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怎么做能強身健體(精選3篇)
元宵節怎么做能強身健體 篇1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與農歷的春節前后相差不過幾天,而正月十五肯定是在立春以后了。經過了冬藏的生物要在春天生長迸發,所謂“紅杏枝頭春意鬧”。慶祝上元節的重頭戲就是鬧元宵,包括耍雜技、耍社火、踩高蹺、舞獅、舞龍、扭秧歌等。相對于這些娛樂活動,流行于北方的正月十六“走百病”則更具養生保健特色。這一天晚間,婦女們會成群結隊地出游,她們還要過橋,據說過橋者可保一年無腰腿疼痛之患。
“走百病”是通過游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此活動最初僅限于婦女,舊時婦女多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因此身體勞累,體質較弱,容易生病,而“走百病”以祛除病邪為主要目的,四處游走,天長日久,形成傳統習俗。經過歷代充實與發展,成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現在的人們大都營養豐富甚至于過剩,過元宵節建議您少吃幾個元宵,意思到了就行了,吃完了喝碗元宵湯溜溜縫兒,原湯化原食。要是能用醪糟煮元宵,那就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了。
過元宵節就得吃元宵,這和過中秋節吃月餅一樣,寓意團團圓圓和圓圓滿滿。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南方的則甜、咸、葷、素皆有。元宵的外皮以糯米粉為食材。糯米含較多淀粉,黏性高,不易消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老年人、小孩子,在食用的時候要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另外,吃元宵要當心“燙口”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潰瘍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最好不要吃太甜的食物,以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傷寒論》特別囑咐說,當人大病初愈,或者病剛剛好的時候,應該“忌生冷黏滑”,所以病人不宜多吃元宵。
元宵節怎么做能強身健體 篇2
元宵節,乍暖還寒,人們仍需保暖。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合家團團圓圓,還有御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
1、元宵
元宵又名湯圓、說團、圓子等,在我國由來已久。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元宵節必吃元宵,以取“團團如月”的吉祥意思。
2、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元宵的做法
原料: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桃仁(壓碎)、芝麻、化豬油。
做法:
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5000克糯米可加1000克大米),水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制成面粉。
2、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面粉混合拌勻,制成小方塊餡料待用。
3、將面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
4、將水燒開后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
餃子的做法
材料準備:牛肉、蔥姜、芹菜,把所有材料剁碎混合,加三湯匙食用油,其他調料自己放,牛肉必須多放食用油,否則會很柴的。
做法:
1、餃子皮中間放餡料,對折,買來的餃子皮干,用手指沾點水,比較容易捏緊。
2、拿的姿勢,肉餡部分往外,傳統的就直接扭上就可以,但是元寶狀的,要從上往下扭。
3、大拇指壓著一個槽,把角捏在一起,別捏太多,多了元寶就歪了。
元宵節怎么做能強身健體 篇3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元宵節要吃湯圓,放煙花。
媽媽煮好湯圓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里,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吃完元宵,我和爸爸來到陽頭廣場。這里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還有在“游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老虎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之后我和爸爸去放煙花。
放煙花可有趣了。煙花的種類真多!有的還有的在放甩炮……人們正看得起勁,忽然,一個淘氣的小朋友扔甩炮,人們嚇得四處躲藏;我跟著爸爸放禮炮它噴著火焰天空沖去,“啪”的一聲爆炸了,放出五彩的鮮花。
元宵節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