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氣體泄漏應急預案范文(精選4篇)
可燃氣體泄漏應急預案范文 篇1
為及時、有序、高效、妥善地處理可能發生在市區的燃氣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災害和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建設部《城市燃氣管理辦法》、《廣東省燃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河源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規定,結合市區燃氣行業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實施安全事故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
(二)基本原則: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分級負責,行動迅速,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
二、適用范圍
市區范圍內可能發生的因燃氣泄漏、燃氣設施火災、爆炸等引起的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各地和有關單位要根據實際,制定相應預案。
(一)燃氣安全事故具體包括:
1、燃氣企業主要儲存設施發生嚴重泄漏;
2、液化石油氣(LPG)或液化天然氣(LNG)槽車發生嚴重泄漏或嚴重交通事故;
3、運載大量液化石油氣實瓶的車輛在商業街區、居住密集區發生燃氣泄漏或交通事故,嚴重危及安全;
4、由于燃氣泄漏造成火災、爆炸事故導致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5、商業街區、居住密集區燃氣管道泄漏,嚴重危及安全。
(二)事故分級。
燃氣安全事故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1、特別重大燃氣事故(Ⅰ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燃氣事故:
(1)造成5萬戶以上("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下同)居民連續停止供氣48小時以上;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
(3)因自然災害導致燃氣泄漏,緊急疏散、轉移群眾10萬人以上;
(4)燃氣設施(儲罐、輸氣管道)爆炸并嚴重泄漏,或裝置失控,發生嚴重火災,直接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
(5)燃氣貯運中發生泄漏污染,造成交通中斷48小時以上,72小時以下。
2、重大燃氣事故(Ⅱ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燃氣事故:
(1)造成3萬戶以上、5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止供氣24小時以上;
(2)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
(3)因自然災害導致燃氣泄漏,緊急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
(4)燃氣設施發生燃氣泄漏,導致火災,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
(5)燃氣貯運中發生泄漏污染,造成交通中斷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
3、較大燃氣事故(Ⅲ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燃氣事故:
(1)造成1萬戶以上、3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止供氣12小時以上、24小時以下;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下中毒(重傷);
(3)因自然災害造成燃氣設施受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
4、一般燃氣事故(Ⅳ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燃氣事故:
(1)發生1000戶以上、1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止供氣12小時以上、24小時以下;
(2)發生3人以下死亡,或20人以下中毒(輕傷);
(3)發生燃氣用戶使用事故或爆燃、爆炸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下。
三、應急救援組織及職責
成立河源市市區燃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現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專家組、搶險救援組、后勤保障組、警戒保衛組、事故調查組等相關組織機構,發出燃氣安全事故響應后,相關組織機構立即啟動。
主要職責:
1、負責市區在發生燃氣安全事故時,迅速按本預案的要求,組織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安全生產監管局、市城管局、市質監局等部門和事發地政府的相關領導組成燃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履行現場指揮的各項職責。
2、組織成立市區燃氣安全事故處理專家組,并在發生燃氣安全事故時,召集有關專家到現場為搶險救災、事故調查工作提供技術支援。
