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災害應急預案(精選3篇)
干旱災害應急預案 篇1
按照20xx年4月國家防總全體會議精神,現就做好今年工業領域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國家氣象部門根據今年夏季(6月~8月)氣象預測,建議加強海河南部、黃淮東部、江淮北部、長江上游等地的暴雨洪澇以及局地性、突發性氣象及次生、衍生災害的防御工作;加強防御熱材料氣旋給沿海地區造成的危害,并警惕北上熱材料氣旋造成的雨澇災害;加強防范長江中游等地可能出現的干旱及江淮南部等地可能出現的高溫熱浪材料來的不利影響;受降雨影響,黃河下游、珠江流域可能發生大洪水;其他流域也不排除發生大洪水的可能。
今年國家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標是:確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計滿足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按照國家防汛抗旱工作確定的.目標,今年工業領域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的主要任務:
一是在現有防汛抗旱應急工業品管理體制下,密切配合防汛抗旱部門做好相關應急工業品保障協調;
二是防范和應對上述地區的洪澇干旱災害在工業領域引發的次生和衍生突發事件。
二、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應急工業品保障工作
各地工業管理部門要加強與本地防汛抗旱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防汛抗旱急需的救援與運輸裝備、應急能源與動力裝置、應急通信與指揮設備、醫藥和防護用品、應急材料等工業品需求。根據需求,盡快摸清本地區相關工業品的生產和庫存情況,加大日常監測力度。對于本地區無法解決的,應立即向上級工業管理部門報告并做好協調。加強流域間或災區間工業管理部門的相互合作,按照就近、就急的原則,建立防汛抗旱應急工業品區域聯動機制,加快救援進度,促進信息共享。充分發揮相關行業協會在應急工業品保障中的作用。
洪澇干旱災害發生后,各單位要按照防汛抗旱指揮部門的要求,全力做好應急工業品保障供給。遇有重大防汛抗旱應急工業品保障任務,在國家防總統一部署下,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不同應急工業品實際,采取調用政府儲備、市場對接等形式,做好重要應急工業品生產調度,優先保證重點區域、重點災情的應急工業品急需。鼓勵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在防汛抗旱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三、認真防范和應對洪澇干旱災害引發的工業突發事件
各單位要抓緊汛前有限時間,結合今年汛情,組織力量,加大本地區工業領域,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企業風險隱患普查力度。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實行動態監控,組織力量限期治理,盡快消除隱患。
要督促企業完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必要時可開展預案演練,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關中央企業要加大成員單位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督促力度,與地方政府建立應急狀態下的溝通協調機制。 由洪澇干旱災害引發的工業次生或衍生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當地工業管理部門要及時、準確地向當地政府和上級管理部門報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向可能受到影響的地區、單位和個人發出預警信息;同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處置突發事件各項工作。
四、加強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的組織領導
地方工業管理部門要克服當前機構改革材料來的困難,以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面對今年嚴峻的汛情和旱情,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履行應急管理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和配合意識,狠抓措施落實,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防汛抗旱信息報送,災情發生后要及時將災區工業品需求、災區發生的工業突發事件、災區工業損失情況等重要信息報送我部。請各單位6月5日前按附表要求將相關人員信息報送我部。
國家國防科工局和國家煙草局根據本通知要求,加強對本行業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重要情況及時報告。
干旱災害應急預案 篇2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業應對突發雨雪冰凍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電力企業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 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企業雨雪冰凍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堅持一保人身、二保廠房、三保設備的原則。依托政府、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3 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事件類型
