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環境應急預案范文(通用3篇)
戶外環境應急預案范文 篇1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完善生態環境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
1.2 編制依據
依據《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__〕119號)、《安徽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皖政辦秘〔20__〕6號)、《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皖環發〔20__〕38號)、《阜陽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阜政辦秘〔20__〕35號)等,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市境內或發生在市外但對我市有較大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
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生產、銷售、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造成的輻射事故、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工作按照相應預案執行。
1.4 工作原則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各司其職,分級負責、快速反應、科學處置。
1.5 事件分級
按照事件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具體見附件1。
2 組織指揮機構與職責
2.1 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市生態環境局設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局應急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局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
(1)指導、協調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
(2)承擔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日常工作,推進全市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督促落實環境應急準備工作;
(3)負責全市突發環境事件預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組織指導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提出污染控制、消除處置建議;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事件信息發布和調查處理等工作。
2.2 局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
局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境應急中心,負責市應急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指導協調全市環境應急管理工作,督促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由分管環境應急工作的局領導擔任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3 應急準備
3.1 預案制定
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制定、完善本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要做好與本預案和當地政府(管委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銜接,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備案。
3.2 風險控制
局相關科室、二級機構要結合部門職責和局防范化解環境風險分工,壓實工作責任,把生態環境風險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次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應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要求,開展本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工作,分析評估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提高區域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檢查企事業單位環境風險防范、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并督促整改發現的問題。
3.3 應急隊伍
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要強化環境應急管理人員配備,明確環境應急工作人員,安排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專職承擔環境應急工作,做到專人專崗。各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要不斷推進環境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探索依托社會力量建立專業化環境應急救援隊伍模式;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突發環境事件快速響應及應急處置能力。
3.4 物資裝備
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健全制度和規劃,配備符合實際需求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和裝備;開展應急資源調查,建立和充實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建立物資儲備信息庫并實行動態管理。有條件的縣(市、區、園區)應設立實物儲備庫。
3.5 技術支持
市局負責組建和管理市環境應急專家庫,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可根據工作實際建立應急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持作用。
3.6 聯動機制
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根據區域或流域環境風險防范需要,加強與相鄰轄區環境應急管理部門的聯動,健全風險防范、信息通報和應急聯動機制;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動機制建設,協同高效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4 監測預警