3、組織成立一支能應對燃氣安全事故的市區燃氣事故機動搶險救災隊伍,并經常對其進行檢查督促、指導,確保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相關副秘書長和市城管局、公安消防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源城區政府和市發展改革、城管、經貿、公安、衛生、質監、安全生產監管、消防、供電等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城管局,由市城管局分管安全。
可燃氣體泄漏應急預案范文 篇2
一、編制目的
為了預防、控制和處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環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財產損失,迅速恢復正常的生產,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二、適用范圍
此預案適用于生產過程中發生硫酸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員及周圍人員的身體傷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三、硫酸泄漏應急指揮組織機構
1、硫酸泄漏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部門統一組織領導和各部門牽頭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四、應急救援機構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部:
1、在發生硫酸泄漏事故時,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以及善后處理的組織指揮工作。
2、根據事態發展,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協助組織行動。
3、組織此類事故應急演練。
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
1、搶險搶修組:組長:鉻鹽工段生產廠長
成員:紅礬、鉻酐、焙燒、原料、動力車間成員職責:負責現場搶險、搶修或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2、搶險救護組:組長:工藝質量部部長
成員:工藝質量部、電氣工程部成員
職責:及時搶救受害人員,負責聯系傷員的.現場醫療及運送,負責內部人員疏散、隔離。
3、搶險處理組:組長:生產管理部部長
成員:生產管理部、技術設備部成員
職責:搶險救援結束后,處理組人員要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人員進行檢查,防止再生事故的發生。
五、應急預案的啟動:
1、硫酸發生泄漏后,被硫酸噴灑或者是濺到身上的人員應立即進行沖洗并盡快脫離現場,并向夜間廠部值班人員報告事故基本情況。
2、指揮部成員接到匯報后,迅速做出判斷,是否啟動本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
3、應急救援原則:堅持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以人為本的原則,及時有效的實施急救和安全轉移,減少事故損失。
4、必要時要停產及時疏散其它相關人員,避免給周圍人員造成傷害。
5、各應急救援組要各負其責進行搶險救援行動。
六、應急救援注意事項:
1、救援人員一定要做到自我防護,應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用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
2、現場醫療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
七、應急救援結束后,要將救援工作情況做出總結。
附件:現場救護方案
可燃氣體泄漏應急預案范文 篇3
為保證天然氣支線管路和廠內天然氣系統的安全運行,并在設備、管道發生泄漏或著火時,能夠有效控制和處理險情,確保生命財產少受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機構
出現天然氣支線和廠內天然氣系統險情時,應按照企業事故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報警類別,視情況啟動企業事故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搶險小組,及時將事故消滅在初發階段。現場搶險小組由以下人員組成:
1、組長1人,由值長擔任。
職責:負責搶險人員的調度,傳達和落實上級的指令,指示、組織人員并實施搶險方案;負責與中石油西氣東輸公司甪直分輸站的聯系、協調、配合等工作。
2、值班人員,由當值的燃機、汽機和鍋爐運行人員組成。
職責:及時實施緊急處理工作,減少險情的發生,同時判斷事故大小,決定是否向上級領導、公安及消防部門通報情況,接受并傳達指示等工作。
3、搶險人員:由燃機專工、門衛、檢修人員組成。受值長統一指揮。
職責:負責搶修、滅火、堵漏等工作。
二、應急事故預案
1、發現小量泄漏(不會引起火災、爆炸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可以在不影響供氣的情況下將泄漏部位的來源氣截斷,并采取如下措施:
1) 針對設備及管道法蘭與法蘭之間的泄漏,檢查是否能通過緊固螺栓以阻止泄漏。
2) 針對閥門泄漏,應立即緊固閥門上的密封處螺栓,以阻止泄漏。
3) 對一些小的接頭部位泄漏,應立即緊固接頭,若不能解決的,應想法截斷氣體來源,拆下接頭,用生料帶重新緊固。
2、發現大量泄漏應采取如下措施:
1) 確定泄漏部位后應立即截斷氣體來源,盡量減少其泄漏情況,并盡快通知值長。
2)泄漏點在甪直分輸站與調壓站之間的管路上,應通知甪直分輸站關閉出口閥門,點燃放散火炬。運行人員密切注意調壓站入口壓力的下降趨勢,做好停機準備。燃機熄火停機后,關閉調壓站入口火警隔離門,打開入口隔離閥前的管道放散閥,加快天然氣支線管道的放氣速度。進行泄漏點維修工作之前,必須根據規范要求,對管道進行吹掃。
3)如果泄漏點發生在入口隔離閥后的調壓站內,應立即進行支路切換,快速隔離泄漏點。如果泄漏點無法隔離,應通知值長,先關閉調壓站入口隔離閥,機組快速降負荷停機。運行人員巡查調壓站的時間間隔不得超過1小時。
