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代會議案(精選4篇)
鄉鎮黨代會議案 篇1
提案摘要
今年我市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經過集中清理和重大調整,取得明顯成績,但目前仍存在行政審批項目數量偏多、審批辦事效率有待提高、行政審批監督管理尚不到位等問題,因此應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一、繼續清理減少相關行政審批項目,能下放的依法下放審批,能委托的依法委托審批。
二、繼續規范審批中心的審批功能和辦事程序,以集中審批、集中回復、方便群眾、服務社會為主要任務,同時建立以窗口為主導的運行機制,實施“一門受理,轉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時辦結、集中回復”的審批運行模式。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實行限時辦結制,執行責任追究制,完善監督、考核、激勵制。完善針對個體的制約措施,對部門、站所的行風評議要延伸至每個窗口、個體。同時建設和完善5個平臺: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審批大廳辦事平臺、熱線溝通交流平臺、基層便民服務網絡平臺和電子監察平臺。
三、繼續強化行政審批的全程檢查和監督。建立完整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體系,強化政府的監督力度,實現對行政審批行為的實時監控、及時告知、預警糾錯、績效評估,強化投訴處理能力。四、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領導,市委、市政府指導各部門擬定深化改革的工作方案,提出限時完成的時間,并組織力量深入開展大規模的工作檢查,召開交流會,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鄉鎮黨代會議案 篇2
加強浦江兩岸協調發展
王莉韻等代表:經過20xx年努力,浦江開發已經進入由基礎設施建設到功能開發的關鍵階段。目前,由于推進時序上的差異和各區塊開發條件的不同,浦江兩岸各區段在功能和形態存在較大落差。外灘、陸家嘴已經發展成為上海標志性區域,但徐匯濱江等區域還在開發建設的初級階段。而且,各區的建設風格、空間布局、沿江景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體性及和諧性,各功能板塊之間也缺乏系統化的交通連接。
建議在未來發展中,發揮好浦江兩岸濱水生態空間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浦江開發的統籌協調,建立浦江兩岸立體的交通體系,開通有軌街車、水上巴士等,把浦江岸線串聯起來;健全浦江開發的投融資機制,發揮社會投入的作用,采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鄉鎮黨代會議案 篇3
培育“樞紐型”社會組織
傅燕君等代表:社會組織正成為政府職能轉移的重要平臺,無論是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商會,還是民辦學校、養老院、社區服務中心,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但在實踐中,社會組織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功能作用發揮還相當有限。
建議黨和政府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把工青婦等群眾團體、各類行業協會建設成“樞紐型”社會組織,為本領域的社會組織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提供業務指導;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發揮骨干作用,并承擔相關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職責,形成分類管理的社會組織工作平臺。政府加快向“樞紐”以及通過“樞紐”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定期向社會廣泛征集服務民生的創意和項目,吸引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公共公益服務。
鄉鎮黨代會議案 篇4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共xx鎮第十四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中國共產黨xx鎮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是在黨的xx屆四中全會之后我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動員全鎮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信心、克難奮進,為打造經濟強鎮,構建生態和諧新而努力奮斗。
20xx年工作回顧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重振南潯輝煌”、“奮戰五年、再造南潯”總目標,緊扣各項重點工作部署,促改革、轉作風、強經濟、優生態、保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努力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互動雙贏。
20xx年,全鎮可實現財政總收入2億元,同比增長13.4%;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56.48億元,同比增長15.6%;規上工業增加值9.1億元,同比增長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工業性投入8.5億元,同比增長9.7%;完成浙商回歸市外省內資金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400%,省外資金2.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31.6%。農民人均純收入23185元,同比增長11.5%。