雨雪冰凍災害主要發生在冬季,但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之際偶爾也會出現。這種氣象災害是由降雪(或雨夾雪、霰、冰粒、凍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溫形成的積雪、結冰現象,會對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造成危害。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本地區雨雪冰凍天氣有所減少,但極端雨雪冰凍災害發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3.2 危害程度分析
雨雪冰凍災害直接對安全生產運行構成威脅。可能導致供電線路嚴重積雪冰凍、損毀桿塔,可能使戶外電氣設備損壞、廠房坍塌,甚至引發人身傷害事故。
雨雪冰凍災害對交通安全有很大影響。可能導致地面塌陷、路面濕滑,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造成交通受阻或交通事故。
雨雪冰凍災可能導致室外供水、供汽、供氣管路凍結,造成生產和生活供水、供氣、供汽中斷。
4 事件分級
雨雪冰凍災害事件按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
4.1 I級 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連續1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5毫米以上;線路結冰特別嚴重,全部發生跳閘;公司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嚴重損壞事故。
4.2 II級 大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連續10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0毫米以上;線路結冰嚴重,部分發生跳閘;公司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4.3 III級 較大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連續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0毫米以上;線路部分結冰,發生跳閘;公司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4.4 IV級 一般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5毫米以上;線路出現結冰現象;公司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5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5.1 應急指揮機構的組成
5.1.1 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安監部主任、發電部主任、設備部主任、環保部主任、燃運部主任、總經理工作部主任、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財務部主任等部門行政正職
5.1.2 應急救援辦公室
指揮部在設備部設防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救援辦公室,為常設機構,由設備部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本預案的執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5.1.3 應急救援工作組
(1)運行應急組:每個集控室成立一個小組,當班值長為組長。
(2)繼電保護專業應急組:由控制部繼電保護專業人員組成,繼電保護主管任組長。
(3)汽機專業應急組:由設備部、檢修部汽機專業人員組成,汽機主管任組長。
(4)鍋爐專業應急組:由設備部、檢修部鍋爐專業人員組成,鍋爐主管任組長。
(5)電氣專業應急組:由設備部、檢修部電氣專業人員組成,電氣主管任組長。
(6)熱控專業應急組:由設備部、控制部熱控專業人員組成,熱控主管任組長。
(7)公用系統應急組:(包括:化學、燃料),由設備部、燃運部、環保部人員組成,設備部副主任任組長。
(8)物資保障應急組:由發展計劃部、物資部、燃料管理部人員組成,物資部主任任組長。
(9)后勤、醫療保障組:由行政事務部、物業管理人員組成,物業公司經理任組長。
(10)安全保障組:由安監部人員及各部門安全員組成,安監部主任任組長。
(11)保衛救援組:由總經部、消防隊、駐公司武警中隊人員組成,總經部保衛主管任組長。
(12)通訊保障組:由控制部通信專業人員組成,通信班班長任組長。
5.2 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
5.2.1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職責
(1)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和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實施救援工作;
(3)向上級匯報突發事件的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5.2.2 應急救援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組織本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及審核;
(2)負責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3)檢查督促做好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5.3 應急救援工作組的職責
(1)運行應急組:負責運行設備的應急處理。
(2)繼電保護專業應急組:負責繼電保護的應急處理。
(3)汽機專業應急組:負責汽機設備的應急處理。
(4)鍋爐專業應急組:負責鍋爐設備的應急處理。
(5)電氣專業應急組:負責電氣設備的應急處理。
(6)熱控專業應急組:負責熱控設備的應急處理。
(7)公用系統應急組:負責公共系統以及燃料運輸設備的應急處理。
(8)物資保障應急組:負責物資和燃煤的供應。
(9)后勤、醫療保障組:負責后勤供應及人員救護、車輛準備。
(10)安全保障組:負責安全保障、事故調查分析及上報。
(11)保衛救援組:負責現場的保衛隔離和消防救援。
(12)通訊保障組:負責現場的通訊保障工作。
6 預防與預警
6.1 風險監測
