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修善議案(精選3篇)
道路修善議案 篇1
案由:
農村公路建設是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及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施“村村通”、路橋改造等民生工程,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果,全縣96個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建成里程達216公里。但“村村通”民生工程實施結束后,全縣每年仍有近100公里的農村公路亟待修建。縣委、縣政府通過加大項目申報力度,每年爭取省交通運輸廳農村公路建設計劃50公里左右,以逐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面貌。
“村村通”公路建設以后,全縣各村村部、主公路沿線村等雖實現了通水泥路,但仍有大部分山區和半山區的農村道路十分落后,自然村與自然村之間還沒有油路、水泥路,不少農村機耕路沒有硬化,對于行人和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農村公路建設滯后的最主要原因是建設資金不足,我縣在統計申報省廳“農村公路網化工程”時,部分鎮、村因建設資金配套問題,寧愿放棄項目補助,也不愿多報項目。農村公路由于單體小,無法列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上級補助資金比例也很小,批準的項目因建設資金問題舉步維艱。如:農村公路建設實際施工造價一般在40萬元/公里,而省級補助為13.5萬元/公里,其余的都由縣、鎮、村三級籌措。縣、鎮兩級財政根本無力承擔建設配套資金,何況每年還有國省道改造升級項目的配套資金;村里籌資落實不理想,一事一議也用足用活,無法再籌措更多資金。因此當項目實施時,建設資金壓力很大,唯一辦法就是負債建設,而且融資難度非常大。
方案:
要保持地方農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建設目標,建議市政府統一規劃全市農村公路路網建設,加大對縣級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力度,用以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答復意見
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市xx屆人大四次會議第15號議案轉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
王茂易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對村村通道路升級改造的議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現就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含山縣村級道路建設現狀
含山縣農村公路受當地經濟制約,底子較薄、發展水平較低。隨著區劃調整并入馬鞍山市后,為貫徹市政府提出的“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戰略,近幾年,我局對含山縣農村公路建設予以傾斜,補助資金逐年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我局爭取省廳村級公路網化工程計劃,給予含山縣村級道路改造21條計32.59公里,按每公里13.5萬元標準,合計給予補助資金440萬元,占全市總量的25.1%;20xx年我局繼續給予含山縣村級道路改造27條計42.65公里,給予補助資金575.8萬元,占全市總量的32.7%。今后,我局將充分利用農村公路優惠政策,對含山縣村級公路的改造繼續予以扶持。
二、關于“加大對縣級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力度,用以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的建議
依照《安徽省農村公路條例》,“縣(區)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籌集、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以縣為主,省、設區的市補助為輔,社會多方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集機制。”農村公路的建設發展,各縣區在充分利用國家、省補助政策的前提下,也要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目前,村級道路改造資金除上級補助外,其余部分需縣(區)配套。根據其他縣(區)會辦意見來看,各縣(區)在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外,縣級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也在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要盡量減輕鄉鎮財力的負擔。
三、關于“市政府統一規劃全市農村公路路網建設”建議
農村公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我局將積極協調各縣(區)政府,按照省廳規劃內容,落實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資金,努力提高補助標準。對目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現狀,存在問題,我局將有關情況報告市政府,同時建議市人大代表提出相關建議,爭取市財政年度預算納入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以減輕縣區配套資金壓力。
