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精選18篇)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
為確保我校在發生破壞性地震時,各項應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國務院《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
1、領導小組。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
組長:。副組長:
成 員: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及防震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防震抗震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地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震減災工作,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工作局面穩定。
二、臨震應急行動
1、接到上級地震、臨震預(警)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抗震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筑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大型鍋爐、供電輸電、機房機庫等重要設備、場所的防護,保證防震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三、震后應急行動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區范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后,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開展工作,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學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上課時間:A、各班學生在上課(值班或值日)教師的組織下立即有序撤出教室到操場空曠地帶避震;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就餐時間:A、在餐廳就餐的'學生在值日教師及后勤人員的組織下有序撤離到操場空曠地帶;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并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穩定人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局辦公室及鎮黨委政府。
四、其它 要求
1、進入防震緊急狀態后,全體小組成員及工作專班人員必須保證通訊暢通。及時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命令。
2、在抗震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Xx小學
20xx年5月12日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2
XX社區綜合防災減災應急救助預案模板
為建立社區自然災害緊急救助機制,提高社區防災、減災應急反應能力,提升社區應對災害水平,進一步明確責任,完善社區綜合減災有效措施,保障社區居民的財產安全,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特結合社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保護社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各工作小組密切配合,各司其職。依靠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防災減災。
二、適用范圍
凡在我社區轄區范圍內發生的水旱災害,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等地質災害,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以及其它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于本預案。本預案指導XX社區轄區自然災害的`應對工作,并與XX街道應急預案對接。
三、組織機構
為落實“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社區成立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協調小組,協調開展災害應急響應、緊急救援、災民安置及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
領導小組組織情況及工作職責如下:
。1)傳達、貫徹上級部門關于防災減災工作的指示,并組織實施;
。2)召開會商會議,對社區風險源進行會商和評估,研究提出對策;
。3)配合上級工作組開展工作,與社區有關部門保持聯系;
。4)承辦社區緊急救援、災民轉移安置等有關方面的協調事宜;
(5)負責社區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協調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任務。
災情收集組:由社區災害信息員、負責收集災情情況,及時將災情向組長匯報。
治安交通小組:由社區民警和治安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實施安全警戒,維持現場秩序;治安員配合交通管理部門疏導周邊交通,開辟應急通道,保障應急處置人員、車輛和物資裝備應急通行需要。
醫療救護小組:由社區衛生部門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開展傷員救護和衛生防疫等工作。
安全疏散組:由社區居委會成員及應急志愿者隊伍組成,居委會主任為疏散責任人,負責引導疏散、轉移受災居民及受災戶安置過渡工作。按照社區疏散路徑將受災居民轉移到社區應急避難場所或安全地。
綜合保障小組:由社區居(村)委會、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物業公司(或管理企業)的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負責為現場指揮部提供場地、辦公設備和后勤服務保障;協助疏散人員,安置受災群眾,引導居民開展自救互救。
信息報道組:由社區居委會成員、組成,負責組織防災減災工作宣傳報道;按規定及時向街道辦事處發送災情有關信息;對轄區居民進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四、災害隱患
(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
x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自然災害
x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事故災難
x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公共衛生事件
x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社會治安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3
根據《中華人民共防災減災法》、《西峰區防災減災應急預案》,為了提高社區部門和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減少戰時社區災害發生時傷亡,做好平時居民防災救災工作、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為深入研究社區居民災害發生時緊急疏散及公民防災自救的有關問題,通過演練,進一步明確社區居民疏散的組織程序,提高社區干部組織社區居民平時防災自救的意識和技能、和綜合指揮能力。
一、組織
領導
為了加強對本次社區防防災減災演練的組織
領導,建立了育才路社區防災減災指揮部。由社區總支書記任指揮長,社區副主任任副指揮長。下設演練
領導、宣傳動員保障、現場指揮三個小組。
(一)演練
領導小組:由社區主任宋建華任組長;綜治員祁紅蓮任副組長。
(二)演練宣傳動員保障小組:由社區副主任祁宏嵐任組長;社保員任副組長。
三)演練現場指揮組:由社區片警孟翔任組長。
二、參加單位
參加本次演練的相關部門和單位有:市地震局、區民政局、區廣電局、南街辦、育才路社區、七中、市人民醫院等16個部門。
三、明確任務
演練由育才路社區組織實施,消防專業隊伍組建單位密切配合。其任務分配如下:
(一)區廣電局指定拍攝錄像和落實社區防災減災疏散演練現場解說員各一名。
(二)南街派出所組織防災減災治安專業隊員(民警)10名、聯防隊員10名和2輛“110”警車,擔負演練中居民疏散的開道和演練當天周圍的警戒,車輛的停放、疏導等工作。
(三)市醫院組織5名醫療救護隊員、1輛救護車,擔負演練中的救治傷員的任務;負責現場急救包扎演示。
(四)專職消防隊5名專職消防隊員、1輛消防車,擔負演練中的消防滅火、個人防毒防護演示。
(五自來水公司組織4名人防供水搶修專業隊員、1輛搶修車,擔負演練中的供水管道的`搶險搶修任務。
(六)區電力局組織4名供電搶修專業隊員、1輛搶修車,擔負演練中的供電設備線路搶險搶修任務。
(七)市交通局組織2名運輸專業隊員、2輛大巴車輛,擔負演練中輸送6O名居民疏散的任務。
(八)七個居民小組60名居民和60名緊急疏散居民的
思想發動、宣傳教育、調查登記、造冊編組、培訓預演及相關保障工作,做好疏散物資和疏散居民食品、飲水的保障工作;同時組織16名防災減災志愿者參加煤氣中毒事故處置、個人防護、消防滅火三個演示項目;負責演練場地的保障和準備工作,落實演練當天主席臺及桌椅,保障演練現場的電源和音響擴音設備。
(九)社區有關工作人員負責60名疏散居民的接收安置工作,按照疏散方案落實到戶。
(十)七中組織10名中學生,就近利用地形、地物采取緊急防護掩蔽演示。
四、其它保障
演練中的其它保障工作以南街辦民政辦為主,以參加單位為輔負責保障。
五、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防災減災演練,是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防災減災法》、《育才路社區防災減災應急預案》的實際行動。結合當前形勢,從切實提高居民防災意識,提高部門及居民應急救援技能技術,提高各級指揮人員快速反應能力,密切協調各應急分隊的協同關系出發,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及維護社會穩定為根本目的,對社區疏散居民、參加演練的相關部門、單位人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深入細致的`思想發動及宣傳教育,使廣大市民和參與單位充分認識舉辦社區防災減災演練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建立組織,加強
領導在社區演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演練領導小組、宣傳動員保障小組和演練現場指揮小組各司其職,切實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確保收到預期的效果。有關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確保演練工作按計劃順利實施。
(三)周密計劃、落實任務
社區防災減災演練內容多、層次多、涉及面廣、任務重、要求高。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制訂工作計劃,將此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落實專人負責,明確責任,注意安全,切實履行各項保障工作。
(四)密切協同,加強配合
社區防災減災演練,是我區20xx年度防災減災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參加演練的各部門、各單位要密切協同,加強配合。本著“統一布置、周密計劃、分頭落實、各司其責、督促檢查、密切協同、確保安全”的原則,切實抓好演練的各項工作。為保障社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做好本區防災救災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4
5月12日是我國第xx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5月8日至20日為防災減災宣傳月。為做好今年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經街道辦事處同意,制定本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服務于寧波海洋國際生態城建設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立足本街道實際,創新思路。充分發揮宣傳輿論的導向作用,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普及防災減災和避險互救知識,增強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梅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貢獻。
二、活動主題
三、時間安排
5月8日至5月20日。
四、活動內容
(一)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
充分發揮媒體作用,認真做好防災減災宣傳的新聞報道工作。通過舉辦街頭咨詢、懸掛橫幅、印發科普讀物、LED電子屏、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防災減災工作理念,介紹防災減災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大政策措施和進展成效,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良好氛圍。
。ǘ┙M織開展災害風險隱患的排查治理
以“防災減災日”為契機,組織各村(社)全面排查公共基礎設施,公共設備和居民住房等存在的災害隱患,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明確災害來臨時居民自救互救設施和應急避險場所;要加大資金支持,為各村(社)配備必要的`緊急救援避險物資和裝備;要鼓勵和支持各村(社)居民家庭做好日常防災準備,提升減災意識與避災自救能力。
。ㄈ┻M一步提高綜合減災水平
防災減災月期間,各村(社)及相關部門要通過組織一系列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宣傳、文藝演出等活動,實現防災減災進村(社)、進企業、進學校,進一步提升梅山全社會綜合減災的整體能力,認真分析當前減災救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討加強減災救災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細化工作落實方案,確保綜合減災工作得到全面推進。
五、活動安排
(一)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1、活動內容:一是配合區民政局舉行“5.12“廣場宣傳啟動儀式,協助各相關區級部門(單位)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顒泳唧w內容包括:資料發放(800份)、防災減災相關宣展(35塊)、組織觀看防震類電影、“您點我抽”征集意見活動、宣傳車視頻宣傳等;二是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LED電子顯示屏滾動宣傳、微信公眾號、發放宣傳小禮品等形式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及相關減災法律法規,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防災減災工作理念和防災減災的重要意義,及時跟蹤報道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相關情況。
2、活動時間:5月12日
3、活動地點:梅中菜場
4、牽頭部門:社會救助與服務站
參與部門:區民政局、安監局、團區委、教育局、公安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春曉消防支隊、街道宣傳辦、梅山衛生院、梅山廣電站
。ǘ╅_展防災減災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
1、活動內容:重點對學校、醫院、公墓地、敬老院、愛心食堂、渡口、菜場、飯店、超市等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經營場所的消防、食品等風險隱患進行排查,制定防范處置預案,組織開展治理工作。
2、活動時間:5月8日至5月15日
3、活動地點:各行政村、企事業單位
4、牽頭部門:安監所
參與部門:公共事務科、城建科、農辦、社救站、老齡辦,邊防派出所、供電所等部門
。ㄈ┙M織減災救災救護培訓活動
