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之道禮儀為先
日前,由廣州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印的《廣州市公務員禮儀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的出版在公務員系統引起很大反響,同時,網上也掀起了對“公務員禮儀”的大討論。本期,記者邀請相關編寫專家,談談此書背后的故事以及相關禮儀之道,以期為更多職場人士帶來借鑒作用。
撰文:李亞妮
背景:知禮守禮迎亞運
廣州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宣傳處陳志平處長(該手冊編委之一)談道:市直機關工委在去年奧運會前夕就醞釀編寫一本規范公務員禮儀的書,經過準備,他們邀請到廣州地區禮儀教育深有名望的廣州大學劉樹謙教授,以及中山大學藝術教育中心高級禮儀師徐紅和吳曉艷一起來編這本書。“廣州即將舉行亞運會,屆時將會有更多對外公務活動,機關工作人員更該提升禮儀知識,向外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
對話執行主編劉樹謙:公務禮儀無小事
“東方禮儀”為魂,貫通西方禮儀
廣州日報:談談此書編撰的始末吧。
廣州大學教授劉樹謙(以下簡稱劉):前幾年我們出版發行了〈廣州市市民禮儀手冊〉,成為廣州市的一張名片,反響很好,在此基礎上再來編寫〈公務員禮儀手冊〉,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編寫之初,整個團隊先研究公務員隊伍的特點,重點是社會群眾對公務員的突出問題的反映,在多次研究探討之后才形成《手冊》。
廣州日報:在編寫過程中,編委團隊對具體條例有何爭議嗎?
劉:團隊里的老師都有多年禮儀教育經驗,大方面大家都已達成共識,個別偶有爭議,比如有人認為男士皮帶上系鑰匙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不需過分強調,但從國際禮儀學來說,這種裝扮就不協調。在正式場合穿旗袍能突出女性的柔美高貴,但上班的場合如果穿旗袍就顯得不合眾,所以這里所指的正式場合就具體規定為宴會、迎賓、慶典、舞會等場所。
廣州日報:中國是禮儀之邦,此書的很多條例卻涉及到西方禮儀,東西方的公務禮儀有何差異?
劉:我們的標準是以“東方禮儀”為魂,貫通西方禮儀,與國際接軌,在中國公務禮儀里,強調的是人文、情感、道德,我們提倡的是公務員應該成為道德的標桿。在西方公務場所更強調硬性規范。
禮儀之道,適應于任何職場
廣州日報:有市民擔心講禮儀講形象純屬“作秀”,提出更應該從內心上提高公務員修養及服務意識等綜合素質。
劉:“內強素質”和“外塑形象”其實并非矛盾不相容,而是有機統一體。所謂“素質”并不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習得”而來的。如果公務員都能按照禮儀規范要求,在接待群眾來訪時都做到“3s”,即站起來(stand up)、注視對方(see)、微笑(smile);都能按程序辦事;那這種禮儀就已不僅是表面工夫而成為內在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了。
廣州日報:公務員禮儀和其他職場禮儀有何不同?
劉:基本都是相通的,公務員禮儀同樣適合其他職場禮儀。但公務員禮儀和其他職場禮儀最不同的是:一般職場禮儀只代表個人或者公司,公務員很多時候代表政府形象,一旦做不好,市民會直接對政府產生置疑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