感謝你們對我市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今后對我市交通運輸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辦復類別: B
聯 系 人:徐小衛
聯系電話:
年8月26日
道路修善議案 篇2
案由:關于要求盡快實施新城路道路建設的議案
提案領銜人:陳國慶 通訊地址:浙江三雷模具有限公司
郵政編碼:318020 電話:
議案全文:新城路高速公路以東路段全長約300米,按36米路面進行規劃,是城區與新前街道相連接的交通主干道,貫穿西城模具城,是西城新堂工業區的主要出行道路,該路段兩側聚集了宏振、新霸等幾十家規模上重點骨干企業,20xx年上半年,已實施了6米路面硬化改造,但道路兩側路基被各種經營戶占用,亂搭、亂建十分嚴重,模具加工點、小飯店、小排檔、水果攤遍布道路兩側,馬路成了市場嚴重阻塞交通,垃圾滿地、污水橫流、臭氣沖天,臟亂不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的發展,道路兩偶企業對外經營業務不斷拓展,國內外客商來考察及業務洽談十分頻繁,該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已嚴重影響了周邊幾十家重點骨干企業的經營活動,嚴重影響了黃巖的對外形象,請區政府盡快啟動該段道路及配套工程設施建設,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附議代表:楊春芳、王愛華、陶永華、陶秀華、林永仁、吳正滿、汪光勝、徐福壽、李繼旭、王佩玲、陶新華、金美清、蔡文革、顧士謙、黃文斌、周岳豹、符老七、王國選、林賢江、周桂仙
要求:6月底前答復,區建設局主辦、西城辦事處協辦。
道路修善議案 篇3
編 號:議第25號
代表姓名:涂軍峰、范 薇、吳建新、鄒玉鳳、趙曉梅、董新明
王翠紅、尹為國、涂 君、朱玉忠、段曙明、馮永春
類 型:工交財貿
內 容:
城市公交和農村道路基礎設施作為直接為群眾服務、涉及千家萬戶的公共產品,是改善和提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根本保障。市委、市政府[20xx]1號文《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意見》提出,要“大力提高基本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20xx年全市1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涉及到此方面的就有兩項,同時,程希書記在我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調研報告中也指出,“到20xx年,城鎮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預計為15%(分擔率=乘坐出行總人次÷出行總人次100%),這不僅需要政府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切實改善道路狀況,增加公交數量,還要積極引導居民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程度和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市對城市公交的年財政預算額僅200萬元(從20xx年起),縣鄉道路大中修改造資金尚未列入財政預算,這給實事項目的順利實施帶來很大難度,而人民群眾的呼聲又很高,迫切要求增加城市公交的運營頻次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縣鄉道路的完好率,確保安全暢通。
就城區公交而言,目前在營的8條線路41輛公交車大多數執行的是1元票價,而運營成本卻節節攀升,造成運營線路和運營班次越多虧損就越多,且公交車的使用年限(8年或50萬公里)和尾氣排放(pm2.5即產生的可吸入顆粒)也有硬性要求,這對于企業而言也確實不堪重負,從而使服務質量和檔次有所下降,形成群眾不滿意,企業有怨言,最終必然導致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緩慢甚至停滯。
就縣鄉道路而言,我市現有的787.24公里農村公路(其中縣道217.24公里、鄉道570公里),自20xx年相繼建成使用以來,已經陸續進入大中修階段,群眾以各種方式反映的洪謝線、青長線、劉陳線等59公里縣道和寧通公路南北輔道等60公里鄉道破損尤為嚴重,社會反響較大,如若不加緊修復,國家投入巨資建成的公路,必將在短期內毀于一旦。而據向有關部門了解,實施對縣鄉道路的路面大中修,經費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為此,從改善民生、服務發展的大局出發,我們建議:
1、適當增加城市公交的財政補貼額,從今年起每年至少增加20輛公交車,新增公交線路兩條,并能在今年優先解決新增20輛公交車的資金缺口(新型、低排放的公交車市場價在40萬元左右),同時,參照周邊城市的通行做法,能予建立正常的財政預算補貼機制和監管機制,并能夠在在今年調增公交補貼預算并逐年增長20%以上,以有利于城市公交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圓滿實現上級考核我市到20xx年基本現代化的“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硬性指標。
2、對縣鄉道路大中修,按照“先急后緩、先計劃內后計劃外”每年合理安排一定的財政經費,實行預算管理,專款專用,并多形式鼓勵社會各界援助、援建,以確保已建成的縣鄉道路不至于因較少的維修資金不到位,而花巨資重建或者改建,造成國家資產的浪費。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