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預備黨員個人思想匯報
預備黨員思想匯報范文一
敬愛的黨組織:
有一種力量,時間越久,越能充實我們的心靈。“見到木麻黃,想起谷文昌”,漫步福建東山海灘,木麻黃樹匯成的綠色波濤引人遐思。
《中國植物志》載:木麻黃是熱帶海岸防風固沙的先鋒樹種。這種樹,鹽堿里扎根,風雨中挺節,挫折后重生。環境艱苦,愈礪其風骨;頂天立地,愈彰其底氣。樹是先鋒,人更是先鋒,品讀谷文昌的事跡,“木麻黃品格”分外鮮明。
平心而論,谷文昌的人生起落不少。但越是困苦,越見本色。面對風沙肆虐,他沒有退縮:“共產黨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隸”;看到民生疾苦,他內心如焚:“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么!”即使是下放當社員,他依然拖著坐“噴氣式”、關“牛棚”落下的病腿,帶著村民攻克了糧食難題,成為人們交口稱贊的“谷滿倉”。
順境逆境看襟懷。“我是經過溝溝坎坎的人,但我始終堅定,任何時候都要相信黨,相信黨組織”。無論任何崗位、任何境遇,谷文昌都牢記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對黨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始終為群眾謀利造福。就像木麻黃深深扎根于大地,心中有黨,忠于使命,甘于奉獻,正是谷文昌做事的底氣、不變的信仰。
在東山,群眾經常拿谷文昌比照后任領導,干部也習慣用谷文昌的口碑鞭策自己,榜樣的力量所造就的“東山現象”,昭示著谷文昌精神的當代價值。現在,條件改善了,環境變化了,但宗旨丟不得、本色變不得。現實中,一些人出現了“身份迷失”。有的忘了黨員身份,當官做老爺;有的無視組織紀律,有權就任性;有的放下責任擔當,為官常不為。不少腐朽分子更是在懺悔錄中寫道,喪失黨性是根本內因。如何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用好權當好干部,依然是迫切而緊要的課題,依然需要谷文昌這樣的明鏡與標桿。
心中有黨,從來都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把公權姓公的權力倫理寫在心中,才能不急求“顯績”、多創造“潛績”,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像谷文昌那樣“不沾公家一點油”,才能不為誘惑所擾、不為“圍獵”所困;“只要對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萬難也要做到;凡是對黨的威信有損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繃緊宗旨意識這根弦,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穿越歷史的天空,焦裕祿的焦桐,谷文昌的木麻黃,楊善洲的林場,構成了一道道精神風景。他們的人生軌跡雖然不同,價值坐標卻高度一致——看輕權力、看淡名利、看重群眾。走近他們,理解他們,“入黨為什么,當干部做什么,身后留點什么”這樣的問題,就有了更清晰的答案。正如強調的:“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立起精神上的定海神針,方能清白做人、坦蕩為官。
直到今天,街坊鄰居們依然記得那個“谷滿倉”。他瘦高個子,身上經常穿著打了補丁的中山裝,有一雙起了繭子的大手掌,花白頭發,見人總是帶笑,沒半點架子。在人們心中,谷文昌從未遠離,就像一本常讀常新的好書。“我們的事業需要有千萬個谷文昌”,對共產黨人來說,這是人民深切的呼喚,更是時代前行的步伐。
匯報人:思想匯報網
2019年4月15日
預備黨員思想匯報范文二
敬愛的黨組織: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幾十年來,每逢春節、清明,福建東山的百姓們,就會自發祭奠當年的縣委書記谷文昌,至今未變。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一位共產黨的干部永遠活在了百姓心中?
為民情懷最動人。正是懷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么”的堅定信仰,谷文昌帶領東山干部群眾,苦戰風沙十余載,打破了“神仙也難治”的魔咒,把人間荒島變成海上綠洲。正是明白“基層干部離群眾最近”的道理,他時時處處心系于民,大事小情想到群眾心里,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潛績”,變成了澤被后人的福祉。
百姓誰不愛好官?谷公可敬,解放初期,本著對黨和人民的高度負責,他不怕政治風險,建議被反動派抓走壯丁的家屬,從“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兩字之差,新政權尊重了事實,贏得了人心;谷公可親,每次下鄉,他至少交三個朋友:一個老貧農,一個隊長,一個困難農民。全縣400多名生產隊長,他幾乎都叫得出名字;谷公可愛,篤信“受一樣的苦、干一樣的活,群眾才會信任我們”,他和民工一起抬石頭,和農民一塊喝地瓜粥,戰天斗地的場景中,總有他沖在最前的身影。他和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一樣,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憂百姓之憂,樂百姓之樂,做人民的好公仆。
古人云,“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基層干部,是黨的政策的傳遞者、黨的形象的代言人。人民群眾,是共產黨的“本”“基”“源”。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就要跟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能把你當親人。如今,一些干部慨嘆“時代變了”“民情變了”,群眾工作難做,感覺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好用、硬辦法不能用,如果都能像谷文昌那樣,始終與群眾血肉相關,怎么會打不掉橫亙在黨同群眾之間的無形之墻,破解不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命題?
金杯銀杯比不上群眾的口碑。共產黨干部的人生追求,是要在百姓心中筑起恒久的豐碑。與其終日浮躁貪求鐘鼓饌玉,莫如靜心沉潛累積為政之德;與其苦心鉆營難以示人的“為官之道”,莫如熱忱涵養為民務實的“公仆情懷”。心中有民天地寬,心頭裝著老百姓,干事創業就有底氣,就能沖破一己之私的小格局,像谷文昌那樣,抵達充盈而有意義的人生境界。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對今天的各級干部來說,牢記“黨要求什么,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去做什么”,在補齊發展短板上久久為功,在幫扶困難群眾上執著有為,在促進公平正義上孜孜不倦,把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這才是對谷文昌精神的傳承。
“你播灑一路春風,只為百姓夢圓……你拋卻一生名利,只為百姓夢圓”。紀錄片《谷文昌》的主題曲《夢圓》,在八閩大地經久傳唱,道出了人民敬仰谷公的樸素緣由。緬懷谷文昌,當從他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以百姓之心為心,奉“三嚴三實”為標尺,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共產黨就會走進人心。
匯報人:思想匯報網
2019年4月15日