6.1.1 風險監測的責任部門和人員
雨雪冰凍災害的風險預警信息監測由設備部負責。
6.1.2 風險監測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雨雪冰凍災害風險監測信息渠道主要來自省、市政府部門發布的雨雪冰凍災害預警信息。
6.1.3 風險監測所獲得信息的報告程序
設備部要加強當地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預報信息的監測,對公司設備安全運行狀況進行評估,并將結果及時報送生產副總經理。
6.2 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
6.2.1 預警分級
預報等級按國家統一標準劃分為4級:
(1)Ⅳ級:一般雨雪冰凍災害;
(2)Ⅲ級:較大雨雪冰凍災害;
(3)Ⅱ級:大雨雪冰凍災害;
(4)Ⅰ級: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6.2.2 預警發布
(1)雨雪冰凍災害預警由設備部負責確定級別,經生產副總經理或其授權人簽發后發布。
(2)公司各部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及時轉發公司發布的雨雪冰凍災害預警信息。
6.2.3 預警發布后的應對措施
(1)加強宣傳,增強全員預防冰凍災害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御特大雨雪冰凍災害的思想準備。
(2)建立健全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組織指揮機構,落實責任人、防御雨雪冰凍災害搶險隊伍,構建冰凍災害易造成重大損失的重要生產設備的監測及預警措施,加強防御雨雪冰凍災害專業機動搶險隊的培訓工作。
(3)提前做好各類工程的安全檢查,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要落實安全度過雨雪冰凍災害的方案。
(4)各部門要及時落實本部門的防御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
(5)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合理配置。
(6)充分利用通信網絡,確保雨雪冰凍期間通信完好和暢通。
6.3 預警結束
當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狀況好轉,省、市政府部門發布雨雪冰凍災害預警結束信息時,設備部對公司設備安全運行狀況進行評估,并將結果及時報送生產副經理,由生產副總經理宣布結束預警。
7 信息報告
7.1 應急值班電話
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
#1集控室值班電話:
#2集控室值班電話:
7.2 應急報告的程序、方式和時限
7.2.1 雨雪冰凍災害信息實行歸口處理,由安監部負責向分公司、集團公司以及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逐級上報。
7.2.2 雨雪冰凍災害信息的報送,應快速、準確,重要信息立即上報,若一時難以準確把握,先報告基本情況,后抓緊核實補報詳情。
7.2.3 有關部門在發現或接到雨雪冰凍災害事件的報告后,經核實無誤,應依據職責分工,立即組織調集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并在2小時內向公司總經理報告。
7.2.4 III-Ⅰ級預警信息發布和應急響應啟動后,事件所涉及的部門應當將進展情況及時上報公司,并按照“零報告”制度,形成每日情況簡報。公司及時將進展信息匯總形成每日雨雪冰凍災害事件情況簡報,上報分公司。
7.3 速報內容
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雨雪冰凍災害險情或災情發生的地點、時間、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影響范圍和程度、已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和成效,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已造成后果的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8 應急響應
8.1 響應分級
在本預案中將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級:
8.1.1 Ⅳ級響應:應對一般雨雪冰凍災害。
8.1.2 Ⅲ級響應:應對較大雨雪冰凍災害。
8.1.3 Ⅱ級響應:應對大雨雪冰凍災害。
8.1.4 Ⅰ級響應:應對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8.2 響應程序
8.2.1 啟動應急預案的條件
(1)Ⅳ級響應:當地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5毫米以上;線路出現結冰現象;公司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2)Ⅲ級響應:當地出現連續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0毫米以上;線路部分結冰,發生跳閘;公司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3)Ⅱ級響應:當地出現連續10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0毫米以上;線路結冰嚴重,部分發生跳閘;公司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4)Ⅰ級響應:當地出現連續1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5毫米以上;線路結冰特別嚴重,全部發生跳閘;公司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嚴重損壞事故。
8.2.2 響應啟動
(1)Ⅳ級響應:生產副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2)Ⅲ級響應:生產副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3)Ⅱ級響應: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4)Ⅰ級響應:總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8.2.3 響應行動
