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精選6篇)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1
為了有效應急處置學校內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衛生事故,確保事故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維護學校社會穩定促進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領導機構與職責
1、成立學校食品安全衛生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2、機構職責
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食品安全衛生工作,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及學校實際,研究制定工作意見,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食品安全衛生的宣傳預防工作,并組織有關人員對開展工作的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提出階段性工作建議。
統一指揮食品安全衛生事故處理,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
統一組織事故善后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盡快恢復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定期組織學校食品安全衛生工作總結、研討。
二、日常工作開展:
1、完善制度。對本校食品安全衛生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完善。
2、強化督查。在領導小組的具體指導下,以各項食品衛生制度落實為重點,結合學校其他安全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結果以通報的形式反饋到學校。
3、落實職責。校長為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第一責任人,安全監督員為直接責任人,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分別在自己的崗位職責內負責,實行學校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
4、加強教育。加強對廣大師生和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宣傳教育,通過舉辦專題知識培訓班來豐富衛生知識,增強衛生意識,提高自覺性和責任感。
5、添置設備。學校要對照配備標準,逐步完善和提高食品衛生設施的配備。
三、事故應急處理。
1、報告制度。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上報。具體為師生發現少量(5人以下)輕度癥狀(如嘔吐、腹瀉)及時向學校報告;發現較嚴重食品衛生事故(指出現嚴重食物中毒癥狀者或出現5人以上相同癥狀的群體發病情況)應立即由領導小組向上級教育部門及當地政府報告,同時立即啟動學校食品安全衛生安全應急預。在事故處理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定時報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發生較嚴重的學校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由校長負責援救指揮,校長應當機立斷,立即啟動學校應急預案,按照預備方案,各就各位,組織救援行動。初步摸清癥狀,群體發病的還應徹查事故原因,排查發病人員,并建立動態性名冊,防止遺漏。
3、醫療援救。學校發生較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和衛生防疫部門發出醫療求援,并撥打“120”醫療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4、聯系家長。學校發生較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及時與發病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如實說明發病情況,不盲目猜測。做好學生家長思想安撫,防止過激行為發生。設立家長聯絡處,及時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力所能及地為家長做好服務工作。
5、病源保護。學校發生較嚴重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后,應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樣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時查找致病原因。
6、人員調度。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由領導小組組長統一調度,必要時可向衛生防疫部門申請抽調人員支援事故處理。明確分工,落實職責,聽從指揮,確保到位。
7、信息公開。保證廣大師生和家長在事故發生和處理過程中的知情權,及時、準確的做好信息公開,并如實向上級部門匯報,不瞞報、謊報。對一些謠傳也要及時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四、事故責任追究。
1、對導致事故起因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究。
2、對事故瞞報、謊報和不及時上報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3、對事故處理中的玩忽職守,推諉扯皮等影響應急方案順利實施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2
學校食品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保障學校的食堂食品安全則是基礎。為了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學校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成立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鄭發平
副組長:柳其敏
成員:熊宣政 丁紹國 楊曉玲 各班班主任 工作原則:
全程預防、全程控制:本預案所稱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是指在學校食堂餐飲等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以及學校負責組織提供的集體用餐導致的學校師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時啟動應急預案。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學校按照“校長統一領導、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落實各自職責。
應急措施:
學校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時,由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
救援措施。一旦發生事故,應當機立斷,以人為本采取果斷措施,
安排教職工各就各位采取求助措施。根據人員中毒情況及時與當地衛生醫療機構取得聯系、送醫院救治。同時要摸清情況,如果是群體發病的還應徹底排查發病人員,并建立動態名冊,防止遺漏。
及時報告。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向上級部門及食品安全管理有關部門報告。
聯系家長。學校發生較為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應及時與發病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如實說明發病情況,不盲目猜測。要做好學生家長的安撫我作,防止過激行為發生,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盡力為家長做好服務工作。
病源保護。學校發生事故后,應立即封存食物樣品,保護好現場,以便有關部門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取證、采樣。
