃過,我們被道破了心里的小秘密,臉不禁紅了一下,大家都忍俊不禁的笑起來。我和姐姐在廚房里互相配合,做了一道青菜豆腐湯。
天黑了,月亮出來了,大大的,圓圓的。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我們打開了扣在菜上的盤子:我和姐姐的湯,爺爺的韭菜炒雞蛋,奶奶的小雞燉蘑菇和娃娃菜,還剩爸爸媽媽的菜了,我正要開爸爸的盤子,爸爸擋住我的手,一手抓一個盤子:“讓你們看看我和媽媽的廚藝有多好!”說著“刷”地掀開盤子。我們湊近看了看,都呆了片刻,隨即哈哈大笑,姐姐笑倒在沙發上,我笑得流出了口水,媽媽捂著肚子哈哈大笑——爸媽的盤里是兩條幾乎一樣的紅燒魚。
天上的月亮好像也笑了,更圓,更大了。
中秋節 篇16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家里來了很多客人有外婆。姨媽和姨爸等一些親人,我們家熱鬧了。爸爸媽媽買了一盒月餅,有的形狀像方塊。圓形還有葉子形。金元寶的形狀。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飯菜,桌子都快擺不下了,不一會兒我們吃完晚飯,準備好月餅賞月,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細雨,所以我們沒有看到月亮。
雖然沒看到又圓又亮的月亮,可是我也很開心呀!
中秋節 篇17
今天姑媽、姑伯、昊子表哥都要來我們家吃飯。俗話說,中秋節時的月亮是圓的,表示一家人團圓,還真不耐。平時,要么昊子哥哥到外地上大學不能回來;要么就是姑伯要談生意,沒有時間來;再就是爸爸要去襄樊工作也不能來。現在,一家人終于能團聚在一起了。
今天菜的類容真豐富:有雞湯、紅燒肉、還有油燜大蝦,好吃極了。我先吃了一塊紅燒肉,好吃極了!又吃了一口油燜大蝦,更是好吃,簡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一家人吃完了飯,都坐在沙發上看“中秋晚會”,主題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演的節目很精彩,里面還表演了許多幽默的小品,逗得我們哈哈直笑。
突然,我想了一個問題,邊問媽媽:“中秋節的來歷是什么呀?”
媽媽笑著說:“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哦,原來是這樣,”我說。
后來,我們又吃了宵夜——月餅。月餅有很多不同的餡,有:蛋黃餡、蓮蓉餡、豆沙餡……因為豆沙和蓮蓉餡太膩了,于是,奶奶泡了一壺鐵觀音。以前中秋晚會上就有這樣一句話:"吃月餅,喝熱茶,越吃越熱。
我吃著月餅,望著天空,只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那首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吃完月餅后,姑媽、姑伯……向我們告別走了。
這真是一次愉快的中秋節。
中秋節 篇18
20xx年9月30日,是我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和我的家人過了一個特殊的中秋節。
那天早上,我們全家人起的很晚,為了晚間的活動,而做好準備。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后,我們便提著所需的東西,一起來到我姑姑家,準備晚上的活動了。
終于到了晚上了,我和爸爸媽媽合力將茶幾、零食、飲料、椅子都搬了出來。我想,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我們要干什么了吧?沒錯,就是賞月!很快,我們便將準備的用品都擺放整齊,然后再拉上我哥和姑姑,一起出來賞月。
月亮出來了,圓圓的一輪明月高高的掛在天空,散發著迷人的光輝。與白天的太陽不同,如果將白天的太陽比作一個慈祥的老爺爺,那么晚上的月亮就是一個平靜的小姑娘,在晚間獨有的神秘氣息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時月朗星稀,往日星光閃閃的夜空現在只剩下一輪明月獨自在天地間綻放著獨屬于她的風采。四周一片寂靜,好像所有的東西都將自己的一份天空讓給了著明朗的月色。此情此景,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雖然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每當我看向那輪明月,心中總是回想起那時的情景來。這真是一個讓我難忘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 篇19
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我愛這天一家人團圓吃月餅的氣氛。
中秋節是我喜歡的節日,每逢中秋節,就能吃到各式的月餅。我覺得這一天也是月亮的節日,天上的星星仿佛也知道似的,不和月亮搶著出來了。月亮圓圓的,亮亮的,像個大玉盤,很早就出來了,這讓我想起了李白寫的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我不僅喜歡月亮,還喜歡月餅。每年中秋節我們都要去外婆家吃飯,吃好飯外婆就拿出小桌子,點上蠟燭,放上月餅,老南瓜,拜月亮“婆婆”,“請”好月亮“婆婆”就可以吃月餅了,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月餅就送進嘴里,一口一口的品起味來,香噴噴的,非常好吃。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我們賞著月、吃著餅,一起共度這美好的一天。