1、活動內容:通過組織減災救災救護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居民應對自然災害的防護、救助及應急處置能力。
2、活動時間:5月10日
3、活動地點:成校報告廳
4、牽頭部門:公共事務科
參與部門:區紅十字會、梅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ㄋ模┙M織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活動
1、活動內容:(1)市防火中心到梅山街道舉辦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及實地進行消防演練,不斷提升相關單位及個人應對突發災害的防護、救助及應急處置能力;(2)在梅西村組織一次消防演練活動,提升村民應對火災的救災減災能力。
2、活動時間:5月12日
3、活動地點:成校報告廳
4、牽頭部門:安監所
參與部門:綜治辦、社救站、老齡辦、邊防派出所、各行政村等
。ㄎ澹┙M織觀看防震題材電影
1、活動內容:由區科技局聯系組織放映防震自救類型的電影,通過電影播放宣傳防震及抗震救助方面的`知識,提高群眾的防震及救助能力。
2、活動時間:5月12日
3、活動地點:里岙影劇院
4、牽頭部門:經發科
參與部門:區科技局梅山廣電站
。┙M織氣象知識進學;顒
1、活動內容:通過組織氣象知識進學;顒樱麄髋_風、冰雹、霧霾等各類氣象知識,提高學校師生應對各類惡劣氣象災難的救災減災能力。
2、活動時間:5月16日
3、活動地點:梅山學校
4、牽頭部門:農辦
參與部門:區氣象臺、梅山學校
。ㄆ撸┙M織一次防汛防臺培訓及演練
1、動內容:組織各村社民兵應急小分隊基干民兵,赴區民兵訓練基地,進行防汛防臺專業知識講座,并對搶險應急器材進行演練,確保防臺防汛工作井然有序,安全度汛。
2、活動時間:5月16日
3、活動地點:區民兵訓練基地
4、牽頭部門:人武部
參與部門:各行政村、邊防派出所、城管中隊
。ò耍┙M織一次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
1、活動內容:赴各村(社)組織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宣講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通過各種交通事故案例宣講,提高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2、活動時間:5月8日至15日
3、活動地點:各行政村、社區
4、牽頭部門:綜治辦
參與部門:交警中隊
。ň牛┙M織一場防災減災文藝晚會
1、活動內容:組織一場防災減災專題文藝晚會,并在晚會期間穿插防災減災知識競猜。通過文藝演出及知識競猜的形式進一步提升群眾應對各類惡劣氣象災難的救災減災能力。
2、活動時間:5月19日
3、活動地點:碑塔村文化廣場
4、牽頭部門:文體站
參與部門:宣傳辦、社救站、團工委
六、工作要求
。ㄒ唬└餍姓、社區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把國家“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作為維護群眾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加強組織配合,明確組織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抓好落實。
。ǘ└餍姓、社區及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經費保障,保證宣傳活動順利實施。
。ㄈ┬麄骰顒悠陂g,各行政村、社區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消防和大型活動治安管理的相關規定,落實保障措施,確;顒影踩
宣傳活動結束后,各行政村、社區及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活動經驗,及時報送相關信息資料,收集整理“防災減災日”活動相關資料和好的經驗做法,并于5月20日前將總結報告(含電子版)報街道社救站辦公室。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5
為提高自然災害緊急救援能力,規范救災工作,合理配置救災資源,建立健全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迅速、高效、有序地處理自然災害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結合我街道辦事處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作用。
二、指導方針
災害救助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方針。辦事處制定應急預案,儲備救災資金和物資,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組織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廣大干部、群眾,發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和預備役部隊、公安干警和廣大民兵等快速反應力量的突擊作用,共同做好抗災救災工作。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轄區范圍內發生的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等地質災害,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以及其它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于本預案。
四、自然災害應急綜合協調機構
辦事處成立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救災工作有關細則和具體實施,協調開展災害應急響應、緊急救援、災民安置、災民生活安排及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
辦事處成立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民政所,其職責是:
。1)傳達、貫徹上級領導關于抗災救災工作的指示,并組織實施;
。2)召開會商會議,對災區形勢進行會商和評估,研究提出對策;
。3)配合上級工作組開展工作,與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災區有關部門保持聯系;
(4)承辦災區緊急救援、災民轉移安置等有關方面的協調事宜;
。5)負責辦事處自然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任務。
五、應急準備
街道辦事處應確保并安排好本級救災業務工作經費。實行救災資金專戶儲存、專戶管理,保證救災資金快速撥付和及時變現。有關部門根據職責范圍和救災應急實際需要儲備適量的救災物資,并建立緊急情況下救災物資采購和調運制度。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倉庫,適當儲備救災應急物資,包括災民生活所必需的救災帳篷、衣被等物資。加強災害信息管理和建立覆蓋街道、社區二級救災通訊網絡的建設和管理,確保12小時以內準確掌握重大自然災害信息。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常識,增強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六、災害的`信息管理
自然災害發生后,辦事處必須迅速組織調查核實,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災情。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范圍、程度,災害后果(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等),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報告災情必須實事求是,不得隱瞞和虛報。
七、應急響應
突發性自然災害發生后,街道辦事處應做出應急響應并采取應急行動。
(1)向區有關部門報告災情及救災工作情況;
(2)召集有關部門,研究部署抗災救災工作;
(3)組織有關部門緊急行動,緊急救援和轉移災民,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災區開展搶險救災。為災民提供臨時住所、應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品;
八、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受自然災害影響,街道辦事處應在全面核實災情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確保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災民生活安排方案。要確保受災群眾每人每天至少1斤口糧,保障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謴椭亟üぷ鲬赊k事處負責組織實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資金應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6
為全民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切實增強廣大城鄉居民防災減災意識和技能,根據國家和省減災委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x)9:時30分至—11時:00。
二、活動地點
x公園。
三、活動組織
主辦:xx市減災委員會。
協辦: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
承辦:xx區人民政府。
xx省公益救援促進會(以下簡稱)
四、活動內容
開展貼近廣大居民生活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預設情況救援演練。
。ㄒ唬╅_場儀式(約10分鐘)
。ǘ┯^摩自然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約60分鐘)
演練內容包括:
1、無人機搜救演示;
2、搜救犬救援演示;
3、建筑物坍塌救援演示;
4、心肺復蘇、急救包扎等演練;
5、家庭救火互動。
。ㄈ┱刮恍麄
市減災委統一現場設置宣傳咨詢展位,應急管理、人防、城管、消防、衛生健康、林水、規劃與自然資源、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氣象、科協、紅十字會等12個市、x區兩級相關部門、有關社會組織和主城區應急管理局(社會組織)聯合開展廣場咨詢和宣傳服務。開展防災減災政策知識咨詢,發放防災減災宣傳資料(x市和主城區應急管理局負責)。
。ㄋ模┱故揪仍b備設施
城管、消防等部門和有關社會組織應急救援裝備展示。
五、活動安排
廣場宣傳主題活動分四個階段:
簽到(8:30—9:00):市和承辦區分別簽到。
開場舞(9:00—9:20):由x區有關社區組成的廣場舞隊做開場廣場舞演練,聚集人氣。
第一階段(9:20—9:30):主題活動開場儀式。
第二階段(9:40—11:00):各參展單位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咨詢宣傳,由主持人現場主持,并進行有獎問答(貫穿活動始終)。
第三階段(9:40—10:40):應急救援活動演練。
第四階段(9:40—11:00):救援裝備展示(展示區展示)。
居民參與知識宣傳、觀摩救援演練和裝備展示的防災減災活動。
六、參加人員
根據《xx省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和活動場地面積、地域實際情況,本著活動安全和達到宣傳效果的宗旨,計劃現場人員控制在400人左右,其中組織人員200人,市民自愿參與200人。主要參加人員如下:
1、擬邀請xx區領導(由xx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由xx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
2、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主要領導(由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和市紅十字會負責落實);
3、部分市減災委成員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人防辦、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衛生健康委、市林水局、市規劃與和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市科協、市紅十字會(12家)相關負責人(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通知);
4、區減災委成員單位有關領導(由x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
5、主城區應急管理局的分管局長和相關業務負責人,主城區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主城區榮獲20xx年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負責人(由主城區各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由主城區各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
6、區有關街道負責人、部分災害信息員(由x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落實);
7、場地周邊的街道組織200名轄區群眾(由x區應急管理局和有關街道負責落實);(由x區應急管理局和有關街道負責落實)。
上主席臺的領導人員有嘉賓:x區領導,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主要領導。請其他領導在會場指定位置站列。
七、組織領導
本次活動由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共同成立活動領導小組,由市減災委副主任、市應急管理局局長任組長,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和市紅十字會分管領導為任副組長,相關處室的.處長負責人為組員,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策劃工作。市減災委辦公室(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制定總體實施方案,相關區、相關社區組織、相關電臺負責具體實施,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具體分工如下:
。ㄒ唬┦袘惫芾砭郑ㄊ袦p災委辦):
1、起草活動實施方案,報請市減災委審批,并指導承辦區制定現場活動實施方案;
2、制定活動經費預算及費用分級分部門承擔方案;
3、做好活動現場和參加活動人員的協調;
4、掌握宣傳活動的情況,準備新聞通稿,邀請新聞媒體;
5、制作宣傳活動的展板和準備宣傳資料;
6、落實宣傳資料、宣傳品和宣傳展板;
7、落實市減災委辦相關成員單位參展;
8、起草宣傳活動承辦單位的項目委托書;
9、聯絡有關媒體單位提供現場主持。
(二)市城管局、市氣象局、市紅十字會、市消防救援支隊:
1、市城管局組織廣場救援應急裝備的展示及保障,落實城管宣傳資料、宣傳品;
2、市氣象局負責全媒體向公眾發布“防災減災日”公益短信,落實相關宣傳資料、展板和宣傳品;
3、市紅十字會負責心肺復蘇、急救包扎等演練,落實相關宣傳資料、展板和宣傳品;
4、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家庭救火互動演練,落實相關宣傳資料、展板和宣傳品。
(三)x區人民政府:
負責制訂并組織實施活動現場相關保障方案;協調落實活動經費、安全保衛、交通管制和醫療衛生保障等事項;落實相關人員參加主會場活動。
(四)市減災委部分成員(參展)單位:
1、根據本部門的任務職責,落實展位宣傳人員并做好相關的防災減災宣傳資料和宣傳品;
2、指導區級部門做好防災減災宣傳工作;
。ㄎ澹⿻
承接市減災委宣傳活動的項目委托任務。
主要工作:
1、策劃無人機搜救演示;搜救犬救援演示;建筑物坍塌救援演示等相關救援演練的布置和安排工作;
2、策劃廣場宣傳活動,營造好現場氛圍(背景、橫幅、桌臺、標簽、展板等),并組織實施;
3、提出宣傳活動的經費預算,報市應急管理局;
4、組織裝備現場展示;
5、組織聯絡有關社會組織,落實現場廣場宣傳及部分救援演練工作;
6、組織做好現場相關宣傳工作。
。┲鞒菂^各應急管理局:
1、分管領導和業務負責人參加活動;
2、組織相關社會開展展位咨詢宣傳活動。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7
為了全力做好今年的防震減災工作,切實加強我局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現結合我局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二、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為加強對突發事件的快速應急處置能力,我局成立防震減災應急領導小組(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應急處置工作,成員名單如下:
(一)辦公室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任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具體負責災情上報、處理、反饋,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局防震減災措施宣傳等工作。
(二)搶險隊
搶險隊人員為全局工作人員。
城區建設項目燃氣等方面的搶險救災工作,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ㄒ唬┘訌姺勒饻p災知識的宣傳,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全局干部職工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ǘ┰诔菂^道路、橋梁建設工程中,嚴格按照防震減災設計要求組織施工,根據工程類別和特點,落實防震減災措施。
。ㄈ┙Y合工作特性,做好搶險救災物資的儲備,以備發現異常時能及時搶險處理,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四、工作機制
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負責建立建全本部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及應急預案的組織和各項實施制度,對各項目施工單位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以及實施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各施工單位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
五、應急準備
。ㄒ唬⿷本仍畽C構與職責
應急處理指揮部組織本部門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搶險救援工作,迅速調度應急力量、救援裝備、物資等,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力爭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據事故發生狀態,統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并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和新險情采取緊急處理措施,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做好穩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適時將事故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向社會公布,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ǘ⿷本仍镔Y
積極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并定期檢查、維護與更新,確保正常使用和調配。
(三)應急救援互助
應急搶險救援工作需多部門配合,縣規劃建設局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與公安、衛生、消防、質監、安監等部門及時溝通、密切合作,共同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六、應急響應
。ㄒ唬暮表憫
1、組織搶險救災隊伍。及時組織人員參加搶險救災,預防可能發生的各種次生災害。
2、保障信息暢通。由辦公室負責,根據上級防災減災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實行24小時值班,值班室設在局辦公室,負責組織收信、整理信息,按規定將險情、災情,災害發展趨勢和搶險救災情況及時報告上級部門,確保有關搶險救災信息暢通。
3、群眾的安全防護。及時疏散撤離群眾,規定疏散的范圍、路線、避難場所和緊急情況下保護群眾安全的必要保護措施。
4、社會力量動員。在處置參與特別重大、或較大災害事件時,動員一切社會力量開展自救和互救。
(二)事故報告
1、報告原則
事故報告遵循“迅速、準確、逐級上報”的原則,在第一時間上報事故。
2、報告程序
。1)重特大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在1小時內將發生的重特大事故的情況上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2)應急指揮部接到重特大事故報告后,迅速上報縣政府和縣應急辦。
3、報告內容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類別、人員傷亡情況。
。2)事故的簡要經過,直接經濟損失等。
。3)原因的初步分析。
。4)緊急搶險救援情況和采取的措施情況。
。5)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及報告時間。
。ㄈ┦鹿侍幹
應遵循“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原則,共同做好防災減災事故的應急處置搶險救援工作。
1、成立現場指揮部,根據事故現場實際情況,迅速指揮救援人員、車輛、機械設備投入搶救工作,并緊急安排技術專家為救援決策提供建議和技術支持,必要時請求衛生、公安、消防等部門協助搶險救援工作。
2、會同相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取證工作。
七、后期處置
。ㄒ唬┍3峙c縣委、政府、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統一宣傳口徑,及時發布有關信息,做好防災減災應急宣傳教育工作,保持社會穩定。
。ǘ┡浜峡h政府,做好各項救災、安置、調查總結和恢復工作。
(三)協助做好災后評詁工作,協調相關部門專業機構對城區道路、橋梁的破壞程度進行勘測,對不能繼續使用的道路、橋梁采取相關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八、重點目標的應急保障措施
城區道路、橋梁是開展搶險救災的重要通道,發生災害時,應急指揮部接到災害信息或預報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城區重點路段進行巡查,相關搶修機械設備、人員處于待命狀態,如出現道路破壞、損壞情況,立即進行搶修,確保生命通道暢通,把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保證人民生命安全。
九、應急演練
加強應急救援人員培訓,建立一支業務精湛、行動迅速、能打硬仗的應急救援隊伍,并組織項目施工單位加強應急,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并根據演練情況和實際,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十、應急終止
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急小組辦公室要作出書面報告,書面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及搶險救援經過,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傷亡人員情況及經濟損失等,搶險救援采取的措施,應急預案效果及評估情況,應吸取的經驗教訓以及對事故責任單位及責任人的處理情況等。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8
一、孤山行政村基本情況及村民避難場所概況
(一)基本情況(添加面臨各類災害風險)
孤山行政村隸屬于宿州市蕭縣白土鎮。孤山村座落在白土鎮北部,20__年底由孤東、孤西、老山口三個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轄7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人口5327人,耕地面積5100畝,山林荒地2800畝。S301省道穿村而過,距離G30高速路朱圩子出口3公里,交通便利。村共有避難場所2個,分別為村部活動場所和孤山學校。孤山行政村除地質災害以外,我村易發,干旱、火災、洪澇等自然災害。
(二)孤山行政村村民緊急避難場所概況及應急疏散路線:
根據村情況就近規排,綜合考慮人員要比較集中,疏散速度最快,交通便利、場所安全、設施齊全、易發現,易聯系等因素,現將我村緊急避難場所劃分為2個;
應急避難場所分布:
1.村部活動場所——物資儲備區、指揮區(適用于地震、洪澇災害等惡劣災害情況的緊急避難場所)
面積:780平方米
可安置人數:2百多人
2.孤山學校(適用于地震、洪澇災害等惡劣災害情況的緊急避難場所)
面積:3千多平方米
可安置人數:20__余人
轄區村民應急疏散路線:
1.孤山行政村孤東、孤西自然村就近疏散至村部活動場所
2.孤山行政村老山口自然村疏散至孤山學校
二、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ㄒ唬┕律叫姓寰C合減災應急領導小組:
總指揮:
副指揮:
成員:
孤山行政村救災應急反應執行機構、職責:
1、風險評估組:
組長:
職責:組織、協調村自然災害群測群防和突發性自然災害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災情報告,在自然災害發生期間執行“零報告制度”;負責向村民公布本預案。
2、隱患排查組:
組長:
職責:負責組織搶險小分隊及其人員分工;組織自然災害臨災搶險、排險。檢查河塘及其他重點防御對象的管理設施、供電情況及管理人員的救生措施。
3、災害預警組:
組長:
職責:檢查撤離路線、安置地點、報警設施、搶險工具、物資落實情況,對搶險急用車輛等交通工作進一步落實。加強與各行動小組的聯系,迅速將搶險物資及車輛調運到指定地點。
4、預案編制組:
組長:
職責:負責召集村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各項救援維護工作,并隨時等待指揮組長的調度,處理應急情況負責組織各村民小組臨災時的群眾撤離工作。
5、應急演練組:
組長:
職責:負責災害后的風險評估工作,并將評估的結果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6、災情報送組:
組長:
職責:負責把災害巡查的結果快速、及時地向有關部門如實匯報。并繼續做好各種災害的巡查工作。
7、宣傳教育組:
組長:
職責:負責把災后的災情如實、準確、快速地統計并向主管部門報告。
8、人員培訓組
組長:
職責:組織村黨員、志愿者、各企業、學校等相關人員參加綜合減災培訓,進一步提高我村綜合減災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建立、培訓綜合減災志愿者隊伍,不斷提升全村災害應急管理和救災工作整體水平。
。ǘ┓罏臏p災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召開領導小組成員緊急會議,通報災情,傳達貫徹省、市、縣、鎮各級政府抗災救災工作的`各項指令,及時組織制定救災工作實施方案,部署、協調、檢查本村的救災工作情況;
(2)向鎮黨委及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災情和救災中發生的重大問題。向受災地區派出現場指揮人員,指揮現場救災工作;
。3)及時掌握發布災情,預測災情發展趨勢,視情況請求上級有關部門支援;
(4)根據災害應急需要,請求在災區實行或解除特別管制措施;
。5)其他需要領導小組決定的事項。
(三)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孤山行政村綜合減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村便民服務大廳,辦公室主任由朱克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要職責:
(1)向各救災應急機構傳達應急指揮工作指令并監督落實。
。2)收集各救災應急工作進展情況,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
(3)負責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發布。
。4)及時收集、評估災情,向領導小組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災情及救災工作情況。
(5)協調救災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6)綜合減災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緊急避難情況分析
除地質災害以外,我村易發干旱、火災、洪澇等自然災害。為了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需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防護。
四、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村轄區內一旦發生大或特大災害,即由村委會宣布啟動本預案,受災的村民小組預案同時啟動,采取應急救助措施,確保3小時內各項救災措施落實到處。同時通過村級微信群、村廣播站廣播災情,緊急疏散村民。
五、預警系統
1.自然災害點監測、易發地段巡查防災避險。
2.預警及搶險救災措施。
當遇自然災害時,立即加強與上級氣象、水利部門聯系,及時接受上級預警,同時加強村本身自然災害點監測、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巡查。發現險情征兆,通過村廣播站進行廣播、微信群、志愿者手中的口哨、喇叭進行災情通報,引導村民疏散到村級應急避難場所,并及時上報有關部門。疏散安置地點必須在汛期前實際調查選點,確保安全。劃定臨時危險區,在危險區邊界設置境界,同時明確具體監測人。根據自然災害點具體情況,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溝、埋實裂縫等簡易治理措施。
3.監測、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監測、巡查一次。汛期7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巡查一次,若發現監測自然災害點有異常變化和暴雨天氣前后,應增加觀測次數,每日觀測次數不少于3次,災害體處快速異變狀態的,應每1-2小時監測一次;易發地質災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響村民加強觀察、巡查,發現險情立即報告。監測、巡查必須做好數據記錄、歸檔。
4.災后處理
災情發生后,村應急工作組將與上級部門一道做好災區群眾的思想工作,安定群眾情緒,并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及時組織災區群眾開展自救。
六、保障措施
1.組織到位。做到機構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不斷把村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應急領導小組、應急工作組成員、搶險小分隊成員、村巡查小組成員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調查補充,修改本預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傳到位。向村民宣傳自然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公布本預案,充分認識防御自然災害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識。
3.措施到位。自然災害點監測到位、易發自然災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組織對避險路線、臨時安置點進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質到位。每個村民小組購雨衣、手電、應急燈(具體數量由村組具體實際確定)等必備物質設備,并由俞厚祥保管。
七、應急指揮
發生突發性災害對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脅時,應急避難場所為臨時指揮區域,由村綜合減災應急領導小組統戰指揮,必須進行轉移安置的,轉移安置由村委會發出通知或進行動員,由防災減災領導小組統一協調。轉移安置工作由村委會組織實施。一般采取就近安置,方法可采取借住公房、民房、租用房屋及搭建帳篷(包括簡易棚)等,確保被轉移群眾有臨時住所。按指定的路線進行轉移,保證轉移安置地的社會治安穩定;保障轉移安置后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病能夠得到有效救治,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對轉移安置災民情況要進行登記;對轉移安置情況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問題要及時上報救災領導小組。
八、緊急救援
1.組織應急分隊進行緊急救助、搶險工作;確立臨時救護地點:村服務站、楊樓鎮醫院。
2.組織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搶救;
3.根據災區急需的救援物資,積極采取向上級爭取和自籌相結合的方法籌備。救災物資運輸的工具、經費及救災物資的管理、登記、發放、使用等均按規定程序辦理;
九、災后救助和恢復重建
