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吃月餅的寓意及注意事項(精選3篇)
中秋佳節吃月餅的寓意及注意事項 篇1
1.胃不好別吃冰淇淋月餅
冰淇淋月餅完全由冰淇淋做成,腸胃不好的人不要嘗試。海味月餅是比較名貴的月餅,有鮑魚、魚翅、紫菜等,口味微帶咸鮮,以甘香著稱。但有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的人要少吃。不管是什么味道,糖尿病患者都少碰。病情不是很嚴重的人,可以適當吃一點,但一定要減少當天糧食的攝入。
2.月餅不宜冰箱儲存
月餅不宜放入冰箱儲存。在低溫的條件下,淀粉會變得老化,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儲存月餅放置在室內陰涼干燥處,要注意儲存時間不要太長,散裝月餅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獨立小包裝,或包裝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餅,可以保存十幾天。
3.選擇適合的月餅
月餅因為制法、餡料不同,吃的時候應該“揚長避短”,選擇較適合自己的品種。傳統的中國月餅大體分為京、粵、蘇、滇、潮五大體系。
4.月餅宜早晨吃
早上吃月餅可以補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發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應注意食用時間,否則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5.合理搭配是關鍵
目前還沒有什么方法能夠抑制月餅對健康的影響。吃月餅時要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也可搭配山楂等一些酸性食物,可以開胃,增強消化能力。但不適合有胃病的人,不然會加重病情。吃月餅的同時飲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
一般來說,吃甜味月餅飲花茶,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還可以伴隨月餅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的水果和蔬菜。因為月餅的脂肪與含糖量都很高,就不宜再喝含糖高的汽水、可樂或果汁等飲料。有人認為吃月餅時喝葡萄酒能夠起到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的功效,其實葡萄、提子等水果可以直接轉化為葡萄糖,也應謹慎食用。
6.分食
月餅不可一次吃太多,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月餅不能當正餐吃,要在兩餐之間食用。如果要在餐后吃月餅,就要在正餐中少吃主食及肉類,以便平衡一天的飲食營養。月餅宜分食,把月餅切成小塊,和親友們分食,既能多品嘗一些不同口味,還能感受與家人朋友歡聚一堂的樂趣和氣氛,同時又避免了攝取過量脂肪和糖分。
7.三歲以下的幼兒不吃月餅
月餅是“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熱量,過量進食對兒童的健康并無好處。
所以三歲以下的寶寶不要吃,三歲以上的寶寶,腸胃稍微成熟一點了,可以適當吃一點,但也切勿過量。
三歲以上的寶寶吃月餅,每次最多只能讓他吃常規大小月餅的1/4個,因為孩子吃月餅過多會引起胃腸負擔加重,胃腸不適脹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癥狀。同時,應減少當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攝入量,以平衡寶寶一天的飲食,因為一個重4兩左右的廣式月餅含有500千卡的熱量,相當于3兩米飯。
中秋佳節吃月餅的寓意及注意事項 篇2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于這天夜里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后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并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后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
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并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日凱旋而歸,此后,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進獻士兵床戰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也越來越精細。
中秋佳節吃月餅的寓意及注意事項 篇3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