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的來歷你知道嗎?
元宵節(jié)的起源
元宵節(jié)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jié)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該節(jié)經(jīng)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fā)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節(jié)日。
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fā)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校瑹狒[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nèi)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傳燈的意義
很多人都聽說過“傳燈”這個詞,尤其是在佛教當中,《景德傳燈錄》《東域傳燈錄》《延寶傳燈錄》《傳燈法師列傳》《天圣廣燈錄》《靖國續(xù)燈錄》《道明聯(lián)燈錄》《嘉泰普燈錄》等等等等,以傳燈命名的典籍非常多,為什么以“傳燈”命名呢?
《般若經(jīng)》中說:“諸佛弟子凡有所說,一切皆承佛威神力,與諸法性常不相違。依所說法,精勤修學(xué),證法是性,故佛所言如燈傳照。”這是佛經(jīng)當中記載關(guān)于傳燈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傳法于他人,如同燈燈相傳、心心相印,故名傳燈。法能破暗,如燈能照明。將法傳下去,如同把解脫的光明傳給弟子,以譬喻命名為傳燈。
《維摩經(jīng)》中說:“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這是說傳燈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發(fā)揚光大,普及到任何一個地方,所謂*常轉(zhuǎn)。借此實質(zhì)的傳燈,暗喻佛法的弘揚將無邊無盡。同時,以燈燈相傳、光光互照,燃起我們的心燈,使大慈大悲的大愛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灑遍每個人的心中。
因為佛法猶如明燈,能照破世間黑暗,所以把傳法稱為傳燈。《大智度論》中說:“為令法不滅,當教化弟子,弟子展轉(zhuǎn)教,如燈燃余燈。”可見,傳燈能使佛陀的法脈展轉(zhuǎn)相傳而不絕,代表佛法延續(xù)不斷、永不窮盡。
先前,歷代傳承上師、祖師大德們,以他們的慈悲和智慧,給我們傳來了解脫的希望;如今,我們也同樣以我們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脫的種子傳向世人。讓佛法給大家?guī)頍o限光明、無限溫暖、無限祥和、無限美滿,這就是傳燈。
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破暗為明;佛法,是讓菩薩們犧牲自己,利益眾生,以佛智慧破除眾生的愚癡暗障。
傳燈法會,就是把這種象征具體化,以實質(zhì)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手捧蓮花座燈,相互傳遞,將光明傳向四方;象征將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傳遍十方,具有代代薪傳的意義。
尤其在末法時期,眾生根性更加愚鈍,惡業(yè)更加深重。人們在貪、嗔、癡三毒的指引下,難得片刻安寧。只有佛燈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顛倒的我執(zhí),開發(fā)我們的智慧,堅定我們的勝解。有燈光的地方,諸佛菩薩慈光自然攝照。我們應(yīng)當觀想燈火如須彌山高,燈身如大海廣闊,其光所照之處,眾生見者,煩惱和痛苦全部消除;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如法所求悉皆獲得。
傳燈的功德
《施燈功德經(jīng)》中說:“燃少燈明,所受福報不可得說,無量無邊不可算數(shù),唯有如來乃能了知。”《業(yè)報差別經(jīng)》中說:“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肉眼不壞,三者得于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墮黑暗,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傳燈的功德不是凡夫所能臆測,這是諸佛以方便勉強宣說。傳燈具有這些實際的意義,真誠希望能以一燈破開千年暗,佛陀正法傳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