(一)災后救助。根據災情,及時向上級報告災情,并申請給予救災資金和物資支持。發揮新聞媒體的媒介宣傳作用,宣傳救災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跡,促進互助互救,保持災區社會穩定。
。ǘ暮蠡謴椭亟ā那榉定后,對因災害造成的民房、水利、道路等公益公共設施的毀壞,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勘察,制定災民建房及水利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方案,并積極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幫助恢復重建。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9
為了進一步有效提高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的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并根據村實際及災害形式變化,特制訂本預案。
村基本情況:
張李鄉韓店村位于壽縣西南60多公里,北靠淮河,西臨淠河,與六安霍邱縣隔河相望。該村土地以灣區為主,水資源豐富,灌溉條件便利、光照充足,有效積溫高,土壤肥沃,具有發展苗木花卉、光伏發電等特色生態產業的得天獨厚優勢。全村現總戶數1845戶,總人數6570人。轄37個村民組,現有中共黨員99名。
重點隱患地段:五號路存在道路交通安全。
重點防御的區域為七好小學路口,周崗大橋往韓店村駛入下大壩處。
我村現有村“兩委”干部9名,村班子戰斗力強。積極性高,增強了村班子的力量。村干部分工明確,開展工作扎實有序。本村村務、黨務、財務定期公開。特殊事情隨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收到群眾一致好評。
村設有避難場所一處(韓店村文化廣場),總面積20__平方米,可容納人數1500余人。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后,對人民群眾和財產受災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于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雹、雷擊及暴雪等因造成建筑倒塌、淹沒、群眾傷害、道路阻塞等應急救助反應。
一、組織領導
1、成立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救災工作。
組長:趙義樂
副組長:聶松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利芹
成員:鳳委劉良雪龍汝梅時光霞鄧海濤時召燕
2、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自然災害及預防減災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及各項措施的落實。
3、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自然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村工作人員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防災、抗災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自然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災、抗災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4、認真做好各項物資保障工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搶險設備等物資的應急儲備,強化管理,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備戰狀態。
5、破壞性自然災害發生后,采取一切必須的手段,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全面進行抗災減災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6、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災后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7、領導小組下設宣傳協調組、預警預報組、隱患排查組、后勤保障組、轉移安置組、衛生醫療組、信息報告。
①應急指揮組:
負責事故的報警、報告及各方面的聯絡溝通。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受災情況,組織、協調村災害群測群防和突發性災害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災害災情報告,在災害發生期間執行“零報告制度”;負責向村村民公布本預案。地點設置在魏崗村辦公室。
②預警預報組:
負責災害信息預警預報。
、垭[患排查組:
負責村災害隱患排查統計工作。
、苌罹戎M:
檢查撤離路線、安置地點、報警設施、搶險工具、物資落實情況,對搶險急用車輛等交通工具進一步落實。加強與各行動小組的聯系,迅速將搶險物資及車輛調運到指定地點。地點設置在魏崗村辦公室。
⑤轉移安置組:
負責災情發生時,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
、掎t療救護組:負責開展先期醫療救治工作,并向上級醫療機構報告或申請救治支援。地點設置在壽春鎮中心衛生院。
、咝畔蟾娼M:
負責防災減災工作信息的上傳下達工作。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網絡,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
三、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要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知識,提高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事故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控制和救治工作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加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故,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四、組織管理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嚴格制定、評估、完善我村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故預防機制。匯總和收集自然災害事故的情況,并及時上報。
3、宣傳、培訓、演練。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廣泛深入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知識宣傳,提高管理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預防能力和意識。采取多種樣式,如紡織防災減災圖表、書籍等,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自救互救的能力。每年組織不少于2-3次演練,使所有人員熟悉預案,知曉避災安置路線、場所及保障須知等。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改。
4、領導小組要檢查、督促各單位和工作小組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落實情況。
5、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預警。切實做好村民的安全疏散工作。
7、人員準備:明確村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職責,落實村災害信息員,成立村志愿應急救助隊伍、搶險救援隊伍。
五、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和預警
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工作納入管理工作,并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整改措施。
2、經常性開展自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在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前做好村民的疏散轉移工作。
4、增加投入,切實加固好易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的基礎設施。
5、村民家中和室外不亂拉亂接線路、不違章使用電器,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開展災害自救、惡劣天氣自救逃生知識學習活動。
7、按照規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實消防責任制度。
自然災害事故的預警及信息發布方式
村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上級指示及災害具體情況,由村主任宣布啟動預案,并通過手機、信息、通告、電話等多種形式通知村民,緊急情況下以警報聲預警。村各救災小分隊各施其責,迅速開展工作。
六、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
1、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期間,主動和相關部門聯系。
2、嚴格執行重大自然災害事故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故做到按程序逐級上報,并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報告主管部門或上級部門,確保通信暢通。
3、及時上報災情,寫清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采取的措施和災區的需求),不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飲水困難人口;倒塌房屋、損壞房屋。
4、災情報告程序。農戶-村民組長-網格員-村委會四方互動、轉移安置、災情總的情況向上級報告。
5、要求。
。1)災情初報。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于災害發生后1時。
。2)災情續報。在重大災害災情穩定之前,村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
(3)災情核報。在災情穩定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上級部門報告。
5、建立自然災害事故舉報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有責任和權利向主管部門或上級政府部門舉報有關不履行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
七、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情況,結合我村實際,安置場所按可容納人員數量儲藏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教育受災群眾本人攜帶一些干糧、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災害發生后一小時內將保障物資送到避災安置場所。啟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應急器材落實,以最快的、最高效的辦法處置事件,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
1、發緊急撤離、集中信號。如收到時間、手段的限制,應采取一些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傳播起來范圍較廣、容易識別的信號,如敲鑼、擴音喇叭報警等,落實專人專責負責發信號。
2、災害發生后,村處于臨災第一線,應快速做出判斷,及時組織涉險群眾轉移。相關責任人立即停止一切活動,組織所有在場的災害信息員、村志愿者、搶險救援隊伍等力量參加救援和疏導。
3、要按照平時演練逃生的路線有組織、迅速地疏散場所的所有人員,地震、火災等其他災害發生時,如安全通道被破壞而無法安全撤離時,要穩定人員情緒,并引導人員轉移到相應安全區等待救援。村工作人員按照防災減災“明白卡”所明確的具體幫扶對象,協助脆弱人員轉移安置。
4、緊急撤離時,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貪戀財物、迅速離開現場,聽從組長指揮,互相照顧,組織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5、發出應急信號后,應打開所有撤離出入口,立即確保應急通道暢通。
6、在接到報警時,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要立即到一線進行指揮,并迅速作出反應,指揮各小組迅速到指定位置。
7、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外,人為引發的災害應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分析,查明原因。
8、協助相關部門作好善后處理工作,盡快恢復災后正常工作和秩序。
八、 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1、調查了解災情,填報《因災倒房花名冊》及其它;如有因災死亡、傷病人員,填報《因災死亡人員花名冊》。
2、災情穩定后,對因災害造成的民房、水利、道路等公益公共設施的毀壞,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勘察,制定災民建房及水利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方案,并積極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幫助恢復重建。
3、及時發放救災款物。民主評議后,公示需救助的人員名單及金額等,發放后再進行一次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0
今年5月12日是全國首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做好“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促進全社會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防災減災日”工作的通知》(渝辦發〔20__〕94號),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時間
5月12日為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日,5月7-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周。
二、活動內容
全區防災減災日工作重點開展“七個一”活動:
(一)新聞媒體開展防災減災一周宣傳
5月7-13日,在永川日報、永川電視臺專題欄目、重點時段開展防災減災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推出紀念“5.12”地震一周年特別節目,報道全區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的情況。
牽頭單位:區新聞社、區廣電傳媒集團。
參與單位:區政府應急辦、區國房局(地震局)、區安監局、區衛生局、區氣象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
(二)開展一次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和知識街頭宣傳活動
5月11日,在永川體育館、渝西廣場分兩個組開展街頭宣傳,集中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防洪法》、《氣象法》、《森林防火條例》、《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應急知識,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現場咨詢,制作有關展板。
牽頭單位:區政府應急辦
參加單位:區安監局、區國房局(地震局)、區水務局、區氣象局、區林業局、區衛生局、區交通局、區公安交警支隊、區公安消防支隊等部門。
(三)開展一次防災減災應急演練
1、5月12日,集中開展地震災害應急疏散演練,動員城區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公共聚集場所管理單位開展人員緊急疏散演練。
牽頭部門:區國房局(地震局)
參與部門:區級各部門(特別是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黨政機關辦公場所物業管理部門),三個街道辦事處。
