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秋節的小學作文(通用3篇)
慶祝中秋節的小學作文 篇1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由于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而現在,我們最熟悉又看到的最多可能就是月餅了。然而,中秋之至,為什么我們如此的對月餅,而月餅又有什么含義呢?
首先,月餅的做工精美,美味可口,無論是作為主食還是零食都是居家旅行的佳品。而且月餅易攜帶且存放時間相比較起來較長,所以自然而然的,月餅就成為了中秋的主流。那么關于月餅的含義有很多種,但我覺得最有意義的還是月餅表達的親情、愛情和鄉情以及那種團團圓圓的象征。
在中秋這一天情侶之間互送月餅,互相祝福,表達了真摯的情意綿綿的愛情。月餅表達了惜別、眷戀和天長地久之情。幾乎所有的炎黃子孫,無論在國內、在家鄉,還是在世界各地、在天涯海角,都在中秋節這一天吃餅賞月、望月思鄉、寄托情思。一塊月餅表達了在外游子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親情和鄉情,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表達美好的祝福。同事和朋友之間送上一份月餅表達了互相之間親密的友情。送上一份七星伴月、福星高照、百壽宴點等月餅,表達了人們對老人長者的尊敬和美好祝福。
慶祝中秋節的小學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中秋都讓我充滿期待,我期待著月圓,期待著團圓。今年的中秋節即將到達,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等待著,在這等待之中,我的記憶又回到了往年的那一個中秋節。
那是一個令我難忘的中秋節。
那一天,我期待著到來的中秋團圓終于實現了。雖然我過了這么多年的中秋,可是在此之前卻沒有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秋團圓。因為此前的每一年中秋節爸爸都不在家,可那一次,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回來了。
那天,爸爸的回來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意外之喜,爸爸的嘴可真緊,前一天晚上還在給我們打電話問好,哪想第二天的時候就回來了。當時我們正在準備著午餐,猛然間就聽到有人在叫門,這熟悉的音調瞬間將我們弄蒙了,等我一開門,穿著一件白白襯衫的爸爸精神十足的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我回來了,怎么只有一臉驚訝的?難道不應該高興?”爸爸笑呵呵的說了幾句,我瞬間反應過來,然后立馬給爸爸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接著又提高音調朝著屋里的所有人興奮的喊道:“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
這一下子,我的整個家都熱鬧了起來,所有人前前后后的圍繞著爸爸,特別是奶奶緊緊握著爸爸的雙手是一秒都不想耽擱,在這么多人的包圍中,爸爸站在中間,我們一人一句的問著話,爸爸開心的給我們解釋著。
因著爸爸回來,我們的午餐又加了幾道菜。這一頓飯是我吃得最開心的一頓飯菜,全程里,家里都是喜氣融融的,好不熱鬧,吃完午飯后,我們又吃起了月餅,這次中秋真是一個團圓的中秋。
瞧著離今年中秋越來越近了,我想著今年爸爸還會回來嗎?
慶祝中秋節的小學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在月光的照映下,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是關于中秋節的來歷的: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看完資料,關上電腦。那像白玉盤般散發著皎潔月光的月亮嵌在黑色的天幕中,我轉身回到了房間,漸漸地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