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主管部門暴雪天氣應急預案(精選3篇)
物業主管部門暴雪天氣應急預案 篇1
為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省、市、縣有關防汛文件精神,特制定防汛應急預案。現將制定的《防汛應急預案》下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一、指導思想和要求。
堅持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按照防汛工作“以塊為主,條塊結合,條條保證”的原則,實行防汛責任學校領導負責制,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學校防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學校,堅持自保、自救,防大災、保安全,確保汛期安全。
二、防汛應急預案內容。
(一)第一預案。
當受臺風或強熱帶風暴影響風力達8級以上,暴雨日雨量達50.1毫米以上或氣象等有關部門發布暴雨將達起始標準后,潯中中心小學防汛機構人員和各學校負責人必須到位,加強值班,嚴格執行報告制度,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各校(園)值班領導和人員遇到突發事件或災情,及時下達臨時緊急處置指令,并迅速向教育局、潯中鎮政府和潯中中心小學領導匯報。做好防汛值班記錄,檢查學校各部門防汛值班到崗到位情況。
(二)第二預案。
當氣象臺發布暴雨警報時,防汛工作領導組成員全部到位。防汛辦公室及時向各小學、幼兒園通知防汛信息,通報風情、水情、雨情。各小學、幼兒園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加強值班,進一步檢查落實各項防汛應急措施,組建各類防汛搶險隊伍,落實搶險物資。
(三)第三預案。
當暴雨襲擊或縣有關部門發布緊急警報時,防汛領導組要立即召開防汛緊急會議或立即通過域網進行緊急部署。要把防汛作為壓倒一切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防汛領導組要按防汛指揮網絡形成指揮體系,各部門和有關人員要按各自的職責進入指揮崗位。
(四)第四預案。
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各小學、幼兒園要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到排水暢通;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學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積水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報告災情,監督學校有關人員到位、到崗,確保學校排澇設施全過程、滿負荷運轉,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施進行強排。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當遇到暴風雨襲擊時,學校應及時把校舍倒塌、師生受傷情況在第一時間報告潯中中心小學防汛辦公室,并立即報告潯中鎮、教育局,及時查明是否有人員被困,如發現人員被困,要火速組織營救,并做好傷員的搶救工作,轉移和安置師生。各校(園)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落實安全工作的責任制。要特別注意預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及時掌握災情預測預報,制定各項汛期安全工作措施和應急預案。
三、防汛領導組及成員股室職責。
(一)領導組職責:
組長:在潯中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鎮防汛指揮部指示精神,全面指揮防汛工作。
副組長:根據出現的險情,為組長提出排險、搶險方案。及時分析匯總汛期中水情和災情,為組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組長的指令,指揮搶險隊伍進行搶險。組織足夠的防汛物資送達搶險學校現場。聯系醫療部門,醫務人員、醫療設備,組成醫療隊參加學校搶險救災工作。聯系公安部門維護學校交通秩序,協助鎮政府組織師生撤離和轉移,負責學校穩定。協調和組織受災學校迅速恢復教學活動。
(二)成員股室職責:
1、辦公室:全面掌握汛情、災情和各類動態等消息,按重要信息匯報制度在第一時間報送防汛重要信息,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做好學校的防汛和搶險工作,做好學校防災、抗災和災后恢復教學活動的指導工作。
2、保衛股:負責檢查、監督所屬所有學校防汛措施的落實情況,負責檢查、監督學校的防汛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組織一定的人力,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工作。
3、總務處:負責學校防汛項目經費安排,視實際險情,積極籌措資金,確保項目資金到位,保障供給受災學校師生的生活必需品;負責關閉、拆除危房,確保師生安全,杜絕人員傷亡。
4、教務處:負責做好師生人員、教學物資的安全轉移,防止兩次災害發生;負責協助做好學校救災工作,協助受災學校安置師生人員,安排師生教學活動,幫助學校重建校園。
5、工會:負責學校防汛各項工作的監督檢查與指導,及時了解并上報有關學校的防汛情況,向防汛領導組提供需要了解的防汛信息材料。
各成員股室除上述職責外,在學校汛情緊急時,均需承擔突擊性防汛救災任務。防汛是一項頭等大事,各股室各校(園)要進一步發揚通力協作精神,依靠師生聯防,共同努力,切實抓好今年防汛工作。
物業主管部門暴雪天氣應急預案 篇2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會商研判、聯動聯防,切實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安徽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和《安徽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縣范圍內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低溫、高溫、干旱、霜凍、冰凍等氣象災害事件的防范和應對。
因氣象因素引發水旱災害、地質災害、大氣污染、低溫雨雪冰凍等氣象次生災害的應急處置適用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協同配合。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鄉鎮(開發區)和有關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協同配合的要求,負責本地區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提高全社會防范氣象災害意識,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和應急處置工作的出發點,全面加強應對氣象災害的體系建設,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依法規范,協調配合。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職責,建立和完善協調配合機制,各相關部門密切協作,確保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規范有序、快速協調。