2、5月12日,在永榮鎮永榮中學開展一次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快速集結演練,重點檢驗區級相關部門和應急隊伍快速應急反應能力。
牽頭單位:區國房局(地震局)
參與單位:區政府應急辦、區人武部、區教委、區公安局、區安監局、區衛生局、區交通局、區民政局、區公安消防支隊、永榮鎮人民政府等相關部門單位。
3、5月7-13日,組織開展森林火災撲救、防汛抗洪、地質災害救援疏散等專項演練。
牽頭部門:區林業局、區水務局、區國房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舉行一場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知識專題報告會
5月8日左右,邀請市級防災減災專家來永作防災減災專場報告會。
牽頭單位:區政府應急辦、區國房局(地震局)、區氣象局
參加人員:區級相關領導;各鎮街行政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應急辦主任;區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有關科室負責人。
(五)開展一次防災減災知識“四進”活動
5月7-13日,在全區廣泛開展防災減災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活動,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制作標語板報、舉行講座、進村入戶宣教等形式,廣泛普及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知識。
1、進校園活動。開展學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如主題班會、安全教育課程、演講征文、簽名等,組織氣象、地震、消防等專家到學校開展科普專題講座。
牽頭單位:區教委
參加單位:區氣象局、區國房局(地震局)、區公安消防支隊,各中小學校、大中專院校(含職業院校)。
2、進企業活動。結合安全隱患大排查、“百日安全督查落實專項行動”工作,深入查找災害風險隱患和防災減災薄弱環節,制訂落實整改方案,加強企業一線員工安全知識教育,提高防災救災意識和能力。
牽頭單位:區安監局
配合單位:區安委會主要成員單位(重點是安全生產行業主管部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進社區活動。按照《重慶市民政局、重慶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減災示范社區”標準(暫行)的通知》(渝民發〔20xx〕33號)文件,開展“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將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到社區和廣大市民。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配合單位:區政府應急辦,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4、進農村活動。結合國土房管工作,開展防災減災大巡查活動和地震、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宣教活動;組織專業人員深入洪災易發區、群眾受危區開展防汛抗災知識宣傳教育;對林區、林緣群眾進行森林山火防范、撲救知識宣傳教育;組織區級農技專家深入鎮村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指導。
牽頭單位:各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
配合單位:區國房局(地震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區農委等部門
(六)成立一支青年應急志愿者服務隊
結合5.4青年節活動,發動和號召全區廣大共青團員、青年志愿者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一支200左右的青年應急志愿者服務隊,并舉行成立儀式。
牽頭單位:區團委
配合單位:區政府應急辦、區教委、區婦聯、區總工會、大中專院校等有關單位。
(七)開展一次募捐活動
5月7-13日,在全區廣泛開展“奉獻愛心、救助災民”募捐活動,為5.12地震恢復重建和災民救助募集更多資金。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區慈善總會;區衛生局、區紅十字會
配合單位:區級各部門、各鎮街、各社會單位、廣大市民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
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有利于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廣泛普及災害自救互救知識,有利于深入推進各級綜合減災能力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把做好“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作為維護群眾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高度重視,統一思想,確保各項活動順利舉辦、取得實效。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成立永川區防災減災日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德寬為組長,副區長王建華為副組長,區級相關牽頭部門、配合參與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區政府應急辦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各項工作。相關活動的牽頭部門要會同相關參與配合單位,抓緊制訂細化活動方案,明確職責,落實專人,落實經費,提前準備好現場布置、宣傳資料等,方案報區政府分管領導審定后,逐項抓好落實。區政府其他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職責,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制訂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活動方案,抓緊抓好抓落實。
(三)營造氛圍,擴大影響。
新聞媒體單位要主動加強防災減災宣傳工作,確保“防災減災日”活動宣傳報道有力有序開展,同時要建立長效機制,做到制度化、常態化。要創新活動形式,組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社區家庭等,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防災減災活動。要面向城鄉基層,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避險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防災減災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時,以“防災減災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業務培訓,并根據本地區、本單位多發易發災害風險,針對監測預警、搶險救援、轉移安置、應急保障、醫療防疫等重點環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廣泛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活動,切實增強干部群眾防災減災能力。
(四)強化措施,確保安全。
本次活動中,涉及面廣,參與人員多,特別是應急疏散演練、公共場所大型活動,稍有不慎極易引發事故。因此,各項活動牽頭組織部門要慎密思考、周密安排,嚴格執行消防和大型活動治安管理的`有關規定,制訂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措施,有序組織實施,務必確定各項活動安全,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在“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中,各部門各單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影像資料;顒咏Y束后,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認真總結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取得的經驗成果,并形成書面總結報告,于5月25日前報區政府應急辦,電話:,傳真:。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1
為切實做好全鎮20__年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全面提高我鎮防災、減災、避災、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明確職責,維護社會穩定,結合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作為災害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防抗結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我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各村(社區)、相關單位要按照分工職責,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形成應對合力。
(3)強化基礎,提高能力。把應對突發事件與日常各項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應對。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災害應急工作現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處置、有效應對。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防災減災工作實行黨政主要領導總負責、親自抓。鎮政府成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信訪辦)和工作組,職責如下:
(一)指揮部
總指揮:
副總指揮:
成員:
工作職責:指揮全鎮防災、減災、避災,救災工作。
下設辦公室:
主任:
成員:
工作職責
1.定期在村(居)民中開展防災、減災、避災、救災工作宣傳,增強村(居)民的防災意識和減災能力。
2.貫徹執行上級防災、減災、救災的工作方針、政策、指令和措施,并組織實施。
3.及時統計轄區內受災地區災情種類、時間、地點、范圍、傷亡人數、損害程度及重要設施受損情況,困難戶、低保戶、五保戶危房情況并及時上報指揮部。
4.根據災害預警和災情,組織安排人員值班;及時匯總、通報災情;申請救災資金,提出救災資金分配建議負責預防和配合事發地突發事件工作的檢查、指導、協調和調解,做到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確保人員配齊、措施到位、密切配合、聯絡暢通、各司其職。
(二)各工作組人員及職責
1.各村防災減災工作組:
組長:村支部書記
成員:村兩委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各村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宣傳;負責各村救災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群眾進行生產、生活自救保護;第一時間向指揮部報告災情。
2.搶險應急工作組
組長:楊雷
成員:應急中隊、武裝部全體成員及民兵分隊工作職責:迅速組織干部群眾進行搶險救災,幫助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搶救群眾及物資,把損失降到最低
3.救災安置、生活保障組:
組長:趙曉旭
成員:黨政辦、民政所全體工作人員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食宿及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4.治安保障組:
組長:李洪超
成員:綜治辦全體工作人員、派出所全體干警工作職責:負責抗災搶險的治安保衛、交通保障,確保搶險通道暢通無阻。
5.衛生救護組
組長:周俊玲
成員:衛生院全體工作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供應所需藥物器械,確保受災群眾及時得到醫治,組織衛生防疫,對受災區及時消毒和組織群眾搞好環境衛生。
三、災情信息管理
(一)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1.災害損失情況包括: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受淹村、飲水困難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間數;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2.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戶數。
3.已救濟情況包括: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數量、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數量、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己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二)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對于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掌握災情,事發后1小時內向指揮部報告初步情況。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日下午5點前向指揮部報告,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3.災情核報。鎮政府在災情穩定后2個工作目內核實災情,向上級部門報告。
(三)災情核定。
1.部門會商核定。鎮政府協調民政、農業、水管、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核定災情。
2.專家評估。民政、農業、水管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査、典型調査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評估、核實。
四、紀律要求
1.進入防災緊急狀態后,防災減災領導小組將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經發出,全體工作人員必須立即到崗到位,凡發現不到崗到位者追究責任。
2.在抗災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3.本預案一旦啟動,全體工作人員必須保證24小時開機,凡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將追究個人責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責任,如有特殊情況確實不能按時到達的應向應急領導小組說明原因,違者將按規定嚴肅處理。
4.如遇突發事件,應實行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告制度。要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內向防災減災指揮部報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件的簡要過程、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采取的.措施,同時,做好事件發展的續報工作。因瞞報、漏報、遲報而導致處置工作被動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領導小組在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報告事項進行核實,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時向縣相關部門匯報。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2
一、總則
1、做好今年防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嚴防各類事故和意外發生,快速、及時、有效地處置在建工程防汛工作中出現的各類突發性災害事故。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采取有效的防御、救災措施;確保在建工程的安全。
2、項目部實行防汛期領導負責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以預防為主,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自查、自防、自保、自救。