當確認災害災情發生時,立即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指揮部,召開應急會議,調動參與應急處置的各相關部門有關人員和處置隊伍趕赴現場,按照“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專業處置”的要求和預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協作,有效地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8.3 應急處置
8.3.1 先期處置
(1)對是否改變運行方式、轉移群眾和應采取的措施做出決策;
(2)及時劃分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
(3)加強聯絡,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避免搶險救災可能導致的二次人員傷亡。
8.3.2 應急處置
(1)當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后,設備部、發電部等各部門繼續與冷水江氣象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災害性天氣的動向,增加觀測次數,提高分析預報和預警預報頻次,及時向防雨雪冰凍應急小組領導和成員通報監測預報信息。
(2)應急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核實雨雪冰凍災害引發事故的地點、程度等信息,同時要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
(3)事故現場同時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時,當班值長應及時向總經理報告,由總經理宣布啟動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和相應的處置方案,要求通訊保持隨時暢通。
(4)由各檢修單位和湘軍公司組織進行道路及廠房的除雪、除冰工作,確保廠區主要道路的暢通。
(5)安監部監督現場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
(6)總經理工作部主任和物業公司經理負責組織后勤、醫療保障組,保證信息暢通,作好后勤生活和現場的救護工作。
(7)燃料部負責核實燃煤的儲存情況、燃料的供應情況(包括鐵路和公路運輸),并及時向應急組組長匯報。
(8)物資部負責組織物資保障應急組成員,隨時提供鐵鍬、掃帚、雨鞋、棉衣等應急物資,保證系統恢復所需的物資的供應。
(9)設備部負責組織設備恢復應急組成員,檢修部經理協助,配合發電部全面恢復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根據雨雪冰凍災害損壞的設備,及時與物資部門溝通,掌握備件的庫存信息,以便在第一時間恢復設備正常運行。
(10)發電部和設備部負責維持現場的生產秩序,保持穩定生產。
(11)行政事務部、運輸分公司負責了解廠外道路的情況,并與冷水江道路交通管理部門人員取得聯系,及時了解道路信息;同時配合應急小組備足車輛,以備應急處置急用。
(12)雨雪冰凍災害防災救災的有關新聞報道工作需由應急小組組長審核后進行發布。
(13)發生特大和重大雨雪冰凍災害時,由總經理向華銀公司、集團公司及地方政府匯報事故情況。
(14)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后,設備部、發電部等應急小組應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的發展趨勢、生產、生活設備的運行情況,防止發生管道凍裂跑水、氫氣管道凍裂跑氫、交通事故等次生災害。
(15)當災害擴大無法控制時,由總經理向地方政府請求支援。
8.3.3 擴大應急響應
現場指揮部應隨時跟蹤事態的進展情況,一旦發現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應立即向地方政府、調度和上級主管單位報告,由應急領導小組協助調配其他應急資源參與處置工作。
8.4 應急結束
雨雪冰凍災害處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危害基本消除,應急處置工作即告結束。
IV-III級應急響應終止:根據現場生產恢復情況,由生產副總經理發布命令結束應急響應。
II-I級應急響應終止:根據現場生產恢復情況,由總經理發布命令結束應急響應。
9 后期處置
9.1 雨雪冰凍災害發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況下,各部門生產人員要堅守本職崗位,使公司生產正常進行。
9.2 各部門按職責分工歸口調查、收集、整理災情信息、設備損失情況,由設備部統一匯總和分析評估,并及時上報總經理。
9.3 按相關規定完成事故的調查分析工作,并及時將事故報告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9.4 每年設備部應對防御雨雪冰凍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評估、評價,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防御雨雪冰凍系統工程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議,定期組織防雨雪冰凍檢查,進一步做好防御冰凍災害工作。財務部根據評估情況辦理保險和理賠事宜。
9.5 應急響應終止后,公司應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10 應急保障
10.1 應急隊伍
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有參加防御雨雪冰凍救災的義務。武警部隊和民兵是防御雨雪冰凍搶險的重要力量。
設備部應加強防御雨雪冰凍災害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專業人員技術培訓,確保防御雨雪冰凍搶險需要。
調動武警部隊參加搶險救災基本程序:搶險救災需要駐公司武警部隊參加時,由總經部向市武警支隊提出申請,由市武警支隊按照有關規定派出兵力。
10.2 應急物資與裝備
