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范文(精選3篇)
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范文 篇1
一、演練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全院職工的防震意識和應急意識,掌握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識和技能,增強應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提高地震時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此地震演練方案。
二、演練安排
1、內容:
地震演練
2、對象:全院職工
3、時間: 年 月 日 時單位上班時間,發生地震,嚴重威脅全體醫務人員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演練準備
1、使全院職工明確此次應急演練的任務和注意事項。
2、演練前學習有關地震自救知識,讓職工熟悉應急避災的正確方法。并進行以科室為單位的疏散練習,熟悉疏散線路,進行自救逃生練習。做到:
①遇事不慌,頭腦冷靜。
②判明情況,思考對策。
③積極自救,互幫互助。
④聽從指揮,有序疏散。同時講明演練的程序、內容、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科室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
3、演練前對疏散路線必經之處和到達的“安全地帶”進行實地仔細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消除障礙和隱患,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
4、組成相關工作小組,確定人員,明確職責。
四、演練要求
1、不要驚慌,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2、保持安靜,動作敏捷、規范,嚴禁推拉、沖撞、擁擠。
3、按規定線路疏散,不得串線。
4、各科主任、護士長要嚴密組織,認真對待,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五、組織機構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組負責全院防震救災各項工作的總體安排與協調。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1、臨床各科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般病號由當日值班護士統一組織經安全通道至空曠安全區域。
危重病人由當日值班醫生及家屬一同將病號經安全通道運送至空曠安全區域,同時根據病人病情繼續進行治療。
手術科室按照以下情況進行分類對待:一是對病人進行手術時還未開腹,應立即停止手術,參與手術人員將病人轉移至安全區域;二是已對病人進行開腹,但未對病人進行切除手術,應立即關腹,并將病人轉移至安全區域;三是對病人已開腹,且手術已進行一半時,應迅速做完手術,并將病人轉移至安全區域。
供應室立即將消毒鍋電源切斷,確保科室人員安全。制氧室應立即將制氧儀器電源關閉,確保不發生火災。鍋爐房應將鍋爐電源立即切斷,防治發生意外事件。
2、醫技科室對正在實施檢查及在門口外等待的患者應立即組織他們經安全通道轉移至安全區域。
3、藥劑科做好藥品搶救與保護工作,集中發放所有藥品、同時對藥品做好登記、管理、造冊工作,保證院內的藥物正常使用。協助行政后勤組積極開展自救工作。
4、院感科做好災后防疫工作,對全院醫療垃圾、生活垃圾進行消毒焚燒,在焚燒爐無法正常使用時,集中消毒處理填埋。協助行政后勤組積極開展自救工作。
5、保衛科人員應積極做好疏導和維護秩序工作。同時,配合各科室進行救援工作。
6、總務科做好各類物資清點整理工作,積極搶修水電設施,盡快恢復水電供應。
7、醫療應急小分隊,應做好病號及傷員應急救援工作。
8、院辦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同時做好登記、統計、災情損失匯總。財務科人員盡快搶救和保護好醫院各類票據及現金。人事科保護好檔案資料。
六、演練程序
(一)啟動程序:
總指揮宣布地震應急演練馬上就要開始,請大家做好準備,各就各位。
(二)演練過程
1、演練總指揮發出演練啟動指令。
2、信號員發出“地震警報”第一聲信號。
3、進入緊急避險狀態。全體醫護人員停止工作,就地避震,護住頭部及眼睛,避免受傷。(約1分鐘)。
4、約1分鐘后,總指揮發出疏散開始,所有醫護人員按疏散要求及路線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疏散,注意保持好疏散的秩序。
5、疏散完畢,除負責危重患者的醫護人員,各科室主任、護士長負責清查本科患者是否安全疏散,保證所有患者及時疏散。同時,向副總指揮匯報XX科室疏散完畢。
8、副總指揮負責在疏散后安全區清點醫護人員及患者人數。
9、確定無異常后,副總指揮向總指揮報告演練結束,請總指揮指示。并發布演練結束指令,醫護人員以科室為單位有秩序的將患者送回病室,恢復正常工作。
七、演練注意事項
1、對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演練的職工,在演練開始前由本人向總指揮請假。
2、演練時,冷靜、有序地組織撤離。
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范文 篇2
