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來和故事_元旦發源于哪個國家_元旦的意義
你知道元旦的由來和故事嗎?你知道元旦發源于哪個國度嗎?有關于元旦的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關于元旦的由來和故事。
元旦的由來和故事之一
元旦,別名元日、無朔、無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為“元”本義是“人頭”,引申為“始”。“旦”的本義也是“始”。
元旦,是每個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候,也通指日間。元旦,是一年入手下手的第一天。“我國在挖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央云煙繚繞的丹青。經考據,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呈現了被簡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示意的。“日”下面的“一”字暗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南朝文史家肖子云在他的《介雅》中記錄有“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看來那時已將旦為一日的最先,引申為一年的第一天了。 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初一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庚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不雅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可是 個取控單術拉不劃沒公系小,電金。,我國前人說的元旦,卻并不是公歷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稱元日。中國汗青上的年號并不是公元紀年,而是每個皇帝每個朝代都有零丁的紀年,是陰歷紀年。現行的公元紀年,是西方歷法的表現。是以基督降生為公元1年。中國只是到了中華平易近國今后才逐漸改用公元編年。是以,中國夏歷的正月初一既春節比公歷的元旦更有節日氛圍。 在漢語各處所言中有分歧叫法,有叫“年夜歲首年月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頭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同一六國后,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立了“太始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劃定一樣,所以又稱“農歷”,一向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創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村;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味議經由過程抉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世界列國通用的公歷。為了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陰歷二十四骨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從此,元旦成為我國全國性的歡喜節日。
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國進入元旦的時間各有先后。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一天的地方,天然也就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迎來新年的地方。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迎來元旦曙光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