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意見(精選3篇)
班級管理意見 篇1
現如今,我站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已經20xx年了,并且還擔任了多年的班主任。比如,現在我就擔任著九(2)班的班主任一職。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刻的體會到她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也獲得了一些管理班級的方法和措施。現說出來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勉,如有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批評。
一、 德育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排頭兵。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且,要讓他們感到教師對他們的要求是出于真誠的關心和愛護,這樣,他們才會愉快的接受,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弄清楚在學校為了什么而學習,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后要準備做什么等。總之,一個人如果他的品德不好,那他就是一個危險品,有可能成為社會的蛀蟲,更談不上為社會服務了。到那時,他的才能越大,對社會的危害性就越大。因此說,德育工作是班級管理的前提。
二、關心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管理好班級的必備條件
相對來說,初中生比小學生獨立性強,自尊心也逐漸增強,渴望得到尊重。因此,只有尊重學生,相互之間獲得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融洽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要管理好班級,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同時,耐心仔細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之間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為學生歡迎和愛戴的好老師。課堂上,我是學生們的老師,循循善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膽求異創新;課后,我就成為他們的大姐和好朋友,無話不談,對他們關懷備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于行為有偏差的學生能夠做出及時處理,使他們得以盡快的歸入正途。
三、搞好家訪是管理好班級的必經之路
不可。班主任對學生和學生家庭的了解,僅僅通過看學生檔案是不夠的。因為材料是靜態的,不存在發展性。而只和學生本人進行交流,也還是不夠。因為學生由于多種因素,也不能完全真實反映情況。為了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機配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家訪是必要的。通過家訪,一方面學生有一種更加被重視、關愛的感覺;另一方面,可以互通學生在校、在家的情況,織成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的紐帶,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這樣才能共同教育好學生。
四、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培養學生“自管”能力
班干部相當于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同時也是班主任的另外一雙眼睛。班級管理的好壞與班干部力量的強弱有直接的聯系,但班主任在選拔班干部是必須有一個了解的過程。選拔前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完成班級板報、大掃除等活動,對全部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從中發現選拔出關心集體、團結同學、積極熱情、愿意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特長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并且,對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在選拔時必須采用民主投票的選舉方法。這樣才能有利于班干部的工作開展。班干部選出后,并不代表他們就能勝任班上的工作,還要對他們各個的具體情況進行精心的培養,嚴格要求他們,加強教育。特別是教育他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嚴以律己,要密切聯系同學,平等待人。這樣才能和同學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同學的信任。而且,班主任還可以在班上通過一兩件事情來提高班干部在班上的威信,以便他們能更加順利的展開班上的工作。
五、班級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獎勵和評價
進行科學評價和公平的激勵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針對學生中正確的思想、良好的行為、可喜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贊揚、獎勵,使同學有成功的體驗,有成就感,讓“明日的快樂”不斷鼓舞者同學們,可以激發他們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反之,有給予否定、批評、甚至懲罰,從而可以抑制不良行為,重復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在評比與評價的過程中,樹典型、揚正氣、表揚先進、激勵后進,形成良好的班級環境。
總之,班級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班上情況的不同而作相應的改變。有培養和管理好一個班級,特別是初中生,不能光靠班主任的嚴厲管制和恐嚇,更不能靠武力去解決一切班級問題。靠的是班主任的精心組織和培養,靠的是班級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更靠班主任自身潛移默化的影響。
班級管理意見 篇2
同學能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敢想、敢說、敢問、敢辯。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選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勤奮好學,在學習上有鉆勁,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班級管理意見 篇3
該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學生行為規范。是一位品學優良的學生,誠實守信,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較高素質的高中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