中秋節 篇20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最喜歡的還是中秋節。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節日,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全國放假三天,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可以團圓了,小朋友可以吃到各種口味的月餅了,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賞月可開心了。
關于中秋節還有許多神話故事呢!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玉兔搗藥。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和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可不知道吳剛伐桂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的神話故事,所以關于中秋節希望大家繼續多了解一點哦!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它也會像中秋節一樣,有習俗和有神話故事吧!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 篇21
今天是農歷十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今天,媽媽帶我到外婆家去看望外婆。一路上我看見外面優美的風景,有數不清潔白的棉花,稻谷快變黃了,樹葉也快變黃了,到處都充滿了秋天的氣息 、也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來到外婆家,今天晚上外婆包餃子給我吃,佳佳說:“你們好不容易才回來一次,今天過中秋節,餃子表示合家團團圓圓。”
我、媽媽、外公和外婆在院子里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桌子上面放著各式各樣的月餅,有豆沙月餅、水果月餅、火肉月餅……還有許多水果、杉栗。月亮漸漸地升上高空,潔白的圓月仿佛象一個大月餅。我心里在想: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和玉兔姐姐現在在干什么呢?她們是不是也在吃月餅呢?月亮好偉大啊!她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高空中,她用月光照著人類。
中秋節真好玩呀!今天是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 篇22
今天是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終于盼到了!
今天,外婆請我們去她家吃團圓飯,她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十分開心。
最難忘的時刻就是晚上賞月,吃完晚飯,大家來到樓頂上賞月,外婆拿出月餅、水果,供我們品嘗。大約晚上八點鐘左右,月亮從云層里鉆出來了,圓溜溜的,真像我們吃的月餅呀!藍黑色的天空中,一輪明月灑下銀色的光芒,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
我們一邊欣賞明月,一邊吃著甜甜的月餅,忽然,我想起了一首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遠在廣東的爸爸此時是否像我們一樣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如果爸爸現在和我們一起吃月餅,賞月那有多么幸福啊!
中秋節 篇23
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于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我和媽媽回奶奶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臺賞月。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弟弟看著這一輪高空中的明月,側過臉俏皮地問:“姐姐,這是白銀盤嗎?”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好氣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詩《古郎月行》,故意在賣弄呢。于是,我們沖著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會是怎樣的呢?
