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范文(精選3篇)
2023年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范文 篇1
為了明確餐飲部員工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確保酒店正常經營,部門應嚴格按照酒店安全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特制定本責任書。
1.加強部門員工自身食品安全教育。
2.嚴格遵守酒店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堅決杜絕違章操作及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發生。
3.乙方在工作期間不得使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不得超量使用
4.嚴格食品入庫檢查制度,堅決杜絕腐爛變質及其它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材料入庫。所有食品都要堅持自己加工制作,。不從外面采購熟食品。
5.嚴格食品衛生管理制度,科學配餐,嚴防其它事故的發生。
6.嚴格門衛檢查制度,后廚門衛值班人員對非廚房工作人員嚴格檢查,無關人員堅決杜絕,不得進入后廚。
7.部門經理在工作中應嚴格要求本部門員工,若因督導不嚴,管理不到位,發生有關食品安全責任事故,部門經理為第一責任人。除按酒店有關制度進行處理外,觸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責任。
8.乙方在工作期間必須杜絕食物中毒、傳染病的發生。
9.乙方在工作期間如果發生傳染病,必須及時通報行政總廚,并停止一切廚房工作。
10.對違反操作規章制度,造成食物中毒、傳染病的發生,視其造成的后果來進行相關處罰,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必須賠償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酒店可以立即辭退,對特別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11.本承諾書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12.本責任書有效期從20xx年1月1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止。
甲方:
乙方:
人禾大酒店20xx年一月一日
2023年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范文 篇2
一、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餐飲服務崗位操作規范,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誠信經營的理念。
二、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教育,監督從業人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三、保持餐飲服務加工經營場所內外環境整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它有害昆蟲及其孽生條件。
四、嚴格落實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規定,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不采購和使用標識不規范、來源不明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不采購和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五、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保管和使用行為,落實食品添加劑“五專”(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管理制度,按照規定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使用并建立使用臺帳。
六、如有自制火鍋底料、自制飲料(包括調制和現榨)、自制調味料的,保證按要求向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備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并在店堂醒目位置及菜單上予以公示。
七、食品制作過程各環節操作規范并符合安全要求,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不使用過期變質和被污染的食品,不使用非食品用具及容器、包裝材料。
八、嚴格落實餐(飲)具清洗、消毒及保潔制度,按照規范流程洗消餐(飲)具, 不使用未經消毒合格的餐飲具、工具和容器。
九、餐廳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禁語和標志,并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
十、自覺接受消費者、新聞媒體的監督,如實、主動回答消費者、媒體有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咨詢。如有違法行為,本單位愿承擔由此帶來的法律后果。
公司(簽字蓋章):
部門:
年月日
(簽字蓋章):
年月日
2023年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范文 篇3
為加強對新聞出版業的管理,增強新聞出版業安全經營的意識,確保生產經營活動健康、文明、規范、安全,新聞出版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遵守《印刷業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印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通則》等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并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實施“一把手”工程,建立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領導靠上抓、各部室(車間班組)層層設立安全組織的立體式工作機構。定期召開安全生產研究部署會議,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措施,提高干部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
