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西餐禮儀知識點有哪些(精選3篇)
商務西餐禮儀知識點有哪些 篇1
一、用餐時的基本禮儀
1. 喝湯、咀嚼絕不出聲。這是人和動物的分野。
2. 不在公開場合,大聲地發出打嗝聲。
3. 不碰撞杯、盤。不要移動餐盤,不許和同伴交換餐點。
4. 刀叉輕放,不發出刮盤聲。
5. 講話時不揮舞刀叉,或用刀叉指著人。
6. 不彎腰埋頭吃飯。這模樣實在很窮酸相、狼狽。
7. 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并且一口放進嘴里,不要只咬半口。
8. 不要翻看盤底的廠牌名。
9. 每上一道菜,從最外側的左、右一副刀叉開始使用。
10. 使用放在右前方的杯子,不要拿到別人的杯子。
二、西餐餐具的使用法則
中餐的餐具只有一雙筷子,而西餐餐具卻是琳瑯滿目的一整排。請放輕松,餐具擺放雖然多,但其實只是為四道菜而準備。這四道菜是前菜、湯、魚、肉,只是餐具全都一并擺出來而已。
1、刀叉擺法:刀叉并攏、刀刃朝內
刀叉的擺法是個信號,藉此告訴侍者什么時候收走盤子。若刀叉置于盤子兩側時,表示仍在進行飲食中,相反地,刀叉平行擺放時,表示用餐完畢。另外一種擺法,在大眾化的餐廳用餐時,從頭到尾只用一副刀叉,盤子收走了,用過的刀叉還會留在桌上繼續吃下一道菜。這時,不要把刀叉直接貼放在桌上,而是將刀口放在叉齒間,并且刀刃朝下。
當你用餐完畢后,可順手將盤上的刀叉并攏,并且保持刀刃的方向是朝內狀態,不僅能使你的桌面變得更為整潔,也讓服務生可以方便收拾餐具。
2、公用餐具:雙手用,更優雅
當你在餐廳用餐時,會碰到有些菜不做一人份或是食物可相互Share的情況下,如:西班牙海鮮飯或大盤色拉等,這種供多人食用的菜,會附上公叉和母匙。若在取菜時只用一只手操作匙與叉,其實并不雅。那是職業服務生的技巧,一般人不需要會。用雙手反而較雅:右手匙在下,左手叉在上。食物盛在匙上,用叉背按壓著,再放到自己的盤子里。
每拿完一次,切記將盤里的食物聚集在中間,把叉和匙的握柄朝向同伴,這樣不僅保持盤相美觀,同時也方便別人拿取。
三、不使用餐具的食物吃法
咸點心可用手直接取用,有些食物是不用餐具而用手拿著吃的,稱為Finger Food,通常餐前酒與正餐之前都會先送上這類食物。Finger Food的功用是,喝餐前酒之前,先填一下肚子可以保護胃膜。另外,人在空腹的時候,血糖會降低,吃一點東西會使心情沉穩許多。比較常見的咸點心是Canapé,這是小小片的薄面包或是餅干上面放火腿、燻魚等。一般都是三塊,直接用手拿著吃就行了。要一口吃完,不要只咬一半,這樣反而不雅。
用單手兩指掌握點心邊緣,面包須用刀涂抹奶油,面包基本上是用手剝下一口就抹一口奶油。但是葡萄面包和德國的黑面包用手剝的話很容易碎,這時就用刀把一片面包切成兩半,全部抹上奶油后,直接用手拿著分幾口吃。
四、吃披薩該用刀叉嗎?
披薩就像我們吃包子、饅頭一樣,沒有明定的規矩,可自由發揮。但是披薩是黏搭搭、軟趴趴,很難纏的',如何吃才不會邋遢?拿坡里式(Napoli)披薩是邊緣皮厚、中間皮薄,所以直接用手拿著吃是不太方便,可用刀子先切下前半的三角尖,軟趴趴的地方用叉子盛著吃;剩下較硬的地方比較好拿,可直接用手拿著吃。美式披薩就是在中國臺灣最常見的那種厚底皮,便于用手直接拿著吃。披薩大都是用馬自拉起司(Mozzarella),這種起司黏連著餅,很難扯斷,也是用刀叉來幫忙理清糾纏。
五、餐巾禮儀——表現個人文化素養
1、正確的餐巾用法
餐巾是進餐時重要的用品,不但是你坐下來之后第一個會接觸到的用品,也是離席時最后的用品。因此從餐巾用法可以看出你的餐桌文化造詣。
●餐巾本來就是拭臟的用品,別舍不得用臟它。
●餐巾正確的用法為,攤開在腿上,往前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用餐巾擦拭嘴巴時,只要單手拿起餐巾的一角,輕輕的按壓嘴角就行。
●喝酒前,用餐巾按一下嘴唇,免得油污和口紅在酒杯上留下印子。
●不小心吃到小骨頭時,也用餐巾掩著再取出來。
●忍不住咳嗽、打噴嚏時,將臉側一邊,用餐巾遮掩一下。
除了擦臉、擦汗之外,餐廳一切都要用餐巾。餐巾不可以像圍兜兜似的掛在胸前。
2、離席時餐巾的擺法
餐畢離開時要等主人或是女士將餐巾放在桌上后,才將自己的餐巾放到桌上。此外,餐巾是拭臟的用具,所以當其他人仍在享受食物時,不應該將沾污的餐巾放在桌上。
最后要離席時的餐巾不必摺整齊,正確擺法是放在咖啡杯的左邊。若只是暫時離席,可將餐巾放置座椅上,不用摺整齊,表示你只是暫時離開,之后會回座位。
3、用過的餐巾切勿摺整齊
有一點是很多人犯的錯誤,餐畢離開時,用過的餐巾請不要摺疊整齊。只要把餐巾略疊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在桌上左邊即可,或是將膝上的餐巾從中間挑起來,就這么放在桌上。將用過的餐巾摺疊整齊是具有諷刺的意思,表示你對這個餐廳不滿意,而且不會再來,所以用畢餐點后一定要格外注意喔
商務西餐禮儀知識點有哪些 篇2
人這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有時候累了,就會從潛意識里認為別人都比自己生活得舒服,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人總是不知足,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家庭生活更美滿,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也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掙的更多,恰恰相反的是認為自己是最苦最累的,感覺命運對你自己不公,可是你真設身處地的去考慮過嗎?去感受過別人的處境嗎?