4.1 監測
構建自動監測、手工監測相結合的監測網絡,提高監測技術水平;通過日常監管、互聯網信息、環境污染舉報等途徑,加強突發環境事件苗頭信息收集;強化部門聯動,及時通報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督促企事業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及時報告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信息。
4.2 預警
4.2.1 預警分級
對可以預警的.突發環境事件,按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緊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將預警級別由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分級標準見附件3。
4.2.2預警發布
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研判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管委會)提出發布預警信息的建議。
預警原則上由縣級人民政府(管委會)或其授權的生態環境部門發布,并及時向市人民政府或市生態環境局報告,必要時可越級上報,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相關縣(市、區、園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通報。
接到三級(黃色)及以上預警信息報告后,經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同志批準,向市政府提出預警發布建議,并提出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地區的政府或部門通報的建議。經批準后的預警信息可通過局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公眾發布。市人民政府或市生態環境局同時予以發布。其中一級(紅色)、二級(橙色)預警信息還應及時報告省廳,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上報省人民政府預警信息建議。(預警發布及調整、解除審批表見附件4)
4.2.3 預警級別的調整和預警解除
根據事件事態發展,做好事件預警的調整、解除建議工作;報經市政府同意后,按照“誰發布、誰解除”的原則,由發布單位宣布解除預警。
5 信息報告
5.1 報告流程
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在獲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后,要立即進行核實、分析研判,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和類別作出初步認定,并依照《阜陽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上報事件信息。
市環境應急中心接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后,對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初判為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立即調度核實,分析研判,并向局領導進行匯報,經局主要負責同志批準后,2小時內報告市人民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其中重大級別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應同時向生態環境部報告;對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初判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及時跟蹤調度,經分管局領導批準后,4小時內報市人民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
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事件級別發生變化的,按照變化后的級別及時報告信息。
5.2 報告內容
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報告原則上采用書面報告形式,情況緊急的,可先通過電話口頭報告,并盡快補充書面報告。報告中要包含事件處置的研判與是否啟動應急響應的建議。
初報在獲知突發環境事件后首次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事件發展情況后隨時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完畢后上報。
初報應當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監測數據、人員受害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受影響情況、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初步情況,并提供可能受到突發環境事件影響的環境敏感點的分布示意圖。有條件的同時報送視頻、圖片等信息。
續報應當在初報的基礎上,完善初報中未提供的信息,按規定的時限報告有關處置進展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應包括事件概述,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突發環境事件潛在或者間接危害以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后的情況、責任追究等詳細情況。
5.3 信息通報
突發環境事件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相鄰行政區域的,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及時通報相鄰行政區域同級生態環境部門,同時報市生態環境局,并向本地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鄰行政區域同級人民政府通報的建議。
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者可能涉及鄰市的,市局要及時向鄰市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通報情況,視情向市政府提出向鄰市人民政府通報的建議。
6應急響應
6.1 響應分級
突發環境事件應對遵循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縣(市、區、園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對本轄區內發生的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做好先期處置工作。