中秋節 篇24
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每次一到中秋節,大家都吃月餅,有的人還在晚上賞月。那么中秋節的起源,吃月餅與賞月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與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個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它發展的過程也是作為中國人應該要了解的,我們一定要讓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好好的發展下去。
中秋節 篇25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也是團圓節,象征著“幸福、團圓、美滿”。
晚上,我到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一起歡度佳節。我首先向爺爺奶奶問好,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天天開心!爺爺奶奶夸我是個好孩子。
我們和爺爺奶奶一邊品嘗著香甜的月餅,一邊聊天。圓圓的月餅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臺灣同胞們。我想:如果中國臺灣能夠早日實現與祖國統一,那么,我們兩岸人民就能團團圓圓,共度這美好佳節。
“我們陽臺賞月吧。”突然,爸爸的提議打斷了我的沉思。
我們來到陽臺,我抬頭仰望天空,尋找著月亮。月亮不知躲到哪兒去了,不見蹤影,我有點兒失望。正當我想離開的時候,我發現云層邊有一點淡淡的光亮。不一會兒,月亮出現了。我想:一定是月亮猜透了我的心思,不讓我太失望,所以出現了。我欣賞著銀盤似的月亮,忽然,一朵云飄了過來,遮住了月亮的半邊臉,使月亮看上去像個害羞的姑娘蒙著一層薄紗。
今天晚上,是我這一天最開心最快樂的一天。我祝愿全國人民天天都幸福快樂!
中秋節 篇26
中秋節,是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日子,也是屬于親人團聚的節日。
在古代,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蘇軾一家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賞月,大家其樂融融。可是,蘇軾卻獨自一人在窗子邊,想念自己的弟弟蘇轍,蘇轍和蘇軾手足情深,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睡覺,長大后卻各奔東西,他們已有數十年未見面了。蘇軾心想,為什么這月亮,偏偏在人們分別的時候圓呢?回過來一想:也是,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蘇軾低頭,不禁吟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的情況,和他差不多,不過,不是一個人思念,而是有更多的人思念。每逢中秋節,在外婆家,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念一個人,那就是我的舅舅。他年年都是每逢春節才回來一次,所以我們望著月亮就會想起他,盼望他回來。
中秋節是好,可是事實并不是往往都如你所愿。讓我們在中秋節這天,祝愿天下人都幸福美滿!
中秋節 篇27
中秋節到了,桂花又開了。
在姥爺住的院子里,有一片比我年齡還要大的桂花林,媽媽常帶我去聞那桂花的香味。她說世上最樸實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卻會散發出迷人的悠長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而在桂花開的最迷人的時候,那股子香氣,也確實令人魂牽夢縈。桂花便成了媽媽最喜愛的花了,然而我卻不以為然。
最近,我讀了女作家琦君的《故鄉的桂花雨》,作者對桂花香味的“魂牽夢索”,讓我對桂花有了種好奇。帶著這種好奇,我又找來了《桂花香飄云天外》、《杭州:飄落一身桂花雨》等有關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們為什么對桂花如此喜愛。
“香氣濃郁的花‘或清或濃,不能兩兼’。然而,桂花卻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它清芬襲人,濃香遠逸,它那獨特的帶有一絲甜蜜的幽香,總能把人帶到美妙的世界。”
“滿樹金黃細小的花兒,點綴著紅葉嬌艷的季節。更有那濃郁的芳香,‘一味惱人香’襲人心懷,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帶有一絲甜意,使人久聞不厭。”……
好美的語句,好美的花,文章對桂花的描寫是那樣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話色彩,讀著讀著我深深地被感動了,就仿佛來到了一個仙樂飄飄的夢境里,融化其中,享受著美好的氣息。慢慢地,我對桂花產生了一種熟悉的感覺。
“桂花分金桂、木樨、銀桂、丹桂……”我裝著老道的樣子對媽媽說著,牽著媽媽的手,在中秋月下,走進老爺樓下的那片桂花林。
遠遠的,我聞到了撲鼻的香氣,一陣爽颯的風兒吹過,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樹,隨風搖曳起來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銀色的彩帶,纏綿的飄呀飄,飄落下來,飄到了地上,桂花雖然沒有琦君故鄉那么多,然而我卻真的感覺就像琦君所說的,成了“金沙鋪地的西方極樂世界。”一片片黃黃的、小小的花瓣,帶著濃郁的香味,飄到了我和媽媽的頭發上、身上、鞋上。我伸開雙臂驚呼“桂花雨!媽媽,這就是桂花雨!原來書上說的都是真的……多么浪漫,多么奇妙,多少夢幻啊!”我仰起頭,桂花落在了我的臉上,輕輕的,細細的,帶著花香,撫摸著我的臉,對我訴說著。
桂花,曾經并未使我心動,也未使我心歡,可是當我走進它,聆聽漫天花之語時,它的無言,早已勝過了有聲。而在走近的那一瞬間,它告訴了我它所有的美麗,同時,它也向我傾訴了它所有的情感,它告訴我它的香氣怡人,它對我訴說它的舞姿繽紛……這怎不讓人興奮,我沐浴了一場桂花雨。那天晚上我的夢里全是它。
月亮圓了,桂花開了,今年的桂花格外的香,格外的美!
