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的由來(精選17篇)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很快一年一度的元旦佳節又要到了。
今天,吃完晚飯,媽媽對我說:“明天是元旦,要來一批客人,你要招待兩位小客人。你能保證讓他們不哭不鬧、玩得開心嗎?”“能!”我像軍人一樣,敬了一個禮。媽媽高興得笑了笑。我連忙跑去整理自己的房間,同時準備小客人的玩具和小客人的一些零食。因為小客人嘴饞一些,要想讓他們不哭不鬧,而且要玩得開心,當然要給他們準備一些吃的啦!
一大早,他們就來了。看見了我今天的“招待對象”――媽媽辦公室阿姨的女兒“青青”和媽媽辦公室阿姨的兒子“小明”。
我把他們帶到我的房間,讓他們玩一些我準備好的玩具,他們玩得很開心。我也很高興。我感到:我今天的任務完成了一半。然后,我把他們帶到了我家的電腦房。先給他們吃我的媽媽買的“核桃仁”,等到他們飽了他們的口福后,再對他們說:“今天,我給你們玩我家的電腦,上網特別好玩,你玩不玩?”“好――”!他們高興地答應了。我先示范給他們看,上了一個卡通網站,他們一下子給里面的卡通人物給吸引住了。他們搶著要玩,我先讓青青玩,但小明可急了,在我的勸說下,青青畢竟是個女孩子,比較聽話。青青有點戀戀不舍的下來了,讓給小明玩。小明很霸道,玩了很長時間也不讓位。青青有點生氣了。我當時真的也很生氣,真的很想“罵”他一頓或者“揍”他一頓。但是,我想起了我對媽媽的保證,就忍住了。后來在我的耐心勸說下,他終于讓位給青青玩。他們在網絡世界里玩得太投入了,簡直把我擱到一邊去了。
我的“招待對象”走后,我向媽媽如實地“匯報”了我今天“招待工作”的情況,媽媽表揚了我,還“重重有賞”。我可高興死了!一下子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很舍不得,真希望天天都是元旦節。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2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日子,每年的十月一日,我們國家全體人民都要慶祝它的,就像過生日似的,大家都來紀念它。國慶,指的是開國紀念日。那么一月一日的,“元旦”又如何解釋呢?我坐在那,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去請教爸爸了。
爸爸聽了,想了一會說:“‘元旦’是一個合成詞,如果拆開了,‘元’就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引伸為‘天’,就是某一天,合起來就成了第一天了。因此,‘元旦’就是開始之日。在我國,把這個開始之日定為哪一天,各個朝代也不一樣。夏代定為正月初,一,殷代定為十二月初一;周代定為十一月初一;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又定十月初一為元旦;直到漢武帝時才恢復了夏歷,也就是把正月初一定為一年的開始。以后呢,就一直這么用下去了,到辛亥革命以后,我國改用公歷,把一月一日定為‘新年’。建國以后,使用公元紀年法,把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了。”我聽得簡直入迷了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3
每年公歷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么呢?
