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哪些習俗?(精選4篇)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篇1
邯鄲的武安儺戲也是元宵節一種特有的習俗。
據了解,儺舞是古代祭儀式中的一種舞蹈,儺戲是在到儺舞的基礎之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儺祭源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周代叫做儺。儺舞的發展對中國的地方戲曲有影,再某些地區,儺舞本身已發展成儺戲,儺吸表演的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不制假面,儺舞和儺戲生動,具體地反映了中國表演藝術由歌舞向戲劇形式發展進程中各個階段的不同面貌。張家口的二人臺、打樹花也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二人臺的最大特點是舞蹈幅度大、跳躍性強、總體給人以粗獷憨厚之感;音樂上較婉轉、細膩、悠揚;打樹花則是張家口元宵節最為具有觀賞價值的一種活動,夜幕降臨,匠人們把砸碎的鐵器裝入爐中為晚上的活動做著準備藝人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將廢鐵熔成的鐵水一勺勺潑灑在古老的城墻上,甩濺出絢麗多彩的火花,活動場面極其壯觀。觀眾們對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花會形式無不拍案叫絕。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篇2
燈節在隋煬帝時代就有,是隋煬帝為了接待外國使臣特意準備的賞燈節,并且在民間也形成了一種規模。在唐朝時期規模最大,元宵賞燈節達到了3天,宋朝賞燈時間達到5天,而在明朝更是達到極致,將賞燈時間延長至10天。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篇3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
最為常見的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王麗平說,河北地區的元宵節習俗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正是因為人們對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希望這些民俗活動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久遠。”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篇4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
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在井陘有多種流派沿傳,尤以東南正、莊旺、南固底的拉花最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關“拉花”稱謂的傳說很多:一說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過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稱“拉花”;又說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諧音;還說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镲等。音樂渾厚粗獷。歡快的舞步,活潑、風趣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