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生的提案(精選3篇)
關于民生的提案 篇1
關于盡快完善北山游步道配套服務設施的幾點建議
提案人
現在人們對回歸自然生態、休閑健身越來越重視。江北依托市中心最近的山水旅游資源,謀劃建設全長約58公里北山休閑游步道,并把該項目列為區級重點項目和實事工程。目前,建成開放了洪塘安山—蓀湖—慈城金沙段共計42公里游步道,其中安山—蓀湖精品示范段4公里,其它沙石路面38公里。去年11月還舉辦了全國山地競速挑戰賽,各級媒體廣泛宣傳報道,極大地提高了北山游步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社會反響良好,還被評為x年十大鄉村健身步道。xx市戶外運動休閑旅游基地。北山游步道安山—小靈峰—蓀湖段、慈城金沙村段在節假日登山的市民和游客非常多,據初步統計,日均有近4000人次。
北山游步道是江北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六個加快”戰略,打造美麗品質新江北,著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公共服務類休閑旅游惠民產品。自建成開放以來,廣泛受到xx市民和游客的好評和青睞,已經成為江北旅游新亮點。但游步道沿線配套服務設施亟待完善,尤其是隨著登山客的日益增加,相應配套的休憩設施、衛生設施、安全保障設施等必須抓緊完善,日常管護也要同步跟上。
為此,建議:
1.盡快落實資金,完成已開放游步道(安山—蓀湖—金沙)全程旅游標識標牌、休閑椅凳、垃圾桶等配套設施建設;2.研究制定游步道管理辦法,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資金;3.繼續加快未開放路段(靈山—安山和金沙—五星)的建設,爭取早日全程貫通百里休閑游步道。
關于民生的提案 篇2
關于開辦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的建議
提案人:
去年末,江北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關于建設城鄉一體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以優化土地使用制度、農村住房制度改革等突破口的“五改五進”,作為《實施意見》的重要內容,為解決區內農民創新創業的資金瓶頸問題,將開展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列入了議事日程。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市區信用聯社作為地方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被列為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的試點金融機構,將配合政府落實此項工作。為了順利推進此貸款的試點工作,通過走訪有關街道、基層農村、農戶,就開展農民住房抵押貸款提出以下建議。
一、“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的基本模式
農村住房抵押貸款以農村住房所有權人為服務對象,轄內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為滿足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以本人或第三人的農村住房做抵押向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信用社經審核,并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價值評估,并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由政府相關部門出具登記證明。申請人可從信用社獲得信貸資金用于創業和發展再生產。
二、合作開展農村住宅抵押貸款的必備要素
1、江北區政府和市區聯社簽訂開展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業務合作協議。
2、建立江北區農村住房管理中心,并在街道、鎮設立分中心,統籌管理農村住房。
3、農民申請以其住房為抵押的貸款時,要將住房權證在街道、鎮的分中心辦理登記手續,并出具登記證明。
4、貸款出現無法償還時,信用社向“農村住房管理中心”提出回購申請。其負責回購,并與分中心協商處置該房產。
三、貸款的風險控制建議
1、政府應明確相關政策。對用于貸款抵押的農村住房,需經農房所在地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村民委員會)作出同意住房抵押和流轉的承諾后,按照“地隨房走”的原則,在辦理房產抵押登記之后,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和房產在同村范圍內流轉變現。移民安置、下山脫貧新村的農房有流轉時限限制的,在不改變農房土地性質的前提下,允許農房的土地使用權和房產在同村范圍內流轉變現。對屬于國有劃撥土地的抵押農房,在限制流轉的期限屆滿后流轉處置的,所變現的價款按規定交納土地出讓金后,優先償還貸款。
2、貸款發放要加強風險評估。為提高抵押農房的流轉變現能力,在貸款方式上,可根據借款人資信狀況和抵押物變現條件等具體情況,采取農房抵押加同村村民保證的方式。在推進農房抵押貸款的步驟上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做法,先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街道(鎮)、村選擇試點,待各項配套機制和管理辦法完善后,再向一般農村地區推廣。
3、進一步完善農村住房政策性保險制度,分散農房抵押貸款風險。區政府要建立農房抵押貸款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制度,每年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用于農房抵押貸款貼息,減輕農民融資成本。對按照農業貸款風險補償辦法規定未能享受風險補償的農房抵押貸款,由區財政建立農房抵押貸款專項風險補償資金,參照農業貸款風險補償辦法和標準予以風險補償,提高信用社辦理農房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
關于民生的提案 篇3
民辦幼兒教育是我省幼兒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幼兒園為社會提供了多層次的學前教育資源選擇,在緩解幼兒入園難、普及學前教育、彌補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我省民辦幼兒教育的基本情況
據統計,截至x年底,海南全省有公辦幼兒園171所,能提供6.4萬個學位,占幼兒園學位總數的21.4%;民辦幼兒園1596所,能提供23.5萬個學位,占幼兒園學位總數的78.6%。民辦幼兒園作為緩解幼兒“入園難”問題的有效途徑,其辦園質量和發展狀況將直接影響我省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為促進民辦幼教事業的發展,我省出臺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年)>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x年)》等重要文件,對扶持民辦幼兒教育做了重要部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級政府的長期投入不足和監管不到位,民辦幼兒園發展良莠不齊,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二、民辦幼兒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層面缺失。《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近年來國家關于民辦教育的法規出臺了不少,但限制的多、鼓勵的少,規范的多、扶持的少。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未能充分認識民辦幼兒園的意義和重要性,有關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舉措較少。雖然我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民辦幼兒園在等級評定、教師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園具有同等地位,在建設用地、減免稅收、費用收取方面享有優惠,但仍比較籠統,缺乏操作性的指標和規范細則,不僅各地執行這些政策時存在差異性,也使得有些鼓勵優惠措施難以落實。目前,缺少地方性的扶持民辦幼兒園的系列配套法規和政策措施。
