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精選8篇)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1
盼望已久的中秋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的,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來到爺爺奶奶家時,哇!有二奶奶、二爺爺、三奶奶、三爺爺、老太等人。奶奶見我來了,就喜開顏笑地對我說:“丹丹,你來了呀!你喜歡吃什么呢?我叫你爺爺給你去買的!”我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對奶奶說:“隨便,無所謂的”奶奶便開始追問在起來,說:“世界上可沒有隨便啊?”“奶奶,我真的隨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們給我買的,就是我喜歡吃的!嘻嘻,我先去看電視了!”
……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愛——紅燒鴨!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說了起來,我悄悄地走進了廚房,準備偷吃。媽媽見了,也在我后面觀察我的舉動。當我快要接近時,“住手!你這個小饞貓。”我嚇了一大跳,趕緊準備溜出去,可奶奶擋在門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我怎么就這么的笨啊!我眼含著淚花,對大人們說,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們才放過我的。爸爸和爺爺開始忙著把斗香點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滿水果,月餅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兒不識月,呼作白云盤”的詩句,心里頗也能感觸到些詩人當時的一點心境……
“開飯了,開飯了!”
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樣子。幾分鐘后,桌上一半的飯菜已被我和弟弟消滅了(呵呵!也有點夸張了)。爸爸他們都有點被我們的舉動驚呆了的。
我拿著椅子坐在月光下,看著那天空燃放的禮花:紅的、藍的、紫的……
一會兒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騰,一會兒又見晶瑩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撲來……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臨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么也揮之不去。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2
今年的中秋節,沒有月亮,每年過中秋節,與平常的日了沒什么兩樣。要么,就窩在家里,吃幾個月餅,就等于算過完中秋了。
小時候在課本上,在講述中秋的文章下,總會有一幅關于中秋的圖畫。有些是嫦娥奔月,還有些就是一群小孩子坐在月光下吃著月餅聽老人們講故事。然而中秋節的那天天氣,多半是下雨,看不見月亮。但是如果看得見,又有多少人想到中秋節賞月呢?又有多少人在中秋節晚上抬頭仰望明月呢?大多數的人們在中秋前后只是忙于吃,忙于送月餅,真正懂得中秋含義的又有多少呢!是啊,現在很少有小孩子坐在滿月下吃月餅聽老人講中秋故事的情景了。
中秋,使我聯想到與它截然相反的圣誕節。一提起圣誕節,幾乎所有的人都準確地知道圣誕節的時刻。然而,中秋呢?端午呢?清明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圣誕節,街上,處處都是圣誕老人的畫像,一個個彩燈掛在樹上,商店里還有許多促銷活動,在圣誕節沒到,還早一個星期,人們卻早已感覺到圣誕節的到來了。反而中國的那些傳統節日,在一些人的腦海中已經遺忘了。
許多事情大概都是這樣吧!20世紀六十年代,“上海貨”成了好東西的代名詞,這是落后對于發達的崇拜。而如今,“進口貨”成了眾多人夸耀的資本。洋貨真的比國貨好?
美國建國不過兩百年,而中國卻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可許多人撇下花樣繁多的白斬雞、童子雞、叫花子雞,卻去大啃昂貴的肯德基。此時的人們是否想過把中國的水餃、饅頭賣到美國去?
等到全世界都過春節、端午節、元宵節,中國人,才真正戰勝了自己!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3
今天是中秋節,在這個佳節的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晚飯過后,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人民廣場賞月、品茶。此時,月亮越升越高,露出它那圓圓的臉,猶如一只銀色玉盤高掛天空,用它潔白的銀光灑向大地。哇!多美的月光啊!淡淡的,柔柔的。真高興能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
望著空中皎潔的月光,我心中有疑問,中秋節是怎么來的?聽媽媽說:“天神嫦娥和凡人后羿相戀,這件事情被王母知道了,就把嫦娥帶回天庭,但王母覺得這樣做會傷害了自己和嫦娥的感情,就把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作為嫦娥和后羿的見面日,因此,也就是中秋節。”
那天晚上,孩子們帶著煙花不約而同地來到人民廣場,煙火各式各樣,有威力驚人的“紅蜘蛛”炮,有一飛沖天的“火箭”炮,還有……
孩子們一發射,天空猶如披著一身五彩繽紛的衣裳,令人眼花繚亂,更令人贊不絕口!