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由縣(市、區、園區)政府(管委會)組織應對(市生態環境局視情予以指導),其中,涉及面較廣、較敏感復雜或處置不當可能造成較大后果的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報請市人民政府指導應對。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由市人民政府組織應對,其中,涉及面廣、敏感復雜或處置不當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或涉及跨市級行政區域,超出本市生態環境部門處置能力的較大突發環境事件,以及重大、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省生態環境廳報告,請省廳提供支援和指導應對。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發展態勢,將市級層面應急響應設定為一級、二級和三級3個等級。縣(市、區、園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響應等級可參照市級層面應急響應級別設置,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予以明確。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在易造成重大影響的地區或重要時段時,可適當提高響應級別。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事件損害情況及其發展趨勢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6.2 先期處置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公安、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組織對污染來源開展排查,查明涉事單位,確定污染物種類和污染范圍,切斷污染源。
6.3 響應措施
6.3.1 一級、二級響應
對初判為特別重大或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根據事件發展事態,經會商研判,及時向市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建議;對初判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根據事件發展事態,經會商研判,及時向市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建議(審批表見附件5)。
一、二級響應時,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趕赴現場,市局實行24小時值班,局領導在崗帶班。
局應急領導小組組建由局相關科室、二級機構組成的若干工作小組,并通知相關市直單位加入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工作組,參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各工作組職責和應急處置措施按照《阜陽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執行。
(1)局辦公室、市環境應急中心等加入市綜合協調組;
(2)局相關要素科室、市執法支隊、市環境應急中心等加入市污染處置組;
(3)阜陽環境監測中心站加入市應急監測組;
(4)局科財科、市執法支隊等加入市應急保障組;
(5)局宣教科加入市新聞宣傳組;
(6)局相關要素科室、法規科、機關黨委,市執法支隊、市環境應急中心等加入市調查評估組。
根據市指揮部的要求,局應急領導小組指派相關部門參加醫療救治、社會維穩等工作組的相關工作。
6.3.2 三級響應
對初判為涉及面廣、敏感復雜或處置不當將會產生較大后果的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經會商研判,報經局主要負責同志同意后,由市指揮部辦公室(市生態環境局)決定啟動三級響應,同時報告市指揮部總指揮(分管副市長)。事發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成立現場指揮部,負責現場指揮。市指揮部辦公室派出由局領導帶隊,相關科室、二級機構以及環境應急專家參加的工作組趕赴現場。市局實行24小時值班。
工作組到達現場后,督促指導和支持縣(市、區、園區)人民政府(管委會)開展污染源排查、應急處置、應急監測、原因調查等工作,并根據需要協調有關方面提供隊伍、物資、技術等支持。主要工作:
(1)了解事件情況、影響、應急處置進展及當地需求等;
(2)指導事發地制訂應急處置方案;
(3)根據縣(市、區、園區)請求,組織協調相關應急隊伍、物資、裝備等,為應急處置提供支援和技術支持;
(4)對跨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進行協調;
(5)指導開展事件原因調查及損害評估工作。
6.4 信息發布
根據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組織,配合做好應急處置信息發布,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地向社會發布突發環境事件和應對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做好輿論引導。
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響范圍、應對措施、需要公眾配合采取的措施、公眾防范常識和事件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等。
6.5 響應終止
當事件處置基本完畢、污染物質降至規定限值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時,由啟動響應的應急指揮機構終止應急響應。
7后期工作
7.1 損失評估
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可以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期間組織開展與評估相關的資料收集等前期準備工作;應急響應終止后,在事發地政府統一部署下,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直接經濟損失評估工作。評估結論作為確定突發環境事件等級、行政處罰等工作的依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直接經濟損失評估按照生態環境部相關規定執行。
7.2 事件調查
應急響應終止后,按照有關規定,局應急領導小組配合生態環境廳開展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組織開展一般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
7.3 總結評估
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按照“誰響應,誰評估”的原則,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部門對相應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形成總結報告或案例分析材料,并報市生態環境局。市局對啟動市級應急響應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