我來告訴你,事實上你想錯了,你只看到別人表面風光瀟灑,卻沒有看到他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也沒有看到他背后為了自己家庭還有生活的圓滿付出的辛酸和勞累,你感覺自己苦累,是拿自己內心上的累,和你眼睛看到的別人表面上的風光作對比,最終你潛意識里就認為自己是最苦最累的,再加上偶爾心情不好,遇到點小挫折,就更讓你堅信這一點,于是你就惡性循環,讓你更感悲傷。
阿龍小時候生活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這個家庭充滿了暴力,他爸媽經常在一起吵架,并且偶爾還互相打得頭破血流,另外因為家里窮,阿龍很小就輟學出去干活打工掙錢,這讓阿龍小時候內心里埋下了陰影,他總是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最不幸的,沒有人比他自己的生活更苦更累了,這讓他長大后也是變得非常內向,不愿意與人打交道,甚至后期想到了自殺,直到后來有一次他坐出租車,遇到了同齡人王孔,才改變了他的看法。
王孔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有一次阿龍坐他的車,聊了起來,阿龍感覺王孔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就認為他的家庭生活狀況一定會很好,可聽王孔說完他自己的經歷,阿龍才感覺自己其實跟他比起來是很幸福的。原來王孔在六歲的時候,爸媽就因為車禍去世了,于是跟著僅在世的爺爺生活,而爺爺經常出去打麻將,偶爾輸了錢喝點酒,回來還打罵他,在王孔12歲的時候,爺爺像往常一樣,喝點酒往回家走的路上摔了一跤,摔到腦神經了,從此癱瘓在床,于是王孔12歲開始,他就擔負起了照顧爺爺的任務。他每天去田地里干活,還要回家做飯,照顧生病的爺爺,也是命苦的不行。不過由于他樂觀努力,而且有孝心,被一個隔壁村的有錢人家看上了,把姑娘下嫁給他,后來才開上了出租車,現在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
阿龍聽了他的經歷之后,瞬間明白,其實自己不能夠只看別人輝煌的表面,背后的勞累也需要去深深體會。
曾經小編畢業后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那么一個經歷,一開始感覺自己上班特別累,總感覺人家學校門口用餐車賣快餐的掙錢多又舒服,于是到人家那拜師學藝,人家問我為什么想來餐車幫忙打工,我跟人家說了來的理由,告訴人家自己的目標以后也是干流動餐車,人家就告訴我說開飯店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我說看起來也不苦呀,而且吃飯的人流量也多肯定掙錢,人家就說他自己每天6點起床,去市場買菜用一個半小時,采購完7點半到家,切菜洗菜炒菜用2個小時,那就9點半了,拉到學校門口去賣就10點了,賣到下午3點,然后回家繼續炒菜,炒好了菜,到4點又拉到了學校門口,賣到晚上11點然后回家睡覺,看是一個月掙1萬多,可是每天工作16個小時左右很辛苦的。
聽了人家一番話,我才恍然大悟,我才明白一份辛苦一份收獲,光看到表面人家掙錢很容易,卻沒看到人家的付出和勞累也是很大的,從那開始我也不感覺自己上班特別累了。
通過以上兩段經歷也能看出,不論是精神的勞累還是身體的苦累,總有人比你更苦更累,所以不要認為你是最苦最累的,看了這篇文章,心理平衡多了吧,你還感覺自己是最苦最累的嗎?歡迎評論。
商務西餐禮儀知識點有哪些 篇3
人際交往必知的
1.門檻效應
“得寸進尺”的好方法,可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2.馬太效應
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
3.蝴蝶效應
一些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整件事情無法預料的結果。
4.遷移效應
先行學習的內容、方式等對后繼學習的影響。
5.木桶效應
團隊管理中應用。
6.首因效應
第一次見到某人或某事后,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認識人或事物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對以后認識這些人或事物所產生的影響或作用。
7.近因效應
最近獲得的信息對我們的認知起到了更大的影響作用。
8.破窗效應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9.詹森效應
缺乏自信心,產生怯場心理,束縛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10.從眾效應
要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事情,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定正確,我不一定適合自己。
11.巴納姆效應
星座預測。要克服巴納姆效應,首先要做的就是認識自己。
12.月暈效應
在生活中我們就不該輕易去評判一些人、一些事,同時也要學會不在意他人的錯誤判斷。
13.定位效應
把一個人自己選定的角色位置不因其他因素而發生太大的變化的現象。
14.三明治效應
批評的藝術。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批評者愉快的接受。
15.多看效應
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
16.責任分散效應
三個和尚沒水喝。
17.標簽效應
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自己就會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
18.出丑效應
一個有缺點的人才顯得更為完美一些。
19.阿倫森效應
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20.雞尾酒會效應
人的一種聽力選擇能力,在某種情況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談話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對話或噪聲。
21.安慰劑效應
由安慰劑產生的心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