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產復工應急處置方案(精選3篇)
復產復工應急處置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標
圍繞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急需,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及防控指揮部精心組織,推動我市有資質有能力的相關企業技改擴能,開足馬力擴產一批;挖掘我市服裝加工產業潛力,配套生產防護服等半成品,加大支持轉產一批;推進生產醫用防護物資工藝相近或具有配套條件的企業項目建設,創造條件新建一批,努力快速擴大急需醫用物資產能,盡快實現全市一次性醫用口罩30萬只/天、醫用防護服產量2萬套/天、醫用隔離服(手術衣)1萬套/天的目標。
二、重點任務
堅持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立足當前防疫保障,著眼長遠產業發展,建立清單、突出重點、強化服務、加快建設,組織有條件的企業擴產、轉產、新建,為打贏抗疫阻擊戰提供物資保障,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一)迅速摸清底數。圍繞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隔離衣、醫用防護服、消毒品、疫情防控物資上游原料及配套等五大類別,由經信部門迅速展開調查,拿出我市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及配套企業名單。
(二)實施清單管理。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及配套企業中尚未復產的、有條件轉產和新建的,只要企業有意愿,同時滿足安全條件,全力支持其復工、上項目。在此基礎上,由經信部門精準鎖定實施疫情防護物資擴產、轉產、新建的具體企業、具體問題,拿出“三個一批”項目清單。
(三)突出重點項目。市級層面重點服務好穩健轉產醫用防護服、新立擴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等項目,確保首批納入全省“三個一批”項目清單。由藥監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幫助企業迅速取得有關生產資質;由經信、人社等部門做好生產保障服務,幫助人員返崗,千方百計補齊有關設備缺口和原材料缺口,協調市內外有條件的企業為其提供配套;由經信、財政等部門做好資金保障,落實企業擴產、轉產、新增有關財政補貼資金。
(四)優化項目服務。涉及“三個一批”的項目建設備案、注冊許可、定價檢測等審批核準備案事項一律特事特辦,簡化工作流程,確保快審批、快落地。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主動做好督促協調、要素保障、技術指導、質量管理、市場監管等各項相關工作。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職上陣,調動一切資源力量,保障轄區疫情防控物資企業用工、用地、水電氣、資金等要素供應,隨時協調解決員工返崗、交通運輸、原料設備采購等一切困難和問題。
(五)建立駐點機制。市防控指揮部組織市直相關部門的干部形成專班,作為市防控指揮部駐廠特派員,派駐重點醫用物資生產企業,代表市防控指揮部全天候協調解決企業擴產、轉產、新建及生產中存在的一切困難和問題。
三、支持政策
對于疫情防控急需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醫用隔離服(手術衣)、測溫儀、心電監護儀、負壓救護車等醫用防護物資生產企業:
(一)列入省防控指揮部統一征用調度的重點企業,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1.設備購置補貼。對納入工信部支持新冠肺炎防護用品(具)技術改造設備購置補貼的重點企業,省級財政給予設備購置費中央補貼后的剩余配套補貼;對其他符合條件的省防控指揮部統一征用調配的重點生產企業,實施擴產、轉產、新建的設備購置費由省級財政給予全額補貼。
2.銀行貸款貼息。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內企業列入全國重要醫用防護物資重點企業名單,爭取人民銀行優惠貸款支持,省級財政統籌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對未能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但支持疫情防控作用突出的.衛生防疫、醫藥產品、醫用器材、醫療廢棄物處置等企業20xx年新增貸款,由省財政按照市場報價利率的30%給予貼息。
3.政府收儲兜底。在疫情防控調度任務結束后,對省防控指揮部統一征用調配重點企業已生產的產品,以及省定的醫藥物流企業已按指令采購的剩余產品,全都由省政府兜底采購收儲。
(二)對未被列入國家、省級統一征用調度重點企業名單,但為我市疫情期間作出貢獻的企業,將在20xx年度市級技術改造設備購置補助和貸款貼息等政策方面給予傾斜。
本實施辦法從發布之日起施行,至疫情防控應急響應取消時終止。
復產復工應急處置方案 篇2
一、復工時間:
20xx年x月x日
二、復工準備工作:
1、組建復工領導小組:
組長姚永輝(項目經理)副組長韓忠(技術負責人)組員馬靈強、于春炎、王家元、申乾林、劉萍、黃月。
2、復工教育:
(一)、針對本工程節后復工的特點,在復工前分別組織召開施管人員會,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會,民工三級教育會,使全體施工作業人員高度重視節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決克服松散麻痹思想和盲目樂觀情緒,進一步落實各級、各崗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及早規劃制定安全工作目標及有關工作方案,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二)、要重視和做好節后復工前建筑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新進場工人必須進行三級教育,未經教育不得上崗。針對春節后外來民工大量進入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詳細調查摸底節后進場工人的年齡及健康狀況,對患有疾病或年齡偏大,不適合從事建筑施工的人員,要及時調離工作崗位或勸退。對節后工人可能出現的思想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和麻痹心理等,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教育和技術交底,特別是要加強新招收工人和轉崗工人的.上崗或轉崗培訓,按規定確保各類施工人員了解其所施工區域存在的危險源,增強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安全生產教育必須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并做好相關教育培訓記錄。春節后,各班組應針對新工人入場多,設備、設施停轉時間長的特點,開展從業人員節后復工前的安全教育,尤其是要突出對工人“三級”安全教育、“平安卡”培訓等工作,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三)、節后復工前,項目負責人應當會同建設、監理單位對施工現場各類安全防護設施、機械設備等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復工檢查,消除隱患。安全檢查必須求真務實,不走形式,不走過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檢查的重點:一是塔吊、腳手架等建筑機械設備的金屬結構連接、安全保護裝置及電氣線路的安全狀態和運行情況;二是降排水措施,坑邊土體及周邊環境、建(構)筑物的變形情況;三是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理情況;四是臨時用電電線是否浸水、老化、漏電;五是腳手架、外電防護架、模板支撐系統各連接部位及穩定性情況;六是現場防火、防凍、防滑措施是否到位,職工宿舍取暖設備是否有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臨舍結構是否穩固等。特別是對塔吊、腳手架專業技術性強且難以發現安全隱患的分部分項工程,應委托專業技術人員或檢測人員進行檢查,并按提出的要求進行整改。復查符合要求后,須經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簽字下發復工通知方可復工。工程未經復工檢查或檢查不合格的,一律暫停施工。個別在節前因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被責令限期改正的工程,必須先行組織力量進行整改,經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及現場監理驗收合格,并報質量監督站核查后方可復工。
