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函授站風險應急預案(精選3篇)
校外函授站風險應急預案 篇1
隨著社會文明和進步,公共安全日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學校是未成年人高度集中的場所,學校安全工作就成了社會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校外活動中,更應該加強青少年的安全,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學生校外安全工作,必須切實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現制訂我校實施學生校外安全教育的規定,希望各部門、各崗位明確職責,主動工作,扎實搞好對學生的校外安全教育,確保學生安全。
一、設立學校校外活動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校外集體活動的安全內容:
1、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實踐、參觀學習、運動會、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等一切校外集體活動,班主任等責任人要在事前、事中做好針對性的安全教育,要有安全預案。特別要強化紀律要求,做好組織管理。學生要在專人帶領下,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得進入危險區域,不得動用危險物品。
2、凡非政府學生校外活動,班主任等責任人應當事先詳盡介紹沿途交通(不含交通工具)狀況,活動區域的安全情況,及時發現隱患(例如危坡危坎、底盤物掉落、防觸電、防雷擊、嚴防溺亡等),消除隱患,并針對實際情況向學生明確提出具體內容建議。校外活動必須在學生安全存有確保的前提下方可實行。
3、不得擅自組織學生外出活動。
三、學生校外活動安全處置措施:
1、接送車輛發生故障及事故
例如車輛出現突發性事件,應立即通告交警部門及指揮中心,例如存有人員受很大危害時,同時即刻通告急救中心。活動負責人以最快速度趕往事故現場,展開現場統一指揮處置,并立即向區教育局匯報。
2、活動時出現學生人身傷害事故
活動時例如發生刮傷、拉傷、摔傷等輕微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當終止該學生的活動,并根據“就近”和“就高級別”原則派遣教師即刻送來至醫院展開處置,并及時通告家長。
發生比較嚴重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應通知救護中心,由活動負責人火速護送至醫院,并向區教育局進行匯報。
3、活動完結返程后辨認出人員遺漏
立即通知該活動場地有關人員進行巡查,如該遺漏學生確在該處,叫其原地等候。速派人員快速趕赴該處,把學生接回。如活動場地沒有發現該遺漏學生,要速組織人員尋找。
4、活動時例如遇到嚴酷天氣
活動前應預先掌握氣象信息,活動時遇大雨應調整活動及參觀行程,盡量安排室內活動。如活動時碰上暴雨、雷電、狂風等惡劣氣候時,應立即集體合隊伍,果斷中止活動返程。或疏散到安全地帶,待氣候有所好轉時返程。
5、學生口渴放多
預先向學生提醒,有暈車暈船的.要吃預防藥。對有此現象的學生應安排在前排座位,不要劇烈活動,注意休息。自備塑料袋防止嘔吐。
6、學生隊伍必須掠過馬路
必須列隊過馬路,并有一位老師負責帶隊,一位老師負責站在道路中央指揮,其他老師隨隊行進。嚴禁學生私自橫穿馬路或奔跑橫穿馬路。
四、學生校外活動安全教育的責任追責
1、責任追究的范圍:分管領導、各部門責任人和班主任、搭班老師等。
2、責任追責的處置:
⑴雖按學校有關規定對學生進行了校外活動的安全教育,但敷衍了事的,給予批評教育,并責令整改。
⑵不按學校有關規定對學生展開校外活動安全教育的,做為一次教育事故處置。
⑶不按學校有關規定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而又發生了安全事故的,作為安全責任事故予以追究。
校外函授站風險應急預案 篇2
一、事故防治
1、學校要成立活動領導小組,擬定詳細的活動計劃,活動前一周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
2、制訂活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活動中每一個環節的安全責任必須落實到人。
3、活動前對活動場所、線路、環境等要進行實地勘察。
4、特別注意挑選較好的時間和天氣。根據季節和氣象預報提示信息參與者實行必要的預防措施。
5、對乘坐的交通工具必須進行認真的安全檢查。
6、維持通訊通暢。發生事故苗頭,管理人員必須沉著淡定統一指揮學生,不要驚慌失措,嚴禁學生亂竄。
7、遇火災要指揮學生選擇與風向垂直的兩側撤離,千萬不要順風跑。
8、活動前展開專項安全教育。必要時可以辦理人身和意外事故保險。
二、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一旦在活動期間出現事故,應當遵從以下程序處理。
1、及時報告和報警。具體程序如下:
(1)出現事故,活動領導小組必須立即向學校報告,學校領導應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同時在第一時間內向校和教育局有關部門報告。
(2)發現傳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學校應在事件發生的30分鐘內電話上報學校。
(3)校外集體活動中出現交通事故應立即報警。
(4)報告中要具體匯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員情況、事故原因及處理情況。對于發生事故原因不明的以及事故處理的進展在后續報告中說明。學校在處理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應隨時報告。
2、學校和主辦單位應當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急救患病或傷勢人員,同時以最快方式將人員應急送來至附近醫院,積極主動協調衛生部門對患病或傷勢人員展開搶救。
3、學校和活動領導小組迅速收集有關事故信息,做好相應的記錄及有關現場、證據的保存工作。活動的組織網絡和通信網絡應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在最短的時間內相互聯系并及時作情況匯總。
4、及時聯系患病或傷勢人員的家屬(學生家長),搞好安撫工作。
5、如果事故是校方管理和學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參照《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程序》開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動場所器械(具)、設施、設備引起的,學校要與活動場所、活動承辦單位交涉,并配合進行善后處理工作。
6、學校必須在事件出現后及時搞好篩檢工作。在出現傳染病疫情或疑為疫情以及疑為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必須搞好隔絕和摸排調查,以免病情擴散和化療延后。精心安排專人搞好患病或傷勢人員家屬(學生家長)的表述工作,并及時將有關情況書面報告學校和教育局。
7、及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必要時公安部門介入。
8、在事件原因未查明之前,任何個人嚴禁私自對外公布信息。
本預案所稱突發事件,是指在校外集體活動中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和身心健康的交通事故、意外暴力事件、因活動器械損壞而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非政府與統一指揮
1、現場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由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隨隊的各年級年級副組長、班主任、隨隊教師共同組成。
2、應急領導小組履行下列主要職責:
⑴統一指揮有關教師立即抵達規定崗位,采取相應的應付措施;
