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中秋佳節700字記事作文(精選3篇)
溫暖的中秋佳節700字記事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來臨了!每一年的中秋節我興的事情就是能吃到好吃的、各式各樣的月餅。月餅是我過中秋節不可缺少的東西。月餅它圓圓的,象征著團圓。反映的人們對家人團圓的美好愿望。
每年,我們家里都會收到很多不同口味的月餅。有冰皮月餅、伍仁月餅、鳳梨月餅還有蛋黃白蓮蓉月餅等既好吃又美味的月餅,聽了都讓人流口水。
我最愛吃的就是蛋黃白蓮蓉月餅了!一口咬下黃亮亮、軟松馨香的月餅,露出了金黃色的蛋黃。那味道,賊好吃!尤其是里面的蛋黃,口感醇正,色澤誘人。每年中秋節的時候,看著圓圓的月亮,吃著圓圓的月餅。那種感覺,這是好極了!
記得在上一年,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有我的好朋友們,一起度過了那個愉快的晚上。那一天,在我們家樓上的露天的天臺那,我們舉行了一個中秋聯歡會。我們有說有笑,賞著月亮,吃著月餅,還有我們自己想出的中秋詞語接龍游戲。就在那一個中秋節的晚上,讓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美好的回憶,也讓我從此愛上了中秋節,愛上了月餅。
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要到來了,我的心情真的好激動好開心!我真是好迫不及待的想吃到美味的月餅啊!我希望中秋節馬上到來!因為我愛中秋!我愛月餅!
溫暖的中秋佳節700字記事作文 篇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溫暖的中秋佳節700字記事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來了。
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三口人團坐在桌邊品嘗著媽媽做的豐盛美味,邊吃邊聊中秋節古老的習俗,這時爸爸提議現在進行中秋才藝大比試,我贊同。首先進行成語比試,要求是每個成語必須都要含有“月”這個字。
我打頭炮:“花好月圓。”
爸爸接著說:“花前月下、月下老人。”
媽媽也不甘示弱:“風花雪月、水中花,鏡中月。”
一輪成語比完,進入古詩比試,我又搶先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爸爸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說著,說著,我一個人來到陽臺,想看一下陰晴圓缺的明月、獨處寒宮的嫦娥以及可愛的玉兔。仰頭環顧,連月亮的影子都沒有,一看原來今天是陰天。月亮沒了,一陣思念涌上心頭:仰望天空,眼前又仿佛出現了過年時的情景:我和表哥、表妹歡聚在一起,打著、鬧著。而現在卻各在一方,不能相見。
想著,想著,我又不覺地想到了祖國的寶島----中國臺灣。這時的中國臺灣肯定也想著她的母親----中國。而這時電視中正傳來中國臺灣要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報導。不!中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決不能讓中國臺灣離開祖國的懷抱……。
夜深了,睡夢中,我夢到我在中國臺灣回歸的那天晚上,我和表哥、表妹在中國臺灣的日月潭上蕩舟、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