物資部結合公司實際貯備一定數量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調撥原則:先使用公司儲備的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在不能滿足情況下,由總經部向分公司、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援助申請。
10.3 通信與信息
由總經部編制防御雨雪冰凍搶險各參與單位、責任人以及相關部門、上下級防御雨雪冰凍指揮機構的聯系電話、傳真電話,各防御雨雪冰凍搶險參與單位值班電話、主要責任人聯系電話等的通訊錄,并制定管理制度,經常進行核實、更新,以保障聯絡暢通。
控制部通訊專業人員負責保障防御雨雪冰凍災害信息的暢通。遇到突發事件,要保證防御雨雪冰凍搶險救災的通信暢通。必要時,要全力確保調度電話的暢通,確保值長崗位全國直撥電話的暢通。
10.4 經費
財務部預算要安排資金作為防御雨雪冰凍搶險應急資金。
10.5 其他
行政事務部負責公司救災車輛的調配工作,優先保證防御雨雪冰凍搶險人員、防御雨雪冰凍救災物資的運輸。
物業管理負責組織醫療衛生隊赴生產現場巡醫問診,開展傷病員救治等工作。
11 培訓和演練
各部門要將防雨雪冰凍應急預案內容以及防寒防凍、防御雨雪冰凍救災等常識納入員工日常技術培訓工作。
每年開展一次防雨雪冰凍應急預案演練。
12 附則
12.1 術語和定義
干旱災害應急預案 篇3
一、總 則
1.1 編制目的
⑴為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結合我鎮實際,特修訂本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
⑵本預案所稱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因降雨引發的山洪、溝洪、內澇、滑坡、泥石流等對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災害;洪水災害指鎮境內各河道超警戒流量洪水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
1.2 編制原則
⑴體現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
⑵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搶、救相結合;
⑶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分級管理責任制、分部門責任制、技術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⑷因地制宜,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烏當區下壩鎮境內山洪災害的防治、預警及發生山洪災害險情時的搶險、人員安置轉移、救災等應急措施。
1.4預案審批
根據《山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指導意見》,鄉(鎮)、村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由鄉(鎮)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由鄉(鎮)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及時公布。
本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有效期為一年,每年汛前根據區域內山洪災害災情、防災設施、社會經濟和領導指揮機構及責任人等變化情況及時予以修訂并按原程序審批。
二、基本情況
2.1自然經濟社會情況
下壩鎮屬亞熱帶季風溫熱區,平均溫度15℃,平均海拔1250米,最低海拔為827米,是貴陽市近郊海拔落差較大的農業鄉。鄉內有煤、鐵礦、硅礦等資源,森林覆蓋率為46%,栽培植被以慈竹為主,面積為2萬畝,是貴陽市的竹鄉。
下壩鎮位于烏當區的東北部,距烏當區政府所在地22km,離貴陽市中心29km。東與黔南州龍里縣谷龍鄉交界,南接偏坡、東風,西低水田、新堡,北與百宜鄉相連。全鄉總面積106.27平方公里。下壩鎮轄8個行政村63個村民組,包括下壩村、喇坪村、巖山村、谷金村、谷庚村、谷壩村、谷定村、新桃村等,總人口16748人,其中農業人口15153人,少數民族人口3964人,境內居住有漢、苗、布依等民族。耕地面積11983畝,人均耕地0.81畝,是一個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單一純農鄉,主產水稻、玉米、蔬菜、櫻桃、梨、桃等糧食及經濟作物。
三、山洪災害概況
3.1類型及易發區
(1)類型:洪澇和暴雨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2)易發區:主要集中在我鎮谷庚村、谷金村、巖山村等區域。
3.2山洪災害成因
(1)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后,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2)一些群眾房屋選址缺乏規劃,房子建在小溪、河溝、山腳、陡坡上,一旦山洪暴發,房子首先被沖,極易崩塌造成災害,還有一些房子通過開挖坡腳,削坡取地修建,人為誘發滑坡形成災害;
(3)一些地方亂采亂挖,人為阻塞行洪通道,或亂砍濫伐,無度開采,不同程度地加劇了山洪災害的發生;
(4)由于我鎮經濟基礎薄弱,致使河道、堤防、山塘、災害易發地防洪工程建設標準低,且帶病運行,是山洪災害防御工作中最大的風險和隱患。
3.3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危險區是溪河洪水歷史最高洪水位以下,或受山洪引起的泥石流、滑坡災害威脅的區域,是山洪災害防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下壩鎮山洪災害的形成特點,我鎮山洪災害多發生在山區、河岸、山塘堤壩等區域。在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區域的基礎上,結合氣候和地形地質條件、人員分布等,分析山洪災害可能發生的類型、程度及影響范圍,劃分谷庚村、谷金村、喇坪村、巖山村為山洪災害防御的重點區域。
四、山洪災害防御現狀
4.1非工程措施現狀
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體系建設情況:鎮政府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應急搶險隊。各村成立了以村支書、主任為組長的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嚴格落實了山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體系,由于重視宣傳發動工作,干部群眾有著較好的防災避災意識和能力。