⑵安排教師開展相關的搶險排危或者實施求救工作;
⑶根據須要對師生員工展開撤離,并根據事件性質,呈報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快速依法實行緊急措施;
⑷根據需要對事件現場采取控制措施。
3、突發事件出現后,現場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根據“生命第一”的原則非政府,同意與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內向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4、應急狀態期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各成員之間必須保證通訊暢通。活動的各年級(班級)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做好本年級(班級)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配合、服從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并加以督察和指導。
5、參予活動的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應順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為處置突發事件所做出的同意和命令。突發事件牽涉的有關班主任積極主動搞好對學生的安撫工作,突發事件牽涉的其他教職員工應協調班主任搞好學生的勸導工作。
(二)監測與報告
1、創建信息報告制度。突發事件出現或有可能出現突發事件的信息,使用逐級匯報制度,事件第一辨認出人應當及時向集體活動帶隊的學校領導匯報,集體活動帶隊的學校領導應當在第一時間向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匯報,并隨時與上級維持密切聯系。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事件報告程序。對于各類突發事件,應迅速判斷事件性質,根據事件性質,及時向社會、政府各救治排險機構求救,并向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上級主管部門逐級匯報。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對事故可能影響膳后處理的現場、證件證物等要進行保護。
3、突發事件向外公布情況,須要經校突發事件處置領導小組同意,在確認性質的基礎上以集體形式公布,嚴禁主觀臆測、夸大其詞,或者須經上級有關部門鑒別核實后做出同意。任何人員都嚴禁虛報、謊報或者指使他人謊報、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三)應急調查與救治
1、突發事件出現后,校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負責管理非政府對突發事件展開調查處置。通過對突發事件調查、現場勘驗,實行控制措施等,對危害程度作出評估。
2、突發事件發生后,在進行事件調查和現場處理的同時,學校應當立即將突發事件所致的傷亡病人送向就近醫院,對無法判斷傷情的傷病員,應及時報警求救求援。
3、突發事件出現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當非政府人員立即維護現場、實行撤離、隔絕等措施,強化學生管理,并搞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保證學生心態和情緒穩定。
4、突發事件發生后,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動、疏散等措施,并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事件情況以及采取的應急措施。
5、突發事件出現后,根據事件性質,應當及時與牽涉事件的學生家長、教師家屬聯系,在適度條件下,知會事件原因、處理結果,或者聯系家長展開搶救。
校外函授站風險應急預案 篇3
一、活動主題:
祭奠先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誦讀經典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二、活動目的:
為貫徹落實《Xx縣中小學校外教育工作指導意見》,深入推進中心節日文化特色建設的實施,利用我國人民緬懷先人、仁人志士的重要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展學員道德教育,在這樣一個意義深遠的日子,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教育學生“敬懷先人、懂得感恩、回報社會”,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度過一個有意義、充實的清明節。
三、活動時間:
20xx.3.30——20xx.4.2
四、參加人員:
少先隊干部成員
五、活動過程:
(一)走近清明節,開展學習清明文化、緬懷感恩活動。
1、學習清明文化,召開主題班會(3月30日周一上午班會課):
主要介紹: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清明節的傳說、清明節的習俗等。
2、緬懷感恩:緬懷中華先賢英烈 :
(1)3月31日各班利用誦讀課時間、組織學員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提前布置學員搜集有關資料)
(2)活動結束,組織學員交流心得,表達感受,寫出活動感悟,主題是:“熱愛家鄉,不忘先烈”。
3、老師們在自己博客中寫一篇本次清明節的隨筆或感悟,在緬懷先烈的同時,珍惜美好生活,增強老師的幸福感。
(二)走進清明節,組織教師和學生代表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活動。
1、3月30——4月1日,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制作緬懷先烈的花環,每班一個(重在培養每位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活動的參與率)。少先隊中心成員制作白花一朵。
2、4月2日13:00,教師對參與學生進行活動前紀律、安全教育。
3、4月2日13:20點,整隊與中心學校會合,準備出發。
4、祭掃活動程序。(積極響應配合中心學校安排)
(1)向紀念碑敬獻花圈、默哀;
(2)隊員代表發言;
(3)領導講話;
(4)繞墓一周獻花;
(5)瞻仰烈士紀念碑;
5、清明掃墓活動結束:集合隊伍。
六、活動要求:
1、每班一個花環按時完成,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使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選擇制作的最好的花環于4月1日晚上交;
2、一至二年級利用4月1日、4月2日晨會時間,向學生介紹清明節的習俗,教師準備一個先烈事跡給學生講故事;
3、三至六年級利用周記機會,每人寫一篇清明節的體會或者先烈的英勇事跡;
4、活動前,要對學員介紹清明掃墓的有關知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加強學員集體活動的安全、紀律、衛生教育(嚴禁帶零食、吃零食,亂丟垃圾)。
5、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首先穿著整潔(校服),佩戴鮮艷的紅領巾;活動中態度要莊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
6、行走要按順序,不破壞青草綠地。不進入危險區域,不單獨行動,嚴禁擅自離隊。(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向帶隊老師報告)
7、活動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請立即向老師和分管領導匯報,及時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