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社區實施意見
四、建設和諧社區的保障機制
建設和諧社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關系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參與的社會工程,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需要加強領導,各方配合,通力合作,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設和諧社區有力度、有速度、有程度,加強領導是關鍵。要充分認識建設和諧社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建設和諧社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大社區建設力度,把建設和諧社區作為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擺上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研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及時解決,切實做到思想上重視、組織上保障、工作上落實、經費上到位,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二)形成整體合力。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找準自身在建設和諧社區中的優勢和位置,切實履行職責,指導做好社區黨建、教育、文化、勞動就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市政等工作。要樹立一盤棋的思想,既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又積極配合、密切協作。社區內所有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個體經營戶,作為社區主體的組成部分,要增強共駐共建意識,積極為建設和諧社區做出自己的貢獻。民政、市政、規劃、衛生、文化、體育、教育、政法、街道等部門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主要部門,要切實擔負起職責,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的職能作用,把建設和諧社區作為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緊抓實,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區、鎮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城市社區和自建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各項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切實改變社區基礎設施缺乏、簡陋的狀況,切實保障社區干部的待遇,使社區居民活動有場地,社區組織辦公有地點,社區隊伍工作有活力。同時,要廣開渠道,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廣泛吸收民間資金,鼓勵社會各界捐助,建立和完善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多元投資機制。
(三)加強隊伍建設。社區工作者要進一步樹立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密切聯系社區群眾,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在新形勢下社區建設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強、業務上精、政策上熟,不斷提高建設和諧社區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區干部的選聘機制、培養機制和考核機制,教育和引導社區干部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社區工作做得更好,為建設和諧社區做出貢獻。
(四)努力營造氛圍。要加大建設和諧社區的宣傳力度,通過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上開辟專欄、專題等方式,廣泛宣傳建設和諧社區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和主要內容,宣傳建設和諧社區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面,強化廣大干部群眾建設和諧社區的意識,營造“社區是我家,和諧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和參與建設和諧社區工作的良好局面,使建設和諧社區深入人心,成為群眾的強烈愿望和自覺行動,做到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