一、狠抓改革創新,促進加強黨的建設
1、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深入。按照中央和省、市、區委的統一部署,我鎮從今年2月開始,在56個基層黨組織、2502名黨員中深入開展了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雙聯雙駐等服務機制,確保實踐活動“全覆蓋”。 服務基層注重深入性,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切入點,把矛盾化解在一線,共成功化解基層不穩定因素13起,其中處于萌芽狀態的4起,問計于民征求到各類意見建議369條次,其中涉及“四風”問題272條次,為農戶直接辦理各類事項178件,參與中心工作342人次。
2、明確責任狠抓整改落實。圍繞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了“兩方案一計劃”,確定由鎮黨委書記對整改落實工作負總責,主抓整改工作的全面推進落實,班子其他成員各司其職,每個整改項目由1-2名班子成員領辦、確定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明確18項重點整改工作,制定出臺19項制度。到目前為止,領導班子整改落實的12個項目已全部完成;領導干部個人整改的116個項目也已全部完成,其中54項長期堅持。
3、整轉提升夯實基層基礎。把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黨建的根本立腳點來抓,全面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形成區、鎮兩級領導全程聯系抓,聯村干部具體指導抓,黨組織書記親自操作抓的工作機制,全鎮6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部完成整頓。完善落實村級事務民主決策議事機制,健全完善村級組織協調運行機制,全面落實“五議兩公開”、“三重兩輪票決制”等民主管理制度。同時加大經費投入,落實基層待遇保障政策。
4、示范帶動創新黨建模式。加強區域性黨組織建設力度,在重兆塊狀經濟產業鏈中組建區域黨組織。提升基層服務機制,全面推行“新居民家庭”黨建服務模式。提升基層保障機制,使90%的行政村達到村級組織陣地達標村標準。深化黨建示范集群建設,加強荻港、民當和星光農機示范點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黨建帶群團工作,積極探索黨群共建新模式。
5、優化服務助推中心發展。以提升基層黨組織堡壘指數為抓手,開展“走親連心”、“點亮微心愿,共筑中國夢”等活動,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強組織抓覆蓋,重品牌抓特色”思路,以“雙強”企業創建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非公企業黨建品牌,打響星光農機青春黨建品牌,突出龍門黨建“和諧企業”文化品牌。
二、狠抓隊伍建設,促進執政能力提升
1、不斷加強理論武裝。充分依托鎮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星期一夜校、住夜值班、領導干部網絡教育學院等陣地和載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集中開展“三思三觀”學習研討活動,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要論述, 推行600秒微黨課,利用碎片時間開展理論學習,提升干部綜合素質。
2、不斷加強黨員管理。根據“保質控量、擇優發展”的原則,全面推行發展黨員全程記實責任制和“兩公示、兩票決”的發展黨員公開監督機制,試行黨員發展“推優積分制”,進一步規范程序,保證發展質量。在全鎮黨員中分類開展“黨性體檢”活動,檢出“黨性亞健康”黨員42名,“黨性不健康”黨員5名,經再教育后仍達不到“健康”標準的,做出處理。今年共勸退黨員1人,開除黨籍3人,黨內警告處分1人。
3、不斷轉變干部作風。廣大黨員干部不折不扣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化正風肅紀行動,對照群眾路線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大力推進專項整治,明確18項重點整改舉措,10項專項整治工作,制定出臺19項制度。不斷完善機關制度建設,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激勵人,鎮紀委牽頭每周常規督查不少于2次,每月突擊檢查不少于1次,保持正風肅紀常態化,努力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4、不斷深化黨風廉政。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龍頭工程,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突出黨委書記履行一把手職責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一崗雙責。建立正風肅紀重點約談制度,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強化招投標和村級小額工程的監督管理工作。嚴查違紀案件,探索聯動辦案機制,今年以來立案查處黨員違紀案件4起,結案4件,給予黨紀處分4人。
三、狠抓經濟建設,促進轉型升級發展
1、抓項目拓平臺不松勁。以項目為重點,以平臺為基礎,突出南太湖產業集聚區片區和重兆高效生態新材料專業園區,投入基礎設施建設5000萬元,完成電力線路架設,道路及管網等主體施工,新拓展土地600畝,平臺內外拆遷150戶。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星光農機年產2萬臺聯合收割機項目部分投入試生產,德爾達閥門項目主體建設中,巴斯伏阻燃新材料項目完成配套建設和三個鋼結構主體廠房架設,南方清潔能源項目完成碼頭基礎澆筑和20個主罐體安裝,榮恒石油二期油庫項目正在建設碼頭和區內布點加油站,偉倫建材項目施工方已進場,嵐源實業CNG天然氣母站項目完成土地招拍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