7.4 善后處置
應急響應終止后,市局指導事發地政府及時組織制訂并實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方案。
8應急保障
局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全市環境應急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資金、裝備、通信、技術保障。
9附則
9.1 預案管理
預案實施后,各縣(市、區、園區)生態環境局要參照本預案和本級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時制定修訂本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做好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評估和修訂。
9.2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阜陽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
9.3 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戶外環境應急預案范文 篇2
活動宗旨:
為了使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需求,以堅持“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確保幼兒每天戶外課間操鍛煉20—25分鐘為工作主線,我們認真貫徹執行園內本學期教研主題“健康體育”為實施精神,營造豐富多采的戶外課間活動,體現奧運精神,展現奧運氛圍。本學期根據我班幼兒健康發展需要和體育鍛煉需求,設計了次活動,活動的開展規范化、游戲互動化。并以戶外課間體育活動為輻射點,推動幼兒園體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斷地深化。
活動目標:
1、培養與激發幼兒運動興趣,讓幼兒在濃郁的健身氛圍中自覺地參加體育活動
2、使幼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方法,促進體、智、得、美等全面發展。
3、培養幼兒精神飽滿富有朝氣團結協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活動器械(廢舊報紙制作的旋轉魔棒)每人一件。
2、音樂:行走—節奏樂“打獵”;隊形變化—墨西哥圓舞曲“草帽舞”;器械操—加伏特舞曲“地毯上的游戲;互動游戲—幼兒整合課程“火車過山洞;放松運動—歌曲“親親美人魚”;活動結束—快樂拍拍手“拉特斯基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練習行走,變換隊形。
1、幼兒站成四路縱隊隨音樂“打獵”進行隊列練習,由四路縱隊接龍變成正方形進行行走練習。
2、音樂“草帽舞”變換十字路隊形,隨音樂節奏的快慢變換四個圓圈。
二、器械操:
旋轉魔棒
1、幼兒隨音樂“打獵”還原成四路縱隊,接龍去拿活動器械。
2、幼兒隨音樂“地毯上的游戲”做旋轉魔棒操。
三、互動游戲:
1、幼兒隨音樂“火車過山洞”用旋轉魔棒兩組合作搭山洞,另兩組幼兒玩“鉆山洞”游戲。
2、游戲進行兩遍,幼兒互換角色。
3、幼兒成四路縱隊將旋轉魔棒放在地上,玩“跳格子”游戲。
4、幼兒隨音樂“打獵”還原四路縱隊,按接龍游戲將魔棒整齊擺放,變成大圓圈進行“我拍拍,你追追”游戲。
四、幼兒隨音樂“親親美人魚”做形體放松舞蹈。
五、集體互動:
拉特斯基進行曲。
1、幼兒兩人為一組隨音樂做柏手律動
2、幼兒互動變換位子。
3、幼兒隨音樂的強弱,進行動作表演。
五、活動結束:
幼兒隨音樂“打獵”進行接龍行走退常
戶外環境應急預案范文 篇3
活動前言:
新學期新面貌,春之雷藝術團也迎來了個新的開始。為了廣大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帶給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盡早融入這個大家庭,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我們組織了一場旅游活動,具體事項如下:
一、活動目的:
以露營的形式,進一步促進社團的友誼發展,同時增進社團各部門之間的交流,相互認識,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帶給了社團內部人員交流的平臺,為以后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增強了各自內部的凝聚力。
二、活動地點:
珠海飛沙灘(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活動時間:10月16日下午-10月17日早上活動對象:春之雷藝術團全體成員(大1、大2、大3)活動費用:aa制,每人大概50元活動策劃:
三、活動前期準備:
1)了解該地點的基本狀況(地形,露營的確切位置,附近的商店,以及廁所地點等)可向之前去過的人員進行了解狀況,向校園美食街大學旅游聯盟或者12飯對面的得意軒了解相關露營狀況(包括:費用、露營所帶給的食品、帳篷等)
2)于星期3前,確定并統計下參加此活動的人數。并聯系相關旅游團(推薦12飯對面的科干得意軒相館)。
3)于活動前兩天,向參加活動的同學發短息,告訴要帶的物品(例如:衣服、干糧、蚊怕水,太陽油,防蟲水,黑旋風,胡椒噴霧等日常用品等),及活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4)準備工作:準備宿舍飲用水3桶,一次性杯(看人數而定)
5)準備幾個手電筒(這個很重要),打火機、照相機。
6)娛樂準備:
①準備鬼故事、準備笑話
②有娛樂用品的自己帶去(例如撲克牌、uno、三國殺、毽子)
③準備游戲:例如:真心話大冒險、殺人游戲7)負責人要有各個部長的聯系方式,每個部長要有自己部門的人的聯系方式,點人數的時候以部門為單位,部長點人數,確保每個人都到齊,部長把狀況報給負責人。推薦:可否帶上音樂部的道具,音響等,音樂部準備歌曲,或者戲劇、舞蹈現場表演。(緊緊是推薦)
四、行程安排
1、10月16日下午1點40分在校園大門口集中,各部門清點自己部門參與人數
2、2:00――4:00坐車(隊長向每組成員介紹飛沙灘的基本狀況),4點左右到達飛沙灘。
3、4:00――4:30選好晚上露營的地點,并扎好營,分配好帳篷。
4、4:30――5:30大家自由活動時間,可玩玩水,周圍看看風景、沙灘暢泳、捉螃蟹、撿貝殼……(留小部分人留守看管食品、物品)5、5:30――7:30燒烤時間,互相認識、了解、交流。
5、7:30之后就是游戲娛樂時間。(晚上大家圍在一齊玩游戲,其中,音樂部的可現場唱歌,比較有氣氛,或者舞蹈部、戲劇部現場表演,11點多的時候,累了能夠回帳篷睡覺,其他人可繼續玩游戲,聊天等)整夜要有男生輪流守夜。
6、17號早上10:00啟程回校。
五、注意事項
1、因為去的是沙灘,要注意安全,此刻秋天很多蛇蟲鼠螞蟻,隨時會鉆進我們的帳篷,大家務必有防范意識。
2、團結友愛、互相幫忙。一齊出去,就是個團體,要發揚團隊精神,不可遲到,聽從安排,準點出發!
3、注重環保,不亂扔垃圾,產生的垃圾自行帶走,體現戶外精神,愛惜一草一木,嚴禁任何浪費行為!
4、注意安全,聽從隊長指揮
5、如不聽從領隊指揮,或者擅自冒險行動、離隊,安全自負。
6、提倡團結協作和自助。
六、備注:
飛沙灘:50元/人(包括門票、車費、露營、打麻將、沙灘排球、足球、燒烤食物:雞翅2只/人、玉米1條/人、雜丸2串/人、韭菜2串/人、豬排1塊/人、菊花茶1瓶/人、骨肉相連1份/人、70克火腿腸1支/人、一次性飯盒2個/人、一次性手套2對/人、一級木炭1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