為保證地震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和《河東省防震減災條例》,參照《河東省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和《河東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所稱的地震應急,是指對破壞性和有重要影響的地震以及與地震有關、并影響社會穩定和減災效果的事件的緊急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破壞性地震(包括一般、嚴重和造成特大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應急、有感地震應急和臨震應急。一般破壞性地震或有感地震發生后,由區政府領導我區的地震應急工作;嚴重破壞性地震或造成特大損失的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即轉為區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災區地震應急工作,同時接受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指揮和協調。破壞性地震臨震的預報發布后或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區政府和有關街道辦事處立即自動按照本應急預案采取緊急措施。
一、一般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一般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指標低于嚴重破壞性地震)的地震。在我省內陸發生5.0≤ms≤6.0級地震,也視為一般破壞性地震。
一般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震災區和地震強烈波及區的各街道辦事處要迅速了解震情、災情,迅速報告區政府并抄送區地震局;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設立街道辦事處抗震救災機構,負責本街道辦事處地震應急工作。區地震局要負責地震速報、地震災害損失快速預評估、災情速報和震情趨勢判斷等工作,并及時上報區政府和市地震局;向區政府提出應急反應建議;實施本部門應急預案,組織應急工作;立即派出先遣現場工作隊伍,開展地震現場考察工作;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社會宣傳等工作。區政府視災情對災區進行支援、慰問。
二、嚴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嚴重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死亡200至1000人,直接經濟損失達到全省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5%的地震。在我省內陸發生6.0≤ms≤7.0級的地震,也可視為嚴重破壞性地震。
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震災區和地震強烈波及區的各街道辦事處應立即采取應急行動,實施應急預案,并迅速向區政府報告;區政府迅速做出應急反應并報告市政府。
(一)街道辦事處的應急行動
有關街道辦事處迅速了解震情、災情,報區政府并抄送區地震局;成立街道辦事處抗震救災機構,負責本街道辦事處的地震應急工作,必要時向區政府請求實行特別管制措施。有關街道辦事處抗震救災機構要迅速組織進行人員搶救和工程搶險工作;組織對災區的救援。
(二)區政府的應急反應
1、區地震局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并抄送區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地震趨勢判定意見和應急工作建議。
2、區政府組成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召集區地震、經貿、發展計劃、民政、財政、公安、交通、衛生、建設、通信、人武、供電、物資等部門和單位通報震情、災情;宣布災區進入震后應急期;派出區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協調區人武部迅速調集部隊參加搶險救災和組織有關部門對災區進行緊急救援。必要時,區政府決定采取交通管制和重災區特別管制等措施。
3、區政府視災情派工作組赴災區進行慰問,并協助市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做好應急工作。
4、根據災情和受災地區的請求,區政府確定有關部門和單位對災區進行緊急支援。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按照區政府部署對災區進行緊急支援。
人員搶救與工程搶險
區人武部負責迅速調集部隊趕赴災區,搶救被壓埋人員和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并在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及時調整搶救和搶險隊伍。
辦公室設在區地震局。
區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震情、災情、險情,向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并報市政府;負責與區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和有關部門保持聯系;貫徹落實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決策和下達的任務;協調各部門開展地震應急工作;負責接待上級慰問團和地震現場工作團,處理咨詢等有關事宜。
特大或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區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采取以下應急行動:
(1)地震發生2小時之內,召開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基本成員單位緊急會議,通報震情、災情,研究部署地震應急工作,對地震應急工作實行集中領導。
(2)立即組織和啟動區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和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工作。
(3)向災區派出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及醫療救護隊,并采取相關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發生。
(4)迅速派出由區人武部、區政府辦公室、地震局、廣播電視局等單位組成的災情、險情調查小組,對地震災區的震中位置、地震烈度、震害損失等情況進行核實、報告,對災區房屋和橋梁、水庫、公路等重要工程及大型企業破壞情況進行調查、錄像,及時向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并提出搶險救災的重點和隊伍進入災區應回避的路徑等建議。建議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根據災情、險情的發展,不斷增派、調整搶險救災隊伍。
(5)迅速組成地震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先遣隊,趕赴重災區直接組織指揮抗震救災。先遣隊應包括區人武部、區政府辦公室、地震、公安、安全、民政、通信等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及從事地震現場監測和通訊保障工作的人員與裝備。
(6)迅速匯總災情,在震后2小時內向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及省、市抗震救災指揮部首次報告震情、災情、險情及已采取的搶險救災措施,及時提出請求緊急支援的項目和內容。
(7)部署向災區實施緊急支援的有關事宜。
(8)及時編制《震情災情快報》和《抗震救災通訊》,供各級各部門參閱并作為宣傳部門報道依據。
單位地震應急預案范文 篇3
為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學校應對突發地震災害事件的綜合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練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演練指揮部。指揮部組織成員如下:總指揮:校長副總指揮:副校長
成員:各年級組長、校后勤、保衛部門負責人、校醫及各年級班主任
二、演練準備
(一)確定疏散方案。
根據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圍工程設施、次生災害源情況,確定避震疏散方案。疏散目的地:選擇空曠開闊、遠離建筑物和不可能產生次生災害的地帶。如:操場、運動場等。
疏散線路圖:按人員所在的位置繪制行動路線,并將行動路線告之指揮部全體成員,讓大家熟知路線圖。
疏散順序:按照人員所在的位置和人數的多少,結合疏散目的地的`距離,編制撤退順序圖,并宣傳到全體參加演練的對象,讓大家熟知行動方向和路線,準確把握撤退順序,避免擁擠。
(二)加強宣傳教育。
學校要采取櫥窗、墻報、板報、講座等多種形式強化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確保每位學生掌握避震疏散常識、自救互救常識和緊急救護、消防安全常識,并在顯眼位置設置疏散指示標志,讓每位學生明確疏散路線,做好演練充分準備。
三、演練程序
(一)觀看科教片。
按照校演練指揮部的要求,組織學生觀看地震科教片,聽取老師講解避震動作要領和疏散要求。
(二)避震演練。
總指揮下達演習開始的命令,啟動發生地震的信號(急促的長鈴聲)。在老師的指揮下,學生迅速抱頭,躲在課桌下,老師躲在講桌下。(時間三分鐘)
(三)疏散演練。
學校在教學樓各層樓梯口安排疏導員,負責疏散指令的傳遞,并協助各班老師處置疏散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聽到疏散信號(三短一長鈴聲)后,按照疏散順序在樓梯口疏導員的指揮下,由各班老師組織學生有序疏散,防止學生相互推擠、竄序和掉隊。(時間五分鐘)
(四)清點人數。
學生全部疏散到操場后,按早操隊形站列。各班老師要及時清點人數,將清點結果報告校演練指揮部,并維護好本班學生站隊秩序。
(五)演練結束。
各班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地返回教室。
(六)演練小結。
演練結束后,指揮部要認真進行小結,總結演練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利改進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措施,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積累經驗。
四、演練安排
(一)演習信號及器具安排。根據學校現有設備確定。
(二)各層樓梯口疏導員安排。根據學校在校教職工人數多少確定,細化到每個人,每個崗位,確定到疏散距離(N米)。
五、演練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校演練指揮部要加強對演練活動的領導,集中對教職員工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對地震演練活動的認識,防止出現懶散麻痹思想、組織不力等現象。
(二)制定方案,認真實施。
要精心制定方案,責任具體到人,做好各演練環節之間的銜接,特別是各班疏散指令的銜接,確保疏散有序。
(三)考慮周全,確保安全。
要考慮周全,安排臨時醫護人員(校醫等),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