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_2020元宵節上班嗎
20xx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首先20xx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那么20xx元宵節上班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xx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_20xx元宵節上班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xx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20xx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
20xx年元宵節是在2月8號,這天正好是周六不用上班
正月十五為元夜,一名元宵,又名上元。唐朝以正月、七月、十月這三個月的十五日為三元。道家以天、地、水為三官,稱上元為天官賜福之日。正月十五日張燈最為盛大。所以叫正燈。
元宵節在我國究竟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探起源來卻有四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與道教有關。這種說法認為,在西漢武帝時,有一位神仙主張尊太乙神為至尊至貴的神。因為太乙神早在戰國時已被人們祭祀,屈原在加工整理楚國的民歌《九歌·東皇太乙》中,就寫到了當時民間祭祀太乙神的風俗。
與屈原同時代的詩人宋玉在他的《高唐賦》后段,也提到了楚人祭祀太乙神:“有高士……醮鬼神,禮太乙。”漢武帝是極信鬼神的皇帝,面對神仙家的建議,豈有推辭之理?他立即在漢長安城東南建了一座太乙祭壇,按照方士的說法去祭祀。但此時還沒有與燈節的風俗掛鉤。風俗的起源總是在曲折中發展的。在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一二O年),方士李少翁得到漢武帝的寵幸,又建議在長安西北甘泉筑離宮,畫天、地、太乙諸神像。又過了兩年,漢武帝久病不愈,上郡有一巫師,能召鬼神治病,漢武帝便召來與神通話。
神君說:“天子無須優慮病情,病會很快好轉,待你身體康復后,我們就將相會于甘泉宮。”漢武帝雖看不到太乙神,但感到能與神仙對話也是莫大的幸運,一陣高興,病情減輕了,到了甘泉宮身體竟然恢復了健康。因此大赦天下,置壽神宮,尊太乙神為至尊至貴之神,規定每年在正月十五明月照耀之夜,作為隆重紀念太乙神的日子,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過“上元節”的風俗。
元宵節的由來
第二種說法與佛教有關。東漢明帝劉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佛教感興趣的皇帝。當時蔡情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知道了印度也有張燈結彩的習俗:正月十五日,僧徒俗眾云集,觀佛舍利放光雨花,認為是上元天宮賜福的良辰。劉莊為了推尊佛教,就下令正月十五“燒燈表佛”,用以象征佛家學說大放光明。由上可知,正月十五放燈火之俗始于漢武帝太乙神,主要在皇宮舉行,東漢后又由于佛教傳入中國,中印習俗互相融合,合璧成了一個獨特習俗,使此節更加繁榮,由宮廷傳到民間,正月十五,城鄉燈火輝煌,晝夜通明,士族士民,一律掛燈。據《事物紀原》記載:漢代西部長安城有執金吾負責宵禁,“曉嗅傳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許執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允許士民踏月觀燈。
第三種說法,與消滅諸呂有關。據記載西漢惠帝劉盈死后,其母呂雄篡位,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雄死后,周勃、陳平等人協力于公元前一八O年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公元前一八O一公元前一四O年)。因為勘平諸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了這天晚上,劉恒就出宮游玩,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到后來,司馬遷創建了《太初歷》,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
第四種說法與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有關。相傳,在漢武帝時有個叫東方朔的人,足智多謀,風趣滑稽,常在漢武帝面前獻計逗樂,深受武帝喜愛。東方朔心底善良,經常為觸犯武帝的宮女說情。
臘月的一天,東方朔見一宮女淚流滿面向御井撲去,他慌忙攔救。這宮女叫元宵,家中有父母妹妹。每逢節日,她思念親人心如刀絞,心想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救了元宵,并答應設法讓她與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找到了元宵姑娘的家,安排了一番,然后化裝成一位算卦先生在長安大街上算起卦來。不少人求卦,卦條渴語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他們紛紛問解脫的方法,東方朔神秘地說:“正月十五降天災,熊熊烈火四方來,正月十三上午會來一位騎毛驢的紅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燒長安的火神,眾父老要想解脫,可當面求之。”
正月十三日晚,果然有位騎毛驢的紅衣姑娘出現在了眾父老面前。人們立刻跪下求救。紅衣姑娘說:“即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渴語給你們,你們可今天想想辦法。”渴語是:長安在劫,火燒帝胭,十六天火,焰紅宵夜。人們趕快把渴語奏給漢武帝,漢武帝和文武大臣都嚇壞了。這時東方朔從容地出來獻計說火神愛吃湯圓,而宮中元宵姑娘做得最好,皇上可下三道圣旨,一道令元宵姑娘出宮教全城百姓趕制湯圓,以供奉火神娘娘。第二道令全城百姓家家張燈結彩,正月十五、十六兩日晚上全城點燃,可瞞過南天門外的玉皇大帝,火神也可復旨了。第三道在正月十五、十六晚上,讓皇帝所有大臣、宮女出宮同全城百姓一起觀燈,皇宮必消災解難。漢武帝聽了如法下了三道圣旨。
元宵姑娘接到第一道圣旨高興極了。她離開皇宮,回到家里,見到了親人。
正月十五、十六兩個晚上,家家戶戶都給火神供奉湯畫,家家戶戶,紅燈高掛,大街小巷,燈火輝煌。正月十五、十六兩日過后,長安城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兩日照做湯圓供奉火神,掛彩燈,放焰火慶祝。就這樣年復一年相傳成習。因為元宵姑娘做的湯圓好,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湯圓改稱為元宵,正月十五也被稱為元宵節或燈節了。
以上四種說法,雖然來源不一,出自不同的動機,但卻都始于漢朝。這說明元宵節的風俗,至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