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的日記怎么寫(精選4篇)
元宵節吃湯圓的日記怎么寫 篇1
每到元宵,我們家鄉都要吃湯圓,家鄉的湯圓是用水磨的糯米做的,搓得圓滾滾的,柔柔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
剛搓好的湯圓雪白雪白的,像一只只小雪球。水一開再把湯圓倒進鍋里,一會兒湯圓就浮起來了。這時就可以吃了,熟了的湯圓顏色變了樣,晶瑩透亮,有點帶褐色,裹在里面的豬油、芝麻玫瑰、白糖餡隱約可見,個兒也比原來大多了。湯圓又香又甜,揭開鍋蓋,很遠就能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聞到這種味道時,誰都會饞涎欲滴的!
用筷子把湯圓夾到嘴里,只要用牙齒一碰,甜甜的.香噴噴的餡兒就會流出來。湯圓真會透人心呀!如果你沒經驗,使勁咬一口,這香甜的餡兒就會像一股噴泉,你的嘴角外也會沾滿烏黑發亮的餡油,還會濺在你的臉上,衣服上,這時你的舌頭一定會感到燙焦似的發疼。
每年,家家戶戶都吃湯圓,湯圓的味道甜甜的,意味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它也象征著在外地打工的人吃上湯圓就想起家鄉。
元宵節吃湯圓的日記怎么寫 篇2
元宵節我起得特別早,因為我要學包湯圓,并且要吃自己包的湯圓。
我先拿出湯圓粉,把湯圓粉倒進小盆里,再放些熱水,把湯圓粉攪拌均勻,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湯圓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著在湯圓面團中揪出一個小面團,放在手掌上搓圓,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小窩,然后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餡放進窩里,再包起來。我因為把餡放得太多,餡容易露出來了,我再輕輕地把餡拿走一些,再把面補上。媽媽說:"你真粗心,包湯圓時餡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餡會流出來,太少的話就沒味道。"我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第一個湯圓做出來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來。又開始包第二個湯圓。這次有經驗了,我把湯圓面團搓成一個圓形,再按個窩,把芝麻,花生和糖放進窩里,這次放的餡不多不少,剛好合適。我用均勻的力把湯圓粘好搓圓。這個湯圓比上一個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塊湯圓把面團做起來。真是熟能生巧,反復幾次,我終于學會了包湯圓。
湯圓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進燒沸的鍋里煮。媽媽說:"湯圓浮上水面來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湯圓并不是一件小事,認真做才能做得成功。過了幾分鐘后,湯圓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兩碗給爸爸媽媽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感到特別有滋味!
元宵節吃湯圓的日記怎么寫 篇3
元宵節那一天我和媽媽去商店買做元宵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面粉、可樂粉、芝麻陷,先把一團面把它和好,為了不讓面粘,可以把面粉灑在面里,然后再把面從中間切開,把可樂粉放到一邊的面里,再把兩團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面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個小餅,然后把芝麻餡放進去,然后把口封好再團圓來就可以了,元宵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細,這樣才像真正的元宵了。
煮時用下面漏的勺子把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鍋里,煮時要用熱水煮,煮的時間要半個小時,因為皮有點厚,等了10分鐘、5分鐘、3分鐘……我很想快點吃上元宵。
不一會元宵出鍋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來,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元宵放到碗里,想用筷子夾起來吃,可是媽媽看到了,攔住我,說:“現在元宵很燙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著,我拿起小勺子,輕輕地盛一個,然后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元宵放到嘴里,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著這既漂亮又好吃的元宵,我又想再吃一個,我又慢慢地品嘗這“神奇“的元宵,這元宵是我自己包的,我吃著元宵不禁笑了起來。
經歷了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過程。我覺得第一次包元宵我很有收獲,知道了媽媽以前是那么辛苦地為我們做飯是多么不易,我們做孩子的要幫父母做家務。
元宵節吃湯圓的日記怎么寫 篇4
元宵節晚上,媽媽從冰箱拿出兩袋湯圓,一袋是牛奶味的,一袋是黑芝麻味的。
媽媽用剪刀把湯圓的包裝袋剪開。雪白的、圓滾滾的湯圓就像一個個乒乓球一樣整齊的排列在塑料盒中,正準備著讓人們拿起來比賽;牛奶味的湯圓就像一個個彈珠躺再塑料盒中,隨時準備發射出去。
過了一會兒,媽媽說:“水燒好了,可以煮了。”先把黑芝麻湯圓倒進沸騰的水中,媽媽就用勺子在水中順著鍋邊推動湯圓,我問媽媽:“為什么用勺子推湯圓?”媽媽說:“防止湯圓粘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媽媽把牛奶味的小湯圓也倒進鍋中,這樣一來就像“大人”在教“孩子”們再水中游泳,“小孩子”在水底正在練習憋氣,而“大人”在水面上飄動,好像是在喊:“孩子可以上來了。”“小孩子”真的很聽話,一個接一個的浮了上來。媽媽用勺子推了推湯圓,這些淘氣的孩子們好像在給大人們展示自己的游泳技術,飛快的旋轉著。
又過了一會兒,媽媽把鍋蓋打開,只見湯圓就像玩夠了一樣,在水面上靜靜的漂浮著,媽媽說:“準備吃湯圓。”媽媽把每碗都放四個大湯圓和四個小湯圓,再放一勺湯,湯圓在湯中就像一朵花在飄。
今年的湯圓格外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