中秋節 篇28
今天是傳統的團圓節日中秋節。中午我們早早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口就看到爺爺奶奶站在臺階迎接我們。
午飯開始了,滿滿的一桌豐盛的飯菜擺好了。上面有炸鯉魚、燉公雞、丸子湯等等,還有今天不可少的月餅。我們大家互相讓著吃菜,氣氛融洽,其樂融融。我給爺爺奶奶夾了幾塊雞肉,說:“爺爺奶奶多吃點。”爺爺奶奶高興地合不上嘴。奶奶給我拿了香甜可口的月餅,我一邊吃一邊問:“奶奶,你們小時候中秋節吃什么呢?”奶奶說:“奶奶小時候生活不好,很窮,過節也沒什么豐盛的食物。”我從奶奶的話中體會到了:我們現在過著幸福的日子,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美好的生活。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節。
中秋節 篇29
這天,家里人都回來了,好不熱鬧。
人多,能人也多。四姨是個廚師,她一來就忙個不停,洗菜,燒飯。小姨家有車,買月餅的事就交給他們了,大姨和三姨買菜會還價,自然菜歸她們買。人多,分大人小孩倆桌。
到了晚上,人都到齊了,可以開動了,我第一個站起來給姐姐,弟弟,妹妹倒果汁,然后一起說了“干杯”!今天的菜可真豐富啊!有酸菜魚,土豆燒雞,炒苦瓜,還有從浦口買來的鵝。真是應有盡有,我們用筷子夾著自己喜歡的菜。土豆燒雞不知什么時候冒出一個雞心,我正準備夾,誰知妹妹也正好過來夾,弟弟見了也過來湊熱鬧,本來我也不是很想吃,見他倆急著過來夾,我就有了胃口,于是我們三人搶了起來,最后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了,碰巧掉到歡歡的頭上(我家的小狗)他湊上去聞了聞,然后吃了下去,我生氣地問道:“你什么時候開始喜歡吃心了,啊?”姐姐比我們都大,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她只是坐在旁邊偷著樂,大人們見了也開心的笑了。
弟弟今天晚飯吃得很快,可能是想吃月餅了,對媽媽喊道:“媽媽,月亮出來了,我們可以吃月餅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明天早晨再吃。”弟弟很不高興,四姨又說:“好吧,好吧!你吃吧!要對著月亮吃!”
中秋節 篇30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一放學我趕緊把作業做好.剛收拾好學習用品阿姨打電話來讓我們和她一起去江邊看月亮.我聽了這個消息興奮極了.
吃了晚飯我們騎著摩托車出發了.一路上路燈照亮了馬路不多時就到了長江邊.我們正傾聽著波浪的聲音突然一絲微光從東方露出來一輪金色的明月冉冉升起.這時月亮的顏色漸漸淺了淡了白了!它高傲地升起是那么可愛那么明亮多像一個光潔晶瑩的大圓盤啊!
可是沒過多久這輪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一樣偷偷地露出半張臉一會兒索性全藏到了云里.看到這情景我好想有一雙翅膀飛到月亮上既可以觀賞美好的夜景又可以好好觀察這神秘的月亮……
"兒子回家了!"媽媽的喊聲打斷了我的遐想我戀戀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