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中秋節2023學生滿分作文(通用3篇)
美好的中秋節2023學生滿分作文 篇1
每年的中秋佳節都在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很有趣,既可以賞月,還可以吃月餅,更是全家團圓的節日呢!
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我開心極了!因為我又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了,這樣的夜晚非常美麗,在賞月時再吃上幾塊月餅,那就更賞心悅目了。現在還是白天,還賞不了月,所以我只好看看書本,寫寫作業,準備準備上學的用品。
夜幕終于降臨,忙忙碌碌的人們也都回家了,令天下人都向往的是,一家人又有機會開心地聚在了一起。
今晚,我又可以飽餐一頓了,還可以嘗到月餅,還可以欣賞明月。想到這里,我開心地笑了。終于開飯了,今天的晚飯特別豐盛,有雞有鴨,還有我最愛吃的魚呢!雞是炒著吃的,鴨是燉著吃的,這些美味佳肴我當然都很喜歡。
今天外公回來時,還帶來了一個綠油油的柚子,我還以為這是拿來吃的。可后來才知道,原來柚子是用來插佛香的,這充滿誘惑力的柚子居然只為了插佛香,這也太不值得吧?一輪明月升起,外婆在插滿了香的柚子前擺起了一個大盆,上面供滿了水果和月餅等好多吃的,點燃的佛香升起了裊裊青煙飄向明月,這應 一說到秋天,我就想到了那中秋佳節,或許是那香甜的月餅,又或許是中秋節來歷的美麗,或是那天上的一輪圓月,更或者,是中秋團圓的美好。
中秋團圓夜,美在那漆黑的夜空中,一輪明月映照天中,有可能是月餅一個個圓而香甜,使原本秋風瑟瑟的夜晚,變得格外的溫馨。天公不作美,今年的中秋下著綿綿的細雨,月亮害羞似的躲在云層當中,只露出一個朦朧清冷的輪廓。我嚼著嘴中的.月餅,有些食不知味,中秋佳節怎么能沒有賞月這一環節。
姐姐捧著手上的月餅,跟我一起坐在陽臺的椅子上,仰頭望著天空,望了一會兒后,姐姐扭過頭:“想聽故事嗎?”我正愁沒有月可賞,急忙點點頭,坐正了身子。
“中秋節有拜月這一習俗,只不過現在不太重視了。相傳古時齊國的丑女無鹽,幼年虔誠拜月,長大后入宮,卻一直是尋尋常常,無過人之處。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看見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她為王后。中秋拜月的習俗由此而來,月中的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有”貌如嫦娥,面似皓月“這一寓意呢。”我仰頭看向月亮。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千百年來,你總是世人所詠贊的對象,你似乎注定成為孤獨寂寞人的精神依靠,是落寞無助人的聽訴者,仿佛人們已將世上所有的情感已寄你于一身。難道,你那陰情圓缺的變化,就是對人間人情冷暖,世事滄桑的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千萬萬的人此時都飽含著離別之苦,只有抬頭仰望天上的你,享受著月光浴,才能感受到自己牽掛的人與自己心心相印,不離不棄。是你,讓寂寞的心不再無依無靠,讓愁苦的思緒不再四處漂泊。
我的心沉浸在這月的美麗中。這月的美,不是太陽的豪放,她是溫和的,端莊的,高雅的。如同天空中鑲嵌著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艷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
夜,漸漸的涼了下來,我回身走進了房間,披上了一件外套,等我出來,月亮不知什么時候從那云層中探出了個頭,向大地灑下清冷而又柔和的月光。我沐浴在這如絲綢般的月光中,心中一片祥和。
夜深了,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層銀紗。房屋、樹木都睡了,它們像睡在無比寬大的“搖籃”里。我也睡覺了,圓圓的月亮伴著我進入了圓圓的夢。
美好的中秋節2023學生滿分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我和媽媽去買了一些五光十色的燈籠,弟弟,爸爸在家天臺上擺桌子和月餅。爸爸說:“今天晚上十一點鐘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等到十一點,我高興地上樓去賞月了。拿起燈籠,點起蠟燭。不一會兒,燈籠點著了,燈籠一閃閃的像一顆水晶。我的燈籠是一只小兔子,點起來像換了金色的衣服一樣,真可愛!
我抬起頭來看月亮,滿月猶如明晃晃的鏡子,鑲嵌在沒有一絲烏云的黑色的天幕上。真是月光如銀。突然,燈籠滅了,我叫爸爸再點幾個燈籠,媽媽開了一個月餅,月餅可好吃了!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一邊聊聊天!
月光,柔柔的,月柔柔的。像輕輕滑動的睡夢里年輕母親的手,像嬰兒芬芬的枕邊甜甜的酣夢,月光,晶瑩溫潤,像那無風淡陽里的一泓秋水,像那晴空萬里外的一片蔚藍。月色皎潔的中秋節是那么美!
深夜漸漸來了,我要離開皎潔的月亮,“看一會兒就要睡覺了”媽媽說。一會兒,月亮好像笑了笑對我說:“乖巧的女兒去睡覺吧!”我離開月亮的時候還是依依不舍得那皎潔的月亮,還念著古人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詩故鄉”。
美好的中秋節2023學生滿分作文 篇3
八月十五,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個本該和家人坐在圓桌前一齊吃月餅的節日,卻有許許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實現。那些乘著火車離家而去的的大學生們,將在陌生的學校度過一個不能“圓”的中秋節。第一次遠離家鄉,老師為了給他們一個溫暖的中秋節,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在中秋播撒濃濃的師情。
這天的中午十分明麗,我和媽媽趕去姥姥家吃團圓飯。走在路上,我嘆了口氣問媽媽:“爸爸為什么不能和我們在一齊吃午飯呢?”媽媽臉上掛著淺淺的笑,說:“你爸要去和學校的新生們會餐。”我撇了撇嘴,“新生會餐能有家人在一齊吃團圓飯重要嗎?”媽媽笑著搖搖頭,講大道理一樣的跟我說:“那些新生第一次離家,過中秋節了,老師就是他們在那里的父母。”聽罷,我覺得自己的確有點自私。爸爸從家離開,給我們帶來了一絲遺憾,我卻不懂,他給遠在他鄉的學生們帶去了怎樣復雜的感情。也許,爸爸作為一名老師,學生就是他的孩子,過中秋節,父母難道不就應和孩子在一齊嗎?
我和媽媽來到姥姥家,圍坐在圓桌前,我再次想起了爸爸,他就應也想到我了吧!不在特殊崗位工作,也不遠離家鄉,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和不是自己家人的人們會餐。哦,為什么?只因為老師。老師,放棄了中秋和家人團圓的機會,送給第一次離家的“孩子”們一個溫暖的中秋佳節。我想,我可能永遠也無法了解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吧!
八月十五,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個本該和家人坐在圓桌前一齊吃月餅的節日,卻有許許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實現。那些乘著火車離家而去的的大學生們,將在陌生的學校度過一個不能“圓”的中秋節。第一次遠離家鄉,老師為了給他們一個溫暖的中秋節,放棄了和家人團圓的機會,在中秋播撒濃濃的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