預防為主,科學高效。利用各種措施,切實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防御標準;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項應急準備,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2組織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2.1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
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指揮長,縣政府辦聯系副主任、縣氣象局局長任副指揮長,縣政府辦公室和縣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主要職責:
(1)修訂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2)貫徹落實省應急指揮機構和縣政府的決定;
(3)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4)承擔縣政府和市應急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
2.1.1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1)縣氣象局:負責全縣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發布等工作,并承擔縣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2)縣水利局:負責指揮應對臺風、暴雨、干旱等氣象災害引發的江河洪水、山洪災害、漬澇災害、干旱災害等水旱災害。
(3)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監測并指揮應對臺風、暴雨、暴雪等氣象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4)縣住建局:負責指揮應對臺風、暴雨、暴雪、大風、冰凍等氣象災害引發的城縣公用事業管理及住房和建設系統的安全生產工作。
(5)縣城管局:負責臺風、大風、暴雪等氣象災害引發的各類戶外廣告設施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6)縣生態環境分局:負責組織監測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下的環境質量,并及時發布環境質量信息,負責指揮應對大風、大霧等造成的重大環境事件。
(7)縣衛健委:負責應對氣象災害可能引發的群體性人員傷亡的醫療救援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8)縣農業農村局:負責指揮應對氣象災害引發的涉及農業生產事件。
(9)縣公安局:負責管理、指導交通安全工作,保障道路交通暢通和組織消防工作。
(10)縣林業局:負責指揮應對氣象災害引發的森林火災。
(11)縣交通局:遇到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等緊急情況和特殊運輸任務時,負責組織指揮對所轄公路和橋梁的搶修維護和所需運輸車輛的調配;負責指揮應對氣象災害引發的全縣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12)縣文旅體局:負責旅游景區內氣象災害防御及安全運行管理;負責協調各新聞媒體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13)縣應急管理局:負責指揮應對氣象災害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
(14)縣教育局:負責指揮應對氣象災害可能對學校、學生造成的危害。
(15)縣民政局:當氣象災害造成嚴重損失時,負責組織協調救災救濟工作,指導協助當地政府妥善安置災民、進行緊急生活救助和災后撫恤工作。
(16)縣發改委、財政局:協調調配、征集應急物資和設備,按規定解決所需經費支出。
(17)縣經信局:負責協調供電公司因氣象災害引發的電力設施和電網運行故障的快速修復,保障電力安全有序運行;負責協調各通信公司做好應急通信保障工作,保證氣象災害期間信息暢通。
2.2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縣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氣象局,負責指揮部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縣氣象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要職責:
發生氣象災害時,接收縣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的指示,啟動應急預案;
負責落實指揮部各項指示,適時聯絡相關部門,組織協調實施應急處置工作;
承擔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3專家組
縣指揮部設立專家組,由相關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責:
對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提出建議;
參與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擬訂和修訂工作;
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承擔縣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監測預警
3.1預防和監測預報
(1)各有關部門要加快監測系統建設,優化加密觀測網絡,提高對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綜合監測能力。縣氣象局要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體系,加強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
(2)縣氣象局及時發布氣象災害監測預報信息,并與水利、自然資源、住建、城管、生態環境、衛生、農業、公安、林業、交通運輸、應急、教育、民政、財政、電力、通信、新聞媒體等相關部門建立相應的氣象及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實現相關災情、險情等信息的實時共享。
(3)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要開展預警信息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預警信息發布
