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元旦優秀演講稿(精選3篇)
我們的節日元旦優秀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時間的延伸,象征著追求的永遠、永遠……
時間代表著金錢,也代表著價值,所以,人們珍惜時間,更珍惜著這代表價值和她的時間內涵。
一個人如果對追求沒有價值,其生命就失去存在的意義,時間也如過客,沒了留戀,更沒了價值的存在。奉獻生命,留住時間,就是奉獻生命產出的價值,時間對生命才顯得重要,生命就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延伸。感謝每個員工,在匆忙的時間里,為和自己生命的意義創造著價值與奉獻。
企業是個生命體,企業的生存同樣來自于對時間和社會所做出的價值和奉獻。
是個大家庭,我們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并肩共同創造著和諧的情感交匯,共同演奏著“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
留住寶貴的時間,創造個人和社會的價值,我們的生命和企業的生命就有了存在著的意義,就有了企業存在著的時間價值,就有了“永遠的xx人,永遠的xx企業”的實質。
努力吧!我的兄弟姐妹們!
新年快樂!
謝謝。
我們的節日元旦優秀演講稿 篇2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終于被我們期待了。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我們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上午舉行了新少先隊入隊儀式和親子活動,下午各班在教室舉行了園游會,其中最難忘的是當天下午的園游會。
中午,一個班在教室里舉行花園活動。學生到達后,老師告訴我們打開周圍的桌子,安排花園活動的場地。過了幾分鐘,場地安排好了,同學們都到齊了。老師宣布花園活動開始。首先要舉行的是一場文化表演,一些歌唱,一些兩個人的閱讀,一些謎題。
文化表演結束后,老師給了我們四個領隊一些貓凍和一些小字書,讓我們做獎勵,然后讓我們介紹一下我們大團準備的玩法。介紹完后,我們老師對大家說:“你們去哪個組玩游戲!边@時,全班同學的臉上都露出了高興的表情。以前很少有人來我們組玩游戲。作為組長,我有點不爽,但是慢慢的,來我們組玩游戲的人越來越多了。十分鐘后,來我們組玩游戲的人數占了上風,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們一眼花繚亂就該離開學校了。就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快樂的六一結束了。
我們的節日元旦優秀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是初二[9]班的李佳輝。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簽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征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钡榷际橇鱾髦两竦募言挕N覈鞯刂两襁z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每當皓月當空時,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每一項中秋習俗背后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當我們的鄰邦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他國的文化遺產,并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我們真的被震動了,這難道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嗎?這是中國文化豐富內涵的得失,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就是和諧社會親情與友愛的主旋律的高湊與倡導。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并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學們,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要有所了解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價值。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這團聚的日子里,讓我們將感恩與幸福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