我喜歡中秋節。因為這一天的月亮最圓,象征著花好月圓,人相聚,我也祝福天下人安康幸福!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4
暮云四合,金烏西沉之時,隨著一輪玉兔升騰上夜空,一個節日也跟著來了。這個節日,是中秋。
在我的感覺里,中秋從來不代表著一個完整的日子,它代表的只是一個時段,一個有著皓皓明月、朗朗晴空和萬里清風地時段。這個時段的精華,準確地說是整個節日的精華,自然是月。
中國的各大節日中,我對中秋保持著一種發自心底的敬仰。不為別的,因為中秋的關鍵詞是月,而月在天上,因此,中秋節與其他節日相比,人們可謂直接在與上天對話,某種意義上,猶如提香的那幅名畫一般,主題是來自天上的愛,卻非人間的愛。
歷史在沿襲著這種軌跡。“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其發端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現今,祭日的風俗已逐漸湮滅,而祭月的風俗卻在一個載體中延續了下來,這個載體,正是中秋。
雖然,中秋在文明的演變中,一步步發展成為民族的慶會節日,涵蓋了包括吃月餅、猜月謎、賞花燈、舞火龍在內的諸多習俗,但其核心,還是在于月字。月就如一面高高懸掛于高空的明鏡,無論你在天涯海角、異國他鄉,只要看見那面鏡子,心中便頓生一股浩然之氣,是中秋了。
面對中秋之月,月餅以其命名的口中之物,其意義早已超越了食品本身。月是陰柔的,飽含著母性般的慈懷,秋又是高潔的,尤其是這秋夜,更充滿著朦朧和暗喻。二者相結合,遂會成為某種象征。一輪明月,傳遞的不僅僅是親人相聚的信號,而是如月本身、如秋本身復雜難解。
于是中秋月就成為一個無與倫比的象征。這種象征交織著中國文化中的種種情愫,最后指向了一個點、一個圓。任何與離緒、鄉愁,以及傷逝、悲秋,包括人生理想的失意等有關諸般情緒都可以從中得到寄托,任何不能達到圓滿的東西都可以從中得以映照。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塞北江南,月始終是一個訴不盡、道不完的話題,中秋月,則是作為一種聚焦,把無數復雜的情愫統統交融在一起。
所有的詩句當中,我們在回顧一下王建的那首《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以凡眼瞻望星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屬于自己的東西,那么,我愿意將此詩濃縮為一句,成為中秋月以及整個中秋節的高度概括:中秋月明人盡望。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5
今年中秋節我過得特別快樂。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洗漱完去吃早飯,不知道為什么,今天的早飯感覺特別香,所以我吃的又快又多。吃完早飯,我像兔子被追捕向洞口奔去一樣沖向電話,打電話向姥姥姥爺問好,由于有很多話想說,所以電話打了很長時間,我非常想念他們。
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吃月餅賞月亮,還看了中秋聯歡晚會,中秋節的月亮格外圓,像一個潔白的圓盤升上了天空,夜晚的天空萬里無云,月亮顯得特別亮。是不是月亮也知道今天自己擔任的是團圓大使,所以格外有精神?希望遠方的姥姥姥爺也像月亮一樣能精神飽滿,健康長壽。時時有煙花飛上夜空,開放了瞬間的絢爛。我和姐姐一邊數著顏色,一邊拍著手歡呼。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6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想法:可以到福利院或者一些重災區,跟著災區的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嘗月餅,看著那些孩子們那么開心,心里會充滿了感恩,希望以后每年的中秋這些孩子們都很開心,希望每年中秋這里的月都會更圓、更明,也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7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快到了,我對爸爸的思念之情又加深了,不知爸爸一個人在外面是否過得可好?中秋本應該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團聚日子。記得以前在中秋的晚上,我們總是在小院里擺上桌子椅子,還有我們最愛吃的各種各樣好吃的月餅,有豆沙的,五仁的,蓮蓉的,風梨的,哈蜜瓜的……然后一家人坐在椅子上賞月,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有時還會聊一聊家常瑣事,別提有多開心了!
蘇軾曾經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爸爸已經有三年沒有回來過中秋了,我很想念他。他一個人辛苦的在蘇州掙錢,為的是讓我在好的學習環境下學習,為的是讓我們一家人過的更好。有時他過年也不回來,所以每次一到放假,我就和媽媽。弟弟去蘇州看望爸爸。
爸爸給我的永遠都是無微不致的關愛和循循善誘的教誨,記得小時候,我很害羞,所以每次去鄰居家串門,我總是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最喜歡把我抱著,背著。我有時還坐在爸爸寬大的肩膀上,小手捏著爸爸的耳朵,嘴里還高興的說著:“哦,飛機起飛了。”一眨眼,現在我已經上初三了,爸爸又打電話,意味深長的對我說:“女兒,你現在已經上初三了,一定要好好學啊!初三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三心二意了。爸爸可是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你要為我們爭光。”我聽了,眼睛濕潤了,堅定的對爸爸說:“爸爸,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中秋節到了,我要在這里對爸爸說一聲:“爸爸,祝你中秋節快樂。”在此,我也要祝愿天下所有在外辛苦工作的父母們: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有感優秀作文500字 篇8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征.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