4)如果泄漏點發生在調壓站與前置模塊之間的管路上,應盡快關閉調壓站出口隔離閥,做好快速停機工作。停機后,打開前置系統截止閥的旁路閥進行放散。
5)如果泄漏點發生在天然氣前置系統,首先應采取措施切換支路隔離漏點。若無法隔離漏點,則機組應快速降負荷停機,關閉前置系統進口隔離閥。
6)如果泄漏發生在燃機天然氣小室,天然氣探測器將發出報警,運行人員應及時分析泄漏情況,做好停機準備。只要三個天然氣探測器中的任意兩個檢測到跳閘值,燃機將自動停機。因此,運行人員必須在機組自動停機之前就做好降負荷停機工作。
三、火災應急處理
1、火災發生后,應立即采取控制氣源措施。一線人員應穿戴保護性衣服或其他合適的衣服,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控制一切火源,并及時通知值長,組織人員采取措施控制險情。
2、著火若不能立即制止和控制,應向公安119求助,并組織設法關閉上下游閥門。
3、因火勢無法關閉調壓站入口閥門,應立即通知甪直分輸站關閉出口閥門。
四、事故處理后
1、事故處理完畢后,要盡快安全恢復供氣。
2、事故和險情得到控制后,要妥善保護現場,以便事故調查人員調查事故原因。
五、注意事項
1、發生險情,首先要判斷是否要設立警戒區域,防止火種或無關人員進入。
2、在處理應急事故時應由兩人以上配合工作,嚴禁單人操作。
3、所有必須進入危險區域的人員,應禁止攜帶手機、傳呼機、打火機、照相機以及可能產生靜電火花的衣著物品入內。
4、在搶修時,禁止會產生火花的金屬物互相敲擊、撞擊或與地面的敲擊、撞擊。應嚴格遵守有關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傷亡。
可燃氣體泄漏應急預案范文 篇4
為了規范學校食堂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提高處理液化氣泄漏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消除食堂液化氣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教職員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特制定了本預案:
一、液化氣危險性分析
1、液化氣屬于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在使用過程中,液化氣可能有以下幾種安全隱患:
(1)液化氣瓶嘴與減壓閥連接處漏氣或密封膠圈失效漏氣而引起失;
(2)連接氣瓶和灶具的軟管老化漏氣或連接處不嚴漏氣失火;
(3)液化氣灶具漏氣失火;
(4)液化氣瓶上的閥門漏氣失火。
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學校食堂灶間、液化氣瓶存放間
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液化氣泄漏著火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人員中毒和傷亡等情況。
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現場有強烈化學氣味。
二、應急組織及職責
1、食堂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總指揮:學校副校長周劍飛
現場指揮:總務處副主任高勤
成員:食堂工作人員。
2、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具體職責
總指揮職責:
a)發布和解除應急處理命令;
b)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救援行動;
c)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相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d)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處置經驗教訓等。
現場指揮職責:
a)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處置工作;
b)負責現場滅火、警戒、疏散等工作;
c)組織現場處置方案的演練,負責組織協調應急救援隊伍、醫療救護等救援力量。
小組成員職責:
a)孟小明詳細了解現場處置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請示并落實指令;
b)小組各成員要協助完成現場指揮交辦的應急處理工作。
三、注意事項
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進入液化氣泄漏、著火區域可能發生人員中毒,需要戴空氣呼吸器或過濾式防毒面具;滅火人員須穿防護服。
2、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事故現場嚴格限制人員出入,搶救人員佩帶空氣呼吸器,穿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快切斷泄漏源,防止污染物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
3、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人員疏散應根據總指揮指示,迅速撤離至學校操場緊急集合點,并清點人數。
4、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現場配備滅火器2個;食堂員工接受安全培訓,具備現場初期火災應急處置能力。
5、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應急救援結束后,對現場殘留廢棄物要盡可能收集,避免亂排亂放,防止污染環境。
6、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液化氣泄漏著火現場處置,要求應急人員做好個體防護,防止吸入有毒氣體,造成人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