人員調度。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由食品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統一調度,必要時可向中心學校領導請示抽調其它各校人員進行支援。所需人員要聽從指揮,確保到位,落實職責。 要保障廣大師生及家長在事故發生和處理過程中的'知情權,并根據情況定時向上級部門匯報,不瞞報、不謊報,對一些謠傳要及時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協調各方面力量做好學校穩定工作,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學校食品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處置突發事件成績顯著的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對處置工作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個人、對處置不當,貽誤戰機,造成惡劣影響或嚴重后果的直接責任人,都應視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或報請上級部門進行處理。
工作要求:
嚴把采購質量關,食品加工過程要堅持燒熟煮透的原則,堅持以預防事件發生為主。
建立食堂從業人員體質健康管理制度,每年組織從業人員進行體檢,建立健康狀況檔案。教育食堂從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食堂食物要求專人管理 ,專庫存放,要建檔立卡。嚴把食物采購關,要認真落實伙食管理程序,填寫伙食流程表,堅持飯菜留樣制度。食堂禁止加工變質發霉食品、四季豆、野生菌和涼拌菜。要加強對飲用水的管理,堅決杜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要保持食堂衛生。食堂用的各種炊具、用具、桌、柜、地面等要時時清掃,做到干凈整潔,無蠅蚊、蟑螂等。學生餐具要按要求消毒。
學校應對全體師生及食堂從業人員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及食堂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最大限度減少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3
為了加強和規范食堂消防安全管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障食堂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及《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并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食堂認真遵守站領導“安全生產”的指示精神,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狠抓科室安全生產工作,成立了食堂安全生產委員會,設立專職安全監察員負責安全生產日常事務。
二、制定預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應急預案,是為了在食堂面臨突發火災事故時,能夠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針對火勢實施有組織的控制和撲救,避免火災現場的慌亂無序,防止貽誤戰機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制定預案的依據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站內消防安全制度為依據,嚴格依法實施。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食堂成立消防安全應急團隊,負責食堂火災現場指揮。消防安全應急團隊由科室主任及相關科室成員組成。
指揮:由科室主任擔任。
成員:由科室成員擔任
消防應急團隊職責:指揮協調消防隊開展工作,迅速引導人員疏散,及時控制和撲救初起火災;協調配合公安消防隊開展滅火救援行動。下設二個專門上作組:
(一)義務消防隊(滅火行動組)
隊長:科室主任
成員:科室其他人員
義務消防隊職責:現場滅火、疏散人員。
義務消防隊可進一步細分為滅火器滅火小組、物資疏散小組等。
(二)疏散組
組長:庫房管理員
成員:科室其他人員
疏散引導組職責:引導人員流散自救,確保人員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錯的地點安排專人值守,其余人員分片搜索未及時疏散的人員,并將其疏散至安全區域。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4
為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以及教育部《關于學校食堂及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和市教育局食品工作會議精神,最大限度的減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害,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特制訂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1、全方位預防:在學校食堂環節中出現師生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時啟動本預案。
2、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按照校長統一領導、分管副校長具體負責,各處室協調配合的原則,實行分級管理,各司其職。
3、及時反應、快速行動。對學校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態發展,有效開展救治、處理及整改工作。
二、事故分級。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范圍,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即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三、救助體系。
1、學校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
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組成及職責如下:
組 長:(學校校長)
職 責:全面負責學校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視情況做出啟動應急
預案的`決定。
副組長:(主抓后勤副校長) (主抓食堂全面工作)
職 責:負責事故的現場救援、調查處理和善后工作。 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分別由教導處、總務處主任組成。
2、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由校長啟動以下各職領導小組全力投入救援工作。
①、應急指揮小組,主要由領導小組正副組長組成,其職能主要有:迅速到達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控制局面,阻止事態擴張,并制定處理措施,及時向上級匯報情況,組織力量救援。
②、醫療救援小組,組長:,成員總務處全體成員。主要職責:立即組織受傷人員去醫院救治,配合醫院的救治工作,追蹤了解傷情動態,接待受傷人員家長,做好安撫工作,防止出現過激情況。
③、現場控制小組,組長:,成員教導處全體人員。主要職責:控制現場,維持秩序,勸離無關人員,防止出現混亂局面,排查其他受傷人員,組織力量送往醫院,接待家長,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協助調查事故的起因,掌握第一手資料。
④、后勤保障小組,組長:,成員全體食堂人員。主要職責:做好后勤支援工作,配合醫療、防疫機構進行現場消毒、取樣分析等工作,為現場領導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⑤、資料信息小組,此項工作主要由負責。對事故全過程的書面報告、整理取證材料、做好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及時完成完整的書面材料逐級上報。
四、運行體系。
1、監測:
學校經常對食堂的衛生安全工作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避免事故發生。
2、預警:
加強對學校食堂的衛生監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檔案,對可能導致重大、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預警信息進行及時分析上報,做好應急工作。
3、報告: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的有關規定,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4、報告程序:
①、初次報告:報告事故簡要經過以及直接經濟損失估算等。
②、結段報告:根據事故處理的進程或上級要求隨時上報。
③、總結報告:對事故的發生、原因分析、鑒定結論、處理意見、防范措施做出總結報告。
五、應急響應。
1、分級響應:
對于特別重大、重大、較大食品安全事故,根據不同級別,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迅速有效的開展救援工作。
2、應急措施:
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上級領導的統一指揮下,按要求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現場救援和處置工作。
3、緊急處置:
當事態出現急劇惡化的情況時,及時制定緊急處置方案,報請上級領導同意后,迅速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4、應急終結:
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測評確無危害后,學校應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并報請上級領導批準。
六、應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學校建立食品安全專項信息報告制度,負責信息的收集、上報、處理和傳遞工作。 2、醫療保障:
建立校醫療室,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救治小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措施。
3、資金保障:
學校從公用經費中安排一定的經費,專門用來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工作。
七、安全教育。
學校對全體師生要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師生的防范意識,減少事故發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5
學校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采購、存儲、加工和供應、銷售、每天每(頓)次出售飯菜留樣等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
定期組織學校食堂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安全工作例會,定期要求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并更換《健康證》,凡未取得《健康證》和參加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學校食堂工作。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食品衛生管理,確保校園食品安全,在開展全校食品安全檢查的基礎上,制定了以下安全緊急預案:
一、處理緊急突發事件的組織領導:
1、總指揮:
2、副總指揮:
3、成員:
二、成立處置緊急突發事件行動組織:在總指揮部領導下,現場按如下分工開展工作。
1、現場總指揮:
2、現場副總指揮:
3、情況協調:
4、調車輛保障:
5、現場保護協調:
三、職責
1、總指揮部:接到緊急情況的報告后,立即啟動緊急突發事件處理預案;迅速向處置突發事件行動組織下達指令;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處置緊急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和協調;研究和處理事件中的重大問題和善后工作。
2、現場指揮:接到總指揮部下達的處置緊急突發事件的指令后,迅速趕赴現場,盡快控制態勢,實施組織聯絡和現場指揮。
、現場副指揮、情況處理協調:接到指令后,按業務分工及時通知有關人
3、員到場,協調指揮各專業人員的工作,幫助總指揮做好穩定師生員工情緒和有關人員的接待安撫工作,協助做好事故處理的善后工作。
4、車輛保障:學校駕駛員接到指令后,迅速到場參加救援。
5、現場保護:餐廳主管、餐廳管理員接到指令后迅速到達現場,按要求對現場進行保護,協助醫療等部門進行妥善處置。
6、醫療救護:校醫室按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的要求,平時儲備必要的急救藥品,事發后在現場進行緊急救治,并負責聯系縣級醫療機構
食堂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篇6
一、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燃氣泄露新建設備較安全,隨著設備、管道漸漸老化,事故發生可能性將增加。事故發生將造成人員有害氣體中毒或者爆炸。
2、火災主要發生在設備老化、操作不當的時候。事故將造成人員傷亡、設備房屋損壞及爆炸。
3、食物中毒夏季發生率較高。事故將造成人員傷亡。
4、觸電主要發生在設備老化、操作不當的時候。事故將造成人員傷亡。
5、刀傷、燙傷主要發生在操作不當的時候。事故將造成人員受傷。
二、應急處理基本原則
一旦發生上述事故,首先應阻止事故擴大并向上報告、報警,其次立即組織營救受傷人員,疏散現場人員,再次要組織物資搶救。要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應急迅速,處置有效”的基本原則。
三、預防與預警
1、危險源監控員工食堂將根據危險源識別登記表定期進行檢查、監控,包括老化設備及時更換、規范操作、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及加強日常檢查;
2、預警行動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事故預警演習。
四、報告程序
1、發生突發事件,按照“誰發現,誰是第一處理人”的原則,必須立即上報,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并在5分鐘內核實情況,通過電話、傳真、對講機等向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位置、預計事故發生原因、人員及損失情況、需有關單位協助的情況。電話:
2、根據事故情況上報至不同部門。火警:119急救中心:120燃氣公司:96518醫院:
五、應急處置
(一)事故分級
針對事故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分為不同的等級。燃氣泄露、火災、食物中毒為一級,觸電、刀傷、燙傷為二級,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應急響應級別,一級需報至公司應急組織,由公司應急組織負責組織、指揮,二級由單位應急組織負責指揮。
(二)響應程序
發現人員將事故相關情況立即上報至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應立即通知疏散組、救援組、保護組,發出應急救援命令,相關人員應迅速趕至現場,救援受傷人員,疏散在場其他人員,控制事故擴大,組織物資搶救,確認并保護事故現場,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
(三)處置措施
1、如發現燃氣泄露,應立即關閉燃氣總閘,切斷電源,通風透氣,并杜絕現場出現明火;
2、如發現火災,應立即使用滅火器控制火源處,并撥打119報警;
3、如發現食物中毒,應立即封存所有食物,不得再食用,并將相關人員送至醫院進行灌腸;
4、如發生觸電,應立即切斷總電源,并將相關人員送至醫院急救;
5、如發生刀傷、燙傷,應立即對傷口進行緊急處理并將受傷人員送至醫院急救。
六、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1、防火、防爆工具:滅火器、消防水龍帶、消防栓、水桶等;定期安排消防演習,學習使用滅火器及消防設施;
2、急救工具用具:醫藥箱1個(內備:止血繃帶、急救藥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