20xx年實施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以來,下壩鎮分別于喇平村、谷庚村、高橋坡建有自動雨水情測報設施,在各村組安裝有簡易雨量站,制作了警示牌、宣傳欄,配發了銅鑼口哨和手搖報警器,初步建立了下壩鎮山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
4.2存在問題
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存在測報系統不完善、現代化通信設施不足、管理維護機制不健全等不同程度的問題,需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二是防洪工程設施年久失修,工況較差,雖經多次維修加固,但因資金等問題未能徹底解決。
五、組織指揮體系
5.1 組織指揮機構
為領導和組織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工作,下壩鎮成立以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鎮人大主席、鎮黨委副書記、分管水利副鎮長、鎮政法委書記任副組長,鎮黨政辦、鎮社事辦、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綜治辦、財政所、生態站、水利站、安監站、國土所、衛計辦、衛生院及各村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信息監測、人員轉移、指揮調度、前期處置、后勤保障5個工作組和1個應急搶險隊。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鎮水利站,負責處理日常工作,有山洪災害防御任務的行政村相應也成立以村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及應急隊。每個村同時均落實了行政負責人、監測負責人、轉移負責人等,并編制了村級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
5.2 職責與分工
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下壩鎮和各村組的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負責本行政村內降雨監測、預警、人員轉移和搶險工作。
組長:負責全鎮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與指揮。檢查督促山洪災害預案及各級職責的落實,并根據雨情、汛情等發展態勢,指揮、調度應急救援、搶險救災及調集搶險物資器材等工作。
副組長:協助組長開展工作,負責鎮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指揮調度、監測預警以及防汛搶險、前期處置、應急救援、醫療救護和群眾安置等工作。
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鎮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日常工作。具體負責指導、督促各行政村制定和實施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組織應急調查和險情監測、災情上報工作,對上級防御指令的上傳下達等。
(1)信息監測組組長:徐超副鎮長
成員:鎮水利站、國土所及各村行政負責人等。
職 責:負責對區水務、氣象、水文、應急等部門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負責監測雨量、水位及掌握暴雨洪水預報、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險情等信息,及時為領導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2)指揮調度組組長:唐雪副鎮長
成員:鎮黨政辦、鎮紀委及各村行政負責人等。
職 責:負責鎮、村設立的防汛抗旱及山洪災害防御機構和鎮屬各單位(部門)之間的協調與聯系;負責防御調度運用,搶險人員的調配以及調度搶險救災物資、車輛等。
(3)人員轉移組組長:魏華慶副書記、徐超副鎮長
成員:鎮武裝部、鎮農業辦、林業站及各村行政負責人。
職 責:負責按照鎮指揮機構的命令及預警通知,做好受威脅群眾按預定的路線和地點轉移的組織工作,同時確保群眾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4)前期處置組組長:徐超副鎮長、羅倫政法委書記
成 員:鎮安監站、鎮綜治辦及各行政村負責人等。
負責對全鄉水利工程及水旱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及水旱災害突發事故的先期處置,一旦發生險情,要設置警示標志和安排專人值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或控制事故的擴大和蔓延。
(5)后勤保障組組長: 邵亮鎮長
成員:鎮黨政辦、鎮財政所及鎮衛生院、鎮經發辦及各村行政負責人等。
職 責:負責轉移群眾的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等后勤保障工作。
(6)應急搶險隊隊長: 邵亮鎮長
成員:(詳見附表)。
職責:在緊急情況下聽從命令進行有序的搶險救援工作。
六、監測預警
6.1 預警指標
按照《下壩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20xx)》中確定的準備轉移和立即轉移雨量預警指標,參照烏當區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的降雨情況,根據各區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分析確定本區域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預警指標值。
預警等級及預警值參見下表:略。
6.2信息獲取
(1)從區防汛部門獲取水雨情信息及預警信息;
(2)從氣象、自然資源部門獲取氣象、地質等山洪災害預警信息。
(3)通過已建的簡易降雨觀測設施及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和貴陽智慧防汛決策系統進行監測;
(4)根據村、組群測群防途徑獲取第一手險情及災情信息。
