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400字(通用20篇)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作"中秋".
關于中秋節,有不少傳說。現在我要說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十分羨慕這對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次,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見到了王母,便向王母要了一包不死藥。后羿把不死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但蓬蒙看見了,一肚子壞水的他決心得到那包不死藥。
在后羿出去打獵時,蓬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呑下這包藥,飛上了天,成為月亮仙子,長期守在月宮。
后羿知道了,于是做了妻子最愛的東西,在八月十五那天放到后花園里,送給最愛的妻子---嫦娥。
因此,中秋節誕生了,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著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團圓呢!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們該吃月餅和賞月了。那你知道中秋節的是怎么來的嗎?中秋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天,在八月,故又稱“秋節”或“八月節”。
中秋節還有一個關于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的大地直冒煙,也烤得老百姓無法生活。有一個力大無窮的英雄叫后羿,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力氣,拉滿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他對天上的最后一個太陽說道:“從今以后,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后羿為了老百姓,射掉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為老百姓服務,所以,大伙都很敬佩他,很多人都想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一個叫風門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后羿的門下。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子。
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娘娘送給后羿一丸仙丹,據說,人吃了這種仙丹,不但能長生不老,還能升天為仙。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把仙丹交給嫦娥保管,要她將仙丹藏在百寶匣里。這件事不知怎地被風門知道了,他想出許多的辦法,一心想把后羿的仙丹弄到手。
八月十五這一天,后羿帶著徒弟出門去了,風門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風門迫不及待地鉆進后裔的家里,威逼嫦娥把仙丹交出來。風門見嫦娥不肯交出仙丹,就自己翻箱倒柜,四處尋找。眼看就要找到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丹,一口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丹,自己忽然飛起來了,飛到了月球上。鄉親們很想念嫦娥,每年八月十五,各家都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時喜歡吃的月餅。從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期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4
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5
相傳嫦娥之夫后弈為神射手。上古時十日同現,莊稼枯死,民不聊生,神射手后羿請纓一氣射下九日,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英雄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而他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當時,后弈的追星族不少,自然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只是魚龍混雜,一位叫作逢蒙的心術不正之徒也混了進來。
話說后弈成了知名人士后,還從昆侖王母處獲贈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逢蒙趁機闖入內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無奈,將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仙藥果然療效驚人,嫦娥的身子即刻產生離心力,飄離地面,奪窗而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弈得知后已無可挽回,他悲痛萬分之后。在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妻子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月宮。百姓們聞知后也紛紛效仿,一同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6
有的人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莊稼寸草不生。后來一個名叫后羿的人,力大無窮,運足神力把9個太陽射了下來。后來,后羿娶了一個名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獵外,終日與妻子同在。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的夫妻有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藥,就能升仙。
后羿讓嫦娥保管那包藥,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讓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沒去。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寶劍闖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對手,就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發生的事時,想殺了蓬蒙時,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見月亮上面有一個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個影子,因為他前進三步,影子也跟著他前進三步。
后來后羿就放棄了,回到家,由于牽掛妻子,就在嫦娥平時最愛的花園那里點香、供水果等。
后來百性知道這件事以后,就也學點香、供水果等后來就發展到了吃月餅。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們。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7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中國的中秋節。人們在這一天中吃月餅、賞月。想一想,這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啊!我們坐在月光下,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欣賞那美麗的月亮是多么的愜意。