2、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生產場點和生產線(或生產車間)應設置專職安全員,生產班組應設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儲存庫區應設置專職安全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生產作業人員的工作服應有明顯的區別標志。。
3、建立健全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要求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并涵蓋生產經營全過程,包括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投入、隱患排查與治理、危險源管理、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績效考核、危險崗位作業人員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環境和職業健康管理、風險管理及操作規程、巡邏、監控值守、定期檢修、安全自查自糾等規章制度。建立緊急情況報告制度,按照管理權限,在規定時間內,按程序逐級如實上報事件發展進度。
4、劃分生產、行政、輔助和生活等區域,并有清晰的分區界線和明確的管理制度,鼓勵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區域安全巡查。
5、制定并嚴格執行出入登記、檢查制度,設置明確的警示告知標牌,鼓勵應用智能化門禁系統。進入生產區和總倉庫區的人員必須穿戴純棉質或防靜電衣、帽、鞋,不得攜帶煙火、移動通訊工具。
6、建立健全危險源標識管理制度,按照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在危險源附近設置危險源標識牌。標識內容應包括危險源名稱、危險等級、有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等。
7、定員定量定崗,應嚴格執行行業相關規定,現場管理應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等要求組織實施,生產現場不得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并應及時清理廢料。鼓勵創新和采用先進安全管理模式,積極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現場管理水平。
8、確保生產現場防雷、防爆、防靜電等相關安全防護措施齊全有效,并定期進行檢查檢驗;生產線超溫、超壓、斷流等安全連鎖裝置應每月進行全系統實測和有效性驗證,消防雨淋設施應每半年進行一次有效性驗證。
9、企業應按照行業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等相關要求,積極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設備,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工藝技術及生產設備設施應符合行業技術標準規范及監管要求。
10、應保證生產設備正常運轉,確保檢修周期內無故障運行。要進一步完善設備維修制度,嚴格維修程序和設備維修維護檔案管理,生產設備應每周組織一次檢查維修,生產線每半年組織一次全系統檢查維修。
11、建立健全專用生產設備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更改生產線專用生產設備結構、功能及技術參數,不得在生產線上進行設備試驗。
12、定期開展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工作,對各類潛在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和評估,及時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并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檔案,包括企業主要風險因素、安全生產事故、員工工作狀態、周邊及社會影響因素等內容。
13、建立健全各類緊急情況下的應急預案,包括火災自然災害、盜竊、危險化學品泄漏、人員救援等單位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或可能產生的各類緊急情況,為應對上述困境而采取的處置措施。預案制定要求救援救災步驟明確,責任落實具體到個人,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建立健全各項應急預案基礎上,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學習安全設備的操作,具備自救和救人的能力。
14、在單位醒目位置懸掛張貼安全警示標語和應急避險圖;單位制定的安全制度、崗位操作規范流程懸掛在生產場所,避免和減少違規操作帶來的危險,對進入危險區域的外來人員進行安全告知,配備專用證牌,由專人引導和陪同。
15、健全和完善與生產工藝相適應的培訓制度,積極改進培訓方式方法,突出崗位技能操作培訓,提高培訓實效;應根據工序安全生產特點、崗位要求及員工素質等,充實相關培訓內容,強化員工的危險源辨識、故障排除、應急處置等技能。每年要組織兩次以上全員安全知識培訓,向職工發放安全手冊等宣傳品;每季度定向專題組織職工學習安全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安全規章制度,使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尤其是在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時,應及時開展專項培訓,加強實際操作演練,嚴格現場技能考核。建立安全生產專項基金,用于單位水、電、暖及安全器材和設施設備的維護更新。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措施,主動參加社會統籌的職工工傷保險等。
16、特種作業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監控室操作人員、專用設備維修人員等必須經過企業專題培訓,熟練掌握工藝流程、工藝技術特點、自動化控制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加強安全宣傳,在宣傳欄、電子屏、網站等媒介張貼安全小知識,排演安全小節目,活躍職工生活同時進一步宣傳了安全生產。
17、安全設施配備遵從中央和省市各級安監、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門規定。救災救援物資儲備充足,定期檢查更新;定期檢修消防設施,更新更換過期、老化設備;加強單位用水、用電、取暖管理,煤、油、氣、危險化學品等易燃易爆物品單獨存放、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拆除亂搭亂建影響逃生和救災的建筑物,保證安全疏散通道暢通。單位使用房屋為自建的,在房屋投入使用前要取得消防部門合格證明;租賃房屋的,要取得出租方的消防合格證明復印件;自購房屋的,要取得出售方的房屋合格證明。
文化行政部門:
(公章) 責任人:
責任單位:
(公章) 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