6.3預警啟用條件
⑴當接到暴雨天氣信息,相關責任人應高度重視。當預報或監測到發生的降雨接近或將超過臨界雨量值時,應發布相應預警信息。
⑵當降雨持續或水位急劇上漲,將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應立即向下游發布預警信息。
⑶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應發布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
⑷水庫及山塘發生潰決等重大險情時應及時發布相關信息。
6.4預警程序及方式
(1)在一般情況下,下壩鎮山洪災害預警信息由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發布,領導小組辦公室收到監測的臨界雨量、水位、滑坡、山洪災害征兆等信息和上級防汛部門傳送的氣象水文預報時,立即向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根據組長下達的指令,按照村→組→戶的次序在最短時間內將預警信息傳遞到村到組到戶及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2)如遇緊急情況(滑坡、水庫山塘潰壩等),下壩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村、組人員告警信息,在向領導小組及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可直接向受威脅區域發布預警信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預警工作。
七、轉移安置
7.1轉移安置
(1)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留守人員后一般人員的原則,以集體、有組織轉移為主。
(2)安置地點和撤離路線的確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轉移路線要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不要順著河道(溝渠)溝谷上下游、滑坡的滑動方向轉移,應向河道(溝渠)溝谷兩側方向轉移。對已確定的安置地點和撤離路線汛前必須經常檢查,出現異常應及時調整或改變路線。
(3)當交通、通訊中斷時,鎮、村、組、戶防災避災的應急措施應采用就近、就高、安全和鎮自為戰、村組自救、院戶聯防、戶自為戰的原則進行。鎮、村山洪災防御機構采取靈活、行之有效的辦法組織搶險救助,全力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八、搶險救災
8.1搶險救災準備
(1)利用廣播、電視、墻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向轄區內群眾進行宣傳,普及洪澇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意識;向威脅區內的群眾發放宣傳資料,組織群眾熟悉轉移路線及安置方案。
(2)為切實保障搶險救災工作的正常進行,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防災救災物資,用于搶險和保證群眾的正常生活、醫療需求;車輛調配由鎮政府具體負責調配。
8.2搶險救災
(1)災情發生后,各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要立即查明情況按規定迅速上報。
(2)災害發生后,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指揮調度領導小組各工作組要立即按職責分工,迅速查明災害范圍、活動情況、發展趨勢,圈定危險地段,加強現場監測,全力開展搶險救災;應急搶險隊伍要在災情發生后20分鐘內趕赴現場,搶救被壓埋人員,協助進行工程搶險;衛生院要迅速組織急救人員搶救傷員及災區防疫工作;其他各部門要盡快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并優先保證搶險救災的急需;民政部門要做好災民轉移安置撫恤工作,鎮派出所要做好災害發生地公共秩序的維護工作。
(3)在監測組查清災害基本情況后,各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要按規定及時報送山洪災害受災信息,主要內容有:災害概況、致災原因、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災害治理措施意見等。
九、保障措施
9.1 汛前檢查
鎮政府應組織人員對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工程、區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要建立排查整改工作制度,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要落實專人負責,明確整改責任、時限,確保汛前整改到位。
9.2宣傳教育及演練
利用會議、墻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向轄區內群眾宣傳,各村要組織危險區群眾熟悉轉移路線及安置方案;鎮、村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領導指揮機構每年汛前要組織鎮應急搶險隊、村應急分隊開展至少一次的實戰演練工作,不斷提高搶險隊伍的應急搶險實戰能力。
9.3 紀律
⑴在汛期內,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值班人員不得擅自離崗,并做好值班記錄,帶班領導24小時不關機,確保防汛信息暢通;
⑵在山洪防御和搶險救災過程中,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離崗,并且要服從領導指揮機構的安排,做好各自的工作;
⑶鎮政府與各村簽訂防汛責任制,把具體的責任人落實到村、到組、到人,實行層層責任包干制,形成完整的責任體系;
⑷汛期過后,鎮政府對鎮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進行總結;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9.4 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頒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