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精選3篇)
關于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1
月跡
賈平凹
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得滿足;中秋的夜里,我們在院子里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兒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了什么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么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后裊裊,到了頭發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該是銀鋪的,墻該是玉砌的:那么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兒的嫉妒。
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锨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關于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2
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一天的晚上,賞月就成了必備的一課,自古以來,賞月的佳作也可謂是數不勝數。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美好祝愿;李商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的豐富想象;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滿懷愁緒,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樂觀心態……這些都無不讓我們為之嘆服,可在同一天晚上,賞同一個月亮只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時代背景便發出了不同的感慨。其實,每一個人對于同一種事物的看法都不會是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還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拿到街上去,讓過路的人們把他們認為畫的最不好的地方用圈圈畫出來,到了晚上,他看到畫上面有很多的圈圈。到了第二天他又拿了一張跟前一天相同的畫,這一次不同的是,他讓路過的人把他們認為畫的的部分用叉畫出來,到了晚上,他仍然看到很多叉叉。而且他驚奇的發現,有些被人畫上了圈的地方卻被另外一個人畫上了叉。
人類就是這樣,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致,對待同一種事物,所有人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比如當兩個人同時遇到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時,一個人會說:“這個孩子可真機靈啊!”而另外一個人則會說:“這孩子從小就這么狡猾,長大了還得了?”還有就拿劉翔退賽這件事來說吧!一些觀眾認為劉翔根本就是裝的,無非是怕輸,不敢比罷了。而另外一些觀眾則想劉翔的傷勢怎么樣,是不是嚴重?雖然劉翔沒有拿到金牌,但他們仍然支持劉翔。
我們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因為對與錯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比如金錢,它雖然可以帶來人們物質的享受,可同時它也是犯罪的源泉。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不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對于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再出色,再成功,也不可能
關于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3
又一個中秋,我茫然的走在家鄉的小路上,偶然的一次抬頭,漆黑的夜空里隱約看見一圈朦朧的光圈,仔細地看了又看,才發現那居然是家鄉的明月。相比以前,這明月似乎沒有那么明亮,也沒有那么清晰了。不知道是我近視又加深了,還是最近的環境又變差了,抑或是自己的心態跟以前不同了。
呆呆地看著那輪明月,已經忘了有多久沒有這么靜靜地看著夜空,看著那輪每晚都會掛在天空的明月了。明月還是那輪明月,人可能依舊是那個人,確定的是,望月的心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靜靜地,呆呆地望著,我那顆躁動的心才漸漸開始平靜了下來,思緒已慢慢飄回了從前。
那時,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就這樣躺在家里的天臺,望著天空中那靜靜掛著的明月,還有那滿天的繁星圍繞著它,一閃一閃,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在聚會,母親在給她的孩兒講述那世間的故事,彼此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那時,那輪圓月是如此的明亮,如此的清晰,給人的感覺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美好!
在這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村里的小孩提著燈籠在穿街過巷,到處都充滿了孩童那銀鈴般的笑聲!
一絲微風吹過,同時也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在,看著那輪獨自掛在夜空的明月,剛剛才被平復了一會的心又開始躁動起來了。
同樣的明月,同樣的人,只是年齡的不同而已,感覺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此時的明月看上去是如此的孤單,繁星早已看不見,能帶給人的只有那一種冷清的感覺,而且我耳邊傳來的也只有那一絲微風刮過而撩動樹葉的聲音,村里的巷子能看到的也只有一片漆黑。
時代在進步,生活節奏在加快,人們似乎在被這社會推著前進,已經無法停下腳步來仰望一下這輪掛在天空的明月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似乎是變小了,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似乎變得越來越遠了。目光從夜空的明月轉回眼前這條冷清的鄉村小路,明月不再給繁星講世間的故事,而且繁星也都不再陪伴在明月身邊,此時的夜空就如我身處的這條小路般冷清。
又一陣微風吹來,略冷,我緊緊了衣裳,靜靜地沿著這條小路慢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