中秋節有許多傳說,奶奶給我講了許多故事。我聽得可認真了。奶奶還給我講了以前的人過中秋節的風俗。奶奶說,中秋節的晚上,人們出門去摸別人的東西,拿別人的東西,就算被主人捉住,也不是小偷,我認為這個習俗很特別,明明是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應該是小偷。可是,為什么中秋節這一天例外呢!我真是搞不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俗。
今天媽媽在街上給我買了許多月餅。月餅都是圓圓的,我想這應該代表花好月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吧!甜甜的月餅,是桂花成熟的味道;香香的月餅,是嫦娥的香脂味;咸咸的月餅,是遠在他鄉異國的親人的眼淚。月餅什么味都有,可好吃了。
我還聽奶奶說,月亮會開花,而且還是五顏六色的。我原本打算守一夜,看看那月亮的。唉,運氣真不好,今天晚上沒有月亮。我想月亮應該是生病了,不舒服,所以請假了吧!天上的神仙應該也在過中秋節吧!他們也在吃月餅,也聚在一起。
今天中秋節,我雖然沒能看到月亮,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月餅。我仍然很高興。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在月圓之夜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亮,吃月餅,來度過這個團圓之夜,可是,你知道么?中秋節也是有來歷的。
相傳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把人們曬得生不如死,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為了給人們排憂解難,就拿著弓和箭,到山上去射日。后羿把太陽射下了九個,成為人們心中的大英雄。
后來,后羿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嫦娥,賢惠、漂亮,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夫妻。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因此,后羿收了許多徒弟,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獵,遇見王母娘娘,得到了一顆仙丹,這顆仙丹吃后能讓人長生不老,而且能成仙,后羿舍不得妻子,就讓妻子保存仙丹,不想,被徒弟蓬蒙看到,蓬蒙趁后羿打獵時,逼常娥交出仙丹,常娥見此情景,立即吞下仙丹。結果飛入了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為了紀念妻子,每月的8月15日,就做月餅來紀念常娥。8月15日,就成為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到了這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共享人間的天倫之樂。8月15恰是秋天豐收的時候,人們往往用石榴、大棗、蘋果等來紀念常娥,故又叫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9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此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現在,聽完我所講述的,你該知道中秋節的來歷了吧!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0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作"中秋".
關于中秋節,有不少傳說.現在我要說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十分羨慕這對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次,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見到了王母,便向王母要了一包不死藥.后羿把不死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但蓬蒙看見了,一肚子壞水的他決心得到那包不死藥.
在后羿出去打獵時,蓬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呑下這包藥,飛上了天,成為月亮仙子,長期守在月宮。
后羿知道了,于是做了妻子最愛的東西,在八月十五那天放到后花園里,送給最愛的妻子---嫦娥.
因此,中秋節誕生了,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1
中秋節來了,家家都吃月餅、賞月、賞燈,還有小朋友們提著燈籠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呢!
晚上來到了,月亮圓圓的好像一個玉盤子,你看月亮仿佛在向我們微笑,月亮上還有嫦娥的身影呢!這里還有動人的傳說呢:
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后那個太陽一看大勢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今后按時起落,好好兒為老百姓造福。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一個老道人十分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藥,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舍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起來。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藥,好自己升天成仙。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藥。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藥全部吞下肚里。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聽到消息,羿心如刀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進月亮也進,他退月亮也退,永遠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宮,默默地遙望下界,思念丈夫和鄉親們。她那美麗的面孔,使得月亮也變得格外圓格外亮。
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對嫦娥的思念。月一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慢慢在民間形成。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2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3
今年的9月19日是中秋節。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是一個合家團圓、喜慶吉祥的好日子,家家品著香甜的月餅,觀賞著夜空中的明月,那種意境真美!
中秋節的傍晚,我聽姥爺、姥姥笑瞇瞇地談論:“往年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可是十五的月亮分外圓!”真的是這樣嗎?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讓她跟我出去看看這“分外圓”的明月是什么樣。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蹦蹦跳跳地來到樓下,好奇地仰起頭向天空尋找月亮的蹤跡。走出小區的大門,我驚喜地發現,在東邊,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靜靜地掛在天邊,它離我仿佛是那么近,我真想伸手摸摸它呢!
只見在深藍色的夜空中,明月散發出柔柔的、金色的光芒,它的身邊圍繞襯托著像輕紗一般的云朵,讓它更加顯得迷人又光彩奪目,這真是“明月夜空照,人在畫中游”啊!