3、根據(魯安〔20xx〕10號)的指示精神,做好今年防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結合我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并上報區建管開發科備案。
4、應急準備
。1)領導小組組長:
電話:
副組長:
電話:
組員:
(2)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場所:
搶險隊伍及值班員人名單:
值班人員:
搶險人員:
架子工:
5、應急響應
防汛,的應急響應措施
。1)施工現場配備足夠的水泵、手電簡等,防汛工具必須齊全、完好、使用靈活;
。2)暴雨到來前,對塔吊,井字架,人貨電梯等機械設備進行拉閘停電,并保留應急電線路如潛水泵,必要的.照明線路。
。3)暴雨要到來之前工人停止作業、易發生積水等部位的材料進行轉移到不易進水的部位,例水泥等材料。
(4)如發生險情,發現人員應迅速將此信息傳遞給項目應急指揮中心領導小組,副組長或成員,同時采取措施,立即控制險情,防止失控的惡性事故發生,由項目指揮中心聯絡相關部門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求援。
二、防汛應急預案內容
1、當受臺風或強熱帶風暴影響風力達8級以上,日雨量達50.1毫米(暴雨)以上;或氣象臺發布暴雨警報,起動本預案。
2、當暴雨襲擊或市有關部門發布緊急警報時,項目部汛期搶險應急領導小組要立即召開防汛緊急會議進行緊急部署。各部門和有關人員要按各自的職責進入工作崗位。暴雨和汛期過后,項目部對施工現場進行一次大查檢,對塔吊,臨時用電,外腳手架,基抗,存在的安全事故隱患及時整改。
2、遇暴雨突發性災害天氣時,項目部對施工現場要迅速組織人員及時檢查疏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到排水暢通,必要時及時組織足夠的臨時排澇設施進行強排。
三、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及職責。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指揮、協調和組織施工現場重大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對重大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工作作出決策,協調解決預防和處置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工地如發生事故第一時間上報區建管局開發科,請求指示;檢查重大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工作落實情況。防汛期災情應急處置指揮機構的組成及職責如下:
1、組長:,全面負責施工現場防汛期事故的處置工作,及時聽取事故情況報告,視情況做出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的決定。
四、職能主要有:
、俦M速到達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并研究具體策略;
、诒M早向區建管局開發科匯報情況;
、劢M織力量并全程指揮其他各職能小組投入工作;
五、實施與處置原則
1、預防為主,排除隱患。汛期強風暴發生時,項目部對施工現場加強巡查,外架基礎,外架拉結接,塔吊,施工電梯,井字架,深基坑,和易發生倒塌地方進行全面排查。項目部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做好在建工程的防災部署工作,做到早準備、早預防,嚴防洪澇、消除安全事故隱患。
2、加強巡查,確保汛期防汛值班制。遇降雨集中與臺風襲擊等易發災害期間,門衛日夜值班巡查。在公告欄報天氣情況、暴雨洪水信息。
3、要加強對民工自我保護的安全教育。項目部要認真抓好在建工程安全工作,有計劃、有重點地搞好民工安全工作教育,增強民工安全意識,特別是增強民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自我保護的安全教育。
4、實行分級負責處置的工作原則。項目經理對本項目安全負責,項目部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安全負責,各班班長對本對班員安全負責。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必須在第一時間逐級上報。
5、汛期項目部施工現場突發事件發生后,項目部要進行一次安全生產自查工作,存在安全事故隱患及時整改,積極做好恢復在建工程的復工,生活秩序工作,對在預防、處置項目部突發事件中和善后處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有特殊貢獻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3
第一條本預案所稱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危及學校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乃至社會穩定的緊急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學校的洪澇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災害等。
第二條各類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按照其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根據國家有關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教育系統實際,及對學校教學產生的影響,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按嚴重程度,從高至低分為I級—Ⅳ級。分級標準是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信息報送和分級處置的依據。
第三條災害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所屬范圍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2)做好隱患排查工作,建立風險隱患排查信息數據庫,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監控;對排查出的每一個隱患,都要明確整改措施,落實責任人,限期整改,同時做好監控和應急準備工作;對重大隱患和一些影響大,師生反映強烈的普遍性和傾向性問題,要立即研究采取治本措施,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必要時,要立即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對于可能波及相關臨近地方或單位的重大隱患,應及時通報。
。3)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或途徑,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教育系統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能力。
。4)建立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風險評估機制,對可能引發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定期進行檢查、監控,有針對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時于每年年底對下一年度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可能發生發展的趨勢進行預測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第四條災害預警措施
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預警制度。
(1)確定預警級別。按照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可能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其預警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Ⅰ級為最高級別。學校依托有關專業部門或機構,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和趨勢分析,預測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及其級別;或根據當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預警級別執行。
。2)發布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包括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等。可以預警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學校應當以適宜的方式發布或調整預警信息,并進行應急準備,同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同時向可能波及的相關臨近地方或單位通報。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可通過廣播、電視、通訊、手機短信、信息網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個通知等方式進行,對學校內的特殊人群和特殊場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采取預警措施。發布預警信息后,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和分類分級原則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偌皶r收集、報告有關信息,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诩皶r按照有關規定發布與師生員工有關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以及可能受到事件危害的警告,宣傳避免或減輕危害的建議和常識,公布咨詢電話。
、劢M織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并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苷{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準備應急設施和避難場所,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菁訌妼χ攸c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學校和社會治安秩序;
、迗笳埉數攸h委政府協調有關部門,采取必要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咿D移、疏散或者撤離易受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危害或涉及的人員并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
、嚓P閉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危害;
、岱、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4)解除預警警報。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或者危險已經解除,學校應當立即宣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有關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第五條應急處置措施
。ㄒ唬 信息報告
。1)獲悉可能發生和已發生涉及學校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信息的學校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師生員工,應當立即向所在學校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發生特別重大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必要時也可以越級上報。根據事態的進展,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2)學校發生重大或者特別重大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學校要立即上報省教育廳,省教育廳立即上報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誤報。必要時,同時通報相關地區和部門。教育廳應急管理辦公室要及時匯總上報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重要信息,同時將中央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作出的有關批示或指示及時傳達給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蛩鶎賳挝,并跟蹤反饋落實情況。
。ǘ┫绕谔幹
涉及學校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后,學校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盡力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前期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同時迅速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有關專業部門或機構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ㄈ┙M織協調
。1)學校負責本校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應對工作,事發地的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相關學校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超出學校處置能力的,根據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類別、特點和處置工作的需要,應及時依法報請相應的專業部門派出專門指揮人員、專業隊伍和骨干力量進行應急救援和處置,并立即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協調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四)處置措施
學校在屬地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首先做好本單位的搶險救災及自救、互救,同時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如下工作:
。1)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必要時報請有關部門組織醫療衛生專業隊伍,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醫療衛生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協助有關部門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醫療器械。
。2)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必要時報請公安等有關部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確保安全通道的暢通,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3)協調有關部門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短時難以恢復的,要實施臨時過渡方案,保障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基本正常;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活動以及采取其他保護措施;
。5)啟用本校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報告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協助有關部門調運食品與物資,保障災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6)做好受災師生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供食品、飲用水、衣被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臨時住所,確保受災師生員工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協助民政部門調配救濟物品,做好災民的轉移和安置工作。
。7)組織教職工和學生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教職工和學生提供相應服務;
。8)協助、配合公安、武警加強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
。9)協助消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災發生和火災的擴大蔓延。
。10)協助有關部門對本校易于發生次生災害的地區和設施采取必要的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及時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穩定情緒,防止衍生災害的發生。
。11)協助有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災害損失評估。
。12)學校計財處做好應急資金撥款準備。
。13)在國家有關部門統一領導下,協助民政部門接受和安排國內、國際社會提供的緊急救援。
。14)協助新聞部門按照規定及時向公眾發布災情等有關信息。
(15)在國家有關部門統一領導下,按有關規定做好對口單位外國專家和外國救災人員的接待工作。
。16)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ㄎ澹⿷苯Y束
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組織處置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學校應當停止執行應急處置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畔l布
(1)組織處置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學校,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分權限及時、準確、客觀發布有關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發布簡要情況,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相關部門和學校的應對措施等權威信息,并根據時間處置情況做好相應的后續發布工作,正確引導校園和社會輿論。
。2)相關權威信息要根據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間涉及或波及的范圍和影響的程度等情況,通過中央或事發地主要新聞媒體,重點新聞網站,手機短信或有關教育行政部門網站和相關校園網等發布,具體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3)信息發布的形式主要包括:舉行新聞發布會、授權發布、提供新聞通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等。
。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事態發展及其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第六條事后恢復措施
。ㄒ唬┥坪筇幹
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所屬學校遭受的損失和應急處置、救援工作中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及個人資金、物資等情況,制定救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妥善解決因處置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引發的矛盾和糾紛,必要時,組織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根據善后處置的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調相關部門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等工作,協助相關司法機關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中出現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二)調查評估
根據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類別和特點,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配合相關專業機構及時查明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經過和原因,總結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以及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改進措施。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并按隸屬關系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報告。對于涉及教育系統的特別重大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由教育部會同國務院相關部門配合事發地省級黨委政府進行調查評估,并向國務院作出報告。
。ㄈ┗謴椭亟
。1)學校應當盡快制定恢復重建規劃并積極開展相關工作,需要當地黨委政府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支持的,應當按照隸屬關系向當地黨委政府或者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請求。
。2)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受危害或波及地區教育系統或學校遭受的損失和實際情況,提供或協助提供資金、物資支持、技術指導和人力支援。必要時,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可報請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協調有關部門或人員盡快恢復當地教育系統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
。3)需要國家援助的,由教育部會同國務院相關部門配合事發地省級黨委政府按有關規定報國務院審批實施。
第七條保障措施
(一)宣傳培訓
學校結合本地、本校特點、通過培訓、課堂教學、校園電視、廣播、網絡、專欄、黑板報、宣傳手冊、專題講座、安全展覽、文藝演出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途徑,開展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案的宣傳和教育培訓工作,廣泛宣傳應急救助和處置的知識與技能、各類安全防護和應急避險常識,增強學校和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不斷提高妥善應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水平。
(二) 應急演練
學校結合當地可以預見和可能發生的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類別以及各自的特點和條件,因地制宜,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有關部門和師生員工,對相應應急預案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演練,提高逃生避險和應急反應能力。演練中發現應急預案不符合實際時,應及時修訂。
。ㄈ╆犖榻ㄔO
有條件的學校應組建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應急預備隊,主要由安全保衛、醫療衛生、后勤保障、心理救助、學生工作、宣傳和維護穩定工作等部門人員組成。一旦啟動預案,立即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教育系統應急救援意外傷亡人員撫恤、治療、康復、就業、安置等保障制度,為預備隊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器材,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應急預備隊要建立健全與當地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聯動合作機制,適時聯合培訓、聯合演練,提高應急合成、協同應急的能力;要加強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員工的應急能力建設,動員廣大教職工以及成年學生志愿者等做好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形成群防群治隊伍體系。
(四)財力保障
學校應當把應急經費保障列入年度預算,并逐年增加日常應急演練、宣傳、培訓經費。教育系統相關財務和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應急保障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督與評估。鼓勵學校和師生員工參加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教育系統應對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工作提供捐贈和援助。
。ㄎ澹┪镔Y保障
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教材、教學儀器設備和應急處置及救援設施、裝備的儲備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教育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保證物資、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
。┕苍O施
教育設施規劃要適應學校預防、處置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需要,學校建筑物設防標準應高于當地一般建筑物。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協調下,指定或建立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滿足該校及周邊社區綜合避難需要;建立健全應急通信、應急廣播等保障工作體系,保持信息傳輸設施和通訊設備完好,確保通信安全暢通。定期檢測、維護報警裝置,使其處于良好狀態,確保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發生時正確、及時使用。
第八條獎懲
(一)表彰獎勵
對高度重視應急工作,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和應急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應急科研,在預防和處置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監測、預警、發現、報告、指揮、處置、救援等環節的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傷亡的人員依法給予撫恤。
(二)責任追究
學校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件重要情況或在應急預防、預警、處置、救援以及恢復重建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給予相應的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相應的處罰;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4
為做好我鎮防災減災避災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按照“救災先救人”的原則,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機構及職責
抗洪搶險,防險地質災害工作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鎮成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公室)和9個組,指揮部機構設置及各組工作職責如下:
。ㄒ唬┲笓]部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工作職責: 指揮、組織全鎮防災、減災、避災工作
下設辦公室:主 任:林碧淵(兼)
成 員:陳燕茹、賴永鎮、方桂花
工作職責:貫徹執行上級防災救災工作的方針、政策、指令和措施,組織晝夜值班,隨時掌握和分析氣象、雨晴、水情、險情、災情的發生和變化情況,聯絡、協調、監督、檢查各組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向鎮總指揮部匯報險情、災情。
(二)各組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
1.山圍塘水庫組
組 長:劉文革
副組長:劉甲軍
成 員:歐陽婷婷、各村山圍塘水庫負責人
工作職責:負責全鎮、山圍塘水庫的巡視檢查,在強降雨過程中,實行全天候值班,及時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水情,如發現險情,及時組織群眾撤離,組織有關人員搶險
2.地質災害組
組 長:肖上永
成 員:黃錦釵、地災點所在村地質災害協管員
工作職責:負責觀察各自監控的滑坡點,一旦發現險情,應準確及時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組織當地群眾及早撤離。
3.重點戶防御洪災,地質災害組
責任領導:各片正副片長(全鎮分為東田片片長陳貴泉,副片長黃榮寶、蔡小建、陳明曦;山西片片長劉文革,副片長林碧淵、李少峰、吳志飛;桃園片片長陳哲群,副片長陳金柱、李樸生;藍溪片片長肖上永,副片長黃靜瀾、吳冬蕓、王大榜)。
責任人:各駐村工作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
工作職責:負責填寫告知書,發至各重點戶(詳見告知書樣本),對轄區內的危房、傍山而建房、易受浸房屋進行24小時巡邏值班,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組織群眾撤離。
4.抗洪搶險組
指 揮:洪世杰、吳火連
東田片責任人:陳貴泉、黃榮寶、蔡小建、陳明曦
東田村責任人:陳貴泉
成 員:洪木法、陳雪清、村委會干部
西坑村責任人:黃榮寶
成 員:江富美、村委會干部
南坑村責任人:蔡小建
成 員:陳忠前、村委會干部
雪峰村責任人:陳明曦
成 員:顏云峰、村委會干部
山西片責任人:劉文革、林碧淵、李少峰、吳志飛
山西村責任人:李少峰
成 員:范國恩、村委會干部
湯井村責任人:劉文革
成 員:林志勇、村委會干部
彭溪村責任人:吳志飛
成 員:尤華明、村委會干部
岐山村責任人:林碧淵
成 員:李昭陽、村委會干部
桃園片責任人:陳哲群、陳金柱、李樸生
桃園村責任人:陳哲群
成 員:梁春泉、村委會干部
美洋村責任人:陳哲群
成 員:劉甲軍、村委會干部
湖山村責任人:陳金柱
成 員:陳競賽、村委會干部
格頭村責任人:李樸生
成 員:傅志超、村委會干部
藍溪片責任人:肖上永、黃靜瀾、吳冬蕓、王大榜
蘭溪村責任人:黃靜瀾
成 員:葉志強、村委會干部
豐山村責任人:肖上永
成 員:陳強毅、村委會干部
介鳳村責任人:吳冬蕓
成 員:林少煌、村委會干部
鳳巢村責任人:王大榜
成 員:范清義、村委會干部
工作職責:發現險情時,及時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及時將險情通知群眾,組織干部群眾進行搶險救災,幫助群眾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搶救受災群眾及物資,把損失降到最低。
5.救災安置組
組 長:李樸生
副組長:方桂花
成 員:巫敏敏、黃嘉華、陳圣東
工作職責:負責接收安置災民,并登記造冊。
6.治安保障組
組 長:洪曉鋒
副組長:陳寶福、黃金城
成 員:派出所全體干警 、執法隊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抗洪搶險的治安保衛,交通保障,確保搶險通道的暢通無阻。
7.衛生救護組
組 長:林再福
成 員:鎮衛生院全體醫護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在全鎮設立若干個抗洪搶險醫療救護點,加強前方醫療救護與后方醫院急救中心的聯系,供應所需醫療藥物器械,確保災民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組織衛生防疫,對水源水質的檢驗和飲用水消毒,對受災區及時消毒和組織群眾搞好環境衛生。
8.電力搶修組
組長:謝輝煌
成員:供電所全體人員
工作職責:保障轄區內防災、抗洪、救災的用電以及鎮指揮部辦公室用電,對易發生觸電傷及人員地區及時停電,災后保障恢復供電。
9.生活保障組
組 長:林碧淵
成 員:王銀城、方桂花、黃嘉華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食住和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二、防洪、防地質災害實施方案
。ㄒ唬┓篮、防地質災害搶險方案
防洪、防地質災害工作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1.汛期 (每年 4月 1 5日一 10月 1 5日 ),指揮部辦公室必須堅持 24小時值班制度,電信部門應予密切配合,確保指揮部辦公室電話暢通。
2.指揮部成員及各組應按分工職責,密切注意和主動了解各種情況,及時做好抗洪、抗地質災害搶險的準備,一旦發生險情,應及時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3.當預計洪水上漲至警戒線、暴雨易引發山體滑坡情況下,全體人員進入抗洪、抗地質災害搶險緊急狀態,指揮部及各組按責職分工,組織抗洪、抗地質災害搶險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切工作要服從救災搶險。
(1) 以救災搶險為中心,全民動員投入救災搶險工作。
(2) 鎮村、派出所立即行動,做好抗洪搶險、交通、治安保障工作,確保搶險隊伍按時到達。
(3) 指揮部辦公室要準備車輛,集中待命,派出所要維持好交通安全秩序。
(4) 救災安置組必須遵循“保障供給,手續清楚的原則”,領取或調用抗洪物資應根據需要向鎮指揮部匯報,領導審批,方可進行物資調撥。
(5) 根據汛情險情由指揮部隨時調動應急人員。
(6) 防洪搶險的紡織袋等物品。由鎮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儲備、根據指揮部的通知,進行調撥,搶險用的鋤頭、鐵鏟、畚箕、扁擔等工具由各村委會負責。
。ǘ┌踩D移方案
當出現萬分危急和洪水可能出險且水位進一步上漲時,指揮部發出危險區域安全撤退的緊急指令。人員疏散主要往就近的.高山地轉移或投靠安全地區的親朋好友疏散。做好低洼地段人員和重要物資的安全轉移。旁山居住戶遇強降雨天氣,應迅速撤離至安全地帶,特別是已建立臺帳的重點戶防御洪災、地質災害各責任領導、責任人應第一時間組織撤離,并按預定的安置辦法進行有條不紊地安置,盡可能地減少損失。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5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切實履行政府應急管理職能,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及其他各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公眾的危機防范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事件和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識和能力,為范鎮和諧安全穩定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2日—5月18日。
三、活動主題
關注民生,關愛生命。
四、活動目標
防災減災知識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
五、宣傳內容
(一)宣傳介紹各類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普及防災減災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應急常識。
(二)宣傳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重要內容。
。ㄈ┬麄鹘榻B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方法、采用的各種應對措施等。
六、活動安排
。ㄒ唬蕚潆A段(20xx年5月11日前)
1、方案制定。各單位要根據《范鎮“5〃12”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擬定本單位實施方案。
2、資料準備。鎮政府應急辦負責準備鎮級宣傳資料、宣傳提綱。并根據宣傳周的`活動安排制作宣傳展板、編印宣傳資料。
。ǘ⿲嵤╇A段(20xx年5月12日—18日)
1、集中宣傳日活動
。1)時間及地點。5月12日上午,在范鎮集鎮設點集中宣傳。
。2)參加單位。鎮政府辦、鎮政府應急辦、鎮司法所、鎮派出所、鎮林業站、鎮財政所、鎮文化站、郵政所、供電所、農技站、農機站、敬老院、中小學校等。
(3)宣傳形式。采取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形式。
(4)具體要求。宣傳活動由鎮政府法制辦、鎮政府應急辦、鎮司法局牽頭,應急辦負責標語制作,司法局負責宣傳點的桌椅提供及擺放;各參與單位負責提供宣傳展板、宣傳資料,并派1名分管領導和1名以上工作人員到宣傳點現場宣傳。
3、自主宣傳活動(20xx年5月12日—18日)
(1)部門組織宣傳。宣傳周期間,鎮政府各部門要結合本行業、本部門、本單位實際,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有條件的單位要在各自辦公場所懸掛宣傳標語橫幅一條。
。2)開展“四進入”宣傳。防災減災知識進鄉村、社區由,防災減災知識進學;顒佑涉偨逃重撠熃M織實施;防災減災知識進企業活動由鎮安監辦組織實施。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6
為做好我鄉防災減災避災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按照“救災先救人”的原則,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迅速建立起快速有效的防范機制,從思想上、組織上、措施上做好充分設備,及時通報災情信息,做到早發現,早防范,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作為災害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各村委會要按照分工職責,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形成應對合力。
3、強化基礎,提高能力。把應對突發事件與日常各項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切實提高防災避災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應對。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災害應急工作現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處置,有效應對。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鄉轄區發生的氣象災害(水災、冰雹、暴雨、雷電、大雪)、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和因安全事故產生的火災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
四、應急機構及職責
抗洪搶險、防御地質災害工作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鄉上成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和7個組,指揮部機構設置及各組工作職責如下:
。ㄒ唬┲笓]部
總指揮:(襄南鄉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襄南鄉政府鄉長)
。ㄏ迥相l人大主席)
成員:(襄南鄉黨委副書記)
。o檢書記)、(副鄉長)
(副鄉長)、(綜治辦主任)
。ㄎ溲b部長)、(司法所長)
。裾鹃L)、(黨委委員)
(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
。▏了L)、(供電所所長)
。ㄐl生院副院長)、(學區校長)
工作職責:指揮、組織全鄉防災、減災、避災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兼任辦公室主任。
工作職責:貫徹執行上級三防工作的方針、政策、指令和措施,組織日夜值班,隨時掌握和分析氣象、雨情、水情、
險情、災情的發生和變化情況,聯絡、協調、監督、檢查各組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及上級三防部門上報險情、災情。
。ǘ└鹘M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
1、重點地段防御洪災、地質災害組
組長:
成員:
2、地質災害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填寫工作責任書和到戶避險明白卡,發至各重點戶,對轄區內的危房、傍山建房、易受浸房進行24小時巡邏值班。一旦發現險情,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組織群眾撤離。
3、抗洪搶險組
組長:副組長:司程健徐進軍
成員:
工作職責:發現險情時,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快速將險情通知群眾,組織干部群眾進行搶險救災,幫助群眾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搶救受災群眾及物資,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4、救災安置組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食住、疫情控制和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5、治安保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抗洪搶險的治安保衛、交通保障,確保搶險通道的暢通無阻。
6、衛生救護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在全鄉設立若干個抗洪搶險醫療救護點,加強前方醫療救護與后方醫院急救中心的聯系,供應所需醫療藥物器械,確保災民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組織衛生防疫,對水源水質的檢驗和飲用水消毒,對受災區及時消毒和組織群眾搞好環境衛生。
7、電力搶修組
組長:
副組長:
工作職責:保障轄區內防災、抗洪、救災的用電以及鄉指揮部辦公室用電,對易發生觸電傷及人員地區及時停電,災后保障恢復供電。
五、防洪、防地質災害實施方案
防洪、防地質災害工作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1、汛期(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指揮部辦公室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指揮部辦公室電話暢通。
2、指揮部成員及各組應按分工職責,密切注意和主動了解各種情況,及時做好抗洪、抗地質災害搶險的準備,一旦發生險情,應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3、當預計暴雨易引發山體滑坡情況下,全體人員進入防洪、防地質災害搶險緊急狀態,指揮部及各組按責職分工,組織防洪、防地質災害搶險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切工作要服從救災搶險。
。1)以救災搶險為中心,全民動員投入救災搶險工作。
。2)派出所、鄉公路所等部門立即行動,做好抗洪搶險、交通、治安保障工作,確保搶險隊伍按時到達。
。3)指揮部辦公室要準備車輛,集中待命,派出所要維持好交通安全秩序。
。4)救災安置組必須遵循“保障供給,手續清楚”的方針。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7
每年5·12日是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今年是第五個“防災減災日”,根據市減災委的通知精神和中心學校的通知精神,為做好我校防災減災工作,結合本校實際,特制訂本防災減災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
5月6日至5月15日為我校防災減災系列活動時間。
二、活動主題:
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
三、組織領導:
組長:
成員:
四、活動形式和內容:
1、閱讀一本關于防災減災的書籍。
2、組織觀看一部涉及災害的影視作品。
3、進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題活動。學校在5月6日星期一利用升旗儀式由校長進行一次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教育講話。各班級在第11周內利用一節課開展一次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的教育主題活動。
4、進行一次校園災害風險隱患排查。
5、組織進行一次防震逃生演練活動。
五、活動要求:
1、要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日教育”活動。充分認識防災減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預防為主”體現在“教育為主”上。要把“防災減災”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結合上級的有關要求,把防災減災活動列入議事日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把防災減災教育日活動抓緊、抓好、抓落實。
2、認真開展好“五個一”活動,務求實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防止走過場,把各項活動抓好、抓緊、抓落實,務必使“五個一”活動取得實效。
3、長期堅持,落實長效機制。以防災減災教育日為契機,堅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鐘長鳴”的方針,不斷夯實我校安全工作基礎,繼續深入細致地開展各項活動,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育人環境。
有關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8
今年5月12日是防災減災日,為廣泛宣傳和普及災害常識、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呼蘭區區域內風險防范意識、知識水平和避災自救能力,按照國土資源部有關要求,特制訂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居民的危機防范意識,提高區域內應對突發事件和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識和能力,為呼蘭區的和諧安全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活動時間
5月11日17日。
三、活動主題
科學減災,依法應對。
四、活動目標
防災減災知識進街道、鄉(鎮)、進村屯、進社區、進企業。
五、宣傳內容
1、宣傳說明各類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普及災情險情的`判別要領、防災減災的基本技能、以及應急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識。
2、宣傳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重要內容。
3、宣傳說明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方法、采用的各種應對措施等。
4、宣傳非法、違法勘探、開發礦產資源的危害性。
六、活動形式
采取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宣傳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到人員密集地進行科普教育等形式,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
七、有關要求
。ㄒ唬┑V產辦、各鄉(鎮)國土所、利民分局要結合主題活動內容和自身工作實際,認真籌劃、積極參與,確保各項主題宣傳活動取得實效。尤其是要充分利用鄉(鎮)相關宣傳活動平臺(如廣播、報刊、網絡),認真組織開展5.12防災減災主題宣傳周活動。
。ǘ┲苊芙M織、嚴格要求,確保各項活動安全有序。礦產辦、各鄉(鎮)國土所、利民分局要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動原則,周密組織、嚴格要求,尤其是涉及人員疏散演練等活動,要切實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確;顒影踩行颉
(三)及時做好相關活動信息報道和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礦產辦、各鄉(鎮)國土所、利民分局宣傳教育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形成書面報告和影像資料5月末前報局法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