(二)監督管理不到位。目前,市縣教育管理部門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基本上是政令式的,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轉發上級管理部門下發的文件精神;根據上級部門要求開展取締未注冊園、校車安全等專項整治工作;對注冊民辦幼兒園開展年檢活動等。這種管理模式,對數量眾多,發展參差不齊的民辦幼兒園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對民辦幼兒園辦園行為和辦園方向、保教質量、內部財務管理,等級評估與指導等方面的監管難以有效落實。
學前教育工作量大面廣,管理難度大,而當前學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較為薄弱,很多市縣未設有獨立的學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缺乏有豐富幼教管理經驗的專職管理干部,難以有效履行行政管理職能。
(三)經費投入不足。長期以來,我省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中,學前教育經費所占比例過低,對民辦幼兒園的投入有限。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和辦學經費全部來源于收費及社會力量投資,這給民辦幼兒園的規模壯大和提高質量帶來一定的困難。近幾年,在黨和國家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大環境下,我省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投入,x年4月我省出臺了《海南省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自x年起,通過爭取中央支持和省財政配套設立獎補資金,對各市縣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給予獎勵補助。與外省相比,獎補資金數量有限,且覆蓋面不廣,例如,x年省下達瓊海市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135萬元,獲得獎補資金的幼兒園有12所,僅占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15%;省下達澄邁縣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48萬元,獲得獎補資金的幼兒園有4所,僅占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10%。
(四)民辦幼兒園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隨著我省學前教育的大力發展,社會資金投資學前教育的熱情高漲,我省的民辦幼兒園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以海口市為例,短短兩年內,新批辦幼兒園達115所。根據現行《海口市民辦教育促進和管理辦法》要求,民辦幼兒園辦學規模不低于30人、校舍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等。但部分民辦幼兒園屬城區居民樓改造,辦學條件受限,硬件設施不理想、衛生條件差、膳食質量低、教學隨意性強。進城務工人員等流動人口數量增加加劇了學前教育學位供需矛盾,這為黑幼兒園的出現提供了土壤。部分民辦園為了爭奪生源,競相降低收費標準,以低價與其他園競爭,使其自身的膳食質量、保教質量難以保證。
師資是制約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瓶頸,受辦園規模和資金限制,少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兩教一保”標準;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大多1500-20xx元/月,部分民辦幼兒園未為教師繳納應該繳納的各種保險。民辦園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不受重視,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少,不少教師認為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再加上工作壓力大,因而,跳槽、換崗等現象頻繁發生,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
三、扶持和規范我省民辦幼兒園的建議
(一)完善促進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法規政策。建議認真學習與研究民辦幼兒園發展較好的先進省份的做法,從各方面不斷調整和充實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積極履行政府職責,堅持以靈活的政策調動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以務實的措施引導辦學方向,為民辦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構筑良好空間。
(二)強化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監管責任。市縣政府要合理規劃布局所轄區域內的民辦幼兒園,統一將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列入學前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民辦幼兒園的準入標準和監管部門,規范登記注冊制度,從入口處保障民辦幼兒園的基本質量。逐步完善民辦幼兒園的管理體制與指導機制,配備專職的學前教育管理與指導人員,如每個教育局至少配備2名幼教專職管理人員; 另一方面要依據本區域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市縣幼兒園等級評定,建立對民辦幼兒園管理與指導的常規流程,定期對本轄區民辦幼兒園辦學質量狀況進行檢查評估,公開公布評估結果和報告,引導支持鼓勵民辦園創建省市區級示范園、優秀園。
(三)設立扶持民辦幼兒園專項資金。對辦園規范、質量合格、收費合理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繼續做好一次性的獎勵補助工作,同時要求市縣部門也拿出一定數量的獎補資金,逐步增加獎補資金數量、獎補資金的項目和擴大覆蓋面。一是設立專門的獎勵資金,對民辦幼兒園的優秀創辦者、優秀園長及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二是對現有辦園等級基礎上等級提升的民辦幼兒園給予一次性獎補。考評提升幼兒園等級,未入級升至三級園、三級升至二級園、二級升至一級園、一級升至省級示范園的,經各級主管部門審批通過后,分級予以一定的獎補資金。同時規范使用獎補資金,專項用于幼兒園的建設、購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改善辦園條件,及時登記固定資產,規范管理;三是建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發放教育劵、捐贈幼兒教具等方式對民辦園進行補貼。
(四)提升民辦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把民辦園的教師隊伍納入有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范疇,要建立起民辦教師檔案,使其工齡、教齡、職稱等納入正常軌道管理,在其轉為公辦教師或在民辦園之間換崗時,保證其工齡、教齡、職稱的延續性。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免費培訓力度,建立保教人員準入制度,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對民辦園在教師工資、社保、醫保等方面的投入進行適當比例的補助,以減輕民辦幼兒園負擔并增加教師的收入和保障,穩定民辦園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