3.2.1發布制度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快速傳播”原則,由氣象部門負責制作,縣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承擔預警發布工作,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3.2.2發布內容
縣氣象局根據對各類氣象災害的發展態勢,綜合預評估分析確定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I級為最高級別,具體分級標準見附則。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內容包括氣象災害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預警發布后,預警內容變更的,應當及時發布變更信息。
3.2.3發布途徑
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通過舒城縣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以及各新聞媒體、氣象預警信息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及一切可能的傳播手段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同時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及時補充或者修正預警信息。涉及可能引發次生、衍生災害的預警信息通過有關信息共享平臺向相關部門發布。
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要在學校、車站、旅游景點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橋梁、涵洞、彎道、坡路等重點路段,建立起暢通、有效的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渠道,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3預警準備
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有關責任人員應立即上崗到位,組織力量深入分析、評估可能對本地區、本部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搶險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4應急處置
4.1信息報告
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按職責收集和提供氣象災害發生、發展、受損以及防御等情況,及時向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報告。
4.2響應啟動
按氣象災害程度和范圍,及其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類別,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預案啟動響應。
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分別發布不同預警級別時,按照最高預警級別災種啟動應急響應。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均沒有達到預警標準,但可能或已經造成損失和影響時,根據不同程度的損失和影響在綜合評估基礎上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
4.3分部門響應
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根據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情況隨時更新預報預警并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單位,同時依據需求提供專項氣象應急保障服務。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啟動本部門相應應急預案。
4.4分災種響應
當啟動應急響應后,各鄉鎮(開發區)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針對不同氣象災害種類及其影響程度,采取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新聞媒體按要求隨時播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應急處置相關措施。
4.4.1臺風、大風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臺風、大風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南,適時加大預報頻次。
縣水利局根據預報的風力情況,與鄉鎮(開發區)共同做好防汛搶險及應急撤離轉移工作,負責防汛物資運、儲備、管理。
縣民政局負責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縣住建局采取措施,巡查、加固城縣公共服務設施,督促有關單位加固門窗、圍板、棚架、臨時建筑物等。
縣城管局加強對各類戶外廣告設施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必要時可強制拆除存在安全隱患的廣告設施。
縣交通局指導督促道路運輸企業視情暫停運營,妥善疏導安置滯留旅客,同時督促指導港口、碼頭加固有關設施,督促所有船舶到安全場所避風,防止船只走錨造成碰撞和擱淺。
縣文旅體局根據防御指南、提示,督促或撤離轉移受風災影響的游客,同時加固可能受影響的旅游設施。
縣教育局根據防御指南提示,通知幼兒園、托兒所、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做好停課準備;避免在突發大風時段上學放學。
縣經信局及時協調供電公司加強電力設施檢查和電網運營監控,快速排除危險、排查故障。
縣農業農村局根據不同風力情況發出預警通知,指導農業生產單位、農戶和畜牧水產養殖戶采取防風措施,減輕災害損失。
縣林業局密切關注大風等高火險天氣形勢,會同縣氣象局做好森林火險預報預警,指導開展火災撲救工作。
各部門、單位要加強本責任區內檢查,盡量避免或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各村、社區以及小區物業等要及時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施工單位必要時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災害發生后,民政、防汛、氣象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災情調查、收集、分析和評估工作。
4.4.2暴雨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暴雨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南,適時加大預報頻次。