本來在漢語里,“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路,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極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彩,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元懸起“慶賀元旦”的巨幅口號,歡慶新年。 但這從一起頭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然則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工資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類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動,但原則上仍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從頭制訂歷法,并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意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
如今,世界上大多半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因為當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崇奉、習慣習慣、季候天氣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紛歧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4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5
19xx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6
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到了,許多人都很期盼的到來,而且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準備元旦的物品,準備過元旦,那在我們國家,元旦的習俗都有哪些呢?也是許多人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
至今我過慶祝元旦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后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目前慶祝活動有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還有的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舉辦聯歡晚會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慶祝活動。而且現在把元旦頂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
除了上面的元旦習俗外,在我們國家不同地區的習俗也是有差異的,比如在南方和在北方過元旦也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都是全家在一起慶祝元旦。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7
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后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于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元旦的由來中英文你學會了嗎?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8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9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并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0
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后,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1
今年元旦,特別冷。狂風勁掃,掃到光禿禿的樹干上,枯枝被風搖得吱吱作響。可這絲毫不能阻止人們迎接新年的熱情。雪從天上“簌簌”飄落,落在地上,瞬間,化作一滴水。倒寫的“福”字,四四方方,紅彤彤的透著喜慶,喜慶中又透著紅彤彤。家家戶戶,大門兩邊,掛著一幅幅春聯,規規矩矩地懸著,懸在最上邊,是“吉星高照”“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遒勁的字體,典雅凝重,有著華貴如火焰般的氣息。這火紅的氣息,足以抵御寒冷,帶著人們走向新的一年。
夜晚,華燈初上,放鞭炮的孩子漸漸多了起來。遠方,鞭炮聲此起彼伏,“噼里啪啦------轟”!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五彩的花瓣,也綻出了孩子們的歡笑。“吱——”,留下長長的歡呼聲。鞭炮炸出了濃濃的年味,炸出了過往的回憶,也炸出了對未來嶄新的憧憬。
窗前,蒙了一層薄霧,濕淋淋的,透著十足的寒氣。寒氣中的人們,倒分外精神。就連那光禿禿的枝干,今天也更顯挺拔。一切,都在不約而同地以新的姿勢迎接元旦的到來。
去年的鞭炮還在噼里啪啦,春天就來了;柳條還在發綠,蟬兒又叫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時光匆匆不可待。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2
新年伊始稱為“元旦”。在漢語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有“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即新年的第一天。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3
大約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擺布,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假寓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歷久的察看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紀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紀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 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四周的時辰,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不異的。
那么"年"事實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首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刻,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踐踏糟踏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競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失落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火樹銀花,刺得它頭昏目炫,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很多抵御它的方式,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尚。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4
元旦,又名元日、無朔、無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為“元”本義是“人頭”,引申為“始”。“旦”的本義也是“始”。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5
今天放假了,是因為明天就是元旦。元旦的來歷是什么呢?下午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由我來告訴大家吧: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元旦在古時候稱為元日,據說“元旦”最初的稱呼起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而后來的夏、商、周、秦、漢各個朝代對元旦的規定各不相同。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哦!原來每個節日都有來歷,以后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多了解節日的來歷。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6
從前,在一個風景如畫,山清水秀的小村莊里,生活著一群小動物和一群從外地來的人。奇怪的是這里的小動物都和人一樣有感情,但都不會掉淚。大家生活的其樂融融。
有一戶人家養著一只狗和一只貓,狗叫元元,貓叫旦旦。元元的膽子特別大,連狼也畏它三分;而旦旦卻膽子很小,見了一個稍大些的老鼠就抱頭“鼠”竄。它們兩個原本應該是“冤家”卻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元元和旦旦一起在山坡上玩耍,正當它們玩到興頭上時,
卻被一只狼給盯上了,而它們卻毫無察覺。這條狼在草叢里虎視眈眈的看著它們,口水只落三千尺,看起來有好幾天沒吃東西了,但轉念一想:我認識那只狗,一只狼肯定打不過它,還是叫些兄弟吧!想罷便離開了。不一會兒就叫了一大群狼,全是被元元打傷過的,準備報仇。
狼一沖出來就被元元察覺到了,對旦旦大喊:“旦旦,快跑,狼來了!去叫村莊里的人來幫忙!”旦旦一聽到元元說的話腿立刻就軟了,元元挺身而出,擋在旦旦前面與狼搏斗起來。元元雖然厲害,但由于寡不敵眾被撲倒在地。旦旦不知哪來的勇氣,把壓在元元身上的狼撞倒在地。然后沖下山坡,去叫村里的人幫忙。
等“救兵”來到時,元元已經死了。旦旦見此,流下了眼淚。從此不吃不喝,不久就去陪元元了。人們見此,不由感嘆:“我們人類有時會為一些利益而放棄友誼,而它們卻把友誼放在了第一位!”
那天正好是一月一日,人們為了紀念它們,把那天定為了元旦。
這就是元旦的由來,大家記住了嗎?
2023年元旦的由來 篇17
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定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歷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的不同,過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陰歷的祖先埃及歷,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則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這也使世界更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后,我國把正月初一稱作春節,公歷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