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故事150字(精選3篇)
中秋節的故事150字 篇1
俗話說,中秋的月亮圓又圓。今天是中秋節,又可以欣賞到這圓圓的月亮了。
晚上7點多,我們全家圍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吃著團圓飯。我吃完飯了,便走到窗前。咦?那是什么東西?只見一個粉紅色的圓圓東西掛在東邊,我想搞清楚那個"粉紅圓盤"到底是啥,就一直注視著它。過了幾分鐘,那個"圓盤"越升越高,慢慢地從淡淡的粉紅色變成了金燦燦的金黃色。。≡瓉砟蔷褪侵星镌掳。遠遠望去,它是那么的圓,那么的亮。
我們把桌子椅子抬入陽臺,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在月光的照射下,樹葉被照得一清二楚。為什么今天的月亮會那么大?聽說,中秋節這一天,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怪不得那么大,那么亮。
聽爸爸說,在中秋節這天,許多出門在外的人都會回家團圓,如果有些人回不了家,他們就會看著這明月,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家鄉的親人也會對著這輪明月想念在外的游子。
聽了爸爸的話,我深思起來: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今晚的月亮——團團圓圓。
中秋節的故事150字 篇2
清風別鳥枯葉,半夜時有鳴蟬。圓月青光揮灑,落入點點人間。
行云漸無影,醜時已全新。坐石靜觀明月,笛弄悠悠三聲。笛聲不絕于耳,涼風為閉身繞。月光照九州,處處夜落明。
低看河水如鏡,涼風輕扶細柳。明光輝映河面,別鳥枯葉又見。
翻譯:
涼爽的清風送別了鳥兒,吹落了枯葉,半夜中,時而有鳴蟬。月亮的光芒輕輕地照在地上,把明亮一點點地送給了人間。
漂浮的云朵逐漸沒有了影子,到半夜二點時明月已經明亮極了。坐在石頭上靜靜看著明月,悠悠的笛聲忽然飄來。笛聲一直都沒間斷,涼風也沒有停止,身上依舊冷冰冰的。月光照在萬里神州,每一個深夜都非常明亮。
這時低頭看看河面是那么平靜,涼風習習,吹著楊柳的身軀。后來,月光變得愈來愈明亮,輝映在河面上,飛離的小鳥和吹落的枯葉又一次看到了。
中秋節的故事150字 篇3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成了秋報的遺俗。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钡珱]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在民間非常之多,而流傳最廣的還是: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這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些,這里只簡單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