縣水利局進入相應應急響應狀態,組織開展洪水調度、堤防水庫工程巡護查險、防汛搶險及災害救助工作;會同鄉鎮(開發區)組織轉移危險地帶以及居住在危房內的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險。
縣自然資源局加強監測,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組織防御工作。
縣民政局負責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縣文旅體局根據雨勢預報情況,在景區內及時傳播暴雨預警信息,并提前勸導受影響的游客離開危險地帶。
縣教育局根據防御指南提示,通知幼兒園、托兒所、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做好停課準備。
縣經信局及時協調供電公司加強電力設施檢查和電網運營監控,快速排除危險、排查故障。
縣公安局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
縣交通局負責組織指揮對公路積水路段的監控和水毀路段的搶修,指導督促運輸車輛安全運行。
縣農業農村局針對農業生產做好監測預警、落實防御措施,組織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施工單位必要時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災害發生后,民政、防汛、氣象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災情調查、收集、分析和評估工作。
4.4.3暴雪、低溫、冰凍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低溫、雪災、道路結冰等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
縣公安局加強交通秩序維護,注意指揮、疏導行駛車輛,必要時,關閉易發生交通事故的結冰路段。
縣經信局制定并落實有序用電(迎峰度冬)方案,協調供電公司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及時排查電力故障,做好電力設施設備覆冰應急處置工作。
縣交通局根據氣象預報和積雪冰凍情況,負責組織指揮所屬公路管理機構和聯系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及時清除公路積雪和冰凍,保障暢通;指導督促道路運輸企業做好車輛防凍防滑措施,并視情暫停運營;督促增加公共交通的運力。
縣衛健委采取措施保障醫療衛生服務正常開展,并組織做好傷員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病工作。
縣住建局加強危房檢查,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動員或組織撤離可能因雪壓倒塌的房屋內的人員,做好供水系統等防凍措施。
縣民政局負責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并為受災群眾和公路、鐵路等滯留人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縣文旅體局根據氣象預報和積雪冰凍情況,采取相關措施,向公眾發出通告,暫停開放受災害影響的景區,并及時督促撤離相關人員。
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對農作物、畜牧業、水產養殖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縣教育局根據防御指南,通知幼兒園、托兒所、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做好停課準備。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災害發生后,民政、氣象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災情調查、收集、分析和評估工作。
4.4.4寒潮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寒潮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寒潮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縣民政局采取防寒救助措施,開放避寒場所;實施應急防寒保障,特別對貧困戶、流浪人員等應采取緊急防寒防凍應對措施。
縣住建局和縣林業局對樹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縣農業農村局指導果農、菜農和畜牧水產養殖戶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風措施,做好牲畜、家禽和水生動物的防寒保暖工作。
縣衛健委采取措施,加強低溫寒潮相關疾病預防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并組織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4.4.5高溫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高溫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高溫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縣經信局根據高溫期間電力安全生產情況和電力供需情況,制訂并落實全縣有序用電(迎峰度夏)方案,協調供電公司保證居民和重要電力用戶用電,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及時排查電力故障。
縣住建局做好用水安排,保證群眾生活、生產用水。
建筑、戶外施工單位做好戶外和高溫作業人員的防暑工作,必要時調整作息時間,或采取停止作業措施。
縣公安局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提醒車輛減速,防止因高溫產生爆胎等事故。
縣衛健委積極開展防暑科普知識的宣傳,積極救治高溫中暑患者。
縣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指導緊急預防高溫對農、林、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影響。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4.4.6干旱
縣氣象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干旱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干旱影響,進行綜合分析;適時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減輕干旱影響。
縣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指導農牧戶、林業生產單位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減輕干旱影響;加強監控,做好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和撲救準備工作。