隨著我們的腳步,明月也像在和我們捉迷藏一樣和我做起了游戲。在稀稀疏疏的樹影間,只見幾縷金黃色的月光穿透了過來,就像月亮一眨一眨的小眼睛在看著我,對我微笑;不一會兒,它又從樹影后跳了出來,依然是那樣大那樣圓,就像一顆無價的巨大夜明珠,又像是一顆滾動著的大金球,默默地跟著我,和我玩耍作伴……
當我依依不舍地回到家里,卻驚喜地發現,在我家北邊的陽臺上,金黃的明月又靜靜地守候在了我家的窗外,好像一個忠實的好朋友,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這時,姥爺姥姥給我們端上了香甜的月餅,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給我們打來了關懷的問候電話。
啊!今年的中秋節給了我這么多甜蜜、美好的時刻,我終于明白了,今年十五的月亮真的是分外圓啊!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4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個太陽,然后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為什么吃藥,還有幾種說法,這里不表,后裔對嫦娥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里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后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后,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于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5
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到了奶奶家,皓皓【我弟弟】已經在門口等著了,我一來,他就興奮的大叫起來,奶奶也早已等候多時了,我打好招呼,就和皓皓玩了起來,我們騎上奶奶的三輪車,在小區里逛,奶奶的三輪車已經有點年頭了,剎車有點不靈,有一次我們差點撞到一輛奧迪,我們又去了小區外面逛了一圈又差點撞上一輛寶馬,大概過了五分鐘我們回到了奶奶家,他們正在找我們呢,聽說姑父買了一輛新的自行車,,我很想騎騎,我們回到房子里,寥寥草草的看了一會電視,皓皓回去了,我只好自娛自樂,姑父回來了,我沖出房門,向他借自行車騎,姑父立刻答應了。
我立刻沖上自行車,又開始亂逛,當了一兩圈,我遇到了皓皓,他和她媽媽回來了,他一見我,就叫我名字,我們一起回到奶奶家門口,很快就要吃飯了,看到奶奶燒的山珍海味,我口水都流下來了,媽媽和爸爸去給他們同學會定餐廳要很長時間,我們到外面的小買部里買了幾盒小炮仗,我們很壞在別人的房子里放很多,一點火花四濺,我們還發明了煙花點法,就是把小炮仗用花朵式排開,一點噼里啪啦,一串響,旁邊的雞被嚇了飛了起來,炸完之后,找一些沒炸的,把里面的火藥倒出來,堆成一堆,一點一個小型煙花在天空閃過,回到奶奶家,奶奶、爺爺、姑姑、姑父、大爸爸、大媽媽、皓皓、婷婷【我姐姐】、超超【我哥哥】,都到齊了,開始吃飯了,我準備大吃特吃,每個菜我都嘗了一遍,奶奶的燒菜技術越來越厲害,我們沒有一個不點頭稱贊的,我們小孩子只管自己吃飯,隨大人說話,皓皓坐在皇帝專座上【一個大凳子疊上一個小凳子】,大家都陶醉在合家團圓的快樂之中,吃完飯,大人們在桌子上放上水果,便又談起天來。
過了半個小時,我們要回家了,我們都依依不舍,可有什么辦法呢?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6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7
遠古時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八月十五后羿帶眾人打獵,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盜藥,后羿妻子嫦娥為保護仙藥,遂將其吞下。吃下仙藥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遲來的后羿只見到將要消失的嫦娥。后認為紀念善良的嫦娥,遂將這一天定為中秋節,意為:全家團圓的日子。希望有一天后羿與嫦娥可以團圓。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后,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恒娥的神話傳說,見于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恒的諱,之后名字改為嫦娥。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8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19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5]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xx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xx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的來歷400字 篇20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 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于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昆侖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藥偷來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后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