(四)、要重視和做好門衛管理工作。針對節后復工人員進出工地頻繁現狀,要加強工地門衛管理,建立人員進出臺帳記錄,嚴防可疑人員及可疑車輛進入工地,防范治安等案件的發生。
三、復工人員組織計劃:
計劃泥工10人、架子工6人、平工30人、機操工4人、安裝工15人。
建設單位:
監理單位:
復產復工應急處置方案 篇3
為建立健全全縣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機制,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置工作,保障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隔離人員和工作人員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依據《浙江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麗水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景寧畬族自治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景寧畬族自治縣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景寧畬族自治縣轄區內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發生的由于食品本身的致病因素或受污染食品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群體性的事故的處置,適用本預案。
二、事故分級
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食品安全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4個級別。
三、響應級別
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初步評估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國務院批準并宣布啟動Ⅰ級應急響應。初步評估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宣布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初步評估為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宣布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縣級人民政府根據《景寧畬族自治縣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啟動Ⅳ級應急響應。本應急預案應在縣應急預案啟動前先啟動。
未達到Ⅳ級、Ⅲ級、Ⅱ級、Ⅰ級響應等級的,作為普通餐飲食品安全事件處理。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傳染病疫情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景寧畬族自治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開展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領導機構
成立以分管副局長為組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科、市場監管行政執法隊及基層所負責人為副組長、各基層所副所長為成員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事故處置的組織領導、協調指揮工作。
(二)工作機構
應急領導小組下設現場處置組、后勤保障組。
現場處置組:由市場監管行政執法隊及基層所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現場檢查、調查取證、收集資料,根據事故的事態,必要時依法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現場情況,提出措施建議,根據應急領導小組決定采取措施防止事態蔓延。
后勤保障組:由局辦公室牽頭抽調人員組成,負責應急車輛、應急物質、醫療救援、財務保障和通訊信息保障。
上述應急領導小組、工作組人員隨工作崗位調整而適時調整。
五、信息報告及應急準備
(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供餐單位)在事故發生(現)第一時間向所在地市場監管所或市場監管局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聯系電話、地址、事故發生時間、事故涉及的人數、可疑的食品、主要臨床癥狀等。
(二)各市場監管所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后,第一接報人應當及時做好記錄,如實記錄事件有關內容并立即上報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根據情況在30分鐘內啟動應急預案,同時向主要領導匯報,并第一時間通報衛生行政等相關部門。
(三)普通餐飲食品安全事件處置由屬地市場監管所接通知后應在屬地所負責人帶領下組織2名以上監管人員攜帶現場處置所需執法記錄儀及文書等相關物品,30分鐘內趕赴事件發生單位進行現場核查處置,經現場評估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應及時上報應急領導小組。
六、響應措施
(一)醫學救援
接到有關事故信息后,應急處置工作組及時趕赴發生事故現場,以救治病人為先。后勤保障組協助衛生行政等部門、機構轉運病人,必要時提供應急車輛及應急物質保障,現場處置組可根據病人中毒情況和現場調查了解的情況,提出針對性救治建議意見等。
(二)現場調查
現場處置組對事故現場進行檢查和調查取證,調查過程中做好與衛生行政、公安等有關部門的信息溝通與配合,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報送事故現場工作開展情況。現場調查具體要求如下:
1、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經營場所進行現場檢查或勘查,篩查肇事食品和可疑食品,以及食品污染的可能。
2、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包括對管理、采購、加工以及直接為消費者服務人員的健康狀況、個人衛生情況、食品加工經營過程等。
3、對供餐單位送餐過程進行調查,包括是否使用專用的配送車輛、配送食品前是否落實配送車輛、周轉箱等設備全面清潔消毒、餐食在室溫下存放是否超過2小時等;
4、上述情況應以現場檢查筆錄或詢問筆錄、視聽資料等有效證據的形式留存。
(三)現場控制
現場處置組根據事故現場情況,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依法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進行抽樣送檢;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并責令供餐單位進行清洗消毒。
(四)進一步調查處理
在食品安全事故初步調查處理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現場控制、調查處理等工作,并根據事態的發展適時調整應急處理的策略與方法,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七、處置終結
當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相關危險因素已被有效控制,被污染場所及食品相關產品等已完成徹底清洗消毒,且沒有續發患者,報經批準,可宣布現場處置終結,工作組整理相關資料,進行善后處理工作。
八、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由縣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或其辦公室統一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