縣水利局加強旱情、墑情監測分析,合理調度水源,組織實施抗旱減災等方面的工作。
縣住建局做好用水安排,保證群眾生活、生產用水。
縣衛健委采取措施,防范和應對旱災導致的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問題所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縣民政局采取應急措施,做好救災人員和物資準備,并負責因旱缺水缺糧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4.5現場處置
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縣政府統一組織,各部門依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災害,組織公共設施的搶修和援助物資的接收與分配。
4.6信息公布
氣象災害的信息公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災情公布由有關部門按規定辦理。
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權威發布、提供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
信息公布內容主要包括氣象災害種類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因災傷亡人員、經濟損失、救援情況等。
4.7應急終止或解除
氣象災害得到有效處置后,經評估,短期內災害影響不再擴大或已減輕,縣氣象局發布災害預警降低或解除信息,啟動應急響應的機構或部門降低應急響應級別或終止響應。
5后期處置
5.1恢復與重建
縣應急指揮機構將根據有關規定妥善處理災民安置和災害重建工作,盡快組織修復被破壞的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及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供排水、供氣、輸油、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使受災地區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5.2調查評估
縣應急指揮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及氣象災害的起因、性質、影響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與總結,分析氣象災害應對處置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災情核定由縣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災害結束后,縣應急指揮機構應將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工作情況按規定上報。
6應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縣經信局、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應急通信、應急廣播電視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通信保障系統,完善公用通信網。縣通信保障應急指揮部根據氣象災害對通訊設施的破壞程度,分等級啟動通信保障應急預案,災區通信管理部門應及時采取措施恢復遭破壞的通信線路和設施,確保災區通信暢通。
其他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做好通信保障工作。
6.2物資保障
縣民政局加強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完善應急采購、調運機制。
縣農業農村局做好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調運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做好農業救災物資、生產資料的儲備、調劑和調運工作。
縣衛健委做好搶險救災所需的醫療救援設備、藥品和防護用品等物資的準備。
其他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做好物資保障工作。
6.3交通運輸保障
縣交通局、公安局負責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科學配置應急運輸力量,保證緊急情況下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
其他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做好交通運輸保障工作。
6.4其他種類的應急保障
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做好其他各類應急保障工作。
物業主管部門暴雪天氣應急預案 篇3
為排除汛期安全隱患,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保證師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處理程序
1、災害預警:凡氣象臺發布特大暴雨、臺風等緊急警報,應急領導小組及全體教職工自覺進入緊急應急狀態,全體人員保證24小時通訊暢通。
2、一旦發生水汛的苗頭,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奔赴現場,組織搶險工作,組織人員勘察險情,制定排險方案,組織實施。
3、遇大水要護送學生回家。各班學生按照居住方向分為幾路,與平日放學路隊相一致,便于組織實施,忙時不亂。學校以每個村莊、小區為單位集中護送,疏散組安排每隊須有2——3名教師護送。
4、后勤組切斷一切電源。
5、疏散組和后勤組疏散人員和物資到安全區域。
6、救護組發現人員傷亡應及時組織搶救,并向上級領導及時匯報。必要時聯系110、120,采取搶救措施。
二、防范措施
1、各班組織好安全監督小組,選好小組長,要求各小組的學生互相監督,以使所有學生嚴格履行安全公約。
2、班主任經常對學生進行水、火、電、交通、飲食、文化娛樂、迷信、賭博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其自救、自律安全意識,促使學生自覺遵守。
3、教育學生無家長帶領不得外出游泳,嚴禁到深水塘、水庫等深水處洗澡,雨天不外出。
4、要與學生家長簽定《安全防險責任書》,明確責任,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5、暴風雨天氣要聽從應急小組指揮,配合學校的應急預案,實施安全轉移、護送學生的任務。
6、與周邊村莊、小區聯系,請他們幫助做好學生安全防險工作。
7、學校安排假期值班,隨時了解假期的安全防險情況,發現隱患及時采取措施。
對以上汛期安全管理目標,學校隨時檢查。屬玩忽職受,措施不得力,導致汛期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視情節追究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