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游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充分發揮旅游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游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二)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游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游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游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游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游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旅游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游超過2次,旅游消費相當于居民消費總量的10%。經濟社會效益更加明顯,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業50萬人。旅游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游強國水平。
二、主要任務
(四)深化旅游業改革開放。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游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游產業。推進國有旅游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游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外資旅游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走出去”。要按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各地開展旅游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游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
(五)優化旅游消費環境。逐步建立以游客評價為主的旅游目的地評價機制。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游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旅游景區對老年人和學生等特殊人群門票優惠政策。增加旅游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間的航線航班、旅游列車,完善旅客列車車票的預售和異地購票辦法。城市公交服務網絡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公路服務區要拓展旅游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自駕車旅游服務體系。規范引導自發性旅游活動。博物館、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等在旅游旺季應適當延長開放和服務時間。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游客開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務平臺,促進旅游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要積極開設旅游欄目,加大旅游公益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