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時心情隨筆(精選4篇)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時心情隨筆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今年我跟往年不一樣,往年我只是盼吃月餅、玩游戲,今年我有“心事”了。聽爺爺講了中秋節的知識后,我想把中秋節過得更有收獲些。
今天學校放假,大人們也都放了假,全家人歡歡喜喜聚在一起。吃好的、喝好的、還吃月餅自不必說。白天爺爺帶我和哥哥又是爬山,又是逛公園,玩了個痛快。可惜天氣不好,是陰天,賞月是賞不成了。這是個不小的遺憾。
不過,這對我來說影響不大。這正好是我了卻心事的好時機。原來我的“心事”是想在中秋節的晚上,讀一些古代名人寫中秋、明月的詩。這個“心事”現在解決了。我還背熟了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句,并弄懂了詩句的大致意思。
同學們,你說我這個中秋節過得有收獲吧!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時心情隨筆 篇2
又到了中秋節,我想起了中秋節的來歷,萌生許多遐想。
上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烤的大地滾燙,百姓難以忍受。有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天上九個太陽,為民除害。西王母獎勵給他一丸能成仙的丹藥。他讓她的妻子嫦娥好好收藏起來。誰知竟有強人要來搶。嫦娥于是吞下了這個丹藥向月宮飛去。后羿急忙趕來,但為時已晚。人們為紀念嫦娥擺上月餅,這一天就成為中秋節。也許就是因為嫦娥奔月的傳說,讓中秋節成為思念故鄉和親人朋友的一種象征。
我國古代關于中秋的詩詞很多。如李白的《靜夜思》、蘇軾的《水調歌頭》等。中秋節這天晚上,離別故鄉的人和親人朋友望著同一輪明月互相思念。“月到中秋分外明”,滿滿的圓月,涼涼的清風,人們在歡慶之余,往往懷著一絲傷感,禁不住思念對方,勾起遙不可及的遐想。那些漂泊江湖的游子,那些獨在異鄉的異客,一輪明月送將來,不禁浮想聯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游子們無不盡情敞開心扉,回憶故鄉的美好,回味相聚的歡樂,體味離別的傷痛。在我們合家歡樂之時,他們卻獨在天涯,那一輪明月就成為他們的寄托。
中秋之夜那一輪圓圓的明月,不僅是一份厚厚的沉淀,更是一份遙遙的守望……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時心情隨筆 篇3
嘀嗒、嘀嗒。時間緩緩地流逝著。轉眼望見了中秋的到來。忽悠的回憶起了一首詩—《水調歌頭》,吾稱呼: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早上一起床,匆匆地跑去陽臺看月亮!天啊,我是不是想月亮想瘋了,無語…看了看鬧鐘,已經9點了,我怎么會睡那么晚,應該是昨晚很晚睡覺的緣故吧。可是一看大廳,除了我,每一個人,嘿嘿,沒人比我早哦。我趕快去叫我的妹妹起來了,已經睡太多啦!爸媽也相繼床了,還有我的一個調皮弟弟也被我的撓癢功給制服了,他也起來了。我們全家出去吃早飯后就去我爸的廠里了,我們興了,因為可以Playcomputer.就那樣玩了一下午,真瘋啊!下午,爸爸從電腦的虛幻世界里把我們三人叫醒了,吃晚飯咯!
其實我最注意的是晚飯后的賞月,那將是最美好的時光,即將來臨…
嘀嘀。嘀嘀、嘀嘀,那是鬧鐘的鈴聲,已經8點了。這是我調的,是到賞月的時候了我和妹妹把桌子搬到陽臺,拿出幾個自己做的冰皮月餅,用小刀切成8塊,叫大家一起來吃咯,于是我們開始猜起謎語了,妹妹出一道:中秋度蜜月—求一成語。我馬上搶答:花好月圓,接著妹妹又說:得月樓前先得月。弟弟搶著說出:棚。我懷疑弟弟嘲笑我,就撓起了他,他連忙說不是那個鵬,是木字旁的棚。這下我才饒了他。我抬起頭,望著月亮,好圓啊,弟弟突然說:月餅出來啦!要吃月餅啦!撲哧,去不人都被他逗笑了。
賞了月,想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突然讓自己覺得好辛福啊。現在還有的人在過節時候回不了家,而自己卻有親人陪伴,所以更要珍惜啊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時心情隨筆 篇4
正在洗衣服,寢室的兄弟約我出去買月餅,猛然想起,哦,中秋了。
我已經很多年沒在家里過過中秋了。
我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除了過年,最喜歡過的就是中秋節了,農家的孩子容易滿足,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月餅,就比什么都要高興,那時的月亮多么明亮啊,晚上,月光輕柔的灑在鄉間的小路上,灑在每個人的臉上,一片靜謐祥和,山風卷著山里的野蠻氣息颯颯而來,沖撞著樹葉發出金槍鐵馬般的響聲。蟋蟀唧唧喳喳歡快的唱著它們的小夜曲,偶爾也有貓頭鷹“咕嚕嚕”的鳴叫聲,用竹竿撐起一個大柚子立于庭前,院子里的大桌上擺滿月餅和水果,大人們坐在一起談天論地,小孩子們則在月光下追逐著叫喊著,幸福得無以復加。
上了初中以后,每年的中秋,卻似乎離家越來越遠了,因為學校在縣城,離家很遠,每年的中秋都得在學校度過,一大群同學和老師圍坐在一起賞月,還有同學不時表演些節目,逗得大家笑成一片。與同窗共度中秋,自有一番風味,可卻總是不及兒時在家過中秋來得快樂,雖然月餅是的,卻吃得津津有味,媽媽一邊罵我不要到處亂跑,一邊卻又笑著默許,爸爸則和朋友們聊天,不時哈哈大笑,那時的月亮多圓啊,那么清澈,美得讓每個人身上似乎都附著神圣而又美麗的銀光,從那以后,十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見過比兒時更圓更美的月亮。
就到中秋了,天氣預報說會下雨,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看到月亮,仰望著夜空,卻突然感到一陣孤獨和失落,家離得久了,在異地交了很多朋友,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卻感到更孤獨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鄉愁是一件失落的傷心事,如那一支輕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惆,仿佛夢里的揮手離別,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想,當年蘇軾在庭前舉杯高吟這句詩的時候該是怎樣的心情,即便是豪放豁達如蘇軾對離別也是很失落的吧!
可人總是要長大,人也總要面對離別,在看書的時候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有些人在異鄉如同在自己的家鄉一樣歡笑,和諧,而有些人看則閑庭信步,卻像一個流浪人一樣暗自憂傷,有時候,一個異鄉人,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身處他鄉。你的心漂泊著,思念或牽掛著什么,一個人真正孤獨的時候,就是一個異鄉人。”一個人真正孤獨的時候,就是一個異鄉人,我知道此時此刻,一定會有人在某個城市,某個地方,仰望著天空,心里默默地思念著什么,其實孤獨和思念未必不是件好事,心里有一塊暖地,有個念想,有個讓你魂牽夢繞的地方和人,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
當華燈初上夜幕降臨,當黑色籠罩著星空,試著探出頭去仰望星空,你總能發現明月會照向你的臉龐。請試著給自己些許微笑,堅